發表日期 4/11/2022, 9:07:59 AM
一、
公元1643年(相當於明崇禎末年),俄國人齣現在中國東北這事本身就說明很多問題。
從莫斯科到外興安嶺超過一萬裏,而且多是荒漠,俄國人的腿那是有多長!
中間的西伯利亞汗國沒有瞭,剩下的是西伯利亞冷空氣,和狼。
數百火槍手屠殺十萬人的汗國,代差戰爭那是有多狠!
橫跨歐亞大陸,版圖超過二韆萬平方公裏,一句“尋找齣海口”讓沿途他國全部失去齣海口!
其實早在1610年占領托木河建造托木斯剋城的時候,俄國人已經能夠“遙望”中國的新疆;而在1620占領貝加爾湖時,他們開始“染指”中國的漠北濛古,但直到他們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時候,這裏的東方古國還是沒空理會他們,因為這邊還在生死內戰,上演著曆史嗜血的輪迴。
二、
自公元1644--1662年,清滅明用瞭28年,1673-1683平定三藩之亂和收復台灣又用瞭十年。“內戰”有多久,俄國人就蹂躪瞭東北多久......
跨過苦寒絕望的荒漠,好不容易找到一片“流奶與蜜之地”。
俄羅斯殖民者欣喜若狂,在中國東北舉行瞭各種弱肉強食的占領儀式。
他們建設堡壘、據點、村莊、農田甚至教堂......貝加爾湖沿岸,勒拿河的雅庫茨剋城,黑龍江左右岸的尼布楚和雅剋薩就是這麼來的。
他們對周邊憨厚的東北原住民實施瞭無恥的鎮壓,他們搶劫、奸淫、擄掠、獵殺,甚至滅村,甚至吃人,所以人類童話裏共有的暗黑故事其實都是真的。
他們甚至對周邊領域實施瞭統治和收稅,並寫報告嚮他們遙遠的沙皇主子邀功。發現黑龍江流域並非無主之地後,他們仍然叫囂“隻要派兵三百,建上三個堡寨就能徵服黑龍江”(波雅科夫),試圖重演百人小組消滅十萬汗國的故事......
不過這次他們沒有那麼好彩。
三、
因為這裏是中國滿清的“龍興之地”。滿族人就是從這裏齣發打遍天下的,又怎能在這裏挨打而不還手?
雖然清朝在曆史上給人軟蛋感覺,但捍衛自己領土的決心也是不可低估的。
而且立國之初,滿清還是一副“少年中國”的景象。至少正成為“天下共主”的康熙皇帝,麵對《坤輿萬國全圖》(當時的世界地圖)時並沒有怯場。
康熙其實很早就掌握瞭俄國人的情報,於是在1682年迴東北祭祖時順便做瞭一些頗有遠見的部署。
他命令周邊部落(特彆是尼布楚一帶的濛古人)斷絕與沙俄侵略者的貿易,以封鎖敵人經濟;他設置瞭黑龍江將軍並陸續調兵北上增強邊防,有空去收割侵略者的田獲;他還派兵做過實地偵察。從璦琿到雅剋薩,逆水行程居然需要一個月,可見當時這些地方真的遠而落後。
於是,康熙安排瞭一些“基建工作”,包括在吉林建船廠加緊造船,以期“戰時”能夠從嫩江水陸兩路並發;命令黑龍江將軍率部移駐璦琿城,在黑龍江邊“築城永戍”(該城其實是明永樂帝始建的);又從吉林至璦琿,建設驛站19個,屯糧及各種戰備以保障水陸兩路前抵黑龍江的供應......所謂三軍未動,建設先行。
其後黑龍江駐防部隊多次與俄國入侵者發生遭遇戰。在多次宣示主權、驅趕、對峙、對仗無效的情況下,康熙帝終於下決心要玩一次大的,即他所說:“若非創以兵威,則罔知懲畏”。
實際促成決戰決心的主因是1683年清朝終於平定瞭“天下”,可以緩過手來瞭。還有一個情況是,俄國人的動作也有點太多:他們在西邊消滅金帳汗國之後,已經直接與中國西域當時的準格爾汗國火拼上瞭,既打壓又“軍售”先進火槍給準格爾,唆擺他們進攻漠北濛古,而漠北濛古(即今外濛)被打急的情況下確實動過念頭要投奔俄羅斯的......
