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9:03:06 PM
2022年,樓市將怎麼走?
昨天上午,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部長給齣瞭重要定調!
同時,央媒發聲:謹防樓市過快上漲!
這是什麼信號?
住建部副部長總體意思是:穩住,不用慌。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給樓市的“定心丸”。
畢竟過去的一年裏,房企暴雷頻頻,土地流拍層齣不窮,市場的悲觀預期彌漫。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不厭其煩安撫樓市――
住房成交量保持正增長 。 去年全年商品住宅銷售麵積達到瞭15.65億平方米,這也是近幾年來的新高,同比增長瞭1.1%。
房價漲幅有所迴落。 去年70個大中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銷售價格分彆上漲瞭2%和1%,漲幅比2020年迴落瞭1.7和1.1個百分點。
房地産開發投資保持瞭正增長。 全年達到瞭14.8萬億元,同比增長4.4%。住宅投資同比增長6.4%,比固定資産投資高瞭1.5個百分點。
去化周期還處在閤理區間。 一般來講,去化周期12個月到18個月都比較正常,去年年底的水平是14.1個月,處在閤理區間。
很多人聽完可能會舒一口氣。
但要注意的是,數據的背後,還有很多意味深長的東西。
1.“住房成交量保持正增長”沒錯,但沒告訴你的是――
2021年全國二手房交易麵積 創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同比下降9%;
新房銷售麵積和銷售金額均 創下瞭2015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2.“房地産開發投資保持正增長”也沒錯,但沒告訴你的是――
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 降至2017年以來的曆史低位。
不僅僅是房子,這場降溫已經影響到土地瞭。
2021年下半年,我們見證瞭史無前例的土地大流拍,還有無數民企躺平,國企和城投為地方財政兜底拿地的慘烈。
全年的土地成交規模,自2019年以來同比大幅下滑。
這意味著,扭轉近期以來的房地産頹勢,並不容易,但同時,也對2022年的中國經濟,意義重大。
中國房地産報報道,房地産行業通過直接和間接渠道閤計拉動中國GDP增長25%左右(包括多輪傳導效應)。
也就是說,如果房地産活動整體下跌10%,相當於拖纍GDP增速2.5個百分點。
不容有失啊。
那麼,今年的房地産市場,會怎麼走呢?
住建部部長王濛徽給齣瞭答案――
2022年,住建部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推動擴內需、穩增長,為促進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閤理增長作齣貢獻。
說白瞭,就是要保證增量。――不要再跌啦!
不管是這次新聞發布會,還是此前王濛徽接受央視采訪時,都反復強調,開篇明義的一句話是:
住房和城鄉建設是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是穩增長擴內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領域。
發聲調門跟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以貫之,支持力度甚至更大。
此前,中央首次以“三重壓力”形容中國當前經濟現狀,也著重強調瞭“穩增長”,隨後,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傢統計局局長寜吉�唇�房地産定義為支柱産業。
再迴顧一下王濛徽給央視寫下的2022年關鍵詞,就一個字:
穩。
“穩”怎麼理解?王濛徽的解讀是,危中有機,危就是機。
他反復論證背後的邏輯――
我國現在仍然處於城市快速發展的階段,城鎮的人口規模、傢庭數量仍在持續增加。目前,我們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超過1100萬, 住房的剛性需求比較旺盛。
住建部部長的發言,某種程度上代錶瞭國傢對房地産的根本態度。
而此次發言中提到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可以理解為在穩定狀態下,保持一定速度增長的規模,纔能成為內需的重要拉動力。
然而,步入2022年的開年第一個月,樓市迴春的步調還沒有開始。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過去的1月裏,50城商品住宅成交麵積在2426萬平方米左右,同比下降34.1%,降幅擴大。
為瞭挽迴頹勢,近期,有很多城市陸續齣台瞭更大力度的救市政策――
2月17日,山東菏澤打響瞭銀行降首付第一槍,最低降至二成首付;
隨後,重慶、安徽等地接連跟上,惠州甚至齣現瞭0.7成首付;
2月21日,四大行同步下調廣州地區的房貸利率,最低首套房僅為4.6%;
就連樓市冰凍多時的深圳,也將房貸利率下調至4.9%,為為三年來最低。
就連新上任的鄭州市長,揚言要重啓棚改貨幣化,以扶持樓市的說辭,都沒有招來大棒。
可見,在官方定調“擴內需,穩增長”的情況下,政策放鬆將持續擴散,從低能級城市,發展到高能級城市,直到樓市重迴增長態勢。
事實上,為瞭讓樓市迴暖,官方祭齣的“殺手鐧”可不少。
第一個大招是老舊小區改造。
“2000年以前建成的大量老舊小區,這些住房麵積小、配套差,質量也不高,群眾改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的要求都比較迫切。”
至於對於有更高居住要求的改善型用戶而言,這種置換的改善購房需求,也會得到進一步支持。
再來是新基建。
“推進基於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就包括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城市軌道交通以及近來很火的東數西算工程等。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持續推進。
王濛徽錶示, 今年會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全國40個城市新籌集94.2萬套,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睏難問題。
保障性租賃住房,未來將成為“兜底”住房問題的主要方式。
換句話說,可以指望能住上保障房,不要指望房價大跌。
迄今為止,所有的調控手,根本目的都旨在保障居住,而非打擊房地産市場。
正因如此,看清楚方嚮的央媒,已經開始提前“打預防針”瞭!
就在昨天,央媒經濟日報發錶瞭一篇名為《穩樓市需謹防市場過快上漲》的文章。
文章中點明:
多地因城施策齣台穩樓市調控政策,不能頂著穩樓市的帽子實施過度刺激, 避免市場再齣現濃厚炒作氛圍。
房地産調控措施要進一步提高精準性,更好滿足剛需和改善性需求, 謹防過度投機行為。
特彆是在一些供給已經齣現過剩的三四綫城市和縣城,如果再形成不閤理的房價過快上漲預期,而實際上缺乏産業和人口的支撐,隻能讓這些城市的房地産市場積纍更大風險。
言下之意,樓市吃吃速效救心丸可以,但是韆萬彆嗑嗨。重走房地産刺激經濟的老路,就真的救不迴來瞭。
2022年,房地産調門沒變。接下來,迴暖復蘇還是主要方嚮。
樓市的機會,將齣現在總體穩定、結構性上漲的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