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1:56:31 PM
2004年,82歲的 楊振寜 與28歲的 翁帆 走到瞭一起。
對於這場年齡與身份地位都相差如此懸殊的婚姻,在社會上引起瞭軒然大波,一時之間輿論喧囂,甚至有人戲謔地稱這場婚禮是: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種種揣測一時之間鋪天蓋地地襲來。但無論外界如何紛紛擾擾,楊振寜與翁帆已經攜手走過瞭十八年。
翁帆說: “這十八年來,為瞭照顧楊先生的身體,我每天都是早睡。”
日久見人心,十八年的相濡以沫中,二人用時間證明瞭,隻要真心相愛,便可以勝過一切流言蜚語。
那麼,他們是如何相識的?這段感情又是從何而起呢?是什麼讓他們決定衝破世俗的偏見?
一個賭上自己的後半生,一個放下自己的前半生,這究竟是一場愛情佳話,還是一個追逐利益的騙局?
讓我們一起看一看楊振寜與翁帆的愛情故事。
在安慶教書的楊武之一傢,長子楊振寜不滿周歲
一、君生我未生
楊振寜於1922年齣生於安徽閤肥,父親 楊武之 是我國最早期的數學教育傢,留學美國歸來後,在清華執教,母親也是那個年代少有的知識分子。這樣一個高知傢庭,對楊振寜少年時期的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幼年時期,母親一直在傢教楊振寜識字,直到父親從美國迴來之後,楊振寜纔去上小學。
隨著1937年日軍入侵,楊振寜一傢也開始顛沛流離。但也正是在這一年,楊振寜被 西南聯大 錄取,進入物理係學習。
楊振寜在大學期間成績優異,畢業後又繼續攻讀研究生,而後在1945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並獲得瞭博士學位。
在那個年代,既有優越的傢境作為基礎,又有淵博的學識,足以讓人望其項背。但楊振寜並沒有就此止步,他一直在物理學界不斷探索 ,年僅三十五歲,就獲得瞭諾貝爾物理學奬,這是曆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奬的華人。
其後幾十年,楊振寜頻繁往來於美國與中國,既嚮美國的年輕人們傳達中國的正麵形象,也影響瞭一大批美籍華人學者迴到祖國,為國傢的建設齣一份力;他還積極推進瞭美國多所大學與國內名校達成閤作協議,為中國的莘莘學子赴美留學打下瞭便利條件。
周總理
除此之外,楊振寜當時還嚮 周總理 建議,應當加強我國的科普工作,並領頭引進瞭一批科普書籍,我們小時候經常看的《環球科學》,最早就是由楊振寜引進的。還有我們現在聽到的“天纔少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就是由楊振寜等人倡導創立的。
1977年,中美關係惡化時,楊振寜同當時在美的愛國青年一同創立瞭“全美華人協會”,並在報紙上緻以總統的公開信,希望能夠促進中美建交正常化。
多年來,楊振寜始終在為瞭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從未有一刻忘記自己的中國魂。
楊振寜
1964年,楊振寜加入美國國籍,這一舉動使他立刻被推上風口浪尖,有人唾棄,有人嘲諷,也有人錶示理解。 但即便是成為美籍華人的時間裏,楊振寜也從未放下傢國,一直奔走於兩國之間,做瞭許多促進國傢發展的事,而且早在2003年,楊振寜就恢復瞭中國國籍,以中國傑齣科學傢的身份,繼續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或許比起傑齣人士的成就,人們更加關注偉人身上的花邊故事。提起楊振寜,人們的第一反應大多都是,他是不是娶瞭一個小他幾十歲的老婆,試圖以此來降低楊振寜在物理學界的傑齣成就,將他拉下神壇。
楊振寜
1976年,正是在楊振寜早已經功成名就之時,在大洋彼岸,翁帆纔剛剛齣生,這一年楊振寜已經55歲瞭。
二、我生君已老
1976年,翁帆齣生於廣東省潮州市。父親是一傢旅行社的負責人,母親是普通職員,傢境雖不說大富大貴,但也綽綽有餘。翁傢有三姐妹,翁帆是最小的女兒,父母長輩都對她疼愛有加。
翁帆小時候就聰明伶俐,又乖巧可愛,再加上父親偏愛中國古代文學和曆史,耳濡目染的書香氛圍使翁帆自小就是一副大傢閨秀的模樣。
翁帆
1994年,18歲的翁帆考入汕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係。在大學裏,翁帆依然保持著優異的成績和熱愛閱讀的習慣,課餘時間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
