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osia Chustecka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March 19, 2009 — 根據三月號外科檔案期刊上一篇胰髒癌病患研究報告 肥胖大幅增加胰髒癌轉移、復發與死亡的風險。 .. 肥胖增加胰髒癌病患的轉移風險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2009-04-02T09:49:59+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作者:Zosia Chustecka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March 19, 2009 — 根據三月號外科檔案期刊上一篇胰髒癌病患研究報告,肥胖大幅增加胰髒癌轉移、復發與死亡的風險。 .. .....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4-4 13:45 編輯
作者:Zosia Chustecka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March 19, 2009 — 根據三月號外科檔案期刊上一篇胰髒癌病患研究報告,肥胖大幅增加胰髒癌轉移、復發與死亡的風險。
在285名接受可能治癒性手術的病患中,發現其中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5 kg/m2的一小組肥胖病患,相較於其他病患,淋巴結轉移風險高達12倍,癌癥復發與死亡風險幾乎兩倍。
全部病患所接受的手術相似,研究者認為,肥胖是影響腫瘤的一個主要因素,與肥胖病患的腫瘤照護難度無關。
主要研究者、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的Jason Fleming醫師嚮Medscape Oncology錶示,本研究與其他新興證據顯示,實質腫瘤在肥胖病患與非肥胖病患之間有不一樣的錶現;他指齣,已知肥胖與增加乳癌復發及不佳存活有關,認為是與淋巴結轉移陽性有關。
不過,當被問到這些研究發現是否會對實務有任何影響時,Fleming醫師錶示,還不清楚減輕體重或者飲食調整策略是否有助於診斷癌癥病患;於治療期間或者手術前後嘗試減輕體重,也可能是不安全的。
他錶示,我們目前發展齣「事先適格計畫(prehabilitation program)」,讓病患開始監督飲食調整、物理治療以及術前諮商;我們希望這可以讓給予的癌癥治療獲緻實際改善,最終達到讓病患存活的目標。
【差異並非手術造成】
所有參與者都是胰髒腺瘤病患,大多數病患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262名病患,89%)」,有些是接受「次全胰末端切除術(31名病患,10%)」,另有3名病患(1%)接受「全胰髒切除術」。
285名病患的平均最後追蹤或死亡期間為16個月,存活病患的平均追蹤期間為19.8個月;在最後追蹤期間,133名病患存活,90人(32%)已無疾病,43人(15%)尚有疾病。
根據BMI將病患分成五組,但是結果並無顯著差異,除瞭最高組以外;研究者指齣,BMI大於35 kg/m2的一小組、20名病患有彆於其他人。
與其他病患相比,這一小組BMI大於35 kg/m2的病患,淋巴結陽性風險顯著增加(P=.02);這一小組病患幾乎全部(95%)有淋巴結陽性,其他研究對象隻有56%為陽性。
此外,這一小組肥胖病患的復發風險幾乎是其他病患的兩倍(P= .005),死亡風險幾乎是1.95倍(P= .02)。
研究者指齣,這些差異並非因為進行的手術不同;雖然肥胖會使手術復雜化,研究中,各種BMI值病患之間的淋巴結數量或者陰性切除範圍並無差異,他們指齣,這兩種指標在定義胰髒腫瘤切除的完整性是相當重要的。
他們認為,這些資料顯示,BMI增加對我們在腺瘤病患進行安全的胰髒腫瘤切除並不會有不良影響。
術前放射綫治療有不同之處,肥胖病患比較不會接受此治療;研究者錶示,我們無法確認此一差異的原因,但是我們認為,即使控製此一差異,BMI對淋巴結轉移的影響依舊強烈。
研究者指齣,就我們所知,本研究所觀察的肥胖與淋巴結轉移的關聯,是迄今文獻中最強的,且受到臨床與實驗室研究的支持,顯示肥胖與癌癥惡化之間確實有關係。
【肥胖何以會增加風險?】
肥胖何以會增加癌癥病患的風險,有諸多解釋,其中主要聚焦在胰島素,這在肥胖者會增加;Fleming醫師解釋,已知胰島素與類胰島素生長因素對癌細胞生長有正嚮刺激作用,推測是這些因素刺激肥胖病患的癌細胞生長。
最近從實驗研究中提齣的另一個解釋,是過多的脂質會改變癌細胞膜,而促進它們分化與擴散的能力,這曾由Medscape Oncology報導過。
有趣的是,在這個胰髒癌病患研究中,風險增加之強烈關聯僅見於BMI大於35 kg/m2的病患,而BMI 30-35 kg/m2的病患則沒有;Fleming醫師錶示,這對我們來說是個謎。他錶示,BMI分組有點人工因素,因為BMI實際是連續變項,但這些資料會被解釋為類似劑量相關理論的負麵效果,認為最高的BMI有最全然的負麵效果。
不過,Fleming醫師也指齣,多數胰髒癌的預後都不佳,與他們的BMI無關,因此難以確認一個造成預後不佳的因素。
國傢健康研究中心以及Various Donor Found胰髒癌研究資金支持本研究。研究者宣告沒有相關財務關係。
Obesity Increases Risk for Metastases in Pancreatic Cancer
By Zosia Chustecka
Medscape Medical News
March 19, 2009 — Obesity greatly increased the risk for metastasis, as well as for recurrence and death, according to a study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reported in the March issue of the Archives of Surgery.
In a series of 28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otentially curative surgery, a small group of obese patients with a body mass index (BMI) of more than 35?kg/m2 was found to have a 12-fold higher risk for lymph node metastases and an almost doubled risk for cancer recurrence and death, compared with all the other patients.
The surgery was similar in all of the patients, which suggests that "obesity is a host factor affecting tumor biology, independent of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delivering oncologic care in obese patients," the researchers comment.
The implication from this study, and from other emerging evidence, is that solid tumors behave differently in patients who are obese and in those who are not obese, lead author Jason Fleming, M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in Houston, told Medscape Oncology. He noted that obesity has also been linked to increased recurrence and poor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and that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has been suggested.
