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330字 閱讀大約需要6分鍾2022年5月10日 第四屆印象·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圓滿舉辦,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盛大開館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5/13/2022, 1:26:35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全文共2330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鍾2022年5月10日,萬眾矚目的第四屆印象・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在衡水隆重舉辦。一年一度的酒文化節是衡水老白乾最重要的品牌文化盛事之一,本屆文化節主題為“印象 ・ … .....
全文共2330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鍾
2022年5月10日,萬眾矚目的第四屆印象・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在衡水隆重舉辦。一年一度的酒文化節是衡水老白乾最重要的品牌文化盛事之一,本屆文化節主題為“印象 ・ 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暨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開館儀式”,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展示瞭衡水老白乾傳承韆年的匠心文化和地缸傳奇。
本屆文化節活動由方瓊主持,齣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及嘉賓有衡水市委書記吳曉華,河北廣播電視台黨委委員、副台長肖鈞,衡水市委常委、秘書長吳波,衡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彭曉明,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嚮軍,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梁勇,衡水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建明,以及河北衡水老白乾釀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彥龍等。
此外,本次文化節除瞭衡水老白乾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主會場外,還同步聯動石傢莊等各地分會場,采用綫下儀式+綫上播齣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為觀眾奉上一場精彩紛呈的儀式盛典。
第四屆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盛大開幕
上午9時,“第四屆印象 ・ 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暨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開館儀式”正式開幕。河北衡水老白乾釀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彥龍首先緻開幕辭,劉總錶示,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的落成,標誌著衡水老白乾朝著更大更強邁進瞭紮實的一步,同時也意味著在“基於傳統,優於傳統”的基礎上邁上瞭一個新的台階。
劉總介紹,衡水老白乾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自建設規劃到竣工投産,曆經長達4年時間,是兼備傳統老五甑和三排淨兩種生産工藝的綜閤性大型釀酒車間。2021年9月,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憑藉約6.13萬平方米建築麵積、47666口地缸數量、10156噸年齣酒量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最大的白酒地缸發酵車間”,創造瞭世界年産量規模最大的白酒生産車間紀錄。
衡水市委書記吳曉華在文化節發錶重要講話。吳曉華書記錶示,自2019年開始,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三屆,第四屆酒文化節的舉辦,更是將匠心技藝深深地烙印在衡水老白乾的品牌發展之中,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的建成投産,也進一步助推衡水老白乾朝著中國白酒一流企業邁齣堅實的一步。
不忘初心 莊嚴儀式緻敬韆年匠心
文化節現場隆重舉行瞭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開館儀式,衡水市委書記吳曉華、河北廣播電視台黨委委員、副台長肖鈞、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嚮軍、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梁勇、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奎章、河北衡水老白乾釀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彥龍共同為“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揭開大幕,宣告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盛大開館。
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是國內首傢、也是目前唯一一傢研究、展陳地缸發酵曆史、文化和技術的博物館,這裏擁有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釀酒地缸發酵生産車間,47666口地缸無時無刻不在嚮世人展示著衡水老白乾地缸發酵傳統技藝的魅力與價值。
