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3月31日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齣爐 從三星堆到江村大墓:2021十大考古新發現揭示隱秘曆史 - 趣味新聞網


3月31日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齣爐 從三星堆到江村大墓:2021十大考古新發現揭示隱秘曆史


發表日期 3/31/2022, 3:16:13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齣爐,分彆為: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 .....


    

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齣爐,分彆為: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3月30日至31日,終評會以網絡會議形式在京舉行。國傢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瞭今年的評選結果。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

(按時代早晚順序)

1、四川稻城皮洛遺址

2、河南南陽黃山遺址

3、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

4、山東滕州崗上遺址

5、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

6、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

7、陝西西安江村大墓

8、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

9、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

10、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精美的石頭,反映古人類徵服青藏高原的曆史

發掘單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何嘉寜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的氣候條件對古人類生存構成瞭嚴峻挑戰,對青藏高原徵服及適應進程也始終是睏擾國際學術界的重要課題。

為進一步探索古人類徵服青藏高原的曆史過程,2019年以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專業團隊在川西高原展開舊石器時代考古專項調查工作,於2020年5月調查發現皮洛遺址。2021年4月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皮洛遺址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至11月初第一階段野外發掘工作圓滿結束。

本次發掘揭露齣多個古人類活動麵,齣土編號標本7000餘件,均為石製品,其中打擊痕跡明確的人工製品占四成多,包括石核600多件、石片近700件、工具500餘件、斷塊近800件、殘片600餘件,使用礫石近50件。

根據地層關係、堆積特徵和遺物發現情況,可初步將七個地層的發現分為三期:地層-層主體為砂岩石核-石片石器,剝片策略簡單,工具組閤以邊颳器、凹缺器、鋸齒刃器、砍砸器等為主;地層層新齣現瞭以闆岩為主要原料製作的精緻的手斧、薄刃斧等器物類類型;層剝片程序更加復雜的石英小石核數量增加,兩麵加工的工具尺寸縮小;整體構成瞭一個罕見的舊石器時代文化“三疊層”。皮洛遺址3個階段均發現有石製品及人工搬運礫石密集分布的古人類居住活動麵。初步整理錶明,石製品中約有20%為“燒石”,可能與較為頻繁的用火行為有關;、層發現石器拼閤組;層還發現有扁平礫石圍成的半環狀“石圈”遺跡,顯示人類曾在遺址從事過用火、打製石器等活動。

稻城皮洛遺址是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考古發現的遺址麵積最大、地層保存最完整、文化類型最豐富多樣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填補瞭該地區乃至青藏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皮洛遺址發現的手斧、薄刃斧等遺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捨利技術遺存,也是目前東亞地區形態最典型、製作最精美、技術最成熟、組閤最完備的阿捨利組閤。同時,皮洛等川西高原含手斧的遺址填補瞭東亞阿捨利技術體係在空間上的一個關鍵缺環。皮洛遺址的時代處於現代人起源的階段,大量文化遺物、用火行為、“石圈”遺跡以及刻畫痕跡的發現,為我們解讀古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生業模式、技術模式和行為模式提供瞭珍貴的證據。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中原古人在這裏挖溝建渠,製造玉石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項目負責人:馬俊纔

黃山遺址位於南陽市東北部臥龍區蒲山鎮黃山村南、白河西岸,分布在一處五級台地組成的高17米小土山上及周圍。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在這裏進行瞭長年連續主動性考古發掘。2020年度該項目被列為“考古中國――長江中遊文明進程研究課題”重點項目。

考古發掘確定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屈傢嶺文化、石傢河文化玉石器製作特徵鮮明的中心性聚落遺址,在南陽盆地中遺址麵積最大,遺跡規格最高,內涵豐富,反映瞭新石器時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閤發展的基本特點,為探討豫西南地區社會復雜化和文明化進程提供瞭關鍵材料。

該遺址新石器時代玉石器製作遺存以獨山玉石為資源支撐、其它地方玉材為輔助,大緻存在仰韶晚期“居傢式”作坊群嚮屈傢嶺時期“團體式”生産模式轉變的規律,石傢河時期也規模化生産玉石器,填補中原和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玉石器手工業體係的空白。與製骨遺存一起,為探索當時手工業生産專業化和社會分工提供瞭重要綫索。

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築群是國內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築之一,牆體存留高,內部設施齊全,大批遺物原位保存,再現古人製造玉石器與生活的基本場景。特彆是最大的“前坊後居式”7單元大型連間長房F1麵積超過150平方米,極為罕見。以大墓M77為代錶的屈傢嶺文化墓群,多數人骨保存甚佳,社會成員等級分明。可能具有編織功用成束骨針的發現為我國史前紡織考古提供瞭重要材料。該遺址發現的史前碼頭性質的遺跡為中原地區首次發現,與自然河、人工河道、環壕一起構成瞭水路交通係統,體現齣古人對水資源的重視和利用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共齣土砂岩質製玉石工具磨棒近1800件、磨片5672件、磨銼308件、鑽頭7件、鑽杆帽3件、石錘272件、石球13件、完整磨石墩50餘件、殘磨石墩15000餘塊,石坯料300餘件、石核274件、人工石片1021件、石器約300件、玉器50件、玉片3518件、玉料4500餘件、骨器50件、陶器近700件,豬下頜骨1600餘個,還有大量的玉料、石器、陶器與少量玉器原地保存。一件磨石墩上甚至繪有褐紅色人物勞動、臥豬、蘭草寫意圖,堪稱絕品。石器質地主要是獨山石,以農具和兵器為主。農具種類有耜、斧、鏟、錛、鑿、刀等,兵器有鉞和鏃。玉材主要為獨山玉,其次為黃蠟石、石英、漢白玉等,個彆為方解石和瑪瑙,玉器種類有耜、斧、鏟、錛、鑿、璜、珠等。骨器主要有鏃、針等。陶器主要來自甕棺葬和房址,少數是灰坑所齣,種類有碗、盆、鼎、鉢、罐、缸等。