However, when asked whether there are any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rom these findings, Dr. Fleming said: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some weight-loss or dietary-modification strategy would help patients after they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cancer. Attempts to lose weight during therapy or before or after surgery could be unsafe."
"We are currently developing a 'p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which patients embark on supervised dietary modification, physical therapy, and counseling prior to surgery," he said. "We hope that this will result in tangible improvements in cancer-therapy delivery and, ultimately, patient survival."
Differences Did Not Stem From Surgery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Most of the patients underwent a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262 patients; 89%), but some underwent subtotal distal pancreatectomy (31 patients; 10%), and 3 patients (1%) underwent a total pancreatectomy.
The median time to last follow-up or death for the entire group of 285 patients was 16 months, with surviving patients followed for a median of 19.8 months. At last follow-up, 133 patients were alive, 90 (32%) of whom had no evidence of disease and 43 (15%) of whom were living with disea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5 different cohorts according to BMI,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utcomes among the cohor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highest. The small subgroup of 20 patients with a BMI higher than 35?kg/m2 was "unique from the others," the researchers commen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patients, this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a BMI higher than 35?kg/m2 had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of having positive lymph nodes (P?=.02). Nearly all these patients (95%) had positive lymph nodes, compared with 56% in all study patients.
In addition, this subgroup of obese patients was at approximately a 2-fold higher risk for recurrence (P?= .005) and a 1.95-fold higher risk for death (P?= .02) than the other patients.
These differences did not stem from differences in the surgery performed, the authors comment. Although obesity can complicate surgery,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 various BMI cohorts in this study i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that were examined or in the negative resection margin — both of which are important in defining the oncologic completeness of pancreatectomy, they not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creasing BMI did not impair our ability to perform safe and oncologically sound pancreas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they comment.
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 with obese patients being less likely to receive this treatment. "We are uncertain of the reason for this observed difference," the researchers say, but they add that even when they controlled for this difference, the influence of BMI 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remained strong."
"To our 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is the stronges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o date, and it is supported by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udies show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cancer progression," the researchers note.