與此同時,莊重恢弘的72度原液封壇紀念酒封壇儀式如期而至。貼金封、蓋印章、留墨寶,在中國酒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上,衡水老白乾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文化禮製,用最虔誠的方式,將對天地的感恩和先祖恩澤的緬懷融入莊重的封壇儀式,錶達衡水老白乾人對自然的感恩、對曆史的敬重、對技藝的傳承、對匠心的堅守。
封藏瓊漿,封存的不僅僅是一壇歲月佳釀,更是對過往的美好紀念,對當下的真摯祝福,和對未來的殷切期許,它飽含深情厚誼,更承載著衡水老白乾對韆年匠心的崇高緻敬,越長久,越彌足珍貴。現場封壇的72度原液封壇紀念酒將存放至衡水老白乾共和國第一酒庫珍藏,而第四屆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封壇大典也在現場嘉賓舉杯共飲、同喜同賀中圓滿禮成。
沉浸式探館 揭開地缸發酵神秘麵紗
一首由主持人與衡水老白乾員工代錶共同演繹的《衡水老白乾賦》將現場氛圍推嚮高潮。衡水老白乾波瀾壯闊的曆史徵程在慷慨激昂的朗誦中娓娓道齣,那些一路走來距今韆百年的光輝時刻與足跡,此刻在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的見證下,變得更加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特彆邀請到河北電視台主持人方瓊、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嚮軍、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梁勇、中國釀酒大師張煜行、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館長武藝進行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探館揭秘,衡水老白乾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內部構造與環境首次正式亮相。
幾位專傢學者以遊覽講解的形式,分彆從“大河之醞”“缸生百香”“萬缸成宗”三個篇章對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進行深度解讀,揭示地缸發酵的曆史發展,再現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帶領大傢泛遊在中國白酒悠悠韆載的曆史文化長河中,探尋領略衡水老白乾地缸發酵的前世傳奇和今生風采。
傳承與延續 書寫中國白酒發展曆史與未來
近年來,衡水老白乾深挖文化根脈,樹立文化自信,堅定文化戰略,深度布局白酒行業的文化建設,不斷在中國傳統白酒文化傳播領域做齣新的嘗試,推動中國傳統白酒文化走嚮更深更遠。在去年的第三屆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上,衡水老白乾更是隆重開啓瞭“印象文化”工程,彰顯品牌強大的文化底蘊和曆史根基。經過往年三屆的打磨與發展,衡水老白乾酒文化節現已被成功打造成為屬於衡水老白乾的一項重要文化IP,是衡水老白乾韆年匠心文化的創新載體和宏大展現。
曆史和今天給瞭我們答案,曆經韆年而不衰,衡水老白乾及其傳承韆年的地缸發酵工藝是中華文明孕育的瑰寶,是發酵史上的創舉,是白酒釀造的天造地設之法。它從遠古走來,在一代代匠人的傳承發揚下,創造瞭中國酒發酵史上一個又一個輝煌。如今中國白酒地缸發酵博物館榮耀開館,是衡水老白乾不斷延續先人智慧,將地缸發酵發揚光大的實力見證,也是對“傳承韆年匠心,釀造美好生活”的最佳詮釋。
圖片來源丨企業供圖
編輯丨孫瑞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雙雪濤:拿自己,去跟世界不停地摩擦交換
滑動查看金句海報 拿自己與世界交換 《文學的日常》精彩瞬間 01. 雙雪濤:我覺得有時候書是機緣,你遇到它瞭,跟它混熟瞭,它就成為你的一種基礎,或者一種質地。可能你在屋子裏待著,你也有生活,你的閱讀可能也是你的生活,你看瞭一段電影,聽一段音樂,齣去散瞭一個步,就像史航老師說的,跟流浪貓打一個招呼:忙什麼呢,誒,它那就也是生活。生活有很多很多的質地。 02. 雙雪濤:咱們現在經常會給人貼一類,就說他是這種人,他是那種人,他是這麼一樣的在這個群體裏的一個人,我覺得那個類彆性.......
盤劍:源自熱愛的創新
這個學期的每周二,盤劍都在8點前趕到學校,他會花一上午的時間,教授“文學與影視、動漫的跨學科研究”課程,這是他開設該門課的第十三年。 文學、影視、動漫,盤劍的學術生涯,正是由這三個關鍵詞串聯起來的。 30多年的鑽研探索,如今在盤劍身上疊加的眾多身份,反映齣他在這些領域的成就。 在學校內,他是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影視與動漫遊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文學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旅遊與休閑研究院文旅規劃與設計中心主任。 在校園之外,他兼任國傢一級學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
刀尖兒上的藝術!焦作高人能將刀筆賦神韻!
天氣預報 5月14日(星期六) 多雲轉晴天,有小雨 東北風4級,陣風4級~5級 12℃~20℃ 全文約1000字,閱讀大約需2分鍾 尖尖的刀鋒遊走自如,把書法傢筆走龍蛇的氣勢和書法的立體美感還原在木闆上,這是書法匾額製作技藝帶給我們的刀尖兒上的藝術。 我市有這樣一位高人,他將刀筆賦神韻,讓傳統書法匾額製作技藝在現代社會活起來、潮起來。他就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曹氏傳統書法匾額製作技藝代錶性傳承人曹鵬程。 5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曹鵬程的工作室錦書堂,聽他聊他和書法匾額製作技藝的故事。 “.......
風捲彤雲起巨瀾,亂瓊碎玉地連天:如何縫閤斷裂詩思(七律大改)
直播完,拍瞭一些短視頻之後,原本打算睡覺,忽然想起來白天有個谘詢,一直沒給迴應的,又爬起來看瞭看,決定做個迴答。 經常有谘詢,一不小心就拖得過瞭時間,隻能跟那些朋友說不好意思瞭。 這是一位典型的初學者問題,這個判斷並非來源於他最後兩句話的客氣,而是他這兩句話給我帶來的一種錯位感。 其實還隻看到第三句,就能看齣這首七律肯定是齣律瞭,很明顯的失粘,沒有達成格律詩的基本平仄關係,而且從第三句開始,即使在新韻下,平仄關係錯漏百齣,不像樣子。 但是為什麼這樣一首作品,作者卻認為自己是按照七律格式寫的.......
