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10:02:04 AM
近日,有用戶嚮藍鯨TMT爆料稱,中國移動在未經用戶確認的情況下,給用戶開通瞭北京移動Plus會員,閤約期一年;而且,這導緻該用戶名下有兩個Plus會員,生效時間相差三個月。
記者發現,移動Plus會員會員雖宣稱有不少權益服務,但其實多數權益屬於“多選一”,或者上月完成流量使用等任務以解鎖等。整體而言,這項會員體驗需要耗費用戶不少精力,價值是否與會員費對等也存疑。
記者瀏覽各類公開投訴平台發現,不少人對中國移動擅自為用戶開通會員等增值業務服務頗有微詞,這不僅讓用戶每月需額外付費,且運營商人為設置的障礙讓用戶想要退訂還不太容易。
點短信鏈接就默認開通會員1年,退訂還需付違約金
“我平時不怎麼關注套餐話費,但就某天查餘額瞭纔發現每個月都要多給18元會員費,這個會員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通的。”李女士對記者錶示。
而根據北京移動APP提供的明細,李女士名下竟有兩個北京移動Plus會員,兩個會員訂購時間隻相差三個月,都將在一年後過期。
在發現被無故開通會員後,李女士試圖通過APP上的退訂按鈕進行退訂,卻有彈齣顯示“不允許辦理該業務”。
針對此情況,李女士緻電詢問移動客服,對方錶示可能是在其點擊瞭短信附帶的鏈接時辦理瞭會員,要想退訂需到綫下門店進行操作,並且需要支付違約金。
“我是看到10086發布的短信中有‘免費’的字樣,一時好奇點瞭短信中的鏈接,誰知道點進去後的頁麵就直接顯示‘pPus會員已生效’瞭。”李女士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就算是我自己開的會員,我為什麼會在一個會員未過期的情況下,再開通同一個會員,並且移動也讓我辦理瞭?”李女士說道。
仔細查看其過往消費記錄,記者發現,李女士從2021年5月開始開通北京移動Plus會員,最初的兩個月即2021年5月、6月因為優惠17元,每月隻需付費1元。2021年7月起,優惠到期,需付費18元。
但從2021年8月開始,李女士除瞭“北京移動Plus會員”(18元/月),還多瞭一項“北京移動Plus會員5元檔”(5元/月),不過這5元每個月都是減免狀態,即李女士每個月花在會員上的總費仍為18元。
從消費記錄來看,李女士從2021年5月起,即開通Plus會員,按照1年後過期的約定,李女士在2022年4月30日就不再是會員。但2021年8月起新增的所謂的5元檔會員又成功將會員過期時間順延瞭三個月。
可以想見,這莫名其妙多齣來的三個月會員期,中國移動所獲得的會員費完全覆蓋瞭2021年5月、6月總共34元的優惠,這一翻操作對其可以說是穩賺不賠,更不提這一年多的會員是該公司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開通的。
會員權益讓人眼花繚亂,細究之下卻為雞肋
記者發現,北京移動APP推齣瞭多種會員,包括多個檔位的Plus會員、黃金會員等。並且在應用內通過彈齣廣告等方式大力宣傳,且重點落在“0元”、“月月得”等字眼上。
而18元檔位的Plus會員提供8種權益,具體包括:每月獲得1張通用券,有效期隻到月底,可用來兌換各類APP的會員月卡、代金券等;每月可從語音50分鍾、全國通用流量1GB、短信200條三項中任選一項領取;根據上月語音/流量/短信使用情況,滿足相應條件可任選一項領取;領取和彩雲、來電免打擾兩項新業務類權益;每月可選擇專區內産品半價購買;根據上月話費賬單消費金額領取5G金幣;一次性領取優惠券、滿減券等。
總體看來,這項會員權益有不少,讓人眼花繚亂,讓人感覺18元一個月的會員費物超所值。但細看之下,其中有不少“多選一”的權益,甚至有些還能促進其他産品的銷售,比如所謂的領取優惠券、滿減券,用戶看似在享受權益,卻也在不知不覺中掏齣瞭更多的錢。
李女士在北京移動APP上兌過幾迴某視頻網站的月會員,但大部分時間很難想起來還有會員權益要領。
“如果隻兌會員,其實還不如直接去買相對應的視頻網站的會員,根本不及18元一個月。雖然這個Plus會員好像有很多權益,但誰有這時間盯著看,有些權益到期瞭應用也不會提醒,難道要我每天進APP看一遍嗎?”李女士直言道。
針對李女士的遭遇,記者詢問移動方麵相關人士,對方稱需要核查具體情況再做迴復。
通信套餐亂象何時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通信進步,運營商順勢提供瞭不少新的服務,包括上綫專門的運營商應用、視頻彩鈴、5G消息等。
但從用戶體驗來看,這些新業務引發的“強買強賣”的案例並不少。
3月12日,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曾對運營商私開視頻彩鈴業務的行為進行曝光。羅永浩在微博上錶示,“你的手機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被運營商設置瞭醜陋的視頻彩鈴,不僅每月悄悄扣錢,還會摺磨給你打電話的人。”
不少網友也錶示遇到過類似事件,其中“難以退訂”一事使運營商備受質疑。
除此以外,在傳統業務上,電信運營商在套餐升級、退訂以及攜號轉網等方麵也存在著不少霸王條款。例如,在修改套餐上,往往存在著“升檔容易、降檔難”的情況。
有用戶對藍鯨TMT記者反映稱,中國移動經常給其打電話推薦免費升級套餐,但每次所謂的“免費升級”都是要讓用戶加碼套餐,從而使得套餐越換越貴,“已經用上瞭四百多一個月的套餐,最後降級套餐隻能去一級營業廳辦理,用戶體驗差。”
隨著相關客訴的逐漸增多,這也引起瞭監管層的重視,工信部等部門曾多次約談運營商,要求其整改相關問題。
2021年9月28日,為提升電信服務質量,保障用戶閤法權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開電信服務質量座談會,通報瞭近期齣現的誇大虛假宣傳誤導用戶、設置障礙影響用戶攜號轉網、乾擾滿意度測評等突齣問題,提齣瞭針對性工作措施和整改要求。
此後2021年11月,人民日報刊文揭露通信套餐亂象,包括降檔受阻,存在人為設置障礙等現象。報道指齣,有消費者反映,升級套餐時隻需要打一個電話就可以辦;但是要降檔時卻說為瞭保護用戶權益,需要本人到營業廳辦理。有些消費者則遇到瞭“踢皮球”的情況,客服錶示,辦理套餐降級需要去營業廳,可到瞭營業廳,業務員又說自己沒有權限,需要打電話找客服。
種種客訴湧現的背後,凸顯瞭用戶對於運營商霸王條款、通信套餐亂象的不滿積攢已久。對運營商而言,在追求利潤增長的同時,更該思考如何提升服務質量,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唯有如此纔能走地更為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