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3:19:18 AM
解放戰爭爆發後,原本占據極大優勢的國民政府,因為沒有人民的鼎力支持迅速衰弱,最後全麵崩潰。
蔣介石無奈帶著一部分殘兵逃離大陸,還有一部分國軍殘兵,由於沒有辦法跟蔣介石等人會閤,逃到瞭金三角地區。
這支部隊雖然在正麵戰場上打不過解放軍,但是其整體實力並不算太弱,他們在金三角地區四處活動,後來還成瞭緬甸的“土皇帝”。
那麼,這支部隊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這支殘兵敗將,最開始時僅僅隻有不到兩韆人,而且還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的領導,是曾經擔任國軍第8軍237師709團的團長李國輝,他在正麵戰場上潰敗之後,帶著手下的1000名殘兵敗將,從雲南地區跑到瞭緬甸境內。
不久之後,他在邊境地區遇到瞭曾經身為國軍第26軍278團的副團長譚忠。此人當時帶著幾百個殘兵敗將,他們一個個兒特彆狼狽,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逃竄,直到跟李國輝等人會閤之後,他們纔暫時穩定下來。
在這之後,又有一部分零零散散的殘兵敗將,陸續投奔他們。因此,李登輝等人的整體實力,很快就大幅度提升。
不過,他們的狀態卻特彆糟糕,這些國軍剛在前綫打瞭敗仗,無奈躲到異國他鄉後,對當地環境特彆不熟悉,內心極度苦悶,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因此,李國輝等人想方設法與中國台灣地區取得聯係,希望蔣介石等人支援他們。結果蔣介石根本沒有能力去支援他們,隻是象徵性地給他們送來瞭5萬泰銖,讓他們自生自滅。
就這樣,李國輝等人無奈地留在瞭金三角地區,為瞭謀生李國輝和其他國軍乾部聚在一起,召開瞭一個會議。
他們把手下的士兵整閤起來,進行統籌安排。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他們,一邊安營紮寨,試圖盡快適應當地生活,一邊四處招兵買馬,擴大自身實力。
與此同時,其他國軍殘兵,陸續趕來與他們會閤,其綜閤實力越來越強,
即便如此,李國輝等人還是不敢鬆懈,為瞭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乾部們積極鼓勵手下士兵與當地人聯姻,加強雙方的關係。
此外,他還針對性地給手下的士兵,分配瞭不同的工作,有的士兵,主要負責修建房屋生産糧食。有的士兵,負責營地的保衛工作。還有的士兵,負責外齣運輸貨物,通過各種渠道賺取資金。
李國輝采取的這些策略非常有效,很快就讓這支國軍殘兵,有瞭更強的實力,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也變得越來越強。
古人常說,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李國輝的種種行為,很快就引起瞭緬甸官方的注意。
那時候,緬甸的局勢,也不是特彆穩定,他們總覺得李國輝這些國軍殘兵身份敏感,容易給他們的國傢造成重大威脅,於是派兵前去鎮壓。
當時,緬甸一共抽調瞭6000人的兵力,還配備瞭不少火力強大的武器,結果跟李國輝等人打起來之後,非但沒有贏得勝利,反而還吃瞭很大的虧。
有一部分緬甸士兵,甚至還因為沒有及時逃走,被李國輝等人抓瞭起來。從整體實力來看,緬甸政府擁有的整體實力,遠遠超過李國輝等國軍殘兵。
他們若是不斷進攻的話,李國輝等人早晚會被擊潰,可是緬甸百姓卻不願意支持這樣的持續戰鬥,他們因為討厭戰爭,聯閤起來嚮緬甸政府提齣要求,希望他們盡快跟國軍殘兵進行談判,迎接那些被俘的士兵迴傢。
緬甸政府還沒有徹底穩定該國的局勢,他們也不願意繼續跟國軍殘兵死磕,於是就藉坡下驢,答應瞭國內百姓的請願。
因為這次跟緬甸官方的戰鬥,這支不受重視的國軍殘兵,很快就引起瞭國際組織的注意。
早就已經放棄他們的國民政府,甚至還跟美國一起聯係他們,送去瞭大量資金和武器。藉助國際勢力的支持,這支殘兵很快就發展到瞭3萬多人。
不久之後,國民政府安排陸軍中將李彌,接管瞭這支部隊,這個李彌之前為瞭提高自身地位,自掏腰包拿齣10萬美元支持李國輝等殘兵,對他們有很大的恩情。
因此,他來接管殘兵時非常順利,沒有遭到太大的抵觸。成為這支殘兵的實際領導之後,李彌帶著他們去瞭緬甸。
為瞭獲得更大的功勞,李彌帶著這支部隊多次在邊境地區惹事生非,針對大陸發起瞭幾次猛攻。
不過,他所謂的猛攻,對大陸來說根本不痛不癢,一點都沒有效果。努力掙紮瞭一段時間後,李彌徹底放棄瞭反攻的荒唐想法,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四處撈金。
他盤踞的金三角地區,是世界上有名的毒品生産區,因此,他利用當地的資源,四處販賣毒品,很快就賺到瞭大量的錢財。
緬甸政府明知道這些國軍在鬍作非為,卻對他們無可奈何,就連李彌自己都曾跟彆人開玩笑說,我想做雲南王不太容易,但是想做緬甸王卻易如反掌。
可以這麼說,當時這隻國軍殘兵,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緬甸的“土皇帝”。後來,緬甸和老撾等國傢,對李彌的不滿越來越大,他們聯閤起來嚮世界組織抗議,要求蔣介石撤走這支殘兵。
蔣介石礙於國際壓力,分批撤走瞭2萬多人,剩下的國軍殘兵,因為之前的聯姻策略,跟當地百姓融為一體,已經徹底不願意離開瞭。
話雖如此,可他們畢竟隻是外來人,從身份上來說,他們就是一群沒有閤法身份的流民。
為瞭解決身份問題,剩餘的國軍,在乾部們的帶領下,嚮泰國方麵投誠。他們為獲得泰國的信任,主動幫助泰國鎮壓動亂。
在付齣慘痛代價後,這支殘兵部隊終於獲得瞭泰國政府的認同,擁有瞭在該國閤法居住的公民權。
在這之後,這支殘兵部隊,又陸續為泰國政府徵戰瞭很多年,最後他們選擇解散,把所有武器上交給瞭泰國政府。
截止到1992年,國軍殘兵已經徹底融入瞭泰國,還留下瞭6萬多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