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7/2022, 3:45:10 PM
提起王莽,想必大多數朋友不太瞭解,因為他所齣生的年代距離現在比較遙遠,西漢。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實現大一統,史稱西漢。
王莽生於漢初元年,他身邊的親友皆是王公貴族,姑姑則是孝元皇後。西漢自建國起就有外戚乾政的弊端,王氏親族更是在當時權傾一時的外戚世傢,族中之人皆是王侯將相,互相攀比榮耀奢華。
而王莽則屬於這一群人中的一股“清流”,他自小生活簡樸,為人謙忍好學,待人寬厚。很快,王莽的品行就被世人所肯定,聲名遠播。
公元前22年,成年後的王莽正式進入仕途,因其賢良豁達的品德,讓他的上級都為之稱道,而且當時族中親友皆大權在手,給予瞭他很多政治通途上的捷徑。群臣更是少不瞭阿諛奉承,使得漢成帝對王莽的印象非常深刻,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賢臣。
大權在握
悠悠數十載,到瞭公元1年,漢哀帝駕崩,因膝下無子可以繼任皇位,太後王政君隻得臨朝稱製。
這時的王莽被大臣舉薦為大司馬一職。
王莽身居高位,卻依然惺惺作態,清廉有度,禮賢下士,讓一眾大臣和名流為之稱頌
,至此,王莽的政治野心徹底暴露。
同年,王莽擁立漢平帝繼位,他開始一手遮天,代理王宮一切政務,大肆排斥誅滅異己分子,提拔為他所用之人。
到瞭公元6年,漢平帝蹊蹺病死,王莽為瞭避免新皇帝登基與他奪權,遂擁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挾天子以令諸侯,臣民皆稱之攝政皇帝。
外戚專權獨斷,導緻反對者的聲音風起雲湧,但都被王莽一一平息,此間更有天災人禍使帝王禪位之說法,為王莽奪取政權提供瞭有利條件。
篡位稱帝
公元9年,王莽逼迫太後交齣傳國璽,順勢接受孺子嬰的禪讓,正式稱帝。
這在漢代建國以來是絕無僅有的,王莽一係列的操作讓眾人咋舌,因為古代中國曆朝曆代都是王室貴族或者平民百姓,通過革命手段奪取政權,而王莽則開闢瞭新的“途徑”。
雖然王莽狼子野心,奪權篡位令人不齒,但他稱帝後還是做齣瞭一些惠民實績的。
王莽推崇孔子的儒傢思想,希望國傢政通人和,於是他希望用西周時期的製度來治理和維護他的國傢。
通過改變幣製和田製,逐步把資源和權力收歸國有,但這些都是打著復古的名號實施的,並沒有實際意義,也對人們的實際利益無從談起,後來又變成以苛捐雜稅和嚴刑峻法逼迫百姓,從而加劇瞭社會的動蕩。
內憂還沒解決,外患卻紛至遝來。
王莽窮兵黷武,以高姿態對待外邦鄰國,對匈奴和朝鮮的政策一再更改,從閤作共贏逐步變成瞭降服和奴役,這讓人們紛紛對其反抗,邊境衝突不斷,民不聊生。王莽正式從人中聖賢蛻變為一個衣冠禽獸。
亡國被殺
王莽改製並沒有徹底解決西漢的弊端,土地兼並和移民問題日益凸顯,加上天災不斷,社會動蕩不安,造反起義者層齣不窮。
自公元15年開始,韆人以上的揭竿起義就絡繹不絕。到瞭公元21年,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正式對王莽政權形成閤圍之勢。
公元23年,經過多番苦戰,綠林軍趁勢一舉攻入長安城,朝廷大亂。王莽遂攜韆人的護衛逃亡,但不久便被追上,憤怒的人群包圍瞭他們,最後王莽死於戰亂中。起義軍將領隨後斬下王莽的頭顱,懸掛在鬧市之中,盡遭百姓唾罵。
頭顱去嚮
之後的幾年人們還紛紛議論,王莽的腦袋卻不翼而飛。原來,王莽的頭顱被起義軍的將領獻給瞭帝王,皇傢開始“把玩”這顆頭顱,這一藏就是272年。
朝代在更迭,世界在變化,社會曆久彌新,但王莽的頭顱卻被完整地傳到瞭此間的每一任皇帝手中。這是為什麼呢?皇傢朝廷的貴族們是不會欣賞或喜歡把玩這種東西的,但論王莽腦袋的意義,是遠大於他的鑒賞性的。
首先是榮譽感的加持。王莽的頭顱意味著它是一個完美的戰利品,尤其是具有“傳世”意義的戰利品,它不僅是曆史悠久的古人殘肢,更有著徵服者特有的榮耀感。
另一個原因就是能給世人和後人帶來的震懾意義。不得不說,王莽的頭顱的意義正好跟他所獨創的“遊標卡尺”不謀而閤。
王公將相對於外戚乾政的忍耐程度,就好比是卡尺上的度數。而王莽超越瞭這種限度,並藉此謀權篡位,導緻國傢政權旁落,這是給所有人的一個警示。
還有就是王莽稱帝後,一係列倒行逆施的舉措,導緻瞭它的覆滅,這在後世可以産生許多實際的教育意義,帝王們以此作為一個古人給齣的提示,用以更好的治理國傢。
縱觀王莽的一生,在其正式進入官場時,被推舉為儒傢思想裏的聖人,他的理念有著理想主義的影子,所以他想以此建立自己的“烏托邦”。
王莽之所以能得到知識分子和大臣們的擁護,是他在官場的個人精彩錶演的直接作用,結閤他擅於使用的儒傢哲學,讓他在官場內外的勢力日益膨脹,甚至連帝王都對他摺服。
但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根深蒂固,王莽在篡位後,對待社會和百姓也從不寬容。他要維護自己的理念的同時,無視和犧牲瞭大多數人的利益。
後世認為王莽是一位改革者,但究其本性而言,他的改革在稍顯成效之時,就被他個人狂躁的脾性和剛愎自用逐一瓦解瞭,再加上他一味的復製古人的理念用以治國,導緻一切方針政策都趨於荒誕。
王莽的頭顱在一次大火中,被燒得一乾二淨,但這顆頭顱在某種意義上是超越王莽本人的,無論是坐擁天下的炫耀,還是平息百姓的怒火,抑或僅僅是為瞭闢邪警示,其作用是無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