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稻作文明的繁盛,促成瞭古文化-古城-古國的演進

發掘單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項目負責人:郭偉民

雞叫城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涔南鎮雞叫城村,地處洞庭湖西北的澧陽平原,西南距城頭山遺址13公裏。該遺址的考古工作始於20世紀90年代,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課題實施的重點項目,2018年至202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閤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雞叫城遺址進行連續四個年度的田野考古工作,總發掘麵積1850平方米,其中2021年發掘麵積800平方米。

在石傢河文化時期,雞叫城形成瞭由城址、城外遺址點、外圍環壕與溝渠組成的網狀水係及其間稻田所構成的城壕聚落集群,呈現齣史前稻作農業文明繁盛的社會圖景,為理解稻作農業視野下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傢形成的途徑與方式提供瞭重要資料。

在城址內揭露齣一批重要遺跡,其中F63規模體量之大,保存之完整,刷新瞭我國木構建築史。另外遺址復原稻榖重量達2.2萬公斤,大麵積集中分布的榖糠堆積,以及一係列大型建築台基等,也都是近年田野考古中少見的重大發現。

雞叫城聚落完整經曆瞭史前稻作農業社會從初步復雜化到文明起源、發展、興盛及到衰落的完整過程,是研究我國史前社會與文明過程的典型標本。由此亦可大緻判斷:具有良好生態多樣性的澧陽平原雞叫城聚落群依靠自身稻作農業經濟的支撐,以土地、農業、人口為要素,完整演進瞭古文化―古城―古國的全過程。

山東滕州崗上遺址:31座墓葬等級分明,揭秘早期國傢形成關鍵

發掘單位: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硃超

滕州市地處泰沂山脈西南麓延伸地帶,北、東、南三麵均為低山丘陵,西為地勢低窪的微山湖區,形成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遺址位於滕州市東沙河街道陳崗村東部�t河兩岸,依河流和公路可將遺址分為東、西、南三部分。2020年9月-2022年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連續兩個年度對該遺址進行發掘,閤計發掘麵積約1100平方米。發現瞭極為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遺存,包括1圈夯土城牆與壕溝、31座墓葬、7座房址及大量與房址相關的柱坑或柱洞。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5000年前後)是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傢形成的關鍵節點。崗上遺址大型城址的發現,連同一批顯示瞭社會劇烈分化、財富集中於大墓、突齣器物箱的棺槨製度及一整套陶玉骨牙器為代錶的禮器等,為實證海岱地區以至中華文明五韆年提供瞭第一手材料。遺址兩處墓地規模不大,不同類墓葬分群現象格外清晰,這是墓地空間布局經過規劃的結果,對研究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地性質、傢族人群結構及社會組織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外,大量明器化陶器批量化生産及高等級玉、石、骨、角器的齣現,顯示瞭崗上大汶口時期聚落手工業的專業化發展。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部分文物的造型和紋飾前所未見

發掘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雷雨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郊,地處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流域,麵積約12平方公裏。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發現的遺跡和文物,進一步豐富瞭三星堆遺址的文化內涵;也將深化關於三星堆遺址及古蜀文化的祭祀場景和祭祀體係研究,彌補以往這方麵研究的缺陷和空白。

自2020年3月啓動發掘至今,共計發掘麵積1202平方米,發現“祭祀坑”6座、灰坑78座、灰溝55條、柱洞341個、房址4座、墓葬2座,初步摸清瞭祭祀區的分布範圍和內部布局。

6座“祭祀坑”齣土編號文物12000餘件(近完整器超過2300件),其中銅器1000餘件、金器520餘件、玉器530餘件、石器120餘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50餘根,重要文物包括金麵具、鳥形金箔飾、銅頂尊跪坐人像、銅扭頭跪坐人像、銅立人像、銅人頭像、銅麵具、銅尊、銅��、銅“神壇”、銅龍、玉璋、玉戈、玉鑿、神樹紋玉琮、玉器座、玉刀、石戈、陶矮領甕、陶尖底盞、絲織品殘痕、象牙雕、海貝等,部分文物的造型和紋飾前所未見。

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秦漢帝國大一統的重要曆史節點

發掘單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雲夢縣博物館

項目負責人:羅運兵

鄭傢湖墓地位於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楚王城城址的東南郊,總麵積約15萬平方米,西距睡虎地墓地約3000米。2020年5月以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雲夢縣博物館對此進行瞭聯閤發掘。

墓地發掘分為A、B、C三區。2020年發掘A、B區墓葬共196座,均為秦人占領安陸後的楚人及其後裔的墓葬。隨葬品共700餘件,陶器組閤為鼎、敦/盒、壺和鬲、盂、豆、罐等,有少量銅、玉和漆木器等。

2021年發掘C區墓葬116座,麵積1800平方米。C區為秦人占領楚地安陸後的秦人墓葬,其齣土的一批珍貴的文字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尤其是M274齣土的長文木觚形製罕見,內容豐富,所載“謀士�遊說秦王寢兵立義之辭”,以及不見於文獻記載的“魏越宿胥之戰”等曆史事件,為探討《戰國策》一類文獻的流傳與演變提供瞭新材料,為研究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政治關係、戰爭關係等,都提供瞭新的文字資料。

通過對鄭傢湖墓地的發掘和全麵研究,可以瞭解秦人占領安陸地區後占領者與被占領者這些不同人群在居住空間上的分布關係、在文化上的互相博奕與影響,進而以更加宏觀的視角探討秦漢時期居住在同一個地理空間內的人群從血緣關係到地緣關係的轉變,以及秦文化和楚文化在統一的多元結構的漢文化形成過程中所曆史地位和所發揮的作用。

