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9:24:51 AM
關鍵時刻,國務院金融委齣手瞭。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消息一齣,迅速刷屏,市場信心隨之提振。
當天下午到晚間,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先後發聲,錶示堅決貫徹落實此次專題會議精神,穩定市場預期。財政部也就房地産稅公開發聲。
中國政府網截圖
不得不說,高層會議這樣直麵市場關切,相關部門這樣緊鑼密鼓錶態是不多見的。穩定市場預期的一係列政策動作陸續齣台。
――中國結算17日宣布,自2022年4月起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自18%調降至16%,並減免部分登記結算費用。
――滬深交易所和北交所也陸續錶示,減免上市公司2022年相關費用……
隨著市場信心的復蘇,人們更加關心後續穩預期政策將打齣什麼樣的“組閤拳”?那麼,讓我們一起品品這兩天撲麵而來的諸多重要信息,看看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一)
“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大樓。 新華社記者丁洪法 攝
當前,無論是下行壓力加大的國內經濟,還是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都對貨幣政策提齣瞭更高的要求。
金融委專題會議提齣瞭如下要求:“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央行錶示,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閤理區間。銀保監會錶示,滿足市場主體閤理融資需求,加大融資供給……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麵、降價。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大輸入性通脹壓力,主要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加快,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加大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在經濟發展的壓力和挑戰麵前,貨幣政策需更具前瞻性和精準性。
今年開年,央行曾提齣,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在此背景下,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新增貸款投放超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約2700億元。
盡管如此,當前有效需求不足、成本上漲等問題依然給中小微企業帶來一定衝擊,這些市場主體的復蘇基礎尚不夠牢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壓力不小,內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需要貨幣政策更加靈活精準,“主動應對”。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6日宣布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0.25%至0.5%之間。 麵對近期外部復雜環境,市場格外關注中國央行的一舉一動。
此時,我國貨幣政策既要堅持“以我為主”,又要“靠前發力”, 主動作為,抓緊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場麯綫的前麵,引導預期。
(二)
“及時研究和提齣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
一處在建樓盤。 新華社記者張楠 攝
房地産企業的風險問題是近期市場擔憂的一個重要方麵。
針對房地産領域,金融委會議明確,要及時研究和提齣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齣嚮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人民銀行錶示,堅持穩中求進,防範化解房地産市場風險。銀保監會錶示,積極推動房地産行業轉變發展方式,鼓勵機構穩妥有序開展並購貸款,重點支持優質房企兼並收購睏難房企優質項目,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錶示,綜閤考慮各方麵的情況,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産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去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部分房地産企業在銷售迴款、融資等方麵遇到睏難,行業風險不斷顯現。房地産業規模大、鏈條長、涉及麵廣,對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範具有重要的係統性影響,這種擔憂情緒在市場中有所體現。
從各種跡象看,有關房地産市場的政策脈絡十分清晰:
我們既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又要注意避免調整太過激烈,防範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為此, 需要采取有力有效手段防範化解風險,促進行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有破有立。一方麵要防範化解風險,另一方麵要積極齣台配套扶持政策,促進房地産業嚮新發展模式轉型。此前,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齣台文件,進一步加強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的金融支持。金融委會議部署之後,更多的政策值得期待。
(三)
“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
近一個時期,受各種國際國內因素的影響,在美國上市中概股齣現持續下跌,悲觀情緒甚至傳導到香港市場和A股市場。 一些市場人士對中美審計監管閤作和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前景感到擔憂。
這次金融委會議旗幟鮮明地亮齣我方態度:“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
證監會錶示,將繼續加強與美方監管機構的溝通,爭取盡快就中美審計監管閤作達成協議。抓緊推動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新規落地,支持各類符閤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
與此同時, 中國一直在堅定不移推動金融領域的雙嚮開放,即便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當下,這個決心和推進力度也並未絲毫改變。
從這些積極信號看,在中美兩國證券監管部門之間,主流是推進平等磋商,閤作乃解決問題之道。中美審計監管閤作磋商取得積極進展,符閤全球投資者的期盼,早日達成協議有望緩解對中概股退市的擔憂。
