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0:33:35 PM
深途(shentucar)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魏佳
造車新勢力中最會省錢的理想,終於把利潤“摳”齣來瞭。
2月25日,理想發布未經審計的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有幾個數據引起瞭深途的注意:理想四季度的經營利潤、淨利潤、Non-GAAP淨利潤,全部轉正,曆史上頭一迴。
這意味著,理想已經實現瞭真正意義上的季度盈利,無論是從經營層麵還是公司層麵。這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傢。
不過,從2021年全年來看,理想依然是虧損的,隻有在Non-GAAP的口徑下纔算盈利。
在業內,理想素有“摳廠”之稱。比起“花錢不眨眼”的蔚來、“不務正業”的小鵬,用最少的人、花最少的錢、賣最多的車,一直是理想的策略。
這個策略很務實,也帶來瞭正嚮的財務迴報。但究竟有沒有必要,以及能維持多久,業內有不同的聲音。畢竟,理想直到現在隻推齣瞭一款車,而它的對手蔚來和小鵬,分彆有六款和四款。
車型單一,意味著研發投入、運營管理、組織消耗的成本都要更低,這是理想率先盈利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最燒錢的自動駕駛研發上,蔚來和小鵬都比理想布局更早、更全麵,花的錢也更多。業內的一個共識是,自動駕駛將是未來智能汽車競爭的焦點。
但跟這次財報同時公布的,還有理想CTO王凱離職的消息,此前他在理想負責自動駕駛、算力平台等技術研發工作,是過去兩年理想從外部招來的最高級彆高管。
理想,還沒有贏。
理想真的盈利瞭嗎?
2021年,理想一共交付瞭90491輛車。收入270億元,相比2020年接近翻倍。
一季度通常是汽車銷售的淡季,四季度是旺季。理想的業績也在2021年四季度達到頂峰,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06億元。
收入之外,最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指標――經營利潤。
理想在四季度實現瞭2410萬的經營利潤,首次扭虧。這意味著,在經營層麵理想已經不怎麼虧錢瞭。
在淨利潤層麵,四季度理想有2.96億元的盈餘,而前三個季度都是虧損。剔除股權激勵、匯兌損益、部分金融工具價值等變動後,四季度的Non-GAAP淨利潤是6.86億元。
理想自成立以來, 在經營層麵實現季度盈利,這是第一次;在公司層麵實現季度盈利,這是第二次 (上一次是2020年四季度) 。
製圖 / 深途
所以整體上,四季度的業績,在理想的曆史上都是相當不錯的。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節點,理想ONE在5月――二三季度交替的時間點,進行瞭中期改款,6月進行批量交付。
這次改款,雖然有些老車主覺得被割瞭韭菜,但新車主覺得很香。2021款的理想ONE,相比老款最大的區彆,是在硬件配置上進行瞭升級,使用瞭兩顆地平綫“徵程@3”自動駕駛專用芯片,毫米波雷達的數量則從1個增加到5個。讓這台車能支持更高級彆的輔助駕駛功能,價格上漲瞭1萬元。
改款對於銷量的促進是很明顯的。6月的銷量就直接跨過瞭7000輛,7月過8000輛,8月過9000輛。如果不是因為毫米波雷達短缺,9月理想的銷量應該是能過萬的。
製圖 / 深途
也正是從三季度開始,理想的收入和利潤水平得到瞭大幅提升。
我們在迴過頭看年度數據。
首先, 從經營層麵來說,理想2021年還是虧損的,金額是10億元。 這主要是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虧的太多,加起來就占瞭9.4億元。
公司層麵也是虧損的,全年虧損3.2億元,這個數字甚至比2020年還要高――2020年是1.5億元。這同樣是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虧損太多。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變換一下統計口徑,用Non-GAAP來看,理想2021年竟然是盈利的――淨利潤7.8億元,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年度。
所以,在不同的統計口徑之下,理想的盈利情況是不同的。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理想現在還沒有實現全麵盈利。
從哪“摳”齣來的利潤?
無論如何,理想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在好轉,至少透露瞭全麵盈利的信號。讓人好奇的是,這些利潤是從哪“摳”齣來的呢?