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確定瞭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

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馬永嬴

江村大墓位於西安市東郊白鹿原上,北距世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約2000米。根據考古資料,江村大墓所在的漢文帝霸陵陵區範圍近30平方韆米。項目自2006年開始考古調查、勘探工作,考古發掘自2017年持續至今,發掘麵積總計6050平方米。

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確定瞭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否定瞭“鳳凰嘴”為漢文帝霸陵的傳統認識,更進一步否定瞭西漢帝陵存在崖墓洞的推測,解決瞭西漢十一陵的名位問題。包括漢文帝霸陵在內的西漢帝陵規模、形製、布局及內涵的基本掌握,為西漢帝陵製度形成、發展、演變的研究提供瞭詳實的考古資料,為中國古代帝王陵墓製度的深入研究奠定瞭基礎。

霸陵的雙重陵園、帝陵居中、象徵官署機構的外藏坑圍繞帝陵布局等,均為西漢帝陵中最早齣現,錶明瞭皇帝獨尊、中央集權的西漢帝國政治理念的初步確立;霸陵平麵格局上承長陵、安陵的“無為而治”,下啓陽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獨尊儒術”,是西漢帝陵製度發展演變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摺射齣西漢帝國國傢政治思想、意識形態發展變化的趨勢。

霸陵齣土印章、封泥及其他帶字文物等,證實瞭“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現實中的西漢帝國”的建設理念。南陵外藏坑發現的帶有草原風格的金銀器是先秦兩漢時期農牧文化交流與融閤的直接證據,見證瞭中華文明由“多元”到“一體”的曆史發展趨勢。

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揭示吐榖渾民族融入中華文明的曆史

發掘單位: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天祝藏族自治縣博物館

項目負責人:陳國科

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位於甘肅省武威市西南,地處祁連山北麓,主要分布於武威南山區冰溝河與大水河中下遊北岸的山崗之上。近年來,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牽頭組建瞭吐榖渾考古項目組,對該墓葬群展開瞭持續的考古及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

經過對吐榖渾王族墓葬群的調查與發掘,確認吐榖渾王族墓葬共計23座。2021年度,對天祝縣祁連鎮長嶺-馬場灘區3座墓葬進行瞭考古發掘厘清瞭吐榖渾“大可汗陵”的大緻範圍。以吐榖渾喜王慕容智墓為代錶的一批吐榖渾王族墓的墓葬形製、規格、布局等問題得到初步解決,齣土各類陶俑、鎮墓獸、漆木實用器、陶容器、絲織物及鐵、金、銀等馬具、武器和墓誌等眾多精美文物,為研究吐榖渾王族墓葬的葬俗葬製、吐榖渾王族譜係提供瞭重要實物資料。該墓群的發掘對推動唐與絲綢之路沿綫民族關係史、交通史、 物質文化史、工藝美術史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也豐富絲綢之路物質文化資料、拓展瞭新的研究方嚮。

通過持續的考古工作,現可初步將武威吐榖渾王族墓葬群分為以慕容智墓等為代錶的岔山村區(大可汗陵區)、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等為代錶的青咀-喇嘛灣區(陽暉榖陵區)和以黨氏墓等為代錶的長嶺-馬場灘區(白楊山陵區)三大陵區。

墓群整體呈現齣“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徵和“牛崗僻壤、馬鬣開墳”“地踞龍堆”的墓葬選址特徵。墓葬均具有唐早中期中原地區高等級墓葬的基本特徵,以唐代葬製為主,兼有吐榖渾、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該墓群的發現使我們能夠從文字和實物層麵,生動揭示吐榖渾民族逐漸融入中華文明體係的曆史史實,並從中窺見歸唐吐榖渾人思想觀念、物質生活、文化認同等曆史細節的變遷。

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唐朝中央政府管理經營西域的見證

發掘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項目負責人:鬍興軍

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是近年來中國邊疆考古、絲綢之路考古的又一項重大發現,意義深遠。該烽燧遺址為唐代“沙堆烽”故址,是國內首次對唐代烽燧進行的主動性考古發掘,係統揭露瞭烽燧遺址全貌,為研究我國古代邊塞軍事建置提供瞭豐富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齣土的文書是迄今考古遺址齣土數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書資料,文書所記錄內容豐富,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法律、交通、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麵,諸多內容均為首次發現,具有極高的史料研究價值。實際應用文書的大量齣土,大大補充瞭唐代邊防的諸多細節,彌補瞭唐代軍事文獻記錄不詳的缺憾。

新發現的不同級彆軍事機構及綫路,填補瞭曆史文獻關於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焉耆鎮軍鎮防禦體係記載的空白。考古發掘成果展現齣沙堆烽與周邊烽鋪、鎮戍、都護府、西域王國之間的密切聯係,實證瞭唐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有效管轄和治理。

沙堆烽及齣土遺物是唐朝中央政府管理經營西域的重要曆史見證,是萬裏長城嚮西的延續,是傢國天下的邊陲記憶。在維護絲路交通暢達、保障國傢統一和西域社會穩定等方麵,起到瞭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是闡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實物教材。沙堆烽的考古成果,對於考古學、曆史學、文獻學、軍事史、書法藝術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從元大都到北京故宮的過渡

發掘單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

項目負責人:王誌

明中都是明初首個按京師規製營建的都城,在都城製度上承接宋元下啓明清,對明清南京、北京的城市規劃有著很大的影響。明中都前朝區宮殿的形態因史料記載不詳而一直成謎,2015年至2021年的考古發掘廓清瞭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屬建築的布局,極大地推進瞭明中都的認識和研究。

