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2022, 11:34:59 AM
引言:和大眾在一起瞭,車越賣越多,錢越掙越少,江淮汽車現在的處境,尷尬又無奈。
2022年3月24日盤後,江淮汽車公布2021年度業績;翌日,該股收跌2.09%,報收11.26元/股。在新勢力造車炙手可熱的當下,這傢老牌車企顯得多少有些落寞,券商機構對其的分析研報也屈指可數。
截至4月8日,江淮汽車報收9.99元/股,較4個月前高點股價“腰斬”。
2021年,江淮汽車銷售各類汽車及底盤52.42萬輛,同比增長15.63%,四年來首次突破50萬輛,完成瞭公司製定的2021年銷量目標,這在汽車行業中並不多見。
從財務業績指標來看,江淮汽車去年營業收入為402.1億元,同比減少6.1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0.24%;但扣非淨利潤為-18.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9%。
從以上幾項關鍵數據來看,江淮汽車2021年的經營情況其實並不樂觀:銷量實現增長的情況下,收入卻齣現縮水;同時扣非淨利潤創下近10年來最低,且連續第5年虧損。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東吳證券雖然看好江淮汽車內研練功和對外閤作,卻依然下調瞭其2022至2023年的業績預測。
1)“內憂外患”中,銷量與收入背道而馳
從宏觀環境來看,2021年汽車行業普受缺芯少電掣肘,造車新勢力的入局和日益壯大,也對現有汽車市場格局造成不小衝擊,年近六旬的江淮汽車,著實麵臨多重挑戰和壓力。
雖然江淮汽車2022年就涉足新能源汽車研發,但目前來看,其新能源汽車銷量並不理想,刨除為蔚來代工的車型,江淮新能源汽車銷量約4萬輛;而傳統燃油車闆塊貌似也齣現瞭一些問題。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1年,國內商用車市場銷量同比下降6.6%,乘用車市場同比增長6.5%。
聚焦到江淮汽車,去年其乘用車銷售25.2萬輛,同比增長62.3%,遠高於行業增速,其中SUV車型同比增幅更是達到117.5%(其中蔚來車型占比近五成);而商用車纍計銷售27.1萬輛,同比下降8.7%,跑輸大盤。
“乘商並舉”一直是江淮汽車的戰略方針,商用車闆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盈利能力更強的商用車闆塊齣現銷量下滑,成為江淮汽車規模擴大但營收減少的因素之一。
根據財報數據,江淮汽車乘用車闆塊2021年營收87.2億元,同比增長19.39%,遠不及該闆塊的銷量增速。簡單來說,雖然江淮汽車的乘用車闆塊上量很樂觀,但可惜含金量並不高,毛利率也仍未扭虧。
再來看商用車業務,2021年該闆塊收入為235.5億元,同比下降12.68%,與之相對應,毛利率由2020年的10.68%降至2021年的9.59%。
另外,江淮汽車旗下客車去年錶現很弱,輕型、中型、大型客車纍計銷量全綫下跌,其中大型客車銷量同比腰斬。客車2021年營收為16億元,同比大幅減少47.85%,毛利率也下降6.25個百分點至5.71%。
毛利率較高的底盤業務錶現如齣一轍,收入大幅減少67.34%,由3億元驟降至不足1億元。不過至少值得欣慰的是,乘用車和底盤的毛利率有所增長。
2)淨利潤睏局
如上文提及,2021年,江淮汽車歸母淨利潤為2億元,而扣非淨利潤則為虧損18.8億元,兩個數據之間存天壤之彆。
根據財報披露,歸母淨利潤指標裏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20億元,同時處置非流動資産獲益4.36億元,是兩項影響江淮汽車扣非淨利潤大額虧損的重要原因。
就像江淮汽車在年報中討論和分析經營情況時,將來自“國傢的關心指導”,擺在瞭首要位置。
誠然,2021年江淮汽車幾乎每月都會披露收到政府補助,有時一個月不止一次,補助項目也是各式各樣,例如研發補助、發展運營奬、三重一創創新平台、新增車型奬勵。
如果沒有政府補助,江淮汽車恐怕早已被“披星戴帽”;連續五年扣非淨利潤之和超過65億元,恐怕也沒有幾傢企業能夠兜得住;更何況相比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缺少在資本市場講故事吸金的技能。
筆者認為,政府對企業補助無可厚非,甚至可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儲備發展動能,但高質量的發展卻是需要實打實地磨煉齣來。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和轉型升級,不會對誰網開一麵或放慢腳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補貼實則不到3億元。相較之下,比亞迪與長城汽車同期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分彆達到58.7億和16.3億元,這也從側麵反映齣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狀況。
2021年,江淮汽車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3.4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7.49億元,不到總營收的10%。
目前來看,尚有補助作為江淮汽車淨利潤的“遮羞布”,但江淮汽車真的要自謀生路,旗下思皓、瑞風、JAC等品牌必須刷新市場存在感。否則,再多的補助也破不瞭淨利潤的睏局。
不過江淮汽車並不“自私”,2021年擬嚮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0.28元(含稅),共計6115.2萬元,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30.58%;而2020年,江淮汽車在公司扣非淨虧損17億的情況下,也派發瞭共計4354.6萬現金股利,同樣達到當年歸母淨利潤的30.53%,可謂良心企業。
3)協同發展的後勁兒有多大?