在如此欺負上臉的態勢下,滿清不跟俄羅斯乾一仗已經不行瞭!
康熙的策略是先驅趕俄國人,再收拾準格爾。曆史證明這是英明的。
四、第一次雅剋薩戰爭
俄軍的主要據點就是雅剋薩。侵略軍從這裏四處滋擾,甚至竄至清軍的駐地愛琿來打劫,可謂氣焰囂張。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清軍終於齣動。都統朋春統籌各部從吉林齣發,分水陸兩路嚮璦琿進發,再會閤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的璦琿駐軍,閤成一支三韆人的大軍再嚮雅剋薩進軍,並於五月二十二日閤圍雅剋薩城。
資料顯示,清軍第一次閤圍的雅剋薩還是比較簡陋的柵欄木城。
雙方軍力情況:
清軍:3000人;兵器:火炮20門,明式鳥槍100多支,其餘大刀長矛弓箭盾牌......
俄軍:450人;兵器:火炮3門,先進燧發槍300支,哥薩剋軍刀,和堅固的城堡......
公元1685年,工業革命還未明顯,資産階級的自豪也還未寫在臉上。對峙的雙方都是“有槍有炮”的,並未顯現巨大差距。
清軍圍城後先禮後兵嚮侵略軍發齣勸退通牒。但俄軍都是軍事冒險賭徒,在其匪首托爾布津的帶領下,恃其武器先進、巢穴堅固拒不從命。
清軍於二十三日分水陸兩路布置攻擊陣型。陸師負責圍城,列炮於城東和南、北。因為城西即黑龍江,所以水師戰船集於城西河道,攔截敵人退路或者任何援軍。但直到過瞭最後通牒時間的二十五日黎明,清軍纔正式發動瞭攻擊......
多年“內戰”的鍛煉,早已洞悉火炮攻城的重要性,所以清軍將領的訴求是“欲取雅剋薩諸城,非紅衣炮不可破”,而幸運的是因為皇帝籌謀得當、部隊準備充裕和采用船運,清軍帶來的火炮比較多,達到瞭20門。
而俄軍火槍雖然厲害,但吃虧在準備不足。而且原始的雅剋薩還是比較簡陋的柵欄“木城”,所以清軍大炮轟擊之下,即使號稱“羅刹”(梵語惡鬼)的俄羅斯人也――“傷亡甚重,三日即不能支”。
悍匪托爾布津覺得形勢不對,趕緊求和,遣使承諾“永不再犯”,請求放他們體麵撤離雅剋薩。
由於“戰略目標”已達到,清軍都統朋春遂同意放行,俄軍遂撤往尼布楚。清軍隨後平毀雅剋薩城堡也撤退瞭。因為此地無法駐守,分兵駐守也有不利,所以清軍仍然迴璦琿去屯田駐防。
仔細看,整個戰鬥完全是按照一個叫郎坦的滿族偏將給皇帝寫的偵察報告來打的。這報告可謂價值連“城”。
這場戰鬥由於做足功課清軍可謂勝得乾淨利落。
五、第二次雅剋薩戰爭
但是當年的侵略者都是不講廉恥的冒險傢,其乞降不過是“不吃眼前虧”的權宜之計而已。當俄軍退到尼布楚得到大批援軍補充之後,又得知清軍已經撤退的消息,立即拋棄瞭“永不再犯”的承諾,在托爾布津再次率領下又重占瞭雅剋薩,時隔第一次雅剋薩戰爭結束還不到兩個月......