現已較為完整地揭露齣明中都前朝區宮殿基址及部分附屬建築的布局,從磉墩復原的建築布局在宮殿形態上與元大都和北京故宮都存在相似之處,可以認為是介於二者之間的過渡形態,從而在實物上印證瞭明中都在中國古代都城史中上承宋元、下啓明清的曆史作用,增添瞭中國古代都城由宋元嚮明清轉變的關鍵環節的資料。

其主體宮殿對元代宮殿製度、規劃思想的繼承和創新並對明代南北兩京宮城規劃模式的生成過程産生的深遠影響,對開展明初南京、中都、北京三都的宮殿建築及其製度文化比較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也充分體現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閤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的曆史進程。前殿中心黃土台的發現對於研究我國古代都城擇中、選址的規劃營建思想與實踐有著重要價值。對各組建築地上、地下結構的探索和對夯土營建次序與工藝特點等的關注,為進一步深化研究奠定瞭堅實基礎。宮殿、塗山門遺址發掘是城市考古、建築考古的重要實踐,為研究明初時期官式建築選址、布局和“土作”“石作”等營造技術增添瞭寶貴資料。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丁金玉:字裏行間透著人生 章法布局洋溢心境

丁金玉:字裏行間透著人生 章法布局洋溢心境

    心有所依,方能自律,超級自律者纔能獨秀,看到丁金玉的草書、隸書,仿佛透過跌宕起伏的綫條、氣勢磅礴的書風看到可畏又可敬的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過程,因為,那裏孕育著因喜歡晉升為酷愛並沉浸其中的執著,孕育著百煉成鋼的汗水和心血,也孕育著酸甜苦辣的人生感悟和技道閤一的處事態度。 草書《霽雪・韓捨人書窗殘雪》唐・戎昱詩 觀丁金玉的書法,不管是鴻篇巨製,還是盈尺小品,哪怕是草隸融閤的榜書,無不給觀者一種超級的震撼力,似若帶著無以倫比的穿透力,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衝擊著眼球,叩擊著潛意識的審美本能,進而.......


《陳壽著三國》升級歸來

《陳壽著三國》升級歸來

    2020年南充演齣現場(資料圖)2020年南充演齣現場(資料圖) 南充新聞網訊(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羅虹/文 梁洪源/圖)3月30日,記者從南充歌舞劇院獲悉,2021年度四川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由南充歌舞劇院創排及演齣的大型民族歌劇《陳壽著三國》完成升級改造。 “嘉陵滔滔兮水調歌頭,萬捲藏書兮風雲滿樓,日月如梭兮竹筒如稠,一部三國兮史誌不朽。”日前,在南充大劇院內,南充歌舞劇院的演員們正進行緊張地閤成排練。排練的同時,還對舞美燈光設計進行瞭調試。 據瞭解,《陳壽著三國》最早名為.......


成都市溫江區啓動“城市閱讀計劃·24h現場”活動

成都市溫江區啓動“城市閱讀計劃·24h現場”活動

    3月30日,“城市閱讀計劃・24h現場――對話/過去與未來”活動在溫江區“異己”留燈書屋啓動。 “異己”留燈書屋 春夜雨兮、屋前微光,“溫江離省近,民俗嚮稱饒,處處是流水,時時當度橋……”溫江區朗誦藝術協會錶演的《詩韻溫江》拉開瞭活動帷幕。 成都籍文化學者、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張隆溪教授通過視頻圍繞“什麼是閱讀”“閱讀什麼”“閱讀與思考”分享瞭自己的閱讀心得。張隆溪錶示,“城市閱讀計劃・24h現場”活動不光要閱讀重要著作,還要展開討論,幫助我們培養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相信溫江通過推廣城市.......


又要被拍賣的文物,它最好的歸宿應該是迴流博物館,讓所有人欣賞吧!

又要被拍賣的文物,它最好的歸宿應該是迴流博物館,讓所有人欣賞吧!

    我就納悶瞭,這麼好的東西怎麼都在外麵呢?我們做吃瓜群眾就好瞭!劉鑾雄這個名字在亞洲和全球的許多收藏傢中引起瞭強烈的共鳴,這是一個代錶“卓越”的名字。在劉鑾雄所探索的每一個收藏領域,無論是現代藝術、葡萄酒、寶石還是中國藝術,他都隻追求最稀有、最美麗的作品。 劉鑾雄非常私人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在該領域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收藏中占有一席之地,並將令中國瓷器鑒賞傢感到高興。下個月29號這些物件要上富蘇比拍賣瞭,又是一筆巨款!(這個劉是不是那個風流土豪,老泡香港明星的那個啊?)文物最好能迴流入博物館,讓所有人欣.......


古人沒暖氣沒羽絨服,要怎樣度過鼕天呢?其實比你想象​的​更舒適

古人沒暖氣沒羽絨服,要怎樣度過鼕天呢?其實比你想象​的​更舒適

    近幾年來的氣候問題受到瞭很多人的關注,忽冷忽熱的溫度讓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該穿什麼纔閤適,在前不久,上海這樣一座位於祖國南端的城市竟然下起瞭雪,很多市民朋友從沒見過這樣的場景,歡喜之餘也趕緊網購下單羽絨服禦寒。 這時很多人好奇,古人沒有羽絨服,那寒冷的鼕天他們是怎麼度過的呢?說齣來可能會令很多人驚訝,因為他們的禦寒方式比我們想象的要舒適得多。 古代人的禦寒方式 現代人在鼕天外齣時會選擇穿上羽絨服或者棉服,再加上齣門一般不會步行,都會乘坐交通工具,所以鼕天並不是很難度過。在傢裏如果覺得冷,就.......


西安江村大墓入選2021考古十大發現

西安江村大墓入選2021考古十大發現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以網絡會議形式在京舉行。 3月31日上午,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陝西西安江村大墓、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等十個項目入選。 陝西西安江村大墓位於西安市東郊白鹿原西端,是霸陵陵區範圍內的重要墓葬遺存。 本次考古工作否定瞭“鳳凰嘴”為漢文帝霸陵的傳統認識,確定瞭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解決瞭西漢十一陵的名位問題,為西漢帝陵製度形成、發展、演.......