Why Does Obesity Increase Risk?
Several explanations for why obesity can increase risk in cancer patients have been proposed. One of these centers on insulin, which is increased in obese individuals. "Insulin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are known to be positive stimulators of cancer cell growth," Dr. Fleming explained, and "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these factors could stimulate cancer cell growth in obese patients."
Another explanation that has been proposed recently, from 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that excess lipids may alter cancer-cell membranes, which enhances their ability to separate and spread, as reported by Medscape Oncology.
Intriguingly, in this study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the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an increased risk was seen only in patients with a BMI of more than 35 kg/m2, and but not in patients with a BMI from 30 to 35 kg/m2. This finding is "a puzzle to us," Dr. Fleming said. The BMI groupings are somewhat artificial because BMI is really a continuous variable, he said, but the data could be interpreted as suggesting a "dose-dependent" negative effect, with the highest BMI having the most profound negative effect.
However, Dr. Fleming also noted that "pancreatic cancer has a poor outcome for most pati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BMI, so identifying any 1 factor that contributes to that is difficult."
The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by the Various Donor Found for Pancreatic Cancer Research. The researchers have disclosed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Arch Surg. 2009;144;216-221.
|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肥胖會有懷孕風險
研究顯示,肥胖婦女較可能生齣有先天缺陷的嬰兒。 Feb. 10, 2009 -- 根據最新評估,相較於在懷孕期間體重正常的婦女來說,肥胖的婦女生齣有某些先天缺陷嬰兒的風險較高,包括脊柱裂等神經管缺陷、心髒問題、以及唇顎裂等。
研究人員、英國新堡大學生産流行病學審稿者Judith Rankin博士錶示,重要的是需瞭解先天缺陷是罕見的,發生率在2-4%,因此,風險非常低,他們最不想做的就是嚇到婦女們。
她錶示,他們的目的是要告訴她們訊息,鼓勵肥胖的婦女接受關於減重的孕前諮詢.......
肥胖紋
我的肚子有好多肥胖紋
已經好幾年瞭
想問一下怎樣纔能消去
我問彆人都說那去不掉
有人知道怎麼去掉嗎 [ 本帖最後由 b8303053 於 2009-2-3 23:00 編輯 ].......
肥胖紋給我滾~~!!
本帖最後由 yawen 於 2009-6-29 13:28 編輯 從小真的沒瘦過
當瞭胖子18年瞭
到瞭高三體重更是飆升
虧我剛生齣來時纔1800g
因為我是女生所以沒露身體= =
就剛看那張臉
還有大傢戲稱我的脖子是項鍊
真是讓人傷心
現在體重:72
目標:先瘦個15公斤再說
計畫:考完指考之後每天到公園快走1~2hr
+睡前的瘦肚子運動
我會加油的!!
大傢加油!! 版主迴覆:加油!要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大傢也多多給感謝愛心跟迴覆喔.......
肩膀硬、脖子痠、手臂麻 全是肌膜疼痛引起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9 00:12 編輯 復健科門診患者最常說的癥狀就是肩膀僵硬、脖子痠痛,甚至手臂痠麻,往往看瞭一位醫師後,又找另一位醫師治療。有人被診斷為肌腱炎,有的患者被診斷為扭傷,但仔細檢查後,纔確定是「肌膜疼痛」。
◎肌膜痛的癥狀:
肌肉的「壓痛點」及「轉移部位疼痛」,壓痛點的肌肉會特彆緊綳,使得肌力降低或關節活動受到限製,因此病患會感到身體持續痠痛及僵硬,甚至會伴隨一些自主神經癥狀,例如流淚、流鼻水或皮膚錶麵冰冷等。
◎肌膜.......
肩膀要如何鍛鍊纔會變寬?
本帖最後由 larryjohnson 於 2009-9-29 19:41 編輯 如題 , 因為身材比例不是很好 , 肩膀又窄 , 穿衣服不是很好看 , 煩請各位大大提供小弟方法 , 感恩 !!.......
肩頸酸痛如何治療?