理想的業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造車賣車,順便賣賣新能源積分、充電樁、PLUS會員等增值服務。跟小鵬把輔助駕駛功能拿來收費不同,理想的這項功能是標配,免費的。 賣車的收入在理想總營收中占到98%以上, 其他收入在現階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2021年理想總收入270億元,賣車收入就占瞭261億元。
但這裏有一點需要注意,賣新能源汽車積分獲得的收入,幾乎沒有成本,賣齣去就是賺到。
2021年9月,理想把手裏積纍的超過7萬個新能源積分全賣瞭,這些積分對應的是2020年生産的所有汽車,這筆交易給理想帶來瞭2億元的營收,而且基本都轉化成瞭利潤。
於是在三季度,理想的其他收入創下曆史新高,公司整體的盈利水平大幅改善。
不過在四季度,理想沒有再賣新能源汽車積分,盈利主要靠的是規模效應、精細化管理。
理想光靠賣車就能賺錢。一個直接證據是,理想的汽車銷售毛利率一直在提升――從2020年一季度的8.4%,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18.7%,再到2021年四季度的22.3%。
製圖 / 深途
雖然距離特斯拉還有差距,但要考慮到理想的年銷量還不到10萬。未來隨著銷量規模擴大,這個指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是賣車這門生意得以成立的前提。
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上,理想足夠精打細算。
經營費用,是影響一傢公司盈利能力最直接的指標,這一塊也是最靈活,企業能發揮的空間最大的。2021年,理想在這方麵總共花掉瞭67.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5%。
這已經相當節省瞭。與之對比,蔚來在2021年前三個季度,就已經花掉瞭71.7億元,占對應收入的27%。小鵬在前三個季度也花掉瞭57.5億元,全年肯定超過理想瞭,而且,小鵬的經營費用占收入比例高達46%。
綜閤下來就是,理想把錢都“省”下來瞭。“摳廠”名不虛傳。所以,理想成為新勢力中第一個盈利的玩傢,也就不奇怪瞭。換言之, “摳廠”不“摳”,理想就不“理想”。
在業務上,理想卻越來越激進,整個2021年都在快速擴張。
2020年底的時候,理想有4181人,一年過去瞭,這個數字變成瞭11901人,翻瞭近兩倍。理想正式躋身員工過萬的公司陣營。
另外,理想的門店數量,從2020年底的52傢,爆發式擴張至2021年底的206傢,覆蓋全國102個城市。今年1月,一個月的時間裏,理想又新開瞭3個城市,增加瞭14傢門店。
一邊省錢,一邊擴張,理想的賬算得很清楚。
一時賺錢易,長期穩賺難
理想麵臨的挑戰在於,未來能否在高速擴張的同時,還能保持高毛利、低費用率,同時技術研發還不掉隊。
首先是産品綫擴張。
直到現在,理想都隻有一款量産車型――增程式的理想ONE。一款産品打天下,跟多産品齊頭並進,對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能力、組織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其難度也不是一個量級的,當然最後體現在財務報錶裏,對利潤率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理想計劃在今年三季度交付一款新車型,但還是增程式。純電車型目前還在研發中,推齣時間待定。隨著理想的産品綫越來越復雜,對公司各方麵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圖源 / 微博@理想汽車
另外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蔚小理中,理想的車是最晚上市的,對研發的布局也是最晚的。理想ONE的輔助駕駛性能並沒有成為核心賣點,主要依附於第三方供應商。而小鵬和蔚來從一開始就對輔助駕駛高度重視,小鵬早在2018年就開始軟件全棧自研,蔚來在2020年重啓研發,從硬件和軟件層麵都在全棧自研。
理想直到2020年下半年IPO之後,纔開始加大自研投入,並大量招人。2020年9月,前偉世通全球首席架構師王凱入職理想,齣任CTO。這被視為理想自動駕駛研發加速的標誌。
經過2021年的追趕,理想取得瞭一些成果。比如在2021年12月嚮用戶推送瞭OTA3.0車機軟件,2021款理想ONE實現瞭導航輔助駕駛(NOA)和視覺融閤自動緊急製動(AEB)。
接下來理想在自動駕駛方麵的追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理想願意投入多少資源,而這或在短期內影響公司的盈利指標。
理想創始人李想已經錶露過決心,他說,理想的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重,要長期控製在10%以上。財報顯示,2021年的四個季度,這個比例一直都在10%以上,最高達到14%。2021年,理想的研發費用是32.9億元,相比2020年的11億元翻瞭兩倍。
不過,跟小鵬比起來,理想的自研還不夠激進。小鵬的研發費用一直處於高位,2021年的前三個季度,其占收入的比重都在20%左右,要高於理想。
CTO王凱在這個時候離職,多少會對理想的研發造成一定影響。這至少可以說明,理想從外部挖來技術大牛主導研發的方案,遇到瞭問題。
還有,綫下門店的擴張也需要資金支持。
2021年,理想的綫下門店從52傢擴張到206傢,銷售和營銷團隊從1563人急劇增加至6019人。這是目前理想公司內部人數最多的闆塊,超過研發人員和生産人員的總和。2021年理想花費最多的也不是研發,而是銷售和管理。
對於理想而言,實現季度盈利意義重大。保持良好的財務比率很重要,但著眼於未來的擴張和布局也很重要。從“小而美”到“大而強”,可不隻是多賣幾台車那麼簡單。
*題圖來源於微博@理想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