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10:05:21 PM
對李自健的印象,似乎永遠停留在他的少年時代。
那個背著畫夾,到處求學,爬火車、看畫展的少年。
那個背著行囊,赴美留學,乘飛機、坐海輪的藝術遊俠。
那個攜帶畫作,遊走世界,展示“人性與愛”主題的國際知名藝術傢。
這些,源於我對李自健這位鄉兄的初步瞭解。因為在此之前,我們還沒有見過麵。
見到李自健其人,則是近幾年的事。雖然年過六旬,兩鬢花白,但還是那麼風塵僕僕、風風火火,猶如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
李自健的一生經曆可以用傳奇來形容,每一個轉身,都能創造奇跡。
少年時,因為傢庭齣身的原因,他受過太多的苦難;稍大一些,因為酷愛美術,經曆過太多的麯摺。然而,“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恢復高考之後,他考入瞭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成為一名優秀學生。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長沙市群眾文化館工作,遇到瞭美麗而有纔的妻子丹慧。纔子佳人,令人艷羨。但他不滿足現狀,為瞭更大的追求,他想方設法,赴美國深造。最後,終成大器,成為一個享譽國際的大畫傢。在美國的數十年裏,他曾獲得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公益聯盟文學(藝術)騎士勛章”、中國“國際和平特彆貢獻”奬章以及眾多國際勛章。其著名油畫作品《南京大屠殺》等,享譽世界。其“人性與愛”主題作品展覽,曾赴全球6大洲30多個國傢和地區進行70多場展齣,全球觀眾纍計超逾350多萬,影響廣泛,迴響熱烈。
2018年3月,李自健先生被授予聯閤國全球公益聯盟文化(藝術)騎士金質勛章
有道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在海外漂泊多年後,雖然功成名就、衣食無憂,但他常常思念祖國,夢縈故鄉。
這便産生瞭迴歸的打算。
為什麼要迴去?
“我是中國人,總得迴去報效祖國,報效故鄉。”
“至少可以做個美術館,將自己的作品收集在一起,展覽給大傢看。”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李自健在世界巡展時,便有瞭這樣的心願。當時他心中的美術館,就是一棟小小的房子,像歐洲一些知名畫傢的個人美術館一樣。
2000年,他第一次迴到長沙舉辦展覽時,這個願望,突然就有瞭方嚮――這個美術館一定要建在長沙。
2010年,他第二次迴長沙舉辦個展時,和著名音樂傢譚盾一起,在長沙烈士公園、嶽麓山、湘江與瀏陽河交匯處三館一廳、梅溪湖幾處地方選址,卻沒有找到閤適的場所。
2013年底,結束瞭“人性與愛”世界巡迴展,李自健又一次迴到長沙,看中瞭洋湖這個靠近湘江的地方。他在給長沙市政府寫的申請建館報告中,袒露瞭他的心跡:在長沙建美術館,是我藝術報國的理想。這個館將建成一個公益性的美術館,嚮社會和市民永久免費開放。飽含
報告很快得到批復,美術館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建。
這一年是2014年,李自健剛好60歲。
這年的5月28日,美術館在長沙市湘江新區奠基。湖南省、長沙市領導和星雲大師、譚盾等文化名人一起,為美術館挖下第一鍬土。
美術館規劃建築麵積逾16000平方米,投入資金一個億,預計三年建成。但在建設過程中,不管是建築麵積還是資金的投入,都遠遠超過預期,建設工期卻大大縮短。
美術館建設階段,年逾六旬的畫傢李自健自始至終,親臨工地,親力親為,全身心地投入美術館的建設工程。
這一切,都源於李自健的全身心投入。
在美術館建設時期,他沒有停止作畫,反而畫得更多、更好、更大幅。“美術館之夢”,需要他這樣做! 他煥發前所未有的驚人能量,這是一種“追夢”的力量!除瞭創作以外的滴點時間,他總是親臨工地現場,頭戴安全帽,深入到工地的每一個角落,親力親為參與建館工程的全過程,跟工人們打成一片,不認識他的人,還以為他就是一個建築工人呢。
在李自健眼中,他平時畫的畫都是“小畫”,隻有這座美術館,纔是他的“大畫”。
李自健生長於湖南的邵陽市,邵陽舊稱寶慶府,邵陽人素有“寶古佬”的彆稱,其中包含刻苦耐勞、拼命硬乾、堅韌不拔等諸多意思。
李自健正是這樣一個“寶古佬”,他每天匆匆忙忙,奔走於工地,使整個建設工期縮短瞭整整一年。
620天,不到兩年的時間,李自健建成瞭一個麵積達25000平米,包含展館、音樂廳、國際書屋、心靈空間、餐飲等功能齊備的美術館。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跡。
完成整個美術館,整整用瞭兩億元資金,是原本預算的兩倍之多。
2016年10月1日,美術館落成開館,免費對公眾開放。
2017年7月16日,李自健美術館被英國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傢個人美術館”。
在授證儀式上,李自健飽含激情地說:“為這個館付齣多大的代價,有時候真是含著眼淚的,我們的力量來自哪裏?就是來自身後這麵紅旗,就是來自於這條湘江,我們的母親河,我們偉大的祖國。這個館它永遠是為大眾公眾開放的,免費開放。我們用它來傳播藝術的正能量,用它來實現我們用藝術報國、造福傢鄉的宏願。”
美術館天鵝湖畔的一塊大石頭上,刻有李自健和夫人丹慧的題詞:“此館獻給深愛的故鄉和人民!”
這是一座彆具一格的美術館!
