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6:23:56 PM
昨天又有一位藏友留言,說自己被北京某公司騙瞭2000塊錢鑒定費。沒鑒定前都說是真品,非常難得,價值幾十萬上百萬,一旦交完錢就來事瞭,什麼東西看著不真,不予收購此類。
說真的,收藏界經過這麼多年的“洗禮”,還敢交錢給所謂的專傢,那隻能說:勇氣可嘉!
專傢的作用是什麼?是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藏品解開真假疑惑。問題在於,藏友之所以找專傢,是因為自己根本不懂, 那麼從專傢嘴裏蹦齣來的話,你又怎麼確認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收藏界的復雜性便在於此,醫學專傢為瞭病人的生命安全不敢亂說,建築專傢為瞭工程的安全也不敢亂說。但鑒寶專傢完全可以隨意篡改結果,因為基本不用承擔可怕的後果,相反,對於一無所知的藏友,是圓是扁可以隨便拿捏,反而能賺到更多的利益。
我不是在故意“黑”專傢,相反,我特彆尊敬那些埋頭研究推廣中國文化的文博專傢, 但隻要齣來走穴鑒寶,以撈錢為己任的專傢,可以說沒有一個是乾淨的!
說一個大多數藏友都碰到過的場景。你帶著自己的藏品,韆韆幸萬苦到韆裏之外參加鑒寶活動,花瞭很多錢,終於見到瞭傳說中的知名鑒寶專傢。不管是姓蔡的、姓葉的、姓鄧的還是姓崔的,他們麵帶笑容和善的的你交流。
專傢說是贋品,你很失望,雖然有所質疑但至少不會進一步踩坑。 最可怕的是專傢說成真品,這不是好事嘛,為何說可怕呢?
然而說成真品又怎樣?專傢敢直接掏錢買嗎?他們不敢,會找各種理由推脫,然後他們背後的資本,也就是那些詐騙公司會粉墨登場:“哎呀,藏品需要運作纔能齣手噢,我們是國際大公司,有很多實力買傢,和我們閤作纔能快速齣手。”
大部分藏友的心態就是“賺快錢”,一旦被誘惑和這些公司閤作,那麼就會像個無底洞,不斷地掏錢參加各種“活動”。 最終的結果就是藏品沒賣掉,錢也打瞭水漂。
這是藏友們麵臨的必然結果。因為國內目前真正的官方權威鑒定機構,是由國傢認定的41傢“涉案文物鑒定機構”,大多都是博物館、研究院之類的,不對外開放。另外七傢對外開放的官方鑒定機構,隻口頭鑒定不齣具證書,偏遠地區也是飲鴆止渴,解決不瞭根本問題。
剩下遍布全國的的藝術品公司、鑒寶公司、拍賣公司、評級公司、收藏網站等,無一例外全都是個人商業機構。 所齣具的鑒定結果都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不具備任何法律效應。
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全部都是以盈利為目的,他們要賺錢的,錢從哪裏來?當然是從藏友身上賺過來。
有人說,這些公司既然想賺錢,那麼給藏品鑒定為真品,然後幫忙賣掉賺傭金,豈不是賺得更多嗎?
問題在於,有多少藏友能正確認知自己的東西呢? 錢幣評級之所以還算熱門,一方麵是因為容易鑒定,另一方麵在於大部分錢幣本身價值不高,風險小,所以藏友花點小錢評個級都能接受。
但古董文物不一樣,那些公司要是提前和你說不值錢或贋品,你還會不遠韆裏的去參加活動嗎?先忽悠你說很值錢,然後把你騙過去交瞭各種費用,收到錢馬上“趕人”,哭都沒地方哭去。
實際上,不懂鑒定的藏友,手上有好東西的幾率非常小,自己都搞不明白的藏品,還指望賣個大價錢,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那些專傢和公司心裏門兒清,但不能說實話,否則就騙不到錢瞭,所以他們隻能靠鑒定費和服務費生存,藏品是不可能賣齣去的。
更何況就算你的藏品是真品,而且非常稀有,那又能怎樣?你手上拿著再多專傢的證書,跑到正規拍賣公司一問, 人傢一句話就能堵死你:你的藏品有傳承有序、海外迴流、名傢舊藏的證據嗎? 沒有就上不瞭拍賣,至於那些證書我們不認。
好瞭,這下傻眼瞭, 原來花瞭那麼多錢,養肥瞭那麼多專傢,到頭來纔發現專傢根本沒啥用,真是鬧瞭個天大的笑話......
那有人就疑惑瞭:“既然民間的專傢和公司都不靠譜,豈不是東西都賣不齣去瞭?
說句很殘酷的話,的確如此, 如果自己沒有鑒賞能力,那麼把藏品賣齣“高價”的幾率,基本等於零。
真正的民間收藏高手,熟讀各大鑒定書籍、敢於去一綫實戰積纍經驗、至少精通一個收藏品種、打通綫上綫下的各個渠道和圈子。他們從小玩意兒一步步往上升級,有買有賣,等資源纍積到一定程度,進入到中高端市場都不是問題。對於他們來說,不存在有價無市這個概念,真正要關心的,是如何找到更多的精品古玩。
而大多數跟風收藏的藏友,沒眼力、沒人脈、沒經驗更沒有好的心態,整天就是“我手上有寶貝去哪裏賣賣,想把自己都不懂的藏品賣掉發大財。 正是因為這樣的人大量存在,纔養肥瞭根本不應該存在的鑒寶專傢群體和詐騙公司群體。
這些年來,該吃的虧都吃瞭,該上的當都上瞭,如果你還在迷茫,不妨捫心自問一句:為什麼要找專傢?原來是自己能力不足。 那麼再問一句紮心的話:沒能力,憑啥要玩收藏?搞點其他愛好不行嗎?這一行根本不適閤你!
忠言逆耳,話雖不好聽,但還是要真心奉勸一句,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彆人手上,專傢也是人也需要錢來養老的。 如果想在這行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是趕緊提升眼力摸索渠道,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