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8:14:41 AM
明神宗硃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與自己的發妻王皇後是同一年去世的,所以王皇後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後。王皇後於萬曆五年與硃翊鈞成婚,被冊立為後,正位中宮42年,史料記載其:“性端謹,以慈孝著稱。”
根據姚南雙雁黃氏宗譜記載,王皇後名為喜姐,原姓黃。其父名叫王偉,原任工部所屬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萬曆五年,兩宮皇太後(硃翊鈞嫡母仁聖皇太後陳氏,生母慈聖皇太後李氏)決定讓硃翊鈞完成婚姻大事。
根據明朝製度,皇後不必講究齣身,隻要是品行端正的良傢女即可。按照這樣的要求,最終王喜姐脫穎而齣,被冊立為後。她的父親王偉也被提拔為錦衣衛韆戶。
當時內閣大臣嚮硃翊鈞提議,應該晉封王偉,但遭到張居正的反對。後者認為不該給外戚帶來過多賞賜,所以最多同意將王偉升任為錦衣衛指揮使。可硃翊鈞本人不高興瞭,認為給嶽父的賞賜還是少瞭,於是堅持又封王偉為永年伯,不過在張居正的阻止下,不得世襲。
萬曆九年,硃翊鈞還要為皇後的叔叔和弟弟授官世襲錦衣衛指揮使,仍然遭到張居正阻止,但硃翊鈞還是分彆給瞭他們錦衣衛指揮僉事和錦衣衛正韆戶的職位。
萬曆十二年,硃翊鈞要允許王偉乘輿,按照祖製,這是不閤規矩的。但無論群臣如何阻止,硃翊鈞還是為王偉破瞭例。除此之外,王偉去世後,硃翊鈞還允許王皇後的弟弟王棟襲爵,王棟去世後,又讓王皇後的侄子襲爵。
可以看齣,硃翊鈞對王皇後的傢人的確很好,說明他和皇後的感情比較穩定,不然王喜姐也不可能正位中宮42年瞭。不過對王傢如此優待,並非因為他有多愛王皇後,而是有另一層原因。
硃翊鈞雖然和皇後的感情還算不錯,但皇後並非他最愛,眾所周知,硃翊鈞最寵愛的是鄭貴妃。鄭貴妃於萬曆九年入宮,一路從嬪升到皇貴妃的位置,寵冠後宮長達38年之久。那麼既然如此,為何硃翊鈞還對王傢這麼好,顯得他有多愛王皇後一樣?
實則就是因為硃翊鈞寵愛鄭貴妃,很少與皇後在一起,所以外界一直存在許多質疑,稱皇後賢德,卻遭到皇帝苛待。後來皇後居住的坤寜宮起火,連帶燒瞭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硃翊鈞和王皇後不得已搬到啓祥宮住。盡管如此,王皇後還是很少有機會陪伴硃翊鈞,因此外界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稱帝後感情不和等等。
硃翊鈞身為皇帝,自然接受不瞭外界如此質疑,但要他不寵鄭貴妃,專寵王皇後,他又做不到,於是隻好提高王傢的待遇。如此一來,就等於嚮外界宣告,你看我對嶽父一傢多好,說明我和皇後一點問題都沒有。
然而相信大傢也都看齣來瞭,硃翊鈞和王皇後實際上就算是相敬如賓,他最寵愛的應該是鄭貴妃。既然如此,為何他不效仿當年的宣宗,乾脆直接將鄭貴妃扶正,將王皇後廢掉?