色如天相 器傳韆鞦
綠鬆石,又稱“鬆石”,因其“形似鬆球,色近鬆綠”而得名。英文名Turquoise,意為土耳其石。土耳其並不産綠鬆石,傳說古代波斯産的綠鬆石是經土耳其運進歐洲而得名。 綠鬆石有著若宛如藍天的美麗色澤,很早就引起瞭人類的注意,是人們最早開發利用的玉石品種之一。在中國,它與和田王,岫岩玉,獨山玉並稱古代四大名玉,已有長達9000年的使用曆史。 從新石器時代早期,曆經夏商及至宋明,綠鬆石承載著先民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成長為燦爛中華文化中獨具魅力的綠鬆石文化,時至今日,依舊廣受推崇。 中國是.......
展覽|2022·藝術雲集—中國書法名傢學術觀摩展:崔金慶
書法藝術的精神體現在氣韻境界的創造上,有其獨特的美學理論。優秀的作品,能體現齣創作者的思想境界,生活閱曆,藝術修養和錶現力,書傢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決定著書法探索的深度及高度。就此而言,崔金慶先生以開闊的藝術思想和學識修養,體現於他的字裏行間。仔細品讀,有一種自然挺秀、蘊藉清新的氣息,其綫條中圓融厚勁、其間架結構,於均稱中多有變化,既有楷書的端正,又有隸書的古樸寬厚,以篆隸的筆意進入瞭詩化哲學般的藝術境界。 崔金慶作品 書法藝術錶現在文化內涵和精神追求,因此,較高的文化品格成為書傢的內在要求.......
中外專傢蘇州暢談“博物館的力量”
民眾夜遊蘇州博物館。(資料圖) 鍾升 攝 吳文化博物館通過現代的光影手法、裝置藝術等,嘗試以全新的方式展示文物展品。(資料圖) 鍾升 攝 民眾在蘇州博物館西館參觀大英博物館館藏的羅馬時期文物。(資料圖) 鍾升 攝 中新網蘇州5月13日電(記者 鍾升)作為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江蘇主會場活動的配套活動,“博物館的力量”高峰對話12日在蘇州博物館西館舉行。中外博物館領域的專傢通過網絡連綫的方式,圍繞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力量”展開探討。 江蘇省自古人文薈萃、文化底.......
記憶|“我不為他做,誰為他做?”——懷念李薔華奶奶
連綿陰雨之中,一代京劇大傢李薔華奶奶以93歲高齡辭世,至此,作為“程派五老”之一的第二代京劇“程派”藝術傳承人,悉數謝幕,令人為之哀婉傷心。 作為京劇錶演藝術傢與國傢級非遺傳承人,薔華奶奶一生可謂功成名就,華彩斐然,在其一係列代錶作《鎖麟囊》《二堂捨子》《春閨夢》《亡蜀鑒》中,觀眾得以親身感受其受一代宗師程硯鞦先生的深刻影響,可謂得其真傳。在繼承“程派”藝術上,薔華奶奶用心專注、十分嚴謹,特彆是在學習“程派”唱腔延綿不絕、內柔外剛的藝術特點上,非常注重原汁原味,注重聲音渾厚與婉轉用.......
紅樓夢第一迴,曹雪芹為何如此感嘆,說自己都不如一個弱女子
紅樓傷感易逝,雪芹淚盡而亡,當年花花是公子,北上茫茫是紙工,寫這本世界名著《紅樓夢》的時候,曹雪芹開篇不知說什麼好,隻能滿紙荒唐言,脆弱的心靈好似一塊石頭,冰冷的心不時在啼哭,一把辛酸淚,幾十萬語言,惶妙深悟,語落金河,付諸甘露,一路嚮西,涵蓋古今多少事,都付紅樓中,探究幾百年,不解其中味。 有人說,紅樓夢是寫女人的,即便是主人公賈寶玉,在紅樓已經女性化,多姑娘說沒藥的炮仗,林黛玉也說銀樣蠟槍頭,缺少瞭很多男子漢的氣概,近硃者赤近墨者黑,在女人堆和群芳中長大的賈寶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很難.......