本帖最後由 binni67682001 於 2009-4-29 15:03 編輯 小弟一直有長期肩頸酸痛的問題
在左肩...有時會一直痛到脖子都很緊
更糟糕的是左肩膀隻要變天的前兩三天
都會酸到睡不著
做伸展操..跟熱敷也隻是一時有效
兩三個小時過去又開始瞭
想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
要不小弟的左肩真的以後會比氣象局還要準!!
感謝!!.......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摺
本帖最後由 binni67682001 於 2009-3-22 08:04 編輯 因為車禍造成我右肩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摺,已經開刀釘上鋼闆內固定處理,開刀現在已經三個月瞭,手臂的活動度大大的受到影響,手臂平舉也無力,術後也有去中醫那裏也針炙及推拿理療,自己在傢裏也常自我復健,但好像都不見成效,手臂托住上舉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非常的酸痛。
後來又到幫我開刀的醫院復診,主治醫生說因為患處接近肩關節,所以周圍的肌肉群及軟組織沾黏是很正常的,隻要積極復健就會好。由於我嚮公司請病假的期限已經快到瞭,.......
肺病不愛動 小心呼吸肌肉萎縮更喘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9 00:22 編輯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請勿張貼網址避免廣告嫌疑
更新日期:2009/03/06 19:05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如果呼吸道阻塞,常會因為感覺吸不到空氣産生恐懼,所以害怕運動,久而久之,呼吸肌肉萎縮無力,導緻活動時心跳加快、缺氧等問題,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醫師提醒,肺病患者應該要徵詢醫師,依自己肺功能狀況適度運動,纔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有助健康。(徐韻翔報導)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為呼吸道發炎與.......
肺癌分期的檢查方式又變成以PET-CT為主嗎?
本帖最後由 yanjw2000 於 2009-7-28 21:49 編輯 作者:Roxanne Nelson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July 10, 2009 — 正子斷層造影(PET)閤併電腦斷層掃描(CT)是肺癌分期的閤理選項,特彆是那些適閤治癒性治療的病患。
6月6日內科醫學檔案期刊綫上版中,研究者發現,以PET-CT和顱內影像進行術前分期,可以比傳統分期方式確認更多縱膈腔疾病和胸腔外疾病患者。不過,雖然此方法有助於降低分期不適當的手術,但是也有5.......
肺癌大突破 發現癌細胞轉移路徑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28 22:31 編輯 (公視 ) 肺癌是颱灣癌癥緻死率的第一位,病人一旦發現就已經是肺癌三、四期,可以手術切除的比例不到三成,由於癌細胞會不斷增生,細胞會産生突變,侵襲臨近組織,産生第二個腫瘤,高達八成的肺癌病人,在五年內發生轉移,科學界知道一種名為p53的基因決定瞭癌癥的轉移,而國防醫學院的王書品博士,進一步在肺癌病人的身上,証實瞭癌細胞轉移的路徑。
研究發現,病人身上如果是正常的p53基因,會有一種mdm2分子與蛋白質結閤,控製癌.......
肺癌病患預防性頭顱放射綫治療有確切好處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8-22 02:08 編輯 作者:Barbara Boughton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August 4, 2009(加州舊金山)-當研究團隊於2001年開始進行RTOG 0214研究時,他們的想法是想要決定性地證實預防性頭顱放射綫治療(PCI)可以改善後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預後。研究者於第13屆世界肺癌會議上錶示,這項會議由肺癌研究國際學會舉辦,雖然科學傢們從未達到他們的確切目標,該項研究僅隨機分派340位病患.......
肺結核患者不配閤 恐永久隔離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6-7 23:22 編輯 (華視 06/06 15:47) 吃藥真的要按時!一名肺結核患者不願意配閤定時吃藥,導緻最後變成超級抗藥性,無藥可治,加上他有傳染性,三年前就被強製隔離至今,必須一直待在醫院,直到有新藥研發齣來。
生病瞭就要三餐按時服藥,如果吃吃停停,很有可能會因為抗藥性而更難治療,颱南一名男子罹患肺結核,但是一直不願意積極接受治療,結果不固定服藥的下場就是讓他變成超級抗藥王。
因為還具傳染性,所以目前這名男子從三.......
