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8:09:32 AM
大傢都知道,二戰初期,法國被德國擊敗,維希法國投降,日本趁機攫取瞭法國人在越南、柬埔寨、老撾的權益,於1944年真正實現對三國占領。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一直在敵後堅持鬥爭的越盟發動總反攻,幾乎解放瞭整個越南,並成立獨立政府。
然而好景不長,法國人捲土重來,發兵20萬人入侵越南,在敵眾我寡之下,越盟采取運動防禦的方針,法軍用瞭3年時間纔占領瞭越南大片領土,越盟依舊活躍在北部山區開展遊擊戰。
到瞭1950年初,我國解放戰爭基本結束,越盟為瞭扭轉抗法鬥爭的不利態勢,希望我國能給予一些幫助。齣於國際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保衛邊境安全的需要,我國同意嚮越盟提供幫助,派軍委辦公廳主任羅貴波先期赴越考察。
當時,越盟希望在雲南和廣西方嚮先發動一次戰役,打通援助通道。羅貴波實地考察後,發現情況不容樂觀:
1.部隊普遍缺糧,油更談不上,戰士們體質虛弱;衣服多已破舊,大多數人打赤腳。
2.武器裝備更差,什麼型號的槍都有,使彈藥的補充很睏難。
3.越軍沒有打過較大的戰役,缺乏攻堅戰的經驗,紀律鬆弛。
4.越軍基本以營、團為單位獨立活動,力量過於分散。
羅貴波建議,要想發動較大規模的戰役,越軍必須握緊拳頭,組建起一個或兩個正規的作戰師。
越盟同意,並希望我國能協助整軍。1950年春,越軍第一支主力師――308大團(相當於師)正式成立,隨後開赴雲南,由二野13軍負責整訓。
為瞭訓練這支部隊,13軍可謂是下瞭一番苦心:
1.13軍軍長周希漢親自為營以上軍官講授戰略戰術問題。
周希漢在抗戰時就是陳賡的愛將,既在機關當過作戰股長、參謀長,又在地方軍分區當過司令員,更在野戰部隊當過旅長、軍長,可以說鬥爭經驗是相當豐富瞭。
周希漢在課堂上提齣:越軍要用好用活遊擊隊、地方武裝、正規兵團。目前可以先以遊擊戰為主,抓住有利時機打運動戰,最後逐步過渡到以攻堅戰為主。
2.13軍抽齣一部分連、營乾部訓練越軍的戰鬥技能,主要內容是班、排、連、營規模的進攻戰術訓練,單兵抵近爆破、掃雷、設障技術。
此外,我軍還教會越軍使用原中野四縱在淮海戰場上的利器――飛行炸藥包,即用迫擊炮拋射炸藥包,摧毀敵工事。
越軍尤其對飛行炸藥包感興趣,後來他們果然用此戰法來摧毀敵軍機場。
3.當時,越軍計劃進攻滇越邊境重鎮老街,13軍特地派一個連仿造老街防禦工事修建假想敵陣地。由我軍各級乾部手把手教越軍步炮協同、三三製進攻戰術以及土工迫近作業,打攻堅演習。足足教瞭一個月。
所以網上有個說法:我軍是越軍第一個老師,這句話還是部分符閤曆史的。
經過幾個月的整訓,越軍戰鬥力大為提高。但由於缺糧,加上準備不足,越軍放棄瞭攻打老街的計劃,轉而希望攻打法軍兵力相對較少的高平。
為瞭打好高平,越盟又提齣:這是越軍第一次打中等規模的城市攻堅戰,希望我軍能派軍事顧問指導。
我國經過慎重考慮,初步選定以原三野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為組長,三野二十一軍政治部主任鄧逸凡、二十三軍參謀長梅嘉生為副組長的顧問團班子,並從13、20、39軍各抽一批師、團、營、連乾部作為越軍未來3個大團的軍事顧問,奔赴越南。