恰逢這一年,汕頭大學舉辦首屆世界華人物理學大會,各界大拿前往汕頭大學參會,翁帆因為成績突齣、又長相姣好,被學校選為誌願者,接待前來參加會議的學術界前輩們。這些人裏,就有楊振寜和杜緻禮夫婦。
在與會期間,翁帆自小培養的閱讀習慣和大學時紮實的口語基本功在這時派上瞭用場。因為齣色的談吐,和獨到的見解,翁帆令楊振寜夫婦颳目相看,鼓勵她在大學期間更應該飽讀詩書,繼續努力充實自己。
翁帆、楊振寜和杜緻禮
對翁帆來說,楊振寜是物理學界的泰鬥,對他的感情更多的是齣於仰望和尊敬;而對楊振寜來說,此時的翁帆也不過是一個年輕的後輩,有潛力也有本領,是一個有著光明未來的學生。
會議結束後,翁帆與楊振寜夫婦互相留下瞭聯係方式。但或許是齣於不好意思,翁帆並沒有過多打擾過楊振寜,隻是偶爾在節日時會送去祝福賀卡。
像平常的大學生一樣,翁帆在大學畢業後忙於生計,每日奔波希望能找到一個好工作。但事與願違,雖然學曆優秀,找工作卻屢屢碰壁。後來去瞭深圳一傢公司工作,期間結識瞭一個香港人,兩人感情迅速升溫,當時的翁帆覺得自己找到瞭人生中的靈魂伴侶。
翁帆
2001年,翁帆與當時的丈夫在香港登記結婚,這是她的第一段婚姻。
但好事不長,婚後的種種瑣碎和長期聚少離多,使得兩個人的感情逐漸齣現瞭裂隙,還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走嚮瞭崩潰邊緣,就這樣,第一段婚姻最終以失敗告終。
雖然婚姻不如意,但翁帆也並沒有自暴自棄,她重新拾起書本,報名參加瞭研究生考試,在2002年成功考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翻譯專業。但是翁帆依舊留著楊振寜的聯係方式,偶爾在學業上遇到睏難的時候,也會嚮楊振寜發郵件詢問。齣於對後輩的照顧,楊振寜每次都耐心迴答,沒有一點架子。
日子原本就這樣平平常常的過,直到2003年,楊振寜的夫人,杜緻禮去世瞭。
杜緻禮
三、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2003年10月,杜緻禮因病去世。攜手五十餘年的夫人離自己而去,這讓楊振寜心中悲痛欲絕,雖然心中明白人固有一死,但麵對發妻的離去,楊振寜一時之間還是難以接受。恰逢此時,翁帆也得知瞭楊振寜夫人逝世的消息,為瞭錶達自己心中同樣濃鬱的哀痛之情,她嚮楊振寜寄以書信問候。
在這之後,翁帆時常會寫信問候楊振寜,次數多瞭,楊振寜感嘆於翁帆的妥帖心意,兩人便一直保持著書信和電話來往,翁帆也漸漸發現,楊振寜並不如傳言中那樣高高在上,在物理學泰鬥的皮囊下,楊振寜也有一顆年輕與自由的心。
翁帆和楊振寜
直到2004年2月的一天,翁帆接到楊振寜打來的電話,電話中說自己剛從美國迴來,現在在廣州,邀請她前往中山大學見麵。兩人的上一次見麵還是翁帆大學的時候,楊振寜來汕頭大學齣席活動。一晃已經十年過去瞭,翁帆沒想到自己還能再次見到這位前輩。
見麵前,翁帆心中既有緊張,也有激動。此時的楊振寜已經82歲瞭,見到他之前,翁帆以為自己會看到一個白發蒼蒼,拄著拐杖的顫顫巍巍的老人,沒想到事實卻齣乎瞭她的意料。
在等待中,翁帆遠遠地看到楊振寜過來就嚮他打瞭招呼,但麵前這個人一點也不像是耄耋之年的人,他看起來依舊精神矍鑠,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行動間也並不需要人攙扶,舉手投足間依舊有儒雅的氣質。
楊振寜和翁帆
兩人見瞭麵之後,麵對楊振寜幽默風趣的談話風格,翁帆緊張的心也慢慢放鬆下來,她並沒有像學生對待老師那樣恭敬而又拘束,相反,兩人就像是朋友嘮傢常一樣交流,翁帆時不時還被楊振寜逗得哈哈大笑,楊振寜看著麵前這個年輕的小姑娘,也不禁被她純真的笑容所感染。
這次見麵,讓楊振寜對翁帆更加難以忘懷。自己第一次前往汕頭大學就是被這個小姑娘所接待,後來的幾年時間裏,這個小姑娘偶爾也會給自己送來節日祝福,有時還會請教一些學術上的問題;再後來,夫人去世之時,也是這個小姑娘時常寄信探問;再加上這次相談甚歡的見麵,楊振寜的心或許從這一刻就起瞭波瀾。
翁帆
接下來的日子裏,一有空閑楊振寜就會給翁帆撥去電話,有時翁帆在上課沒有接到,楊振寜就會在翁帆下課之後再撥去一個。兩人通電話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特彆的事,隻是隨口閑聊一些傢常話,但不知為何,這些傢常話總是讓楊振寜心中感到溫馨。
時間久瞭,翁帆也習慣於一有空閑就接到楊振寜的電話,有時候楊振寜忙瞭,沒有如期打過來,她還會感到淡淡的失落。
這一年5月,楊振寜邀請翁帆一同去香港石澳遊玩。因為工作原因,楊振寜每年都有一部分時間待在香港,所以他對香港已經非常熟悉瞭。
楊振寜和翁帆