16歲少年靠“撿漏”身價上億,馬未都說:從未聽說過此人
2001年,天津一工地發掘齣一塊鐵器,幾十個專傢犯瞭難。一個16歲的少年說:“這玩意是清朝鹹豐年間的鐵錢…” 少年就是靠“撿漏”身價上億的郝笛。馬未都卻說:“從未聽說過此人。” 郝笛1985年齣生在天津一個中産階級傢庭, 由於父母工作忙碌,他主要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爺爺喜歡古董,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郝笛從小就對這些古董感興趣。 1990年的一天,父親帶著5歲的郝笛上街買東西,在路過一個不起眼的文物攤時,年幼的他走不動瞭,蹲在文物攤前開始看起來,任憑父親怎麼拽他都不走。 無奈之下,父親隻好把他托.......
痛彆大師!又一知名錶演藝術傢在滬去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戲麯學校獲悉,5月12日深夜,著名京劇錶演藝術傢李薔華在上海去世,享年93歲。 李薔華生於1939年,是京劇程派藝術第二代傳人中的佼佼者。她9歲開始學習京劇老生、老旦、花旦、刀馬旦等行當。代錶劇目有《春閨夢》、《亡蜀鑒》、《硃痕記》等。 李薔華與新艷鞦、王吟鞦、趙榮琛、李世濟一一同被稱為“程派五老”,她也是五人中最後一位去世的藝術傢。 1945年,其父請程硯鞦琴師周長華住在傢中三年,李薔華此間得以係統學習程腔。 1947年程硯鞦在上海期間,對其贊賞有加。此後,李.......
劉士銘雕塑作品捐贈儀式在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舉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紐約5月13日電 “喬治亞州立大學劉士銘學者基金”成立儀式暨劉士銘雕塑作品《吹嗩呐的人》 捐贈儀式近日在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舉辦。“喬治亞州立大學劉士銘學者基金”由喬治亞州立大學與劉士銘藝術基金會共同設立,喬治亞州政府在資金上給予支持。 劉士銘藝術基金會在喬治亞州立大學舉辦“吹嗩呐的漢子”雕塑捐贈儀式。劉士銘藝術基金會 攝 “劉士銘學者基金”旨在鼓勵和支持該校學生學習瞭解東亞文化和藝術,開展富有創意的藝術實踐。喬治亞州立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韋德 ・韋斯特說:“藝術是相通.......
遼寜553部珍貴古籍精品入選國傢名錄
作為文化大省,遼寜擁有豐厚的曆史文化資源,以古籍藏量豐富、年代久遠、版本珍貴而備受矚目。在已公布的6批《國傢珍貴古籍名錄》中,我省共有553部古籍精品入選,2021年《遼寜省二十六傢收藏單位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正式齣版,標誌著我省摸清瞭古籍傢底――1912年以前的古籍58533部。自2007年以來,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巧手”們纍計修復古籍近20萬頁,包括《永樂北藏》《龍藏》《禦製盛京賦》等多部古籍;古籍再生性保護和數字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經發布古籍 2500餘部全文影像,過去藏身於庫房裏、少人.......
漂亮!齊河黑陶榮獲中國“牡丹文創作品”一等奬
5月11日,“花開盛世”中國牡丹之都(菏澤)牡丹係列奬項評選揭曉,齊河劉浩、劉鏇子的黑陶作品“玄藝杯-國色天姿”榮獲牡丹文創作品大賽創意陶琉奬一等奬。 這是一場以牡丹為題的全國性賽事。今年“花開盛世”牡丹係列奬項評選活動,設置瞭牡丹文化藝術類、産業發展類等8大奬項,共收到來自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傢,以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颱地區參賽作品近4萬件。 新華社、中新社及23個國傢360餘傢海外媒體,以英日韓泰等9種語言嚮世界推送大賽盛況,全球近4億人次受眾共享雲端,全時空見證菏澤.......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一一梅河榖寫生隨記
清代畫傢石濤講“搜盡奇峰打草稿”;寫生為創作積纍素材、積纍經驗、積纍創作思考能力。日前,太湖縣美術界同仁一行六人赴梅河榖寫生。 圖1:整裝齣發 深入生活、走進大自然去呼吸新鮮空氣,以靜觀眾景,以達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境地。到達目的地後,大傢遊走山林間踩點尋找創作處。 圖2:山間小道,溪邊踩點 圖3:寫生景點 寫生力求對自然景象進行深度的感性挖掘和自然理性的迴歸,通過眼前的景象來傳達一種心境,通過筆墨語言把這種心境和國畫藝術結閤起來,處理畫麵時,從客觀自然入手而又要超越客觀自然,成.......
綫上綫下相結閤 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武漢舉行
央廣網北京5月13日消息(記者 宋雪)記者從國傢文物局獲悉,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即將在湖北武漢舉辦。活動將聚焦“博物館的力量”主題,立足我國國情和新發展階段,集中展示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最新成果,從國際、國傢、社會、公眾四個層麵闡發博物館的力量,共同探討博物館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所作齣的獨特貢獻。 國際博物館協會確定每年的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並明確年度主題舉辦係列活動。中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協以來,每年均組織相關活動。自2009年起,國傢文物局采取與省級人民.......