同時,任命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為駐越中央代錶,全權負責協助越方指揮邊界戰役。
陳賡,大傢都很熟悉瞭,黃埔一期畢業,李雲龍天王老子都不怕,就怕陳旅長。
陳賡在軍校時活潑好動,堪稱黃埔老大哥。東徵時校長指揮失誤被陳炯明部反包圍,情勢危急,陳賡直接把校長給背走瞭。30年代初在上海乾特科,執行過鋤奸任務。在鄂豫皖當紅軍主力師長,在戰鬥中負傷,被送往上海治療。倒黴的是,因外齣看戲暴露身份,落入國民黨手裏。
校長百般勸降,陳賡都不為所動,反倒是十多名黃埔一期的國軍將領上書求情。校長不得不妥協。
長徵時,陳賡任乾部團團長,在土城之戰中奉命齣擊,擊退瞭來勢洶洶的郭勛祺,使中央紅軍轉危為安。
抗戰時期,陳賡率386旅開闢太嶽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率中野四縱在臨浮殲滅天下第一旅,震動全國。之後率四縱、九縱組成的陳謝兵團插入河南,在伏牛山區和李鐵軍兜圈子,於金剛寨一舉聚殲。淮海戰役布陣澮河,阻擊黃維兵團。1949年帶四兵團打過長江,縱橫贛粵桂滇,殲滅國軍十餘萬人。
從陳大將的經曆,我們可以看齣,陳大將前半生堪稱能文能武、足智多謀。更關鍵的是,大革命時期,陳賡曾在廣州和越盟的鬍主席有過交往,兩人還是好朋友。陳賡結婚,鬍主席還是證婚人之一。
我黨派陳賡協助指揮邊界戰役,可以說是非常閤適瞭。
盡管身體並不算太好,但一想到要幫助老朋友和友黨打仗,陳賡心情還是非常舒適的。鬍主席更不用說,見到久彆重逢的老朋友後非常高興,激動得當即賦詩一首:
攜枝登高觀陣地,萬裏山擁萬裏雲。
義兵狀兄穿吞牛,誓天謝狼侵略軍。
從雲南赴越的路上,陳賡一直在思考如何幫助越軍扭轉戰局。當時,越南的敵我態勢為:
1.法軍在越南可供指揮的部隊有23萬人,其中法國本土部隊5萬人,外籍兵團7萬人,僞軍11萬人。
2.法軍在河內設立越北司令部,管理越南北方11個省,總兵力為7.5萬人,其中6.5萬人分散守備,1萬人是機動兵力。
3.6.5萬守備部隊中,有13個營共1.1萬人布防在毗鄰廣西的高平、諒山兩省,其中高平城內有法軍約兩韆人。
4.越軍方麵,總兵力為16萬人,但絕大部分是地方遊擊隊,野戰部隊隻有在雲南集訓的308大團和在廣西集訓的第174、第209中團(相當於團)、一個炮兵團,以及負責衛戍總部的幾個小團(相當於營),總共2萬餘人,現在都集中到高平附近。
越軍認為,兩萬打兩韆,拿下高平似乎是十拿九穩。
但我軍13軍37副師長、越軍308大團軍事顧問吳效閔在實地偵察高平守備情況後,卻對陳賡錶達瞭相反的意見:
1.法軍可能察覺瞭高平將受到進攻,因此守備兵力已經增加到瞭2400人。
2.根據自己這兩個月對越軍訓練情況來看,越軍還缺乏攻堅高平這種規模城鎮的組織和協調能力。
聽瞭他的匯報,再加上入越後瞭解的情況,陳賡看瞭好幾天地圖,終於把目光對準瞭位於高平以南45公裏的小鎮東溪。
東溪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集鎮,位於高平盆地南緣,4號公路穿鎮而過,法軍的重要據點七溪位於東溪以南25公裏。東溪正好卡在高平和七溪中間。根據越方情報,守軍為法國外籍兵團1個營,約800人。
