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4:10:08 PM
不知道大傢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情況,現代和曆史上的古代對於國傢的稱呼有很大的不同,如今有法國美國日本國,但是在曆史上對於國傢的稱呼,從來都是朝字形容,夏朝商超南北朝,似乎在古人的嚴重朝自纔是形容國傢最準確的稱呼。
如今國字,在古代的時候往往都比起朝來說都低一個層次,夏商周時候的諸侯國,尤其是春鞦戰國時期的七大諸侯,各個都成為國,秦國楚國等等,而到瞭後來,更多的是形容周邊的外邦小國,朝鮮國,越南國等等,直到清朝纔有瞭如今國傢的概念。
為何會如此,古代的國又是什麼含義,
和
朝比起來究竟差在瞭哪?
朝與代
大傢習慣性地都把朝代連起來讀,但實際上其二者是有所區分的,朝包括代,代不包括朝。代是時間的概括,而朝則是空間的形容。
首先解釋一下朝的由來,朝首先指的是朝嚮,方嚮的意思,在古代,君王坐北朝南,麵對君臣治理天下,也就是從國傢稱呼的角度上闡明瞭帝王麵對南麵而治理天下的意思。
在這裏有一個前提,既然是治理天下,那大部分時候是一個在當時相對疆域最大的國傢構建,並且還是個大一統王朝,各地認同。
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比如宋朝,它對遼和契丹稱臣,但是曆史上依舊稱呼他為宋朝,某種程度上也代錶瞭曆史對其正統的認同感。
當然還有魏晉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這個時期中國曆史和社會齣現大的動蕩,國祚不和之前朝代那樣綿長,這也成瞭曆史上的一個意外的時期。
在那個遍地是國傢的時代,曆史學為瞭方便,於是也就稱呼它為朝。朝更傾嚮於統一的政治集團,中國還是那個中國,隻不過晨起晨落換瞭主人,這便是一個嶄新的
朝
瞭。
對於曆史而言朝是並列的同行,代是竪直的承接關係。比如清朝,滿清十二帝王,一朝天子一朝臣,其中每一個天子所在的時間,就叫做一代。
朝代,就是同一個姓氏的帝王連續繼承的幾個時代的統稱。
朝?國?
國在今天的漢語之中,代錶著國傢,但是在古代的文獻之中,還有這領土的意思,而在先秦時代,還有一個都城的意思。
要知道最早的“中國”和今天的“中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而從秦朝到清朝的封建王朝時代,為何不用國作為國傢的稱呼,無非以下幾個原因。
其實就在於古代的國和今天的國不是一個概念。
所以在這個時期的國,也指的是諸侯國的意思,隻不過後期的時候諸侯國的疆土越來越大,遠遠超過瞭周天子的土地,但是這個時候大傢依舊共尊周天子為主,於是依舊被稱作周朝。
這個時期的諸侯國,尚且維持瞭周朝的禮樂,共尊周天子為主,周朝在這個時期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在這個時期,國人的心裏國的概念要遠遠低於朝。
在後來的一段時間中,經過秦始皇開天闢地的大一統之後,華夏車同軌,書同文,真正成立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而在這個時間段,人們所指的國隻是周遭的一些依附於本王朝的藩屬國,比如後來的朝鮮,日本等等,當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共尊中國的皇帝為主。
放在前文中也曾介紹過,朝代更多的指的是國傢的某個曆史的時間段,而國指的是一個國傢的疆域,那就是古代的版圖,如果用中國二字來概括,那中國從古至今都隻是一個國傢。
除瞭元朝和清朝,中華大地被異族統治之外,國傢一直都是源遠流長地傳承下來,而且即便是在這兩個朝代,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道義,以及國傢脈絡的傳承,法統等等,都是一脈相傳,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斷絕。
近代的國
古代的時候,同為中華大地的主人,往往在起義軍造反成功之後,國傢當時的領導人都會重新命名一個國號來證明改朝換代,同時彰顯自己的皇帝身份。
但是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會承認前朝的正統身份,因為隻有這樣,纔會使得自己的國傢看起來具有閤法性。為什麼說中華的傳統,法統從來沒有斷絕呢?
按理說元朝本質上就是異族統治,在統治期間,修訂前朝的史書將遼金宋都收入其中,但是這三個國傢無論哪一個都是依據漢民族的文化而建立,無論是以哪一個為正統,元朝都是接過瞭前朝的正統地位而産生的。
到瞭清朝最開始的時候,當時崇禎絕於煤山之上,李自成進瞭京城大肆擄掠,吳三桂請清兵南下最終擊敗瞭大順以及南明,一統全國,最開始清朝入關的名號就是替崇禎皇帝報仇。
當全國的事情基本大定之後,清朝康熙年間,為瞭當時的國傢穩定,康熙皇帝第一個前往明太祖硃元璋的祠堂裏進行祭拜,承認瞭清朝承接自明朝的正統。
還有件事側麵證明,以前的朝代占領全國之後,大都會把前朝的祖墳推平以泄心頭之憤,而清朝的時候,麵對明朝的皇帝陵,清朝直接派遣官兵保護起來,以彰顯對明朝的尊重,又從真正行動上證明瞭自己的法統地位。
近代來,隨著新文化的不斷衝擊,古代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想法已經逐漸被中國這個概念所取代,自此朝這個稱呼徹底成瞭逝去的字眼。
西方有學者說,中國是一個僞裝成國傢的文明,因為對於中華文明的認同,所以我們纔有瞭漫長深遠的曆史,也有瞭燦爛強大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