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6:28:51 PM
每天瞭解古玩知識
中華文明,上下五韆年。
五韆年這個概念,直接來源於孫中山的中華同盟會。清末時期流行過一陣黃帝熱,當時的學者考證黃帝大概生活在4800年前,四捨五入,便是5000年。
中華文明真的有5000年嗎?還是中華文明何止5000年?
未來幾期,我會通過介紹幾個 具有代錶性的地方文化類型來幫助大傢更加深刻地認識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瞭解我們是如何從原始社會走到今天的。
乳釘紋紅陶鼎 裴李崗文化 河南博物院 中國最早的鼎
文化是一個大的範圍,具體的錶現形式為一個個具體的遺址。裴李崗的核心遺址是著名的 賈湖遺址,其中齣土瞭眾多能夠稱為 中國之最的發現。
世界上最古老的多音階管樂器,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世界上最古老的傢畜馴養地之一,中國最早的疑似文字,中國最早原始崇拜的實物見證,中國最早有稻作農業生産特點的考古遺址之一,中國最早的枕頭形器,原始社會最早的精密加工技術,最早的絲織品等等。
很難想象如此多的成就集中在一個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這個社會到底有多發達?對後世又有多大影響?
九韆年前的遠古之聲,賈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賈湖骨笛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音律是宮,商,角(jué),徵(zhǐ),羽五個音階。於是很多人就以為中國的音樂隻有5音階,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在2500年前的曾侯乙編鍾上,有變徵和變宮兩音,和宮商角徵羽加起來仍舊是7音階。
賈湖骨笛則把這個時間點嚮上提瞭6000多年。
賈湖骨笛一共齣土40多隻,作為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的這隻齣土於賈湖M282大墓,墓中一共齣土兩隻骨笛,這隻段成兩截,另一隻保存完好。經過測音,兩隻骨笛均已突破瞭6音階,但還未達到完整的七音階。
並且完整骨笛的音準在斷裂那隻的基礎上提高瞭1/50。說明當時的工匠在製作骨笛時已經可以將誤差控製在極小的範圍內。
另外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間音孔的兩側有兩條細綫,這是為製作骨笛時為開孔所做的記號。
左右兩側的幾個小圓點在斷裂麵的兩側,說明是在斷裂以後所開的孔,因為骨笛珍貴,即使斷裂主人也沒捨得丟棄,而是穿孔以後用絲綫連起來繼續保存。
開如此細小的孔,對工具的精細程度也有要求。
既然要把斷裂處綁起來,則必然要有足夠細的絲綫穿過。我們也確實在賈湖遺址發現瞭早期絲綢的痕跡。
M282大墓齣土的另一隻完整骨笛 河南博物院
高精度加工,鑽孔,早期絲綢,特殊物品的存在,賈湖是個怎樣發達的社會?
最早的疑似文字,賈湖刻符
刻符龜甲,上麵有一疑似“目”字 河南博物院
賈湖發現瞭將近20個刻符,其中有些和後來的甲骨文十分相似。
賈湖遺址齣土契刻符號 漯河博物館
甲骨文隻能叫最早的成熟文字,因為文字不可能一齣現就一大篇,在此之前肯定還要有發展過程。
一句話之所以能被理解,是因為句子有結構。如果隻有一兩個字――正如賈湖刻符那樣,我們便很難進行釋讀和理解。即便可以,也會充滿爭議。
根據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統計, 在甲骨文之前,我國各地發現的疑似文字起碼有19種。
賈湖刻符位列第一。
史前文字的演化 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權力的象徵?石柄形器
在這些刻有符號的器物中有兩件石柄形器尤為特彆,它可能是早期特權階級的權杖。
根據考古報告,柄形器周身打磨光滑,背麵破損,破損處還有清晰地把握痕跡,說明這件東西很重要,即使齣現瞭損壞,也被持續使用瞭一段時間。
它是否作為權杖頭使用,是否與權力有聯係,在當時是否已經有瞭明確的統治階級?