圍點打援!陳賡的頭腦仿佛迴到瞭1947年縱橫中原的戰場上,一番飛快鏇轉後,立刻製定瞭周密的作戰計劃:
1.以174、第209中團,配屬炮兵團圍攻東溪,務必在兩天內全殲守敵,而後174中團轉兵嚮北,阻截高平來援之敵。209中團嚮南配閤308大團圍殲七溪來援之敵。
2.以308大團埋伏在4號公路周邊,準備殲滅七溪齣援之敵。戰鬥結束後,如高平之敵齣動則轉兵嚮北,會同174、209中團圍殲高平之敵。
3.其他小團監視諒山。
1950年8月5日,越軍召開戰場動員大會,誰料,不少越軍軍官聽說不打高平改打東溪,紛紛提齣瞭意見,有的認為如果先打東溪、七溪再打高平,會消耗我軍實力;有的認為東溪、七溪攻剋後,高平守備更加嚴密,再打更難;有的認為連續打東溪、七溪、高平三戰,這樣不是纍死我們嗎。
陳賡一一做瞭解釋:我們打仗是為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這樣看打東溪、七溪更容易,這兩場打贏瞭,高平打不打都無所謂;高平背靠大山,又環江,並不好打,我們一打會付齣巨大代價;如果先啃掉弱的點,士氣會大大提升,體力問題就不在話下瞭。
動員大會變成瞭戰場答疑會,陳賡足足說瞭4個小時,為瞭打一個幾百人的小據點耗費那麼長的解釋時間,這在他軍旅生涯中是極為罕見的。
答疑完後,越軍指戰員們各個喜上眉梢,紛紛說:“陳將軍講得太好瞭,照他的打肯定沒問題。”不用做什麼動員工作就趕迴部隊備戰瞭。
戰前,中越邊境一片忙碌:從中國嚮越南境內運入的各種步槍約1.4萬餘支,輕、重機槍及衝鋒槍1700餘支,山炮、82迫擊炮、六零迫擊炮、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300餘門,糧食2800餘噸,還有大量的彈藥、藥品、被服等軍用物資。
法軍此時對越軍動嚮仍一無所知,越北司令部認為越軍主攻方嚮在老街,特地抽調三個傘兵營,攜帶大量武器彈藥加強老街防務。這對越軍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9月16日黃昏,對東溪的進攻打響瞭,然而,一開始卻不盡如人意:
原定兩個中團同時在傍晚六時發起進攻,計劃利用一晚上時間拿下東溪。但炮火準備結束後,衝鋒卻沒發起。
原來,兩個中團指揮官認為部隊白天從越西北的太原運動到此,十分疲勞,打算先在晚上睡個覺,到淩晨再進攻。這樣一來就浪費瞭六個小時寶貴的時間。
午夜零點,進攻果然開始瞭,但174中團卻因部隊睡過頭,錯過瞭同時衝鋒的時間。209中團利用夜色獨自進攻,大大齣乎法軍意料。
到淩晨四點,209中團下的一個小團突入東溪,在鎮內和法軍激戰。
令人惋惜的是,激戰到天亮後,突入鎮內的小團害怕敵人飛機轟炸,獨自撤退。
9月17日下午5點,兩個中團再次進攻,但這迴209中團沒遵守約定時間,導緻法軍將火力兵力集中到174中團進攻方嚮,174中團見敵人火力太猛,連攻兩次後也撤瞭下來。209中團見174中團撤瞭,乾脆也不打瞭。
午夜零點,越軍指揮官急匆匆地詢問陳賡:“部隊打瞭兩天,熬瞭兩次夜,傷亡很大,非常疲勞,要不要撤下來?”
陳賡有些生氣:“不能撤,繼續打!”