西鹹新區書協開展臨摹“秦磚漢瓦”等陝西符號書法作品活動
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錶八十周年,喜迎二十大,守正創新,重溫經典,藉古開今,充分發掘和深入研習陝西地域符號和書法文獻珍品,不斷弘揚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經多方提議,決定舉辦西鹹新區書協臨摹“秦磚漢瓦”等陝西符號作品的網絡展和綫下作品展。具體事宜如下: 主辦:西鹹新區書法傢協會 承辦:西鹹新區書法傢協會篆書篆刻委員會 協辦:西安麯江秦磚漢瓦博物館 總策劃:麻天闊 策劃:丁誌信 王芬 孫軍勝 支持單位: 西安新聞網、文化藝術報、陽光報、三秦都市報、今日頭條、陝報報�X薈萃網、都市頭條.......
一抔黃河泥,凝聚黃河魂!見證中國唯一黃河澄泥印的魅力
九麯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作為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奔湧而來的河水裹挾大量泥沙飛瀉而下,在濟南,這些泥沙在大師的手裏製作成瞭備受國內外人士喜歡的工藝品。本期,愛濟南記者探訪曆城區黃河泥印的非遺傳承人――吳成坤工作室,看一塊小小印章如何將中國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與曆史悠久的篆刻藝術完美相融。 In this issue, a reporter from Jinan Client visited Wu Chengkun's studio, the inheritor of inta.......
“青年眼中的中國與世界”國際青年藝術展即日起在山東美術館舉辦
記者從5月13日上午在濟南舉行的國際青年交流大會開幕式上獲悉,“青年眼中的中國與世界”國際青年藝術展,將於5月13日至6月26日在山東美術館舉辦。 展覽作品來自各國駐華使領館的精心推薦、以及國內外青年藝術傢、學生的優秀創作,涵蓋青年繪畫、書法、雕塑、攝影、影像等形式,全麵展現瞭青年群體對中國傳統文化、當代發展風貌、文明交流互鑒的認識和感悟。 近年來,山東積極推動國際青年交流,把2022年確定為“山東省國際青少年交流年”。以國際青年交流大會為契機,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市一特色”的原則,全省.......
(啓書有益)《南充日報》南充文化人麵對麵——趙啓書:縱筆揮灑寫熱愛
2022-05-13 趙啓書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羅 虹 實習生 任佳容 文/圖 嘉陵區金寶鎮石馬埡村是南充西區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在這裏,曾上演著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對於後輩而言,發生在這裏的點點滴滴都值得銘記。 日前,石馬埡村人、嘉陵區基層公務員、文學愛好者趙啓書以當地的故事創作瞭革命曆史題材小說《風雲石馬埡1933》,獲得熱烈反響。目前,趙啓書已經在各大媒體上發錶瞭近韆篇原創作品,他說:“我不能算是作傢,隻能算是一個比較勤奮的作者。” 1由點到麵書寫小鄉村革命故事 .......
“新中國粵劇的幕後推手”林榆逝世,享年103歲
5月12日,集編劇與導演於一身的粵劇藝術傢林榆在佛山逝世,享年103歲。 其傢屬發布訃告稱:“父親林榆於淩晨(5月12日)3時於陳村醫院睡夢中駕鶴西去,享年103歲。” 在粵劇圈內,林榆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由他編劇、導演的《山鄉風雲》《關漢卿》《倫文敘傳奇》《花蕊夫人》等多部作品,至今仍是粵劇史上的經典,幾十年來曆演不衰。 他被譽為“新中國粵劇的幕後推手”。從藝70餘載,他從粵劇團的行政領導,到參與粵劇的導演與編劇業務,共導演瞭40多部粵劇。其中,廣東粵劇院的《搜書院》還獲得周恩來總理賦予的.......
有聊丨馬伯庸:我如何寫齣三教九流與紅塵世情?
中新文娛北京5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在最近的熱播劇中,《風起隴西》的題材顯得有些特彆:以全新的諜戰視角打開三國故事。 它改編自作傢馬伯庸的同名小說。故事情節很緊湊,講述瞭“小人物”陳恭與荀詡跌宕起伏的經曆,一番波摺之後,兩人決定聯手查齣安插在蜀國的間諜“燭龍”。 馬伯庸自己也在追劇,“糜衝在原著裏就是個工具人,沒有自己的情感,是一具執行任務的機器。劇裏把這個人物做瞭升華,豐富瞭血肉,使之成為一個真正的角色。” 作傢馬伯庸。受訪者供圖 包括《風起隴西》在內,馬伯庸的曆史題材小說擁有不少讀.......
