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8:25:35 PM
看瞭題目,嚇瞭一跳嗎?
大可不必如此。因為事實的確是這樣。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哪裏纔是主戰場?是歐洲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
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中國戰場。
中國戰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不客氣地說,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總體局勢和走嚮,取決於中國戰場的態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分析一下。
在日本的進攻下,中國有兩條路可走,一條就是舉全國之力,奮起反抗,我們的確是這麼做的,也最終打贏瞭。另一條路則是屈服,我們當然不會選。
如果中國戰場頂不住瞭,屈服瞭,那麼就基本上意味著美國要輸掉戰爭,甚至亡國,英國也跑不瞭。
我們先不自吹自擂,看看盟國領袖們對中國戰場的評價:
美國總統羅斯福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瞭,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麵來作戰?他們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可以一直衝嚮中東。”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本進取印度洋,必然會導緻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齣現的隻有中國。”
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說:“隻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中國)捆住的時候,我們纔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綫作戰。”
可以看齣,在各個盟國眼中,中國戰場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因為中國對日軍主力的牽製,美國纔能集中精力在太平洋戰場上和日本打得難解難分,否則,一旦日本在中國投入的兵力轉到太平洋戰場,美國必敗無疑。那時候,彆說開闢歐洲戰場瞭,自己本土都難保。
蘇聯因為中國戰場拖住瞭日軍主力,遠東地區纔變得安全(要知道,日本一直對蘇聯遠東地區有著非分之想),纔能集中精力對付西邊的德國,避免陷入東西雙綫作戰。
英國就更不行瞭,沒有蘇聯和美國頂住德國,早就完蛋瞭,中東也會被日本拿下。
如果還有人覺得我說得不夠透徹的話,我們就用數據說話。
從1931年開始,日本就開始瞭侵略中國的步伐,從那時起中國就成瞭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甚至可以稱之為唯一戰場),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瞭1941年。以1937年為例,日軍總共有24個師團,但派到中國戰場的足足有21個師團,占到87.5%。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一部分兵力纔開始分散到瞭太平洋戰場,但即便如此,日本的大部分兵力還是在中國戰場。以1942年為例,日軍仍然派齣瞭41個師團中的34個到中國,依然占到82.9%。當然,客觀地說,這與太平洋戰爭剛剛爆發有關,隨著戰事的推進,日本投入太平洋戰場的軍力逐步增加,但中國戰場始終牽製著日軍半數以上的兵力。參照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的數字,日本在中國戰場仍然有57個師團,超過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的軍隊總數。
據不完全統計,中日之間的戰爭,波及瞭中國十幾個省、戰區麵積超過160萬平方公裏,共有會戰22次、戰役200多次、戰鬥20餘萬次。
根據搜狗百科資料,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斃傷俘日軍155萬餘人(其中解放區抗日武裝力量斃傷俘52萬餘人,國民黨軍斃傷俘85萬餘人,東北抗日義勇軍等抗日武裝斃傷俘17萬餘人)。解放區抗日武裝力量殲滅僞軍118萬餘人。日本戰敗後,嚮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3萬人。
以上總數是401.3萬人,設想一下,這400多萬人一旦投入其他戰場,將會使形勢發生怎樣逆轉性的變化。
可以說,中國以一己之力,殲滅瞭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把日軍拖入瞭戰爭的汪洋大海。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中國戰場的牽製,會發生多麼嚴重的後果?
第一,日軍會以中國廣袤的領土為後盾,集中優勢兵力北上蘇聯,自東嚮西進攻蘇聯。一旦如此,蘇聯將勢必要分兵在遠東抵抗日本,無法將大部分兵力投放到西綫對抗德國,東西夾攻、兩麵受敵之下,蘇聯的失敗將會是大概率事件。這樣還會産生連鎖反應,那就是德國收拾完蘇聯後,將會集中精力把英國拿下,之後就是北非和中東。
第二,中國戰場一旦無法牽製日軍,日軍將會把大部分兵力投嚮太平洋戰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麵對的可能是多幾倍的日軍,那樣美國取勝的希望就很渺茫瞭,更彆說分兵到歐洲戰場去對付德國瞭。一旦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失敗,那麼日本將占領廣袤的太平洋,如此一來,德國基本上占據瞭西邊,日本基本上占據瞭東邊,僅剩的美國基本上處於獨木難支的狀態,應該也抵擋不住德日的閤力攻擊,最終也免不瞭失敗的結局。
但中華民族不屈的性格,注定不會甘心做一個屈服者,哪怕犧牲巨大,也阻擋不瞭我們追求自由的腳步。僅在1937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軍隊的傷亡就在380萬以上,加上平民傷亡,更是達到3500萬以上。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中國以一己之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齣瞭不可磨滅的偉大曆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