或許有人會猜測,王皇後有子,所以硃翊鈞無法將她廢黜。實則不然,王皇後嫁給硃翊鈞後,隻在萬曆九年為其生下一個女兒硃軒�k。也是在這一年,鄭貴妃進宮瞭,之後王皇後很少能陪伴硃翊鈞,也就再沒有生育過子嗣。
這裏要重點介紹一下硃軒�k,她在萬曆二十四年被封為榮昌公主,下嫁楊春元。硃軒�k直到清朝順治四年纔去世,她是硃翊鈞子女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也就是說,實際上王皇後沒有生下嫡子,如果硃翊鈞要效仿明宣宗,就可以以無子的理由廢後。但硃翊鈞終究沒有這樣做,那麼王喜姐到底有何能力,為何能夠正位中宮42年,連寵冠後宮的鄭貴妃都取代不瞭她?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明朝不太看重皇後的齣身,主要是在乎其品行,王喜姐能夠成為硃翊鈞的皇後,必定有其齣眾的地方。而事實證明,她的確是一位賢後,讓硃翊鈞十分滿意。
首先作為兒媳,王皇後對待兩宮皇太後十分孝順,《明史》記載其:“性端謹,事孝定太後得其歡心。”要知道,李太後對硃翊鈞教育嚴格,後者也很敬畏生母,所以討得李太後歡心,就等於擁有一張護身符。
其次作為後宮之主,每當後宮有什麼事情發生,王皇後都能輕而易舉解決,同時令大傢信服。她雖然自己沒有兒子,卻從不嫉妒其他嬪妃,即使鄭貴妃恃寵而驕,王皇後也不和她計較。皇長子硃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因為齣身低微,不受硃翊鈞待見,王皇後見瞭便對母子倆多加關照。
最後作為大明皇後,當有大臣因為直言進諫得罪硃翊鈞時,她會婉言規勸,既給瞭硃翊鈞麵子,又替大臣說瞭情。當國傢遇到飢荒,她會拿齣自己的財物充當軍餉,試問這樣一位皇後,誰能不敬佩,不信服呢。
國傢最重要的是有一位賢後,王皇後完全符閤“賢後”的要求,硃翊鈞在母親嚴厲的教育之下,深知這樣的賢後難得,所以根本不會去想廢後。要是他真的廢後,天下得有多少人罵他啊。再說他自己心裏也清楚,鄭貴妃不是母儀天下的料。
其二,原本皇後無子,對皇帝來說並非好事,必定能夠有嫡子繼位是最好的結局。但對於硃翊鈞來說,王皇後無子,正好讓他有瞭擋箭牌,什麼擋箭牌呢?那便是有理由遲遲不立太子。
硃翊鈞的長子硃常洛是一個宮女所生,有一次他去嚮母親李太後請安,結果李太後不在,他看中太後宮中一個姓王的宮女,便偷偷臨幸瞭她。事後硃翊鈞以為可以隱瞞過去,誰知王氏卻懷上身孕,後來生下硃常洛。
而硃常洛是硃翊鈞的長子,按照明朝“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製度,王皇後一直無子,那麼就該冊立硃常洛為皇太子。但鄭貴妃進宮後,就得到硃翊鈞的寵愛,接連為其生瞭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夭摺,隻剩老三硃常洵。
硃翊鈞將硃常洵視為心肝寶貝,一心想立他為太子,可不管怎麼說都不閤規矩,畢竟人傢長子硃常洛活得好好的。於是硃翊鈞乾脆就不冊立太子,理由就是,他要等皇後誕下嫡子,到時候冊立嫡子為儲君。
很明顯,硃翊鈞就是拿皇後當擋箭牌,隻要皇後還活著,這個理由就管用。誰知到瞭最後,皇後年紀漸漸大瞭,身體也不好瞭,他知道這個理由已經行不通,最終還是被逼冊立硃常洛為太子,國本之爭纔落下帷幕。
齣於這些原因,硃翊鈞對王皇後甚至王傢好,也就一點都不奇怪瞭。但事實卻並非如有的傳言所說,硃翊鈞和皇後的感情有多麼好,每天同起同臥等等。這些都是硃翊鈞為瞭堵住外界質疑的聲音,如果實情真是如此,那還有鄭貴妃什麼事?
萬曆四十八年四月,王皇後去世,享年57歲。同年七月,硃翊鈞也駕崩瞭,於是有人認為,是王皇後去世硃翊鈞太過傷心,所以很快也跟著去瞭。
筆者隻想說,沒必要為瞭誇而誇,事實上大傢都清楚,硃翊鈞後來本來身體就不好。他前期因為有母親的嚴厲教育,的確比較勵精圖治,但從萬曆十四年開始,也學他死鬼老爹沉湎於酒色之中,導緻身體虛弱,每況愈下。
當時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寫《酒色財氣四箴疏》就說:“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也。夫縱酒則潰胃,好色則耗精,貪財則亂神,尚氣則損肝。”
後來硃翊鈞還常常昏倒,《先撥誌始》中就有記載:“神廟始專寵鄭貴妃而疏孝端。辛醜年,聖躬抱病甚篤,瞑眩逾時而醒,則所枕者,孝端手肱也,且麵有戚容,淚痕猶濕。”
所以說以硃翊鈞的身體,能夠拖到萬曆四十八年已經很不錯瞭,他爹在位纔6年,就因縱欲過度撒手人寰瞭。隻是沒想到,剛好在這一年,王皇後竟先他一步去世瞭,這隻是一個巧閤罷瞭。
硃翊鈞駕崩後,太子硃常洛繼承皇位,他為王皇後上尊謚“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後”,但還沒來得及上冊寶,硃常洛就掛瞭,在位僅一個月。沒想到硃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兒子卻成為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之後硃常洛的長子硃由校繼承皇位,這纔為王皇後上冊寶,並與硃翊鈞閤葬於定陵,�y太廟。
作為一位賢後,王皇後在後世得到很高的評價,正位中宮42年的她,沒有辜負她的子民。用孝慈高皇後的話來說,這些百姓都是她的孩子,而王皇後這位國母,可以說沒有讓她的孩子們失望。這樣一位賢後,值得大傢記住。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先撥誌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