肺部CTA可以分辨肺栓塞之外的狀況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9-17 23:36 編輯 作者:Laurie Barclay, MD
齣處:WebMD醫學新聞
August 31, 2009 — 根據9月份美國放射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的研究結果,孩童的肺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可以分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之外的狀況,包括骨摺和心髒病。 .......
胃不好的人不要喝王老吉茶飲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15 22:42 編輯 新聞中心 > 健康 > 正文
王老吉涼茶部分添加物不在許可名單內 http://www.sina.com............................... 2009年05月11日15:39 中國網
衛生部將於2009年5月11日上午10:00在衛生部(西直門外南路1號)五樓新聞發佈廳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有關情況。以下是部分實錄:
大.......
胃脹氣到一個不行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6-19 02:44 編輯 常常半夜肚子痛醒
不然就是有心悸睡不著
長期下來已經一年瞭
雖然有看醫生在調整
不過不知道各位大大可否分享一下心得或是意見.......
胃食道逆流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24 21:48 編輯 高中的時候常感覺呼吸睏難.深呼吸時總覺的空氣無法吸飽
去醫院檢查胸腔呼吸道醫生都 說沒任何問題
但是我真的呼吸睏難啊!但是醫生都說沒問題瞭我也沒辦法!
就這樣過瞭幾年我也習慣瞭
但是有一天因為胃痛去看醫生.然後照瞭胃鏡
原來我胃長期發炎還有十二指腸潰瘍所以會一直打嗝.連帶胃酸一期逆流
醫生開藥給我吃.一段時間後胃不痛瞭
奇怪得呼吸睏難也好瞭
原來呼吸睏難是胃炎引起的
所以有呼吸睏難的朋友可以先去檢查一.......
胃食道逆流不在意 爆瘦竟是癌末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3-29 06:51 編輯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9/03/28 04:09 記者歐素美/颱中報導
胃食道逆流雖是小病,但不可掉以輕心。一名四十多歲林姓男子因長期胃食道逆流不以為意,最近齣現食慾不振,甚至背部及肋骨疼痛,體重下降,檢查纔發現是罹患食道癌末期。
醫師指齣,長期胃食道逆流會使食道錶皮細胞因胃酸侵蝕而發炎,形成癌前病變,緻罹癌機率大增,最好及早治療。
光田綜閤醫院健康檢查中心醫師王牧群錶示,胃食道逆流是因.......
胃食道逆流治療藥品問題??
本帖最後由 b8303053 於 2009-3-6 20:31 編輯 最近胃痛去看診,醫生開瞭耐適恩這種藥,服用耐適恩已經很久一段時間,但是癥狀都沒有解除,這種藥據醫生錶示,對胃食道逆流很有效,又很貴,一顆藥將近五十多元,請問藥師,是繼續吃這種藥,還是可以改其他藥品服用,減輕癥狀。 謝謝!!!!.......
背痛痛痛阿
本帖最後由 binni67682001 於 2009-6-28 05:31 編輯 脊椎側彎 腰痠背痛 傳統療法有效嗎? 有沒有推薦地師父阿??.......
胖仔的曆程、成本分析與罪過[7/15相片更新]
本帖最後由 ahimotu 於 2009-12-13 00:25 編輯 今天剛發現卡提諾王國論壇,發現胖仔的活動心路曆程分享活動。我馬上註冊會員希望一起來分享我的心路曆程。
由於今天是在公司上繕打所以有關於活動的圖片以及自我減重心路曆程紀錄,再往後我會整理以及補上 序章:現在我還是胖仔
沒錯,現在2009/7月,我還是一個胖仔,不是個人主觀的感官分析,而是科學分析下我還是胖仔。有圖有真相
由於體重現在在89-90之間徘徊,所以現在我是胖仔,但未來絕對不是。
因為此次是我真.......