業內一般喜歡用“左擁大眾,右抱蔚來”來形容江淮汽車的開放閤作,當然江淮汽車還有一個好夥伴康明斯閤作動力係統,這裏暫時聚焦江淮汽車的乘用車。
曾經憑藉與大眾深化閤作的利好,江淮汽車在股市“扶搖直上”,如今大眾安徽項目有序推進,MEB工廠完成全新車身車間的建築施工,綜閤實驗中心研發測試場也於3月正式動工。何況2021年江淮汽車還嚮控股股東成功融資20億,貨幣資金充足。不過眾所周知,在這傢閤資公司裏,江淮汽車並沒有多少話語權,更多的是為他人做嫁衣。
而對於蔚來,江淮汽車則沒有止步於代工,去年3月其與蔚來成立瞭江來公司,並持股51%掌握主動。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錶,蔚來與江淮閤作模式的深入,將對江淮汽車的産品、服務和營銷等形成反哺。
然而,這一方的閤作,也不是安枕無憂。從去年7月開始,蔚來汽車的月度交付量,相繼被理想、小鵬、哪吒反超,截至3月數據仍未翻盤。這對江淮汽車而言就有些被動瞭,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江淮汽車的産銷量錶現,乃至經營業績,而廣汽與蔚來的閤作品牌錶現也不盡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江淮汽車費用化研發投入13.7億元,同比減少18%;資本化研發投入4.2億,閤計研發投入17.9億元,占營收的4.46%,在傳統汽車行業屬於中等偏上水平。
例如在已公布2021年業績的上市公司中,比亞迪研發投入比為3.7%,長城汽車為3.29%,北汽藍榖為3.07%,而北京汽車僅為1.51%,廣汽集團研發投入比更是隻有0.19%。
當然與造車新勢力動輒超過10%、甚至接近20%的研發投入相比,傳統車企在研發上的投入還是顯得非常單薄。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一傢車企是否具備研發能力,研發投入的多寡,纔是發展後勁兒的硬基礎。
Views of Autoskline:
在2020年財報中,江淮汽車計劃2021年總營收為508億元,而實際情況卻隻達到402億,留下100億缺口;對於2022年,江淮汽車將總收入預期調低至450億元,同時各類整車及底盤産銷提高至56.8萬輛。
預期銷量上漲而營收卻收縮,這是否暗示著江淮汽車2022年也“不太好過”?誠然,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藍牌輕卡”行業政策,以及基建趨緩等宏觀因素影響,商用車市場紅利已逐步減弱,下行壓力較大。
同時,在乘用車領域,江淮、思皓、瑞風品牌錶現平平;等待大眾安徽發力仍需假以時日;而與蔚來的閤作也要靜觀蔚來趨勢。對乘商並舉的江淮汽車而言,局麵目前確實不太友好。
好在江淮汽車還有不錯的資金儲備,股東背景也不一般,希望其能度過艱難轉型,轉危機為契機,繼續前行。
4月8日盤後,江淮汽車披露3月産銷數據。3月,江淮汽車銷量為4.27萬輛,同比下降21.64%;一季度纍計銷量12.94萬輛,同比下降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