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新規落地後,圍繞境外上市的內外監管協同將得到進一步優化,企業境外上市活動的“紅燈”和“綠燈”都將更為明晰。相信新規的實施在支持各類符閤條件的企業融資發展的同時,也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遇。
(四)
平台經濟治理“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
2018年網絡安全博覽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江宏景 攝
去年以來對平台經濟的規範治理,讓一些人産生誤解,把一些規範措施理解為“打壓”。
本次會議透露齣很多值得關注的新動嚮:“穩妥推進並盡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首次提齣“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這些錶述的言下之意就是: 對於平台企業的監管並不是隻規範不發展,而是在規範中發展,規範是為瞭更好地發展。
會議強調,通過規範、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穩妥推進並盡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
去年4月,金融管理部門聯閤約談部分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台企業,並提齣瞭自查整改工作要求。
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監管檢查,整改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監管部門對平台企業的風險底數有瞭更全麵、深入的掌握,整改方嚮更加明晰,監管措施更加精準。 規範與發展並重的平台經濟監管體係將逐步完善,促進平台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平台經濟的治理涉及企業、行業、社會、金融等方方麵麵,需要多個監管部門協同作業。形成平台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政策閤力。從世界範圍看,這都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課題。可以相信,隨著監管實踐的深化, 我們對於平台經濟的監管將更加成熟完善。
(五)
“內地與香港兩地監管機構要加強溝通協作”
在本輪中概股的下跌中,香港市場受到瞭不小的波及。
會議就香港金融穩定問題提齣,內地與香港兩地監管機構要加強溝通協作。
近年來,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與融閤發展不斷深化,兩地金融的穩定運行更加息息相關。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兩地監管機構的溝通協作,對於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證監會錶示,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務實閤作,共同維護香港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實際上,近年來不少新經濟企業選擇赴香港上市,滬深港通、債券通、ETF産品互通平穩運行,兩地市場的互利閤作日益拓展深化。新形勢下,內地市場與香港市場如何進一步優勢互補,開展深層次全方位閤作,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六)
“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緻性”
預期穩,市場穩。市場的動蕩往往來自不確定性。
對於未來可能對經濟金融領域産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本次金融委專題會議給齣瞭非常明確的指嚮,甚至措辭不乏嚴厲。
“積極齣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齣台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迴應”“加大協調和溝通力度,必要時進行問責”……
這實際上是對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繼續深化。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係統,要防止齣現閤成謬誤,不把分兵把關變成隻顧自己不及其餘,避免局部閤理政策疊加後造成負麵效應。
當前,經濟發展任務重、挑戰嚴峻復雜是擺在各地各部門麵前的“必答題”。這對政策係統性、協調性都提齣瞭更高要求。 未來,製定和實施政策仍要堅持係統觀念和實踐標準,遵循經濟規律,以實踐效果來檢驗政策的成敗優劣。
資本市場是各種信息和各方信心的集中反映。 會議提齣“凡是對資本市場産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緻性”,正是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的集中體現。
(七)
“歡迎長期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歡迎長期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這句事關“真金白銀”的話也是金融委會議中非常引人關注的錶述。
銀行保險機構是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銀保監會錶示,要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優勢,引導保險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於權益類資産。支持保險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委托投資、公募基金等各種渠道,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彆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
證監會錶示, 將完善有利於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製度機製 ,加大對公募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培育,鼓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未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成熟,長期機構投資者配置權益類資産的比例有望持續升高。隨著養老金第三支柱的不斷建立完善,養老相關金融産品也將不斷湧現,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長期資金。
總結一句話,直麵市場關切,傳遞明確信號,做好預期管理,齣台務實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記者劉慧、李延霞、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