洛陽“三彩小鎮”地標擺放7000餘件三彩藝術品 打造網紅打卡地

洛陽“三彩小鎮”地標擺放7000餘件三彩藝術品 打造網紅打卡地

    南石山村地標處擺放的許多三彩藝術品 “在南石山村的地標處擺放三彩藝術品,打造成網紅打卡地,三彩小鎮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名副其實。”30日,洛陽市孟津區朝陽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南石山村唐三彩協會會長閆迎曉說。 30日,記者在新310國道和三彩大道交叉口南側的南石山村看到,該村的地標處擺滿瞭三彩馬、三彩駱駝、三彩人物、三彩十二生肖、三彩壁畫等藝術品,錯落有緻,路過的行人紛紛拍照留念。 張毅鵬介紹“三彩小鎮”地標 “這是我們村今年3月初開始擺放的三彩藝術品,村裏數十傢三彩企業,自願捐齣總計700.......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3月31日在京揭曉,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 據介紹,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是我國早期人類起源、史前文化與中華文明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傢曆史進程的生動詮釋,展現瞭絢麗多彩、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風采。 國傢.......


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2年3月31日,備受矚目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在北京揭曉,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不負眾望,入選此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次鳳陽明中都遺址的入選,是安徽時隔12年後再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數量增至八處。 明中都遺址 (圖片源自網絡) 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位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境內,明中都是明初首個按京師規製營建的都城,占地麵積為50多平方公裏,規模十分宏大,但在建設6年後即將完工時,又以耗費為由,停止修建。六百多年,明中都飽經風雨侵蝕,.......


葉桂傑中短篇小說集《恍惚》:“影響的焦慮”或者“黑色幽默”

葉桂傑中短篇小說集《恍惚》:“影響的焦慮”或者“黑色幽默”

    浙江青年作傢葉桂傑從事小說創作時間盡管並不長,但其作品卻已經顯現齣不凡的氣魄,他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力已顯老道與成熟,而且也隱隱約約地凸顯齣一種強勁遠大的“文學野心”。 小說集《恍惚》共收錄作傢的8個中短篇小說,粗略來看可大緻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貼近現實的作品,如《國學大師的噴嚏》《東堡山莊紀事》《火車剪影》《蜘蛛》《睏獸》;而另一類則是充滿怪誕想象的作品,如《天子駕六》《恍惚》《拋物綫公司》。倘若再細緻一些,則又可將《國學大師的噴嚏》《火車剪影》兩篇分為一類。這兩篇都意在諷刺,《國學大師的噴.......


青未瞭|馬學民:說說中國的古燈文化

青未瞭|馬學民:說說中國的古燈文化

    說說中國的古燈文化 2015年開始,參因與丹陽記憶民俗博物館籌建,下基層、到農傢,走南往北,與燈結下瞭不解之緣。 收藏古燈的門檻不高,一件兩件或許花不瞭多少錢,但把它係統化進行研究,應該是很有意義的,日積月纍,一不留神,目前,丹陽民俗博物館已經收集、收藏各類燈具、燭颱400多件瞭。 丹陽民俗博物館收集的燈具,形態各異,質地不同,有瓦質、陶質、綠釉、銅質、鐵質、木質。時間跨度從漢代至建國後。既有宮廷燈、寺廟燈、戲颱燈、也有書房燈、綉房燈;既有官傢設計的高檔銅燈,也有農傢自造的泥燈,既有單層燈,也.......


四川三星堆遺址、皮洛遺址,雙雙入選!

四川三星堆遺址、皮洛遺址,雙雙入選!

    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正式揭曉。 包括(按時代早晚排列) 01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 皮洛遺址齣土的手斧、薄刃斧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青藏高原東南麓、稻城縣城2公裏外,金沙江二級支流傍河旁,四川稻城皮洛遺址埋藏著秘密。 遺址發掘的幾處探方,最深約兩米多,探方剖麵地層呈現黃紅交錯,黃色代錶冷期、紅色代錶暖期,每個地層均代錶上萬年時光。 多個人類活動剖麵、阿捨利手斧、薄刃斧……2021年9月,國傢文物局通報皮洛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成果。 專傢認為,這徹底解決瞭中國、.......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

    央廣網蘭州3月31日消息(記者 邸文炯)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揭曉,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上榜。 慕容智墓齣土木鎮墓獸(央廣網發 天祝藏族自治縣博物館 供圖) 武威地區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位於甘肅省武威市西南,地處祁連山北麓,主要分布於武威南山區南營水庫以西,冰溝河與大水河中下遊北岸的山崗之上。 墓道東壁龕內隨葬品(央廣網發 天祝藏族自治縣博物館 供圖) 墓內齣土大量精美的隨葬品,包括武士俑、鎮墓獸等鎮墓神煞俑;騎馬俑、風帽俑、文官俑等齣行儀仗俑群;狗.......


權威解讀: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憑什麼是它們?

權威解讀: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憑什麼是它們?

    今天(3月31日)上午,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舉行。經項目匯報、綜閤評議,評委投票選齣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從最初的32個參評項目,篩選到20個終評項目,再到最終入選,這十大考古新發現,是如何過關斬將,在激烈的競爭中勝齣的呢?權威專傢們給齣瞭各自的解讀。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認為,皮洛遺址是一處在特殊時空位置、特殊環境下發現的特殊文化遺存,對於建立皮洛這個區域,以及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甚至整.......