9月18日淩晨兩點,越軍第三次進攻,這迴兩個中團終於步調一緻,同時發起衝鋒,一個鍾頭後拿下瞭東溪。
看瞭傷亡數據後,陳賡感嘆:“多虧瞭沒打高平!”東溪守軍實際隻有一個外籍兵團加強連,共287人,越軍集中七韆多人和100門各類火炮,進攻三次纔拿下,傷亡700多人。這樣的攻堅能力,要打高平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越北司令部的法軍指揮官亞曆山大利亞是參加過一戰、二戰的老兵,得知東溪失陷後,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增援東溪,而是調集5個步兵營和3個傘兵營進攻越盟總部太原,企圖圍魏救趙,將越軍主力調離東溪。
9月23日,越盟主動放棄太原。一時間,越軍軍官又嚷嚷:打錯瞭,這迴上當瞭,總部空虛被敵人抄瞭老窩。
隻有陳賡心裏非常清楚:法軍這樣做的目的絕不是占領越盟總部,而是要調走越軍主力,絕不能上當,力排眾議要求設伏在4號公路的越軍主力按兵不動。
到9月30日,法軍終於沉不住氣,駐紮七溪的法軍4個營3200餘人在勒巴日的指揮下集體齣動,他們的目的並不是增援東溪,而是沿4號公路北上接應高平南撤的部隊。
拿下太原後,越軍主力並未如願調動,亞曆山大裏亞判斷越軍拿下高平一帶的決心非常堅定,而高平在東溪失守後已經陷入孤懸敵後的境地,沒有死守價值。於是下令高平守軍南撤。
高平守軍2400人以及官吏、傢眷,共3000多人,在指揮官薩剋東的指揮下緩緩南撤。
老天爺同時送給陳賡和越軍兩份禮物。
勒巴日兵團最先落入越軍埋伏圈。然而,勒巴日兵團4個營,有3個營是外籍兵團中的歐洲兵,大部分是二戰德國老兵,戰鬥力非常強悍,勒巴日還呼叫飛機對越軍陣地狂轟濫炸。到10月4日,勒巴日兵團前齣10公裏,突破瞭越軍埋伏圈。而薩剋東兵團不顧174中團的攔截,拼命嚮南靠攏,兩軍距離眼看越來越近。
10月5日,越軍308大團在榖社山追上瞭勒巴日兵團,雙方在森山密林中展開激戰。越軍打得非常吃力,到5日晚,越軍最高指揮官判斷兩股敵人離得很近,萬一不能迅速吃掉,越軍有被夾擊的危險,於是下令停止進攻,打算有序撤齣戰場。
陳賡得到消息,第一次在入越後發瞭脾氣,直接打電話給越軍最高指揮官:“這樣的仗再不打,就無仗可打瞭!”
還沒等對方迴復,陳賡又大聲說:“如果這樣的仗不打,我就捲起鋪蓋走瞭!”
對方拿著電話,沉默瞭好幾分鍾。
陳賡意識到自己脾氣有點急,又苦口婆心地說:“在此關鍵時刻,司令部動搖,會葬送戰役勝利的大好時機!同誌,你可不能放棄呀!”
放下電話後,陳賡立即給鬍主席修書一封,希望整頓乾部思想,一定要分割圍殲兩股敵人。
隻停瞭兩三個鍾頭,越軍又重新發起瞭新的進攻,雙方激戰到10月6日晚,勒巴日兵團大部被殲。10月7日早上7點,勒巴日在榖社山中一個岩洞內被越軍俘虜。
殲滅勒巴日兵團後,陳賡親自到越軍總部,強烈建議越軍留一個營搜索殘敵,其餘部隊不顧疲勞,轉兵圍殲薩剋東兵團。越軍最高指揮官迅速下令:308大團乘勝嚮北,和174中團一道猛撲薩剋東兵團。
拖傢帶口的薩剋東兵團突然遭遇越軍3個團進攻,猝不及防,中午就全部崩潰瞭。下午17時,薩剋東和僞高平省省長、省政府官吏在477高地被俘。
此戰,越軍殲滅法軍兩大兵團加東溪守軍共6000人,取得全勝,兵不血刃拿下瞭高平。此後一個月,越北法軍司令部又接連放棄瞭諒山、同登、沙巴、那岑、老街等戰略要地,中越邊境終於連成一片,徹底扭轉瞭越北戰局。
11月1日,陳賡結束瞭在越南的使命,奉命迴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