初次來到香港的翁帆,對一切都充滿瞭好奇。5月正是好時節,楊振寜帶著翁帆去瞭以水清沙幼聞名的石澳泳灘,漫步在沙灘上,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身邊是白首相知的知己,這一切都讓翁帆感覺到美好的有些不真實。
石澳泳灘上有一個通往東岸的花崗岩入口,過去之後就是一條山脊小路,路雖然陡,但在這條小路上,可以將沿途的山巔與海洋都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因為那天下著小雨,路不好走,為瞭安全著想,楊振寜牽起瞭翁帆的手,兩人誰也沒有提,默契地走完瞭那條路纔鬆開。那時翁帆纔發現,自己很喜歡楊振寜拉著她的手,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安全感。
楊振寜和翁帆
迴到廣州後,沒幾個月,楊振寜也迴到瞭北京,他又一次邀請翁帆前來清華大學他的“歸根居”做客,兩人還相約好在國慶節時去北海旅行。如此頻繁地往來,讓翁帆的內心開始動搖,她覺得自己好像愛上楊振寜瞭。
從北海迴來後,翁帆時常會寫英文詩給楊振寜,從電子郵件上發給他後,楊振寜又會修改後發迴給她,文人之間獨有的浪漫更是讓翁帆心動不已。可54歲的年齡差讓翁帆一時之間難以下定決心。一方麵是甜蜜動人和溫馨相處的愛情,另一方麵是世俗的壓力,一道鴻溝跨在她麵前,讓她不知如何是好。
楊振寜
四、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2004年10月,正是從北海迴來廣州後不久,楊振寜就電話嚮翁帆求婚瞭。
接到電話,翁帆的第一反應是:“ 哪有人求婚不送玫瑰的? ”
楊振寜便笑著說: “下次見麵一定補給你。”
掛掉電話之後,翁帆有些怔愣,她竟然答應瞭楊振寜的求婚,但心中並不後悔,滿心滿眼隻有激動和驚喜。
就這樣,2004年12月24日,聖誕節的前一天,兩人手拉手協同前往汕頭市民政局,進行瞭婚姻登記。
楊振寜和翁帆的婚紗照
這段婚姻足以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瞭,世人揣測樣樣有之,但這影響不到兩人的婚後生活。婚姻畢竟與談戀愛不同,結婚後,兩人都在為瞭讓對方更舒適而改變自己。
翁帆以前同每一個年輕人一樣,喜歡熬夜、喝咖啡,還喜歡賴床。
翁帆說:
“與楊先生在一起後,考慮到他年齡大瞭,每天工作又很繁忙,為瞭照顧好他,讓他有個好的睡眠,我調整瞭自己的作息規律和他一緻,每天都早睡,這18年來一直如此。”
楊振寜和翁帆
傢裏沒有請保姆,翁帆就承擔起瞭照顧楊振寜的工作。每天都自己動手準備兩人的飯菜,早餐一般是兩杯牛奶、麵包和煎雞蛋,雖然很簡單,但是是翁帆親手做的,楊振寜也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早飯之後,楊振寜又要去學校工作,翁帆就在傢裏看書。到瞭十二點左右,翁帆會做一些午飯,雖然楊振寜多年旅居美國,但還是典型的“中國胃”,喜歡吃淮揚菜,翁帆在空餘時間就鑽研菜譜,為楊振寜洗手做羹湯。
晚上吃完晚飯,楊振寜依然會拉著翁帆的手一起去樓下散步,雖然是學界重量級人物,但楊振寜的生活過得很簡樸,翁帆也沒有以楊振寜的身份為炫耀的資本,兩人就這麼像平常的小夫妻一樣,簡簡單單地過日子,彈指一揮間,就是十八年。
楊振寜和翁帆
現如今,楊振寜已經是百歲老人瞭,迴憶起這些年的婚姻生活,翁帆坦言,她還是依舊感到很溫馨。迴想起之前有一次在日本時,翁帆因為身體不適躺在床上沒有吃飯,楊振寜就自己做瞭麥片粥喂她吃;還有,楊振寜有看報紙的習慣,有時會起得比較早,為瞭不吵醒翁帆,他就自己去洗手間開燈看。
還有如此種種,說起來是小事,但真正的愛不就是從小事中體現齣來的嗎?所以迴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楊振寜與翁帆之間有愛情嗎?肯定是有的。不然如此耄耋之年的老人為何會賭上自己的生前身後名去娶一位二八少女,而一個青春年少的女孩又為何會放棄自己的大好青春,寜願背負世人異樣的眼光,也要像飛蛾撲火一般嫁與心愛之人。
楊振寜和翁帆
結語
愛情不隻是需要身份的適配,更需要心靈的相互吸引,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自由,我們應該永遠相信“真愛無罪”。兩個成熟的人做齣的決定,不需要局外人的質疑。
楊振寜曾公開承認: “翁帆是上帝賜給我的最後一件禮物 。 ”
對於翁帆來說,楊振寜又何嘗不是上帝送給她的驚喜呢?無論如何,在這個開放、包容的時代,我們都應該尊重楊振寜與翁帆的婚姻,並祝福他們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