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2:40:44 PM
馬遠《倚雲仙杏圖》局部
瀋周《紅杏圖軸》局部
師鋌
院子裏有一條小徑,不大長,拐瞭兩道彎,統共也不足百米。散種著杏李桃櫻梅等諸花。花與花之間,又有若乾柳樹穿插其中。
這條花徑,整體沒什麼規劃,若是講究秩序的人看瞭,大概隻覺得淩亂。但是,陽春三月,百花盛開之時,分花拂柳,一路走來,看桃李爭春,聽喜上“梅”梢,和暖的陽光灑滿全身,春意盎然中,隻覺美不勝收。
這時節,最繁盛的大概是杏花。
畢竟,二月的花信,便是這“枝頭春意鬧”的杏花。
這幾日春雨綿綿,粉白細碎的花瓣迎風而落,行走其中,便想起宋人舊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是啊,春天到底是來瞭。
古人舊句中甚多杏花,看來看去,到底是風流春意與金榜題名最盛。
杏花不像梅蘭清冷,也不比桃李灼灼,在百花爭春之中,原不算引人注目。但它的素雅,另有一番風姿。詩人筆下的杏,多是紅杏;畫傢筆下的杏,又多是白色。蓋因杏花有變色特點,雖有紅白多色,但含苞待放之時,朵朵艷紅;漸次盛開,顔色便由濃轉淡,到謝落時就成雪白一片。明人王象晉《群芳譜》裏說杏花:“葉似梅,差大,色微紅,圓而有尖。花二月開,未開色純紅,開時色白,微帶紅,至落則純白矣。”楊萬裏便有詩曰:“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彆眼看天工。”
杏花春雨是極美的意象,若將杏花栽植於水邊,姿態蒼勁的樹乾與風流靈巧的花瓣相映成輝,縱無春雨,一片紅白繁盛的倒影,想來,也是極美的。王安石在兩次拜相又兩次罷相後退居江寜,寄情於山水,曾有一首《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陂,音bēi,就是池塘。這首詩明寫杏花,實際上,依然是被貶文人藉物抒情之作,寫的是杏花縱然被無情的春風吹落,掉在清澈的水中,也勝於落在路旁被車馬碾作塵土。真正要抒發的,依舊是文人的氣節。
杏花詩最齣名的當屬宋人葉紹翁的“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齣牆來。”這兩句詩由唐人吳融的“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齣牆頭”化來,原詩是落第的惆悵,到瞭葉紹翁筆下,變成瞭春日關不住的希望。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說唐人的杏花宴。
唐時,長安麯江畔有數十畝杏園:“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上苑何窮樹,花開次第新。香車與絲騎,風靜亦生塵。”杏花盛開之際,遊人如織。韋莊《思帝鄉》的“春日遊,杏花吹滿頭。”想來便是此時勝景。
除瞭杏花盛開,早春時節還是放榜的日子。唐人黃滔在《放榜日》中說“吾唐取士最堪誇,仙榜標名齣曙霞……歲歲人人來不得,麯江煙水杏園花。”說的便是麯江杏園的探花宴。《唐摭言》中記載,唐時進士及第後,同年之人相聚宴飲,初宴就設在麯江杏園,稱為探花宴。宴會之上推選進士中年齡最小的“少俊”者二人,稱為探花使,讓他們遍訪長安城各處名園,探花摺花。如果被其他人先摺取瞭名花,這兩位探花郎便要被罰酒。唐人鄭榖《麯江紅杏》詩曰“女郎摺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連女子都知道,摺得麯江杏花,便是進士登科。唐人高蟾亦有“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之句喻科舉登科。後來,宋人馬遠《倚雲仙杏圖》,便是據此詩意,畫紅杏花一枝,寓意金榜題名。
除瞭杏花,桂花也是金榜題名之花――畢竟,蟾宮摺桂比依雲紅杏更齣名。對於瀋周這樣的大畫傢來說,在後輩們科舉之際,畫些桂花杏花是極為尋常的應酬之作。但是,有那麼幾幅作品,還是不大尋常。弘治十四年(1501年)鞦,當劉布中舉後,已經七十五歲的瀋周畫瞭一幅桂枝圖相贈。除瞭祝賀,自然還有對其進一步“摺桂”的希冀。劉布是劉玨的曾孫,而瀋周曾師從劉玨學習詩畫。第二年,劉布不負眾望金榜題名。欣喜之餘,瀋周便以劉玨親種的紅杏為對象,做《紅杏圖》相贈,並題詩曰“又見春風屬後生”。說起來,瀋周終生未仕,但作為吳門畫派的老前輩,他對後生晚輩們登科進士、求取功名的努力充滿瞭鼓勵與祝福。
有人及第就有人落榜,唐人溫庭筠說“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漫之紅”,榜上無名,杏園可望而不可即;落第迴鄉的吳融看到途中杏花:“一枝紅杏(亦有作艷)齣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但整體而言,相較於唐人,宋人更愛寫杏花旺盛的生命力。宋祁因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而韆古留名,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齣。”正因此,宋祁被後人稱作紅杏尚書。
既說到瞭宋人的杏花詩,就不能不提老蘇同學。《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杏花飛簾散餘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明朝捲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在春風捲地落紅殘葉之前,不妨盡情享受這杏花流水月影薄酒。這一份雅緻與豁達,是蘇東坡沒錯瞭。
除瞭金榜題名,杏還與美好的品質直接有關。“杏林”在傳統文化中是醫學界的代稱。“杏林中人”“杏林高手”都是指醫生。
這個典故來自三國名醫董奉,他與華佗、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東晉葛洪《神仙傳》記載,董奉醫術精湛,替人治病不收錢財,隻要求治愈的病人在他傢旁邊種一棵杏樹,數年後屋邊杏樹蔚然成林,人們稱他“董林杏仙”,並以“杏林聖手”稱譽醫生醫術高明或醫德高尚。
而民間紋樣中,著名的“杏林春燕”(燕諧“宴”),紋樣中,雙燕齊飛,杏花爛漫,除瞭寓意登高及第、富貴吉祥外,亦有醫術高明、道德高尚之意。
值此三春勝景,讓我們共賞百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