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5:53:03 PM
在天大課堂上學生參與設計
把近900年前的遺跡變成公園
學生作業融入實踐
理論構想落到現實
2021年春季學期,建築學院“遺産保護與傳統建築演繹”教學組將“金中都城遺跡的保護與展示設計”作為 四年級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選題 ,十二組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不同角度提齣瞭金中都城遺址保護與展示的策略;基於前期科研與教學研討,2021年9月以教學團隊課教師為核心的設計團隊提齣的方案在 麵嚮國際 的“金中都城遺址公園概念方案徵集”活動中,經過資格預審與方案比選的兩輪激烈競爭,在國內外多傢設計機構的競標中脫穎而齣,被選為 優勝設計方案 ,實現瞭科研、教學、實踐的融通。
01 三處“土堆”
是北京近870年建都史的實物見證
在北京豐台區麗澤金融商務區內,有三處被虎皮石圍住的夯土堆,即便是周邊居民路過也少被注意。這三處土堆就是 金中都城牆的遺跡 ,是 北京建都的起點 ,是北京 近870年建都史的實物見證 。
870年前海陵王決定遷都燕京,在遼南京城的基礎上嚮東、西、南三個方嚮擴建,曆時兩年而成,開啓瞭北京八百餘年的建都史。隨著朝代更迭,城市建設的發展演變, 金中都城地麵以上僅存西南城牆的三段夯土遺跡 。
2019-2020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高樓村段、萬泉寺段遺址及周邊開展瞭兩年的考古發掘工作,發現瞭護城河、馬麵、城牆牆芯、城內道路以及疊壓在城牆下的唐、遼時期的墓葬,完整揭示瞭 金中都外城的城池體係 。
豐台區目前正在籌劃依托這三處夯土城牆及其考古發現,建設金中都城遺址公園,金中都城遺址將與金中都的水源地蓮花池,金中都水關遺址,共同組成豐台區永定河文化帶上的金代文化名片,講述北京三韆年的建城史與八百餘年的建都史。
02 堅實學術基礎 學生多元設計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自1952年以來,就把華北地區 明清皇傢建築 作為建築史研究與學習對象,係統的開展相關文獻檔案整理、古建築測繪調查及研究工作。陸續完成瞭北京故宮乾隆花園、建福宮花園、明十三陵、北海、天壇、頤和園、景山、大高玄殿等明清皇傢建築的測繪與研究,承擔瞭北海、頤和園、太廟、圓明園、景山的相關文物保護規劃、修繕與展示設計等項目。數十年如一日,為北京古建築的研究認知、保護與展示貢獻瞭重要力量。正是基於天津大學在北京古建築領域做齣的成績,2020年9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與天津大學簽署戰略閤作框架協議,依托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理論研究所掛牌成立 北京古建築研究院 。
在金中都城遺跡考古的過程中,天津大學受托承擔瞭金中都城相關文獻檔案整理、金中都城營修史研究、城牆與城門復原研究、考古成果技術數據提取與分析的科研工作,旨在為後續的文物保護與展示奠定堅實基礎。
建築、規劃、景觀設計是天津大學傳統優勢學科,基於中華語境 “建築-人 -環境” 融貫機製 重構當代營建體係 , 建立傳統語境下的設計與理論教學體係,探索基於傳統建築演繹的設計方法 ,更是天津大學建築學院近年來的重要科研方嚮。
2021年春季學期
十二組同學 在
“遺産保護與傳統建築演繹”教學組教師的指導下
從不同角度用設計描繪都城未來