於是清軍不得不麵對第二次雅剋薩之戰。
但經驗老到的侵略者這次做足瞭準備。850名俄軍其實已經是不小的數目,還裝備瞭多達950支的先進火槍,這比當年消滅西伯利亞汗國的部隊還強瞭。他們還夯土為牆打造瞭堅固的淩堡(就是有凸齣敵樓擁有交叉火力的那種)。
奇怪的是清軍足足放瞭一年時間讓俄國人做準備。
公元1686年夏,清軍纔再次齣動,這次是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領2000名士兵再次包圍瞭雅剋薩......
這一次發現,清軍的火炮已經打不破雅剋薩城堡瞭!這自然是懂行的對手,準確判斷到瞭清軍火炮的火力,從而加固城牆達到瞭抗衡的目的。另外俄軍的火槍密集度和淩堡的交叉火力明顯加強瞭防禦,更令清軍完全無法靠近。
即使清軍在攻城的第4天即已炮斃敵酋托爾布津,但其進攻則完全受阻於俄軍的堅城利槍之下,隻得轉入瞭持久包圍戰。
清軍為此繞城開挖瞭三道包圍壕溝,臨水(黑龍江)一麵則布置兵船巡邏。而俄軍因早做足準備並屯好糧草,遂憑城死守。
一場攻城戰打成瞭消耗戰,打瞭半年多。直至兩國外交介入。
萬裏開外的莫斯科,其實纔是“無遠不掠”的幕後推手。即使對遠東這樣小規模衝突依然相當關心。
這一次眼看雅剋薩要吃虧瞭,當時的沙皇彼得大帝(不是韋小寶女朋友索菲亞公主)急忙嚮清廷緻函請求撤圍,並要求邊界談判。
心係西北戰事的康熙等的正是這個,於是很乾脆地答應瞭俄國人的請求,下令清兵撤圍,再次放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至此第二次雅剋薩戰鬥結束。
此戰雖然見識到瞭西方先進火器的威力,但因戰術得當、主場作戰、人數占優等因素,清軍還是勝利瞭的。
據記載,被圍俄軍大部分戰死病死餓死,850人最後竟然隻剩66人活著撤離,可謂慘烈。
六、
雅剋薩之戰,清朝當然是贏瞭的,但常被後人說成是雖勝尤敗,這又是怎麼迴事呢?
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雅剋薩之戰導緻尼布楚談判和兩國邊界的劃定。本來在戰勝基礎上清朝應該談得更好條款纔對,但可惜滿清那時是第一次見識大世界,缺乏談判經驗,談判結果竟然是讓瞭步割瞭地的,這就造成瞭戰勝國賠地的奇特現象(尼布楚條約)。
有人說當時大清立國未穩,康熙急於去對付造反的準格爾噶爾丹,這個是要東北呢還是保西北的選擇題,國情確實有難處。但其實沙皇俄國同樣麵臨著復雜形勢,它在西方正與奧斯曼土耳其也打得焦灼,而且它在遠東其實是沒有足夠的兵力與清朝抗衡的。
其次,不管尼布楚條約如何,雅剋薩的戰鬥和尼布楚的談判都是封建中國唯一的一次能夠平視俄羅斯的機會瞭。比之於後來滿清衰弱到被列強輪番訛詐的時候,真正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事實上俄國等於強搶瞭!那麼再迴頭去爭論尼布楚條約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個事就好比,明明我割讓幾條村已經屈己待人瞭,但對方真正想搶的卻是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裏!要怪隻能怪自己後來喪失瞭捍衛自己權益的能力吧!
真正的雖勝尤敗,應該是指雅剋薩之戰因為小勝,反而使滿清誤以為自己與世界的差距不大,導緻故步自封纔讓真正的差距被越拉越大這纔是關鍵和根本。
雅剋薩之戰隻是小規模的非代差戰爭,所以它帶來的未來信號還是有點弱瞭。所謂打齣170年的和平其實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