目前我們比較確定的代錶權力的器物起碼要等到4000年後的龍山文化早期纔齣現。賈湖是否已經具備瞭階級和權力的雛形?我們不知道,但是很有可能。
石柄形器 河南博物院
石柄形器,側麵有刻符 漯河博物館
最早的原始崇拜實物:骨叉形器
賈湖遺址中還齣土瞭18件十分罕見的骨叉形器,一般齣土於墓主部上方的龜甲堆上,或者在墓主人手中攥著或者置於身旁。
骨叉形器 漯河博物館
它們的作用不明,但都被長期使用過,也許是龜甲套在上麵搖晃,在龜甲中放入石子搖晃,然後搖齣看結果。這當然隻是猜測,但它大概率和占蔔等事有關,考古人員認為這種骨叉形器中國最早原始崇拜的實物見證。
世界上最早的酒
上世紀80年代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瞭一些陶片上殘留有結晶。囿於當時的條件限製,無法做進一步研究。
到瞭1999年12月前後,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張居中教授找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帕特裏剋.麥考文教授,請他對賈湖遺址齣土的陶器內壁附著物進行檢驗分析。
麥考文教授迴到美國後對這些陶片進行瞭檢測,於2001年又嚮張居中教授要瞭16片陶片。最終確定陶片上的殘留物有酒揮發過後的酒石酸,進一步檢測後,發現有稻米、山楂、蜂蜜、葡萄,甚至葡萄籽等物質的殘留。
張居中教授 圖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
2004年12月麥考文教授在沒有知會張居中教授的情況下,把研究成果“史前中國的發酵飲料”正式發錶於美國《科學院學報》。
論文《史前中國的發酵飲料》
此後不久,美國商人根據麥考文教授的研究成果復原齣瞭賈湖城啤酒(Chateau Jiahu)。此事在當時引起國內不小的討論,雖然公開發錶的論文並沒有任何專利,美國人復原的行為也談不上侵權,但我們總覺得有什麼東西被人拿走瞭。
賈湖城啤酒的酒標
直到2021年底,國內纔有某傢企業宣稱自己復原瞭賈湖酒,也算彌補瞭將近20年的遺憾。
國內復原的賈湖啤酒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賈湖酒究竟是哪種酒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果酒,有人認為是啤酒,也有的認為是山楂酒或者葡萄酒。中美兩國復原的賈湖酒都是啤酒。
商業行為的宣傳往往不能太過當真。但9000年前的賈湖先民已經懂得在特殊的時刻用酒精作為飲料已經是一件高度發達的錶現。
最早的枕頭
2013年,在M55墓的主人頭骨下方發現瞭一塊象牙版,雖然不能說這就是最早的枕頭,但肯定也起到瞭特定的作用,這樣的象牙版在賈湖一共齣土瞭7塊。大概賈湖的先民們也希望自己的親人去到另一個世界的時候能夠舒服一些。
象牙闆 圖片來自河南考古公眾號
1.骨闆 2.骨柄 賈湖遺址 漯河博物館
賈湖遺址是中原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直覺上講它應該特彆原始纔對,可事實並非如此。賈湖遺址就像一個魔盒,永遠能開齣讓人驚喜的內容。從我認識賈湖遺址開始到現在,幾年間總是有意無意會在各種查閱資料時發現:又是賈湖!
賈湖先民對打獵和音樂的追求催生瞭骨笛,對骨笛的重視催生瞭鑽孔技術,修復斷裂骨笛的絲製品,對舒適的追求催生瞭象牙枕闆,對記錄的追求催生瞭早期文字刻符,賈湖也許還齣現瞭早期的權力分化和原始崇拜。這些都是文明特彆重要的體現。
我們可以想象,在某個特殊的夜晚,賈湖的先民們為瞭慶祝豐收或者祭祀聚集在一起。部落首領手中拿著骨叉形器,上麵穿著龜甲不斷搖晃發齣嘩啦啦的聲音和骨笛交相呼應,並且從龜甲中搖齣石子排列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結果。大傢在月色下,圍在篝火旁起舞,吹著骨笛,喝著果酒,吃著最早被馴養的傢豬肉,有的人則在一旁悄悄在陶器上刻下一些符號以記錄內心所想卻又無法錶達的內容……
這是9000年在賈湖的狂歡一夜,也是9000年前中華文明之光開始閃耀的一夜。
(圖文 源 自網絡 版權 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注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台”。謝謝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