1. 城牆起搏器――金中都城牆消失八百年後
任英輝 李瀟然
通過對金中都城牆從營建到廢棄的變遷過程中的不同存在形式與金人發生行為的方式進行分析, 提煉齣圍閤、並行、滲透以及支離破碎這四種基本類型,轉譯齣十個銜接器 ,銜接器與城牆地下遺存的邊界發生交疊以暗示地下遺存,最終它們被場地轉角處的高塔形成的綫性視覺暗示連接起來,這一綫性係統使城牆的記憶在現代生活中被重構起來。
2.秘境・中都――一場關於中都記憶的拼圖與重構遊戲
楊凱帆 楊正楠
如何 以一種柔和的姿態介入場地還原城牆的記憶 而不是大動乾戈的仿古復原,是小組成員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最終決定將公園構建成一個 中都“秘境” :秘境之內,是對中都,希望遊人感受到所設計的這款關於中都記憶的拼圖與重構遊戲。對於遺址保護與展示設計,仍然 延續拆解與重構的思路,將平麵化屋頂劃分齣網格 ,讓建築形體順應遺址形體進行初步的抬高與下沉,最後形成起伏摺疊的屋麵。
3.俯仰之間 博古承今
翟月陽 劉楊雨
小組希望場地中能夠對於綫性的城牆有所錶達或者暗示,而完全還原實體的城牆又會帶來兩側的阻礙和割裂,因此我們選擇 局部打開城牆 ,保證綫性的同時,加強兩側的溝通 。 利用金代地平比現代地平底1.5m的高差,形成坡上和坡下兩種空間,從而産生兩條功能流綫,服務於遊客和CBD內的生活工作的兩類人群 。
4.設題與解謎
龔喬 趙誌成
前期對於城牆建造過程和城牆構成要素的發展史的研究,為後期遺址公園的規劃和遺址博物館設計提供瞭空間原型和語匯。 結閤博物館的屬性和“展示”的設計要求為空間敘事提供“詞典”,彌閤設計者與觀者之間巨大的信息差,使得整個空間敘事可以被解讀。
5.舊城紀傳 觀復新園
梁嘉何 劉浩月
金中都城遺址公園 “觀復新園” ,力圖讓人們在專程的遊覽中與城市日常生活的反復閱讀中都能同等地感知金中都城牆的曆史存在。鳳凰嘴萬泉寺遺址保護設計 “舊城紀傳” ,讓遊客在觀看不同遺址的過程中感受金中都城牆的曆史變遷。
6.城牆腳下
李恒宇 劉厚瑚
本設計選取城牆腳下的順城街與裏坊為研究對象,意圖讓人們意識到城牆邊界的同時,感受到以前城牆腳下街坊的活動氛圍。 通過不同高度的矮牆以景觀梯台形成三種不同的活動功能與街道的空間,引導人們的路徑與活動的同時,讓人不經意間感受到曆史的變遷。
7.��迴
李韻儀 李傑
本設計根據遺産保存和保護的兩個概念進行探討,以佛教思想切入, 主題為古建築再生工廠,在材料實驗室中進行磚、夯土與木結構的實驗性建構設計。 探討在新時代,古建築會産生什麼新的可能性。
8.畿・坊・間
梁季偉 段文星
本次公園設計以金朝的曆史發展為文脈,在不同區域分彆設立瞭四個個性迥異的主題展覽範圍, 試圖通過每個區域獨特的設計語言反應金朝的興衰榮辱 ,在與城牆遺址緊密結閤的同時,意圖一並建立城市發展與曆史文脈緊密聯係的機製,充實居民精神生活。 單體建築與公園連成一脈,將數條筒拱並列一字排布,構成為地上地下遺存遮風擋雨的頂棚。
9.多維融閤的北京
張嵩睿 王國政 楚田竹
通過調研金代的曆史,尋找金代多維融閤的證據,並 以“多維融‘和’”作為設計方案的概念,將公園作為開放性曆史展示的城市博物館。 在遺産保護建築設計當中,將重點放在保護與展示兩個方麵上,一方麵將室內的展覽流綫和遺址分隔開,並根據遺址的高度和大小進行多角度的展示;另一方麵將兩處的遺址通過夾層廊橋相連,與公園設計方案緊密結閤。
10.垣・苑
張聿懷 鄭明遠
金中都公園的整體設計采用 在場地上還原金中都城牆映像的方式,引導商業功能嚮寫字樓外轉移從而引導人們走進場地瞭解曆史、擺脫壓抑。 同時,在鳳凰嘴城牆遺跡處修建保護建築和供人休息參觀的廣場,使之成為整個公園設計行進路綫的末端壓軸。廣場與休息平台的形狀又與舞台的形象相似,既與中央戲麯學院相呼應,又暗示在廣場上參觀遺跡的遊客亦是曆史長河的見證者,升華主題。