舊藏·老和田玉雕祥雲紋手鐲

舊藏·老和田玉雕祥雲紋手鐲

    規格:條粗1.05內徑5.6cm重52g 此鐲為和田玉料子,潤度細度一流,油性齣色,包漿漂亮,鐲麵淺浮雕祥雲圖案,刀工精湛,刀法流暢簡潔,上手效果佳,值得收藏。 .......


青年眼|上海政法學生創作“變形紙媒”

青年眼|上海政法學生創作“變形紙媒”

    上海政法大學供稿 每當用餐頗感無趣時,總會不經意地去瞅瞅餐墊紙上的廣告,談及“變形紙媒”的創作靈感,曾雨晴提到瞭食堂餐墊紙上的廣告。曾雨晴希望通過時尚流行的方式傳播中國故事,使用率高、小巧精緻、易於傳播的奶茶杯套和餐墊紙就成瞭她心中的最佳選擇。“正如從前報紙是早飯標配一般,可否將紙媒換個載體?可否將中國故事的傳播換個年輕潮流的方式?” 帶著初步的設計靈感,曾雨晴聯係瞭3位“創業夥伴”,其中兩位是曾經閤作過中國故事課題的同組成員,以及一位擁有管理學背景的同學。一款獨具特色的“變形紙媒”就在4個人.......


“著名詩人”,這個頭銜已經用爛瞭?確實有些“虛”

“著名詩人”,這個頭銜已經用爛瞭?確實有些“虛”

    我們現在的詩壇,那是“著名詩人”滿天飛。無論哪位詩人,基本前麵都掛著“著名詩人”的頭銜。至於這個“著名”到何種程度,那就不用管瞭,反正就是挺“著名”的。 也正因為如此,“著名詩人”就有瞭用爛瞭的嫌疑。隻發錶一首詩的也叫“著名詩人”,齣版瞭幾本詩集的還是叫“著名詩人”,這顯然無法錶現齣他們之間的差異啊?所以,人們還得想辦法在“著名詩人”之前,加上彆的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圖是去年“中國長詩奬”的評委名單,清一色的“著名詩人”。大傢看看,既然都是“著名詩人”瞭,那其實寫瞭跟不寫也沒有多大區彆.......


李澤霖-為曆史留影像,嚮世界傳遞美

李澤霖-為曆史留影像,嚮世界傳遞美

    在當今藝壇流派紛繁,李澤霖教授堅定地走在現實主義道路之上,堅持從生活中發現美、錶現美,把美傳遞給世界。大量的寫生是必備的功課。他說:“一個成熟的畫傢必須是基本功夫紮實,寫生高手。很多人走‘捷徑’,實際上在藝術上走不遠。 中國人民抗日曆史紀念館裏,陳列著上百幅展現革命曆史和時代成就的畫作。順著流淌的曆史長河行走,其中有一幅作品讓人感到既震撼又悲壯,李澤霖老師的《長城魂》。 武漢春天,天高雲淡,陽光傾瀉在室外的水泥地上,一切顯得安靜極瞭。寬敞的畫室裏,李澤霖憶起往事,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


舊藏·和田玉籽料原石雕杯

舊藏·和田玉籽料原石雕杯

    規格:高3.8寬5.5內徑4.5cm重142g 和田玉料子,器型文雅,玉質油潤乾淨,整體素雅大方,包漿醇厚,刀功綫條流暢,收藏佳品,全品! .......


舊藏·和田玉籽料雕扭轉乾坤筆舔

舊藏·和田玉籽料雕扭轉乾坤筆舔

    規格:長8.9寬7.8厚2.7cm重272g 上乘和田玉,大料整雕,雅緻自然,高浮雕雙牛紋,神態逼真,雕工精湛,玉質細密,油潤度極好,裹漿厚重,帶原皮色,韻味好,文房精品,值得收藏。 .......


舊藏·和田玉籽料羊脂白雕雙獅戲球掛件

舊藏·和田玉籽料羊脂白雕雙獅戲球掛件

    規格:高6.7寬2.9厚1cm重64g 牌形精美,玉質柔潤,縝密細膩,油脂突齣,白如羊脂,雙獅形態生動,栩栩如生,綫條流暢,裹漿醇厚,味道好! .......


新聞‖張林朝《祖傳》齣版發行,一部直抵人心、尋找真善美的文學力作!

新聞‖張林朝《祖傳》齣版發行,一部直抵人心、尋找真善美的文學力作!

    齣版優秀作品,打造知名作傢 祝大傢新春快樂,文學路上碩果纍纍 張林朝《祖傳》齣版發行,一部直抵人心、尋找真善美的文學力作! 據悉,青年作傢網簽約作傢張林朝最新創作的短篇小說集《祖傳》,於近日由青年作傢網齣版策劃,天津人民齣版社正式齣版發行。這是一部直抵人心、尋找真善美的文學力作! 《祖傳》是作者張林朝近幾年利用工作之餘創作完成的短篇小說集,這是一部直抵人心的文學力作。 通過《祖傳》,讓我們知道人世間的真善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發現真善美的過程,就是享受美好生活的過程;人性本嚮真善美;人們的.......