美麗的湘江之濱,矗立著一座外圓內方、造型彆緻的現代藝術建築。她緊鄰湘江,背靠洋湖濕地公園,擇碧水為鄰,與綠樹相伴,湖光山色,波光艷影。優美的自然環境、特殊的造型設計,加上展齣內容的豐富多彩,每天吸引著成韆上萬的遊客。它不僅成為人們節假日觀展、休閑的好去處,也成為長沙市湘江新區的一座文化地標。
美術館建設好瞭,李自健並沒有停止他的步伐。那就是舉辦各種展覽。
美術館自開館以來,除瞭李自健“人性與愛”的常規展,幾年來,一共舉辦瞭35場短期展覽,包括 “德國國際藝術巨匠――基弗藝術大展”“見證改革開放40周年――西川和他的學生們藝術大展”“中國畫巨匠――齊白石真跡珍品展”“中國近現代國畫大師真跡展”“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展”“西去東來――旅美中國畫傢寫實油畫大展”等等。
2017年11月20日,李自健將美術館連同自己整個人全部交付給瞭長沙市政府,成瞭不領一分錢工資的“館長”。政府每年拿齣相應資金支持美術館的運營。
“我就是一個終生義工!”李自健見到朋友或者陪同觀眾時,總會大聲這樣說。這個義工館長天天吃住在美術館,與工作人員一起,事無巨細,樣樣操心。
2020年1月25日,中國傳統春節的大年初一,一年到頭忙碌不停的李自健難得地擁有瞭幾天假期,開啓瞭6天海外度假之旅。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6天竟變成瞭6個月!
2月1日,李自健在短暫漫遊馬爾代夫和約旦王國之後,國內齣現新冠肺炎疫情,無法迴國。他臨時做齣決定,飛赴被世人稱為“歐洲後花園”的摩洛哥王國。
不久,摩洛哥也發生疫情,停飛瞭迴國航班。
習慣瞭“隨遇而安”的李自健,麵對現實,逆勢而為,索性潛下心來,安營紮寨,作畫修行。
老夫聊發少年狂,66歲的他,又重迴瞭30多年前旅美之初的海外孤居生活。他像求學時的少年一樣,操持傢務,洗衣做飯。白天畫油畫,晚上畫素描,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倒也不覺得孤寂。
7月7日,在中國駐摩洛哥大使館的幫助下,他帶著睏居北非期間畫下的100多幅作品,終於踏上瞭迴國的航程。
迴國的感覺真好啊!
12月19日,“2020睏居北非158天 李自健百幅素描油畫展”在美術館開幕。
展覽展齣瞭他睏居北非摩洛哥158天中,所創作的32幅人物素描、77幅油畫作品,以及豐富、真實的旅程圖文,引領觀眾朋友走進一個全新的藝術世界,感受畫傢受睏海外的一段非同尋常的奮鬥曆程。
這就是李自健――那個風風火火闖九州“少年”的又一段傳奇。
兩個畫傢的邂逅――李自健老師與劉鴻洲老師
如果說,2020年的春節,李自健還有幾天假期,那麼,今年的春節,卻是李自健最為忙碌的。因為小年剛過,他就開始籌備一個特殊的展覽。
2021年2月6日,正值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小年剛過,一位老藝術傢劉鴻洲先生,來到李自健美術館參觀展覽。
看完展覽,李自健在二姐李素君的介紹下見到瞭劉鴻洲。
劉鴻洲已近八十高齡,白發蒼蒼,仙風道骨,常年居住在故鄉小城湘西鳳凰,潛心創作。李自健雖然年齡小一些,但對藝術的共同感受和追求,使他們有相見恨晚之感。
用李自健的話說,“我們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翻開他隨身帶來的一本精美的《劉鴻洲畫集》,感嘆、贊美之餘,愧疚之心油然而起,這樣一位功力深厚的湖湘本土大畫傢,我和身邊的人,竟然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識他的作品,深感愧疚、遺憾!老先生淡泊瞭名利,耐得住寂寞,纔能創作齣這麼多魅力非凡、讓人驚嘆的作品。他把中國的國粹演繹得淋灕盡緻!”
身為美術館館長,強烈的文化責任感與使命感,讓李自健當即做齣決定:牛年開春,將隆重舉辦“劉鴻洲作品大展”。
李自健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立即叫來展覽部的幾個人,一邊吃工作餐,一邊布置任務。因為後天就要放假,需要他們趕快做方案和設計廣告,安排布展事宜。
第二天上午,李自健又親自帶領五個人,來到月湖之濱的劉鴻洲老師傢,看作品,確定展覽方案。他們通過沙盤推演,隨時調整修改展齣方案,盡量做到盡善盡美。
用美術館工作人員的話說,李自健把這個畫展當成自己的展覽一樣,除瞭自己不能替劉老師畫畫,其他一切展齣事務,他都包攬瞭。
2021年3月20日,“劉鴻洲作品大展”在李自健美術館隆重揭幕,238件藝術作品布滿瞭4個大廳,驚艷瞭在場所有的領導、藝術傢和觀眾。
從決定辦展到開展,僅僅隻用瞭42天時間,這中間還包括春節長假,這種辦展速度,可以說是“李自健速度”。
也隻有李自健能創造這種奇跡,因為他是“少年”。
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紅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說李自健是少年,一是他有少年的初心,那一顆對藝術執著追求的初心,從不改變;二是他有少年的情懷和活力,藝術之樹,永葆青春;三是他有熾熱的愛國情懷,老來還鄉,報效祖國,猶如翩翩少年郎。
奔跑吧,少年!
作者簡介
範誠,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廣播電視台高級編輯。已齣版散文集《閱讀湘西》《�~山鄉土》《走玩湘西》《鳳凰:那些人,那些事》《吊腳樓下的湘西》等。
來源:邵陽文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