鬍蘿蔔「先煮再切」更抗癌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6-22 23:41 編輯 鬍蘿蔔「先煮再切」更抗癌
自由時報 日期:2009/06/18 編譯管淑平/綜閤報導
吃鬍蘿蔔有助抗癌,但料理方式大有學問!現在新的研究認為,鬍蘿蔔整根烹煮後再切,更能保留抗癌物質,「先煮再切」的鬍蘿蔔所含的抗癌成分「鐮葉芹醇」,比「先切再煮」的鬍蘿蔔含量多25%。
英國新堡大學的這份研究指齣,鬍蘿蔔受熱會破壞細胞組織,讓鬍蘿蔔流失水分,原可增加鐮葉芹醇濃度,但是被破壞的細胞組織錶麵又會讓水溶性養分如醣、.......
胰島素不可怕 血糖控製不瞭纔糟糕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5-13 17:23 編輯 (自由 05/12 04:09) 文/蔡政麟
「胰島素不可怕,糖尿病纔可怕!」
當糖尿病友猶豫,或拒絕接受胰島素治療建議時,很多醫療人員一定會這樣告訴病人。但是在多次溝通和解釋之後,仍然會有少數病友難以接受,即使願意接受,也常有自行隨意調整藥量,或停止注射胰島素的情況,增添瞭血糖控製的睏難度。
其實胰島素的發現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學貢獻之一,從西元1922年由加拿大的班丁醫師研究團隊發現後,正式開.......
膠原蛋白
請問這稗子的膠原蛋白[cocoa collagen ]好嗎??
會有什麼效果???? [ 本帖最後由 b8303053 於 2009-2-20 18:42 編輯 ].......
胸悶頭暈 卡到陰?恐慌癥發作啦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6-29 23:47 編輯 (自由 06/24 04:09)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
無來由的胸悶無法呼吸、心跳加速,一時之間以為是心髒病或是中風,但就醫檢查,卻檢查不齣病因,有可能是「恐慌癥」作祟!
一名30歲的施小姐4個月前,因手腳發麻、呼吸睏難、頭暈、冒冷汗到署立雙和醫院急診,主述半年多來,類似的癥狀反覆發作,每次發作30分鍾到1小時,四處到醫院,檢查心髒機能卻都沒問題,醫護人員建議轉診精神科,確診是恐慌癥造成的癥狀。施小姐說,每.......
脂肪最多的六項零食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5 08:17 編輯 第一名﹕巧剋力餅乾
每天吃6片---熱量302cal---1年發胖14公斤
每到午茶時間﹐您是不是就覺得飢腸轆轆﹐就來片巧剋力餅乾吧。雖然減肥的書上都說應該用芹菜和鬍蘿蔔條來取代零食﹐可是這些蔬菜水果雖然健康卻沒什麼味道﹐還是拿幾片最愛的巧剋力餅乾來充飢吧。不過您知道巧剋力餅乾裏頭到底有哪些東西呢﹖答案就是:大量的糖和很多的油脂。如果您每天下午,都用巧剋力餅乾來滿足嘴饞的渴望,隻需要半年的時間﹐就會胖7kg,.......
脈衝光在夏天打容易反黑?
春天驚鴻一瞥的艷陽已經讓不少女性花容失色,更何況是即將要到來的夏天,颱灣大多數女性很擔心曬黑問題。
東方人嚮來崇信「一白遮三醜」,根據女性網站統計,颱灣人追求美白的程度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南韓,每位女性平均月花近6000元追求美白。
術後加強「保濕」跟「防曬」是最重要的關鍵。過去發現有人反應,做完雷射療程後皮膚會比較乾,所以要配閤膚質進行完整保濕工作,要是術後立即進行強效型保濕鎮定的導入,把握吸收黃金時間,將能達到修護的效果。 【文章分享】 脈衝光在夏天打容易反黑?
脈衝光 夏.......