舊藏·和田玉籽料福豬雕件

舊藏·和田玉籽料福豬雕件

    規格:長5.8寬5.7厚2.7cm重139g 取天然和田玉質,玉質緊密,構思巧妙,塑豬形,開臉清晰,憨態可掬,皮沁漂亮,題材寓意極好,味道足,油性突齣,包漿醇厚! .......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上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上榜“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央廣網南陽3月31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錢鑫)3月30日至31日,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以網絡會議形式在北京舉行。經項目匯報、綜閤評議,評委投票選齣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榜上有名。 俯瞰黃山遺址(央廣網發 通訊員 錢鑫 供圖) 黃山遺址(央廣網發 通訊員 錢鑫 供圖) 黃山遺址(央廣網發 通訊員 錢鑫 供圖) 黃山遺址考古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 錢鑫 供圖) 和南陽黃山遺址一同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


林黛玉是為情而死嗎?一次洗澡,兩次換衣,錶明她不是因情而死

林黛玉是為情而死嗎?一次洗澡,兩次換衣,錶明她不是因情而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終,一往而殆。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所寫的這句話,讓人們對林黛玉因情而死之事深信不疑。 林黛玉前世因得神瑛侍者的甘露澆灌,所以下凡報恩,她對警幻仙子道:“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瞭。”所以有人認為林黛玉是還盡相思淚後而死。 賈元春省親期間點過四齣戲:《豪宴》、《乞巧》、《仙緣》、《離魂》。脂硯齋在《離魂》一戲提到林黛玉的死因: 賈薔急將錦冊呈上,並十二個花名單子。少時,太監齣來,隻點瞭四齣戲:第一齣:《豪宴》;第二齣.......


精選詩歌|我眼中離經叛道的一個詞——如果

精選詩歌|我眼中離經叛道的一個詞——如果

    每日好詩 我眼中離經叛道的一個詞――如果 文/夢鏡 一個女人掛在一棵樹上的言語是有多蠱惑 這可能要問一個蘋果 那些話常常讓我在自以為無人會發現的房間裏意淫 淫完瞭彆人還要淫自己 淫完瞭自己還要去淫生活 原因隻有一個―― 爽呀 那些話在這一刻找到瞭聲音 它們講述著每次是如何用鮮血祭奠生命 我也將會被釘在十字架上或是被焚燒? 還是被裝入豬籠沉潭 都要看我膽大妄為的和床闆說瞭些什麼 說實話,我想做的悄無聲息 怎奈這房間隔音效果太差 我隻能拋下它 默默的去啃一個蘋果 麵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


王新明:知“竹”卻不知足

王新明:知“竹”卻不知足

    王新明作品《蘇武牧羊》 章逸琳 攝 水波澹澹,漁舟迴棹。船頭一戴笠漁翁,手拿一杆旱煙,神情悠閑;船尾懸掛漁網,一童子在網間戲耍……在日前舉行的第九屆中國(仙遊)紅木藝雕精品博覽會上,竹雕作品《漁翁》收獲瞭觀眾的眼球和評委的好評。對於它的作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仙遊竹雕代錶性傳承人王新明來說,矢誌竹雕的背後,不僅是安身立命的本領,更是傳承文化的使命。 一刀一銼 化廉竹為神奇 選材、鋸坯、蒸煮、脫脂、描稿、修光……製作一件竹雕作品需經過十幾道工藝,其中,選材十分講究。 王新明所用的材料基本都.......


從教師到總經理再到峽防局長,盧作孚駕馭自如

從教師到總經理再到峽防局長,盧作孚駕馭自如

    盧作孚是於1922年初,在濾州主持川南教育改革時,經王德熙、惲代英、穆濟波、周曉和及彭雲生介紹加入少年中國學會。需要說明的是,少年中國學會有著嚴格的入會要求,必須有五名會員介紹方能入會。 少年中國學會對盧作孚影響有多大,不好證明。能看到的是,北碚的鄉建過程中,不少措施做法,在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的討論中都齣現過,例如重視經濟,重視科學技術,重視社會調查,重視外齣旅行考察學習。當然不能說盧作孚在此之前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思考過。但影響應該是有的。 後來盧作孚一直與少年中國學會的成員,尤其是李�氯恕⒃�.......


王維這首28字的送彆詩,紙短情長,詩情與畫意交融,讀來動人心扉

王維這首28字的送彆詩,紙短情長,詩情與畫意交融,讀來動人心扉

    唐代詩人王昌齡在詩學論著《詩格》中,將詩歌分為物境、情景、意境三種詩境。國學大師王國維也在詩詞創作與鑒賞中提齣境界一說。可以說,美的境界,是一首詩詞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 唐代詩人王維,他以繪畫藝術的技法和視野來看待詩歌,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他能細膩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並將詩人的情感寄托在自然景物中,所以他的詩歌清新淡雅,意境悠遠,有著動人心扉的藝術魅力。 讀王維的詩,如同欣賞一幅優美的山水畫,那唯美的意境仿佛讓人置身於詩情畫意的涓涓細流中,以至於蘇軾鑒賞瞭王維的詩歌後,不由贊嘆:“.......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和田博物館,和田曆史文化陳列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和田博物館,和田曆史文化陳列

    和田地區博物館(新館)是北京市援建項目,於2020年5月18日正式開館,總建設麵積13493平方米,其中展廳麵積6160平方米。 博物館推齣 “五星齣東方利中國――和田曆史文化陳列展覽” 以“巍巍昆侖映華夏” “和閤各族舞翩躚 “金玉之鄉興農桑 “絢爛多姿溢華彩” “萬方樂奏有於闐” “中華一傢有和田” “古道通衢貫中西” 七個單元展示和田的絢麗曆史 陳列通過大量的考古遺存和齣土文物,充分吸收學界最近研究成果,在中國曆史的大框架中全方位展現和田的曆史,多層麵地闡釋和田文化。多重高科技手.......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三星堆、西安江村大墓等在列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三星堆、西安江村大墓等在列

    3月31日上午10時,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發布。 日前,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以網絡會議形式在京舉行。共20個入圍項目參與終評會,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由這些項目評選而齣。據悉,此次入圍項目不僅有知名度較高的大型遺址,也有新的發掘和研究成果。 最終,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


盤點|拿下考古界“奧斯卡”有多難?廣東曾有這些項目入選

盤點|拿下考古界“奧斯卡”有多難?廣東曾有這些項目入選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已經公布。在剛剛結束的評選中,廣東省也有金蘭寺遺址、黃埔坡頭嶺遺址兩個考古發掘項目獲得瞭參選資格。 位於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金蘭寺村的金蘭寺遺址,對於研究和闡釋中國華南史前時期古人類的微觀演化等具有重要學術意義;位於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黃埔陂頭嶺遺址,為探尋秦定嶺南之前的古番禺提供瞭綫索。 金蘭寺遺址鳥瞰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曾被認為是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奬”,在曆年的評選中,廣東多個考古項目曾成功入選。 1995年 廣東廣州中山四路南越國宮署遺址 位於.......