大灣區|患難朋交廿五春:冼玉清與陳寅恪的一段因緣
在陸鍵東的《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一書中,提到陳寅恪人生最後歲月裏的兩位重要女性,一是跟陳寅恪十三年的助手黃萱,一是同為廣州嶺南大學(後改為中山大學)的女教授冼玉清。 ■蔡登山 冼玉清生於一八九五年,小陳寅恪五歲。她原籍廣東南海縣西樵鎮,因此在詩文中曾自署“西樵女士”“西樵山人”,但她齣生於澳門。澳門可說是她的精神聖地,在她的一生,諸如齣生、開濛、求學、避難、養病等重要經曆都在澳門度過,她六十歲時在廣州中山大學填寫教職員卡時,在永久通訊字段上仍舊填上“澳門下環圍一號”。 ▲年輕時的冼玉清 ◆◆.......
痛彆!兩位著名演員去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從上海戲麯學校獲悉, 5月12日深夜, 著名京劇錶演藝術傢李薔華在上海去世, 享年93歲 5月13日淩晨,主持人曹可凡在其社交賬號發文悼念。他寫道:“一代程派藝術大傢李薔華老師畢生追求程派藝術,並為傳播程派藝術殫精竭慮,對張火丁、史依弘等晚輩更是悉心傳授錶演心得。祈願薔華老師一路走好!也望關棟天兄節哀!” 李薔華私淑程硯鞦,與新艷鞦、王吟鞦、趙榮琛、李世濟一起曾被人稱為“程派五老”。她也是五人中最後一位去世的藝術傢。她曾是武漢京劇團十大主演之一。 圖片來源:.......
青未瞭|獨坐樓台無旁騖,烹茶守詩君自知
有瞭更多的自由時間的我,卻難得偶爾抽時間獨坐在陽颱的窗邊。在這節奏快、速度快的新世界,一切都那麼快,卻難得有靜下心來獨坐的機會。時間在而心難靜。 我獨坐在陽颱,望著窗外的夕陽如一個雞蛋黃泡在一碗南瓜湯中,在天邊漾開。半畝殘陽正在一點一點被“蠶食”,現隻剩下四分。端著一杯熱水,無茶也有香。愜意的生活讓我忘卻瞭窗外嘈雜的蟻般行人,忘卻瞭諸多工作,也忘卻瞭時間。它不是“古道西風瘦馬”的夕陽,而是“日齣日落總霞光,思念心徜徉”的夕陽。青山真未改,夕陽今又紅。愁且早沽酒,隻嫌舊茶濃。那便隻攜一壺水,半點.......
青未瞭|散文|小滿麥歌
《小滿麥歌》 文:周政 小滿小滿,麥粒飽倉。 小滿是夏季第二個節氣,麥粒漸始灌漿飽滿。 小滿節氣有一味,“野菜肥”。早些,野菜便是農傢充飢的食材。俗話說,春風吹,野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 小滿雨多,初夏的麥田,經雨的洗禮,麥穗翠綠,麥芒堅挺,麥花素淨。 “小滿不滿,乾斷思坎”,在過去,農傢到小滿前後,好多傢早就見不著糧食瞭,野菜也吃膩瞭,為瞭換口,便有瞭“殺青”之說,即割下尚未成熟的麥穗,在簸萁上搓齣麥粒,再到石磨上推,推齣條狀的捲,我老傢叫這撚子。然後配上野菜在鍋裏煮著吃,這種清香綿甜的食品.......
“王子”變“順子”,锡劇版《裝台》驚艷亮相
現代快報訊(記者 宋經緯)" 壓不垮的裝颱人,苦不死的刁順子 ",從入選 " 新中國 70 年 70 部長篇小說典藏 " 的小說《裝颱》,到豆瓣評分 8.1 的爆款電視劇《裝颱》,以刁順子為主綫的一群裝颱人的人生故事感動瞭很多讀者和觀眾。而今,《裝颱》終於被搬上瞭戲劇舞颱,並由江蘇地方戲锡劇率先唱響!5 月 12 日晚,大型現代锡劇《裝颱》在保利大劇院首演,以锡劇獨特的唱腔再現裝颱人悲喜。 從小說到戲劇,裝颱人在舞颱閃耀 《裝颱》是茅盾文學奬獲得者作傢陳彥創作的一部現實題材長篇小說,首次以.......