脊椎骨膜炎
本帖最後由 binni67682001 於 2009-8-30 12:39 編輯 脊椎骨膜發炎會引發腳底外側發麻嗎,本人三個月前脊椎兩側疼痛到無法座椅子跟躺床,到最後感到腳趾外側麻,到瞭兩星期後內外側都會麻,而且麻會跑來跑去,然後變兩腳都會,到瞭第二個月腳底中間會抽痛,麻感卻漸漸變少瞭,去照核子共振卻發現L4到L5有點椎間盤突齣,可是醫生卻說一點點不可能痛成這樣,他研判是骨膜發炎,送瞭我三針內固醇,的確慢慢好多瞭,可是我粉納悶脊骨膜發炎會壓到神經嗎.......
脖子最會洩漏年齡機密 隻保養臉部是不夠的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4 22:44 編輯 (自由 05/03 04:09文/林靜蕓) 「臉部應該怎麼保養?」如果是問百貨公司的化妝品專櫃,得到的迴答絕對是用他們的産品。每個公司都有許多産品,強調卸妝、深層潔淨、抗痘、美白、保濕、防曬、防皺等!
百貨公司的第一層與街道相通,理論上是最值錢的樓麵,百貨公司不管叫什麼名字,地麵樓層都在賣化妝品,依照經濟學的理論,應該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行業,換句話說,人類在「麵子」上做瞭最大的努力,理應得到很好的結果。
依照.......
腎病與血壓 相互牽製 務必定期測量維持穩定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8 23:18 編輯 (自由 03/07 04:09記者魏怡嘉/颱北報導)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一項調查發現,四韆五百多名54歲至65歲受訪民眾中,有一成的受訪者知道「腎髒有問題」,但會定期量血壓的比例僅隻有5成6,顯示腎病防治衛教仍有待加強。
國健局官員錶示,血壓控製是預防腎髒病的重要工作,主要因為高血壓會造成全身血管的管壁壓力升高,造成腎髒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進而影響腎髒功能,導緻發生慢性腎髒病與病情惡化,值得注意的是,.......
腦中風保命絕招之放血救命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13 13:41 編輯 患瞭中風,腦部的微血管, 會慢慢的破裂,遇到這種情形,韆萬彆慌,
患者無論在什麼地方(不管是浴室、臥房或客廳),韆萬不可搬動他。
因為,如果移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 。
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穩以防止再摔倒,這時纔開始(放血)。
傢中如有專為注射用的針,當然最好,
如果沒有,就拿縫衣用的銅針,
或是大頭針,用火燒一下消毒,
就在患者的十個手指頭尖兒 (沒有固定穴道,.......
腦中風趨年輕化 醫師籲重視保健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7-15 00:19 編輯 更新日期:2009/07/11 11:52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1日電)花蓮慈濟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劉翠蘭今天指齣,雖然9成以上的腦中風發生於50歲以上,但近年來腦中風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民眾應以預防重於治療的保健觀念看待腦中風的問題。
劉翠蘭指齣,依據臨床統計顯示,35歲以上的成人,每年約有3萬人發生第一次中風導緻死亡或殘疾,其中有1成在1年內會發生第二次中風,殘障程度會比第一次嚴重,且其中有25%的人.......
腦內蛋白質多點 可防巴金森氏癥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2/03 16:05
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促進腦細胞中星狀膠質細胞産生一種蛋白質,可有效防範罹患巴金森氏癥。 當腦部黑質體內生成的多巴胺神經細胞大量死亡或受損時,會罹患巴金森氏癥,使人體肌肉無法做齣平順協調的動作,.......
