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8:11:24 AM
中國史上首位女博士暨頭號女刺客鄭毓秀,一生極富傳奇色彩,身份角色多變,故事高潮疊起,既有褒奬與榮譽,也伴隨質疑與批評。
富裕的傢庭背景,以及萬韆寵愛下孕育齣的自信和勇氣,令鄭毓秀比一般人有條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並獲得成功。但成功之後,或許樹大招風,或許確有瑕疵,她的事跡也受到質疑,行事作風備受爭議。
鄭毓秀扶助丈夫魏道明上位當上高官後,自己卻留下瞭“��節不保”評語,尤其在晚年,更有點“落荒而逃”,被迫去國,更無法歸國。
圍繞鄭毓秀聲譽的爭議主要有四大點:
刺殺晚清官僚事跡被誇大;
博士論文由人代筆:
擔任公職期間涉角色衝突和貪汙等;
當高官夫人時,涉嫌乾政,經商�a財,生活奢靡。
刺殺晚清官僚事跡被誇大
正如前文所述,鄭毓秀在日本加入同盟會,並奉命迴國參與瞭幾宗刺殺晚清官僚行動,錶現英勇,贏得“頭號女刺客”稱號,為中國曆史翻新一頁立下戰功。各種資料也顯示,鄭毓秀的確有參與有關行動,但都不在前綫。
關於1912年1月16日刺殺袁世凱那次,當時共有12人組成刺殺小組,鄭毓秀是聯絡人;但在行動前一天,她突然接到情報:“南北議和”的真正阻力來自宗社黨首領良弼,袁世凱屬可以爭取的人物,決定停止行動,她並及時通知瞭其中八位同誌。但另外三位張先培、黃芝萌、楊禹昌沒接到通知,按原計劃行動瞭,結果失敗瞭。三人立即被捕,遭到殺害。
關於暗殺良弼一事,鄭毓秀雖有參加,卻是京津同盟會成員彭傢珍以近乎自殺式炸死對方,自己當場犧牲。至於1910年刺殺晚清攝政王載灃的行動,則是汪兆銘(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行事,鄭毓秀隻是協助而已。所以,當時有聲音認為,人們把鄭毓秀在刺殺中的角色和作用誇大瞭。
博士論文被質疑請人代筆
1926年,挾著盛名的鄭毓秀以“史上首位法學女博士”的學術頭銜迴國,成為文武雙全的難得人纔,事業發展如魚得水,鋒頭一時無雙。
然而,卻有不少人質疑其博士學位乃由人代筆,包括當時得令的鬍適。鬍適似乎對鄭毓秀印象不佳,但凡鄭毓秀齣現的場閤或她參與創辦的刊物,他都謝絕,更留下“這班女人不太愛惜臉麵”的評語。
鬍適在1930年10月11日的日記上有這樣一段話:“……後來夏奇峰也來瞭,他最知道鄭毓秀和王寵惠、魏道明等人的故事,談的甚有趣味。鄭毓秀考博士,亮疇(即王寵惠)與陳�U、趙頌南、夏奇峰諸人皆在捧場。她全不能答,每被問,但能說:“從中國觀點上看,可不是嗎?”(省略法語原文)後來在場的法國人皆匿笑逃齣,中國人皆慚愧汗下。論文是亮疇做的,謝東發譯成法文的。”
雖然有人指,鬍適的指控理據不足。但文中提到的王寵惠確是鄭毓秀在法國時期的好朋友,兩人都是同盟會成員,還是廣東同鄉,王寵惠凡到巴黎,都齣入“鄭公館”,隻是比大她十歲的王寵惠有傢室。
生於香港的王寵惠來頭不小,自幼學習英文,14歲時入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前身)法學預科。1901年,留學日本學習法律、政治。翌年留學美國,1905年於耶魯大學獲民法學博士,留美期間曾為美國律師公會學報編輯。此後他到歐洲研習法學,於英國倫敦中殿律師學院獲英格蘭及威爾斯高等法院大律師資格,成為德國柏林比較法學會會員。1923年被國際聯盟選為海牙國際常設法庭候補法官等。
這樣的背景加上兩人過從甚密,說王寵惠在學業上幫鄭毓秀一點忙,閤乎情理。加上鬍適素來講究“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對於無稽之談,他不會如此鄭重其事地把它寫下來。
夫婦官運亨通 作風惹人不滿
1926年,鄭毓秀和魏道明迴國後聯名成立律師事務所。但這對律師夫婦正式當律師的時間大約纔一年多,兩人官運亨通,1927年,魏道明應邀加入南京政府,先後齣任司法部主席秘書、次長、部長。
鄭毓秀也於同年齣任上海臨時法院院長、地方審判廳廳長,其律師事務所隨之解散。1928年,鄭毓秀參與起草“民法典”。1930年,魏道明任南京特彆市市長,鄭毓秀多瞭一個顯赫身份:市長夫人。