甲骨文的骨頭被村民當做藥材賤賣,每斤6分錢,賣瞭30年
提到中國人吃掉甲骨文這件事情並不是聳人聽聞,或者是打一個比喻,而是在中國曆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那是在甲骨文被發現之初,清代的民眾看到這些寫著奇怪符號的骨頭能夠治病, 就把這些骨頭磨成瞭粉進行販賣,並且賣瞭將近30年,並且其價格明確標為每斤6分錢。 可惜的是,這些被村民當作治病的骨頭上卻刻著珍貴的商代甲骨文,這給中華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帶來瞭嚴重的傷害。這究竟是怎麼一迴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人吞商史 甲骨文是我國商代時期使用的一種文字。這種文字的發現,能夠將我國的文明曆史嚮前推進上.......
考古技工無編製無職稱甚至無保險
南昌西漢大墓考古工地上的部分技工。本報記者 鬍曉軍攝 考古技工們在清理主槨室槨闆。本報記者 鬍曉軍攝 2015年12月15日上午,隨著考古人員對主棺棺柩正式啓動清理發掘,世人矚目的江西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工作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主槨室東寢東北部的主棺棺柩前,國傢文物局所派專傢組組長、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信立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具體負責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工作的該所領隊、研究員楊軍,全神貫注、躬身以待。幾個穿工作服的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用工具在主棺棺柩西南角撬.......
走進殘疾人內心的“桃花源”,南京建鄴區舉辦原生藝術作品綫上展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李金 記者 趙丹丹)天馬行空的想象、跳躍著的色彩、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綫條,透過 " 紙上世界 " 直達觀看者的內心。第 32 個 " 全國助殘日 " 即將到來,5 月 13 日,一場由患有自閉癥、智力發育障礙等精神障礙的 " 原生藝術傢 " 創作的《桃花源記:南京原生藝術作品綫上展》在南京莫愁湖公園開幕。一幅幅原生藝術作品,通過綫上展陳的方式,展現殘疾人群體的藝術創作纔華,讓群眾在感受藝術之美的同時,走進殘疾人群體豐富的內心世界。 13 日,在莫愁湖公園莫愁書院內,來自 27.......
銜接上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古代血脈
銜接上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古代血脈 賀雲翱 本文為《大眾考古》2022年03月刊捲首語 2021 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百年的日子,全國舉行瞭一係列的紀念活動。然而,中國現代考古學除瞭安特生先生一脈之外,還有來自古代“金石學”或稱“古器物學”的一脈。正如張光直先生所說,當代中國考古學有三個學術來源,“即傳統的古器物學、西方考古學和馬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裴文中先生也說,由科學的考古觀點看來,金石學“可以說是奠定瞭考古學的基礎”。梁啓超先生說過 :“考古學在中國成為一種專門學問起自北宋時代”,而.......
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全怪這個道士?他做的一切我們無法想象!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此後曆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莫高窟內所藏的4萬多捲珍貴經書卻在清末的時候流失到瞭海外,而這一切都和一個名叫王圓��的道士有關。 1907年王道士將13000多件經捲以700兩白銀的價格賣給瞭英國的斯坦因;一年後他又將5500件精品經捲以500兩白銀的價格賣給瞭法國的伯希.......
張大韆等12名傢共筆“鬆柏同春”重現台北孫中山紀念館
[新聞頁-颱海網]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颱灣“中央社”報道,颱北孫中山紀念館即將迎來50周年館慶,館方規劃“逸韻仙蹤―建館50周年典藏特展”“五十而立―建館50周年館史展”兩檔特展,其中由張大韆等12位名傢共筆的“鬆柏同春”水墨畫將展齣。 颱北孫中山紀念館,張大韆等12位名傢共筆的水墨畫“鬆柏同春”,畫作右下角有張大韆瀟灑描繪的靈芝。颱灣“中央社”圖 記者張新偉 攝。 由張大韆、黃君璧等12位名傢共筆的“鬆柏同春”水墨畫,長達3.6米,右下角有張大韆瀟灑描繪的靈芝,左側有黃君璧大塊斧劈的.......
強推5本腦洞大開而又底蘊深厚的網絡小說,一邊消遣,一邊收獲
多數人看網絡小說不是想要學習知識,而是想要打發時間,收獲快樂。 但是呢,如果看小說能夠收獲到知識,感悟到道理,那就是意外收獲,特彆開心瞭。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小說23年的老書蟲。大傢可以叫我貓貓,關注我,不書荒哦! 今天我給兄弟們強推5本腦洞大開而又底蘊深厚的網絡小說,一邊消遣,一邊收獲,美滋滋!大傢沒書看的話,不妨看看這些小說哦。 第5名,日日生《我在六朝傳道》。 157萬字的仙俠小說,創意有點模仿另一本著名“六朝”的小說,寫的是六個國相互並立的大雜燴世界觀。作者腦洞大開,把三國演義、西.......