腦部動靜脈糾結齣血 男子頭痛險要命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24 21:42 編輯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颱北縣19日電)37歲謝姓男子幫孩子洗澡時突然頭痛劇烈,醫生開止痛藥後也未見好轉,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部動靜脈像毛綫球般糾結齣血,重則可能緻命,所幸經緊急開刀後已恢復健康。
擔任超市主管的謝姓男子從未有頭痛經驗,發病時曾自行開車到某醫院的急診室就醫,由於X光照不齣腦部有任何異樣,醫師開瞭止痛藥便要他返傢休息。
雖然服用止痛藥,男子頭痛癥狀並未減緩,隔兩天後再到急診室治療,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
腰圍血壓超標 小心疾病上身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24 20:48 編輯 現代人工作忙碌又不愛運動,一不小心腰圍和血壓就超過標準,長期缺乏控製下就會罹患「代謝癥候群」,為瞭呼籲民眾注重健康,有健康基金會聯閤廠商推齣「測血壓腰圍送免費早餐活動」,果然一大早就吸引許多人到場排隊。
來喔!來喔!大傢一起來量腰圍和血壓喔!因為不管是豐滿的阿桑或是麯綫凹凸的小姐,通通可能慢性病上身,像江小姐腰圍超過標準或是血壓偏高,就是「代謝癥候群」的高危險群。
代謝慢,罹患慢性病機會也大大提高,基金會聯.......
腰圍過粗小心罹代謝癥狀群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15 22:40 編輯 您的腰圍是多少呢?根據統計,如果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生超過80公分,很有可能是罹患瞭代謝癥候群,引發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來,抱一個,貼在媽媽的肚子上,小朋友看起來一臉心滿意足。不過弟弟的兩隻小手,想要環抱住媽媽的腰,似乎有點難度。抱不住,算是小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腰圍過胖,可是代謝癥候群最明顯的癥狀,再不瘦下來,小心慢性病,悄悄上身。代謝癥候群,在颱灣相當普遍,成人大約15%-20%都有這.......
腰痛是腎髒痛?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5 08:21 編輯 齣處: 公司電子報
中國人常常以為腰痛就是腎不好~ 就會去吃什麼補的藥… 其實腰痛是可能因為很多種的原因而造成的 ^^
------------------------------------------------------------------------------------------------------------
許多人以為腰痛或下背痛就是腎髒不好,其實腎髒有病變大都是沒癥狀而不是以.......
腳大拇指甲一半全黑,內齣血怎麼辦?
上星期到災區幫忙
不過因為雨鞋小
就勉強穿著連做四五天
脫掉雨鞋時大拇指也些疼痛
也沒多注意
今天纔發現雙腳大拇指似乎內齣血的狀況?
這種情況該到哪裏處理嗎?
還是過幾天自然好?
需要到診所一趟?
或是怎麼處理比較好?.......
腳底各處對應全身!!有空給他壓壓!!!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4-5 08:40 編輯 以前(約十多年前)常常膀胱發炎,常按摩腳中心點之後(給它粉痛喔!),
真的有效,現在很少很少發作瞭。
腳底按摩真是一個可怕的産物,據說是身體的某器官有病變或異常,
腳底的對應區域就會有結晶堆積 ( 也就是毒素吧!),而産生瞭痛點。
所以隻要輕輕一碰,大概就會讓你痛不欲生。
而如果是健康的器官的話,通常再怎麼按都不會有反應的。
轉自維剋斯論壇.......
腳趾動一動 有助預防糖尿病足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5-24 20:47 編輯 (自由 05/24 04:09)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足部問題,肇因於長期血糖過高,導緻周邊神經病變,造成足部的感覺減退或喪失。一旦有外傷,患者多不自知;再加上血流循環不良,易閤併下肢血管狹窄或阻塞問題,形成傷口癒閤不良,此類糖尿病足潰瘍,最後往往演變成截肢的後果。
◎預防糖尿病足,平時除瞭嚴格的血糖控製,同時可藉由足部運動,伸展足底肌筋膜、增加肌力及感覺刺激,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及平衡能力。
●沙包運動:利用數.......
腳踝挫傷
本帖最後由 binni67682001 於 2009-4-29 15:02 編輯 恩!!是這樣的..
我在大概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有扭傷右腳一次~
那次是投籃之後著地去轉到右腳~還有pia的一聲...
那次去給中醫看..她說我的骨頭歪掉瞭...
每天都去給她喬..喬快2個月纔好~
這次~我已經高三瞭~也是打籃球的時候...
去拐到彆人的腳被絆倒的...這次我沒有聽到pia的聲音..
可是腫的很大~第2天腫的比左腳大快一倍吧~
而且整隻右腳都沒力~給西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