鄭毓秀個人作風張揚,非常樂意曝光見報。1931年,“民法典”製定完後,鄭毓秀辭去立法院公職,迴到上海,重新當起律師。她常以市長夫人名義,大攬訴訟案件,風光無限。以至於滬上法律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博士電話到,推事(法官)嚇一跳!”意思是擔心案子難辦瞭。
名氣大,收費自然不菲,難免顧此失彼。曾因“收錢後又不齣力”而遭客人告到律師公會,要求開除其公會會籍。雖然最終得以保留,但此事對她影響不小,在後來的“高友唐彈劾鄭毓秀案”中,報紙常提及此事,報道對她多不利。
民間對鄭毓秀夫婦呼風喚雨的作風也不滿。革命黨人夏之時的妻子董竹君曾這樣說:她人住南京,卻要喝上海租界的自來水,麵包要吃上海“老大昌”的,每天用火車送一次。當時的《攝影畫報》也曾報道她“日常用度異常闊綽”,如旅館非一等不住,每日用度常在百元以上。
關於高友唐彈劾鄭毓秀案
“高友唐彈劾鄭毓秀案”發生於1932年,轟動一時。時任民國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的高友唐在當年10月齣版的《監察院公報》上發文,彈劾前任上海審判廳廳長鄭毓秀與後任楊肇�鹿唇崳璞祝�貪汙法院公款22000多元。
高友唐發現,鄭毓秀卸任院長時,重復支齣22筆法院公款,共計22000多元。高友唐還一一列舉瞭這22筆款項名目、數額。彈劾書一齣,立即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北平)《法律評論》雜誌全文轉載,上海、南京兩地的報紙多有報道。
高友唐齣身滿洲鑲黃旗人,與末代皇帝溥儀有一定的交往。民國建立後,曾在《民立報》任編輯,兼撰評論,與該報創辦人、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論交。於右任任監察院院長後,高友唐隨之進入。他也曾彈劾過海軍部長陳紹寬、外交部長王正廷、安徽省主席陳調元,名震全國。
該彈劾文發錶第二天,鄭毓秀、楊肇�鹵閽諫蝦8鞅�刊登啓示,質問高友唐,指前上海地方法院存款侵占之事,乃書記官所為,不應以鄭毓秀為該案主體。而且,監察委員之彈劾僅能及於公務員之行為,而鄭毓秀作為律師的非公務員行為,則不在彈劾範圍之列,屬於“汙衊”。不過,鄭毓秀實際上還是很擔心會被審判定罪,因為高友唐手中掌握著真憑實據,就算她手腕通天,一旦異地審判,也是凶多吉少。
因此,她決定收買高友唐。據說,她曾托人給高友唐送去十萬元,希望他不要再追查此案。但被高友唐嚴詞拒絕,他還將鄭毓秀的信轉呈監察院於右任,並迴信給鄭毓秀:“須知中國官吏亦有不愛錢者”。
1933年8月,江寜地方法院開庭審理“鄭毓秀案”,檢察官列罪資料雖詳細,但當時,鄭毓秀已經藉養病為由,南下香港。以緻審判之時,法院隻傳來瞭書記官鈕傳椿。因相關責任人沒有到庭,案件隻得延期審判,懸而不決。直到1935年,傳齣撤銷起訴,不瞭瞭之。
扶夫君上位,官夫人貪婪
鄭毓秀不但自己有本事,還以自己的本事扶夫君上位。1947年,蔣介石本屬意重慶行轅主任硃紹良擔任首任東南某島省主席,但鄭毓秀在宋美齡麵前做瞭不少工作,最後由宋子文齣麵,讓魏道明坐上瞭省主席的位置。但夫婦在當地的口碑不太好。魏道明的政績幾乎都被她毀瞭。
曾有人評價說:“慈禧太後斷送瞭半個中華民族,某夫人將葬送整個東南某島省!” 這裏的“某夫人”正是鄭毓秀。
據說,魏道明主政東南某島省後,甚麼事都要通過夫人纔能成功。鄭毓秀還組織瞭一個木材公司,在高産區壟斷木材砍伐,更將日本人的財産賣給那些對她大肆行賄的人。人們更以“空前絕後”來形容她的貪婪程度。1949年1月,蔣介石令陳誠取代魏道明任東南某島省主席。
脫離瞭政治漩渦的魏氏夫婦移居美國,一度睏頓迷茫,後來隻好移居巴西,改為從商。但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做生意卻事事不如意,加上經營不善,血本無歸。數年再迴到美國。
他們當時曾想迴大陸,不能;迴台灣,蔣介石又“緩發”通行證。因此,一代女傑隻好聚眾打麻將。1954年,鄭毓秀被查齣左臂患癌,不得不整條切除,這對她打擊很大,加上窮睏潦倒,終日鬱鬱寡歡。
自此,她對金錢看得日益重,據說其晚年時無論走到哪,都隨身帶著一個大手提包,裏麵裝著她的財富。1959年,68歲的鄭毓秀病逝於美國洛杉幾。人們在她傢客廳裏,發現懸掛著當年嚇退陸徵祥的那支玫瑰枝,被鑲在一個鏡框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