行吟詩刊丨施施然:我確信在夢中見過這斷崖式雄心萬丈的山水
張傢界大峽榖 山體在飛。我確信在夢中 見過這斷崖式 雄心萬丈的山水 那被天斧奮力劈開的山榖 摔碎的翡翠填滿瞭每一條溝壑 我看到黑鳥從山巔俯衝而過 像驚嘆脫身而齣,鋪滿瞭天空 當你追隨珙桐樹的陰影 那濃鬱的清涼接納,指引你 你吃驚於來到瞭另一個世界 天地陌生如同人類從未曾居住 情緒升降機一樣迅速攀升 你感覺生命開始 像一個真正的自由體 脫離瞭生活的重力 “我是誤進瞭武俠的國度嗎?” 但天色還是暗下來,鋒利月光 落入一麵幽深的鏡子 神泉湖的美,給你當頭一擊 行走天門山 雨,剛剛止住 韻腳還.......
詩歌世界丨綠色王國:小鳥還在暮色裏快樂的飛,我在期盼著看到天上的星星
與鄉愁離得好近(組詩) 又是雨天 又是雨天 雨無情的將絲瓜花打落一地 豆角苦瓜都病殃殃的樣子 農傢沒法齣去忙活 靜靜的呆在堂屋嘆息 又要防汛瞭 一邊寵溺的逗弄流浪來的貓 河裏五六隻鴨子 成群卻又各自獨立的嘻遊 一輛白色的小車揚長而去 刺耳的水花聲呼嘯而過 我來不及躲避 也躲避不瞭 就猝不及防的被濺起的雨水 囂張的潑在我青春的尾巴上 幾隻鳥兒音符般的停歇在 如五綫譜的電綫上 自嗨的獨唱 或冥想 歌聲既歡快又憂愁 它們 從來不會相約太多鳥聚集 一隻隻相似而孤獨的靈魂 早已習慣孤獨 愛上孤獨.......
我與團結報|楊勝國:“兄弟河”上擺渡人
那是一灣淺淺的小河,沒有大江大湖的波瀾壯闊,卻能激起浪花朵朵,化作滴滴甘露,孕育著這方神奇的土地。 一大批土傢族、苗族優秀兒女從這條“河”走齣大山、走嚮全國、享譽世界。 它的名字叫做“兄弟河”,至今已流淌六十五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所鄉中學教書。那時還沒有手機、電腦和網絡,信息比較閉塞,圖書奇缺,學校徵訂的《團結報》,成瞭我飢不擇食的“精神食糧”。裏麵不僅報道州內各行各業發生的新聞和湧現的先進典型,還發布黨的一係列方針政策,轉載國內國際形勢,真是一報在手、知天下事。特彆.......
詩歌:我在父親的山上望太空(外一首)
天山牧者(河南虞城) 小時候爬父親的肩頭 我把父親的肩頭當成山 把尿灑在山上 父親喜兒 把尿當成溫泉 …… 稍大鬧事 我把父親當成天 諸事問父親 一顆童心 一口奶牙 問得天不知 …… 父親送我上學 小學中學 父親高大 對我要求苛刻 作業必須寫好 老師批評 我必須挨上一鞭 父親是想把我送上天 我和同學們賽跑 當三好學生 中小學時我雖沒跑成第一 但沒落後 也算前幾名吧 但那時沒有高考 我高中畢業難為天 後來有高考 我愛國軍營 爬邊疆的山 從新兵到班長 一兵五年 誤瞭高考 還是農村田間 笑,這就.......
《書畫裏的中國》明日首播 以書畫緻敬書畫
由中茶獨傢冠名播齣的文化類慢綜藝《書畫裏的中國》第二季首期節目將於明晚21:05在北京衛視準時播齣。“時光茶館掌櫃”倪萍與“茶學徒”陳賽邀請著名畫傢史國良、中國美術學院研究員許力、飛行嘉賓時代少年團丁程鑫、新銳畫傢田格格、少年書畫團等多位書畫愛好者一起以書畫緻敬書畫,共繪中國圖景。 從文創、地標到文物再到書畫,北京衛視一直不斷拓寬傳統文化綜藝化的邊界,緻力於以多元化的視聽語言輸齣嚮觀眾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以新語態讓全年齡階層參與到傳統文化的欣賞與傳承之中。《書畫裏的中國》第二季的創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