寫點生活|待雲水初暖 再遊重興寺

寫點生活|待雲水初暖 再遊重興寺

    □俞和良(鎮鄉賢聯誼會) 我追著風 那東晉的風 吹落瞭一路繁花 我等瞭一韆六百五十年 終於在這個春日的午後 與你相約許詢書齋 我撫摸斷垣殘壁 窗外星軌縱橫 而你自成宇宙 或與月對飲 與花香同醉 寄山水共趣 每緻四方諸侯之遺 喜接八方來賓 在星月下遊宴吟詠 走在晉磚漢瓦的碎片中 仿佛踩到蘭亭雅士的腳背 帶著體溫 飄著墨香 仿佛每一堆瓦片就是一首玄言詩 似乎每一段磚牆就是一部厚重史 望百藥山 仙氣繚繞 棋盤石上 呂洞賓的藥葫蘆滾下山崖 跌落成碎屑般的片言隻語 讓多年後的樓英綴為完整 醫學綱目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求問心無愧,不負此生!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求問心無愧,不負此生!

    《三十而立》 前序: 曾君曰:怒馬鮮衣一去不復返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矣!夫復何求?答曰:而立之年,正當立誌之始,而立之年後上,更應節節登高。曾君曰:羨汝之風華年少,之壯碩軀體,而吾白發滿頭,縱有精衛填海之心,亦無躬耕之力。答曰:人雖有年紀之期,誌卻無歲逝之分,人生之壯誌,何時何地立皆可。人應如刀劍,著需日夜磨之,若一天不磨,便可見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求問心無愧,不負此生!當身處人世間彌留之際,對鏡不顧影自憐,對世不孤芳自賞,對後輩笑談:少年青衫騁江湖,不負輕狂一場夢! 宇宙宏觀,人類.......


保定齣土金代“時立愛神道碑”,對研究金代曆史及碑刻文化有重要意義

保定齣土金代“時立愛神道碑”,對研究金代曆史及碑刻文化有重要意義

    3月28日,帶有神秘色彩的金代“時立愛神道碑”,在保定高碑店市新城鎮王場村齣土。專傢錶示,該碑刻規格很高,對研究北方金代曆史及碑刻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這通碑刻齣土於保定高碑店市新城鎮王場村一條街道的下方,三四米深的地下,由高碑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發掘齣土。該碑刻高達3.97米,寬1.32米,厚0.36米,體量巨大,碑身與�P�簾�座保存較為完整,碑文清晰可見。因該碑刻的碑額上有篆體“大金故崇進榮國公忠厚時公神道碑”字樣,因此被稱為“時立愛神道碑”。 “時立愛神道碑”的碑文顯示,.......


走進封俊虎書法公益研學基地

走進封俊虎書法公益研學基地

    近年來,封俊虎書法公益研究教學基地備受社 會關注,全國各大網絡媒體先後刊發《封俊虎書法公益研究教學基地巡禮》等多篇文章,對基地開展的書法講座、抗疫書法網絡展等各項活動紛紛進行采訪報道,使基地成為網絡熱搜,在社 會上和藝術圈引起強烈反響。該基地是一個什麼樣的基地?為何能夠産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力?讓我們走進基地瞭解情況。 基地主任段海江說,封俊虎書法公益研究教學基地是封俊虎先生應邯鄲市教育局邀請在市職教中心設立的基地,揭牌於2019年11月。該基地與藝術館有明顯差彆,不僅有展示功能,還具有社 會屬性.......


爭創“東亞文化之都”│濰坊:國傢級非遺項目青州花毽:眼到腳到 心到意到

爭創“東亞文化之都”│濰坊:國傢級非遺項目青州花毽:眼到腳到 心到意到

    青州花毽是國傢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曆史悠久,源遠流長。 在三韆多年前殷商時期有一種祭神祈雨時邊跳邊踢的舞蹈,就是古代蹴鞠的雛形。踢毽子起源於漢代,高承《事物紀原》記:“今時小兒以鉛锡為綫,裝以雞羽,呼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 青州花毽花樣有108種,即天罡36式和地煞72式。天罡36式是將青州風土民情、山川景物等與花毽名稱、花樣等緊密結閤,是青州花毽的代錶;地煞72式是我國傳統花毽花樣。 青州花毽花樣有108種,即天罡36式和地煞72式。天罡36式是將青州風土民情、山川景物等與花.......


讀《季劄觀周樂》令我恍然大悟

讀《季劄觀周樂》令我恍然大悟

    原來對古人常說的“禮樂治國”不甚理解,對於“禮”還可以理解,是規範製度;可對於“樂”,不就是音樂嗎,怎麼用來治國呢?直到讀瞭《季劄觀周樂》,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先來說說這個故事中的季劄是何人,為什麼要特彆記錄他觀樂這個事。季劄,又叫公子劄,彆稱延陵季子,後世多以此稱之。是吳太伯的第十九世孫,是吳王壽夢第四子,吳太伯是吳國的開國君主,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的哥哥,太伯知道父親有意把首領位置傳給三弟,但很為難,於是太伯便帶著二弟一起齣奔到吳地,並在此建立瞭吳國。所以吳太伯的仁孝一直儒傢傳頌。 季劄.......





前一篇新聞
山東唯一!滕州崗上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后一篇新聞
俄飛船帶美宇航員返迴地球!這個細節刷屏……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