11.公園的“十字路口”
黃燦 崔書雷
金中都城牆遺址公園設計 由遺址土層提取齣“層”蘊含的時間性概念,提齣時空城牆的概念,讓人們在標高的變化和上下穿梭與迴望中感受到曆史的時間感。 金中都城牆遺址博物館處於公園的“十字路口”, 小組選擇在保護遺址的具有整體性的大屋蓋下形成較為自由的空間,實現公園的連續性。 柱子設計有收分效果,既有遺址的古樸感又有在樹林穿梭的自然感。
12.金中都城遺跡保護與展示設計
鄭成禹 王蘇威 金子琪
公園設計體現都城建造中影響最深的禮製思想與自然崇拜的思想, 對都城內經緯道路圖底進行重構, 以城牆為邊界,通過規整的“城內”部分與自由的“城外”部分在景觀風貌上的對比, 在視覺感受和空間體驗上強化瞭都城城牆的概念, 內涵上映射瞭曆史上都城建造的思想本源 。提取城牆形製、 遊牧文化、 女真文字、 金代戲麯四大設計元素, 體現於設計平麵、 藝術地鋪、 種植方式、 景觀構築物等設計中。
03 精美、實用
的遺址公園設計方案
基於前期的研究與探討,教學團隊教師聯閤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NEXT建築事務所繼續描繪中都未來,提齣更具可行性的概念方案。
項目以係統的曆史研究與現狀調查為基礎,以 “凸顯北京曆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 為目標,將金中都遺址公園定位為 “承前啓後,繼往開來,記錄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偉大復興的文化公園” ,提齣瞭具有時代性的設計理念, 將帶狀場地分為遺址保護區、下沉廣場區和自然綠化區三部分,分彆采取摺綫、留白和麯綫三種形式,對應著城市、曆史和自然三個主題,為高樓林立的麗澤商務區提供寶貴的公共空間和綠化環境 。
站在金代的地麵上仰望城牆
遺址保護帶略微抬升,暗示城牆範圍、保護地下遺存 ; 源於城牆意象的保護棚也是新的城市功能發生器 ,為麗澤、豐台乃至北京提供公共活動場所和文化展示窗口。
臨近城市建築一側,利用金代地平比現代地平底1.5m的高差,形成坡上和坡下兩種空間,沿遺址邊界下沉,創造齣連續、壯觀的城牆展示麵,減弱瞭城市噪聲和周邊建築的感官侵擾,讓人們在此觸摸曆史,感受時代變遷 。
靠近城市道路的另一側,采取結閤地形起伏的密植綠化帶,為市民提供舒適的慢行空間。 三個文化建築與遺址公園下沉空間緊密融閤,將金中都城遺址公園打造成沉浸式的考古景觀帶、參與式的首都新地標、開放式的城市博物館,實現“韆年對話、古今交融”。
擋雨不遮風
保護棚采取金代城牆尺度與意象,以體現傳統木結構美感的裝配式鋼結構。 鱗片狀牆麵和種植屋頂,象徵著夯土肌理與禮房形態,兼具防雨、通風、除濕等功能,實現土遺址保護與曆史和城市的對話。
先進照明技術的使用
對保護棚和夯土遺存進行重點照明,利用先進的燈光技術, 還原金中都的曆史風韻,創造齣獨特的夜景效果 。
將科研教學融入實踐,將理論構想落到現實。 此次國際競標的勝齣也是建築學院與設計總院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搭建産學研平台、加強校企閤作的又一成功案例。
期待遺址公園早日落成
小天一定去打卡!
天大新媒春季納新啦!
創意選題、編輯排版,妙筆生花10w+!
攝影後期、周邊設計,奇思妙想會閃光!
期待每一個想要成為創作者的你!
加入我們,在天大官微留下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