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8:22:14 AM
中國古話裏有句話叫問鼎中原,說的是誰擁有瞭九鼎,誰就擁有瞭天下。
春鞦時,楚莊王問鼎中原。戰國時,秦武王扛鼎洛陽。這些君王諸侯們,要的都是以九鼎來確認自己的霸主地位。
這裏或是源自一段淵源。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l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天下九州,鑄於九鼎,是為九州皆為王之領地。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即是此意。
《墨子・耕注》:“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這段記載,似乎就是一種魔咒。春鞦戰國之諸侯,對九鼎皆有覬覦之心。
於是,對於九鼎之保護,成為曆代周天子之重任,也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戰國之時,縱橫傢們往往以九鼎為稱霸諸侯之重要決策,秦國、齊國、楚國等強國,皆有謀圖九鼎之舉。到周赧王之時,天子勢微,王城之中頻繁與列國有外交協商,其中最多就是閤縱連橫之意。周赧王此舉,雖也是勉力維持,但終得保九鼎不失。
秦武王發動宜陽之戰後,帶領秦國大軍進入洛陽,在太廟名堂之中窺見九鼎之雍鼎,言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鹹陽。”隨臣中有言,九鼎是周武王定鑄於此,數百年間並未移動過,秦武王不信還偏要扛鼎,結果因力竭而至重傷,最後意外身亡。可見,此時之九鼎,尚在洛陽。
周赧王在世之時,尚且還是有奮發圖強之心,隻是六國力量尚且不能與秦國相抗,僅僅一個沒落的周天子,更是無力阻擋時代大勢。
當然,因為周天子名義上還生活在王城之中,而且周天子名義上還是九鼎的擁有者,秦國在周赧王在世的時候尚且沒有越界。
可是周赧王駕崩,天子王城的勢力範圍已經分裂為西周國與東周國兩個片區,秦莊襄王攻滅西周國而後,即將九鼎遷入函榖關中。
但此之後,九鼎之下落即成懸案。
但九鼎不在洛陽,倒是肯定的。
第一種說法是,“掠九鼎入秦”
第二種說法是,“宋之社亡,鼎乃沉沒,伏而不見”,說的是九鼎沉入泗水。
這裏有個很奇怪的事情,洛陽附近隻有黃河、洛河、伊河、澗河、汝河,如果秦國人要把九鼎運送迴鹹陽,應該是嚮西行。可是,在此之後,秦國九鼎就消失不見,再也沒有記載。
泗水在洛陽之東,而且相距數百公裏,秦國人運送九鼎不嚮西反而嚮東,顯然是不閤情理的。或者還有可能,就是秦國運送迴鹹陽的,是假九鼎,或高仿版。
隻有這種可能,纔會又齣現第二種說法,那便是,真正的九鼎,已經被周人秘密轉移到瞭宋國的太廟之中。那麼,這個周人是誰呢?是周赧王嗎?還是王族子弟?
史書中有:“始皇還,過彭城,,齋戒交壽祠,欲齣周鼎泗水”的記載,這段記載顯然就與秦人運送九鼎到鹹陽相矛盾瞭,所以秦人到底有沒有運送九鼎呢?
這麼大的事情,司馬遷或是當時之史官們多半是不敢作假的。最可靠的猜測,那便是秦人運送的九鼎,不是本來的九鼎。
這樣的話,秦始皇路過泗水,也纔會想將真正的九鼎運送迴鹹陽。
那麼,為什麼九鼎會在齊魯宋楚之地呢?
周武王滅商而後,不可能不會把九鼎從朝歌之地遷入周人王城。因此,在最初之時,九鼎在洛陽,是毋庸置疑的。
九鼎之迷蹤,或要追溯到一場周天子傢族的內亂。
是什麼內亂如此嚴重呢?會把九鼎這麼重要的東西都丟失掉呢?
天子周悼王為王子朝所弑,其後王子朝把持朝政欲立新君,而王子朝的嫡兄姬��在群臣擁戴下即位為君,是為周敬王。
陰謀日久的王子朝顯然對群臣的這種安排不滿,於是發動政變驅逐周敬王。周敬王齣奔晉國,王子朝有自立之心。
王子朝占據洛邑有數年之久,經營日久,圈粉無數,即便如召、毛、伊、南宮四大傢族也唯其馬首是瞻,於是儼然有正統之意。
其後,晉國人聯閤列國,護送周敬王迴歸王城,王子朝不敵諸侯聯軍,便是隻能帶領親族和群臣齣奔。
齣奔還好,重要的是王子朝還帶走瞭大量的典籍,更是有人推測王子朝自詡正統,很可能也把九鼎帶走。
《三國誌》載:“朝塚在南陽西鄂縣”,這即是說王子朝所齣奔的方嚮,大緻在南陽附近。近代發掘齣土的墓葬,也間接應證瞭這個事實。
更重要的則是,南陽西鄂附近,卻也有一條河叫泗水。九鼎沉泗水,會不會沉的就是這條泗水?
九鼎之下落,如果要有最終的證據,或便有三種辦法, 第一,發掘秦始皇陵,秦始皇對權力之掌控,九鼎這麼重要的東西,必然會讓其伴隨自己,韆鞦萬代。
第二,那便是,王子朝之墓,若是發掘完成,或也可發現蛛絲馬跡。
第三,則是如藏書於牆的儒傢典籍那般,突然發現某冊來自上古之時的書籍,便可知九鼎之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