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1:32:30 AM
每當黃金的價格大幅度浮動時,總能牽動很多中國大媽的心,因為很多中國人都有儲存黃金的習慣,大到有人在黃金價格低迷時大量購入,小到日常的婚嫁中“三金”都是重要的物件。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黃金是一個硬通貨,不會受國傢地域的限製,也不會受戰爭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它具有恒定的保值意義。
中國人有這樣的思想也不足為奇,和平時期的貨幣有價值和意義,但在特定的時候,貨幣有時候就沒有任何意義瞭,隻有貨真價實的硬通貨纔是吃香的東西。
在二戰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香煙可以交換物品,這一點在很多二戰的影視劇中也能看到,雖然在戰爭的環境下人民生活睏苦不堪,但手拿香煙的德國士兵卻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因為香煙成為瞭德國二戰後的貨幣,甚至兩根煙就能換一個德國少女一晚。
戰爭下的生活
香煙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消耗品,既不是必需品,也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到的東西。所以很多人認為香煙在二戰之後能夠取代貨幣成為硬通貨,很不可思議,兩根香煙就能換德國少女一晚是言過其實瞭。雖然有些誇張,但確有其事,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戰爭帶給德國人的傷害。
由於晚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導緻近代以後中國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期間,很多貧民的生活都是食不果腹,四處流浪。然而戰爭的殘酷性不僅僅是我國有,在其他國傢也一樣存在,戰爭和貧窮麵前,是人人平等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叫世界反法斯西戰爭,在整個二戰的前半場,德國可謂是所嚮披靡,短時間內就占領瞭大半個歐洲的領土。德國在戰場上取得的這些勝利,都是以犧牲國民生活為代價的。
德國想要實現統治世界的目的,就要依靠強大軍隊,為瞭保證軍隊的無往不勝,他們就不惜一切代價擴充軍隊的實力,但一個國傢的總體生産力是有限的,生産齣來的物品也是有限的,政府把所生産的生活物資大部分都用在瞭軍隊上,普通民眾的生活就可想而知。
1917年到1918年間,德國很多窮苦百姓直接死於寒冷和飢餓,因此也引起瞭國內國民情緒的不滿,為瞭讓這樣的現象不再發生,德國從1939年開始實行食物配發製度,有點類似於計劃經濟的味道,目的就是保證每個人都能夠有口吃的。然而這樣的製度僅僅保證瞭德國民眾餓不死,絲毫沒有幸福可言。
意外走俏的香煙
與德國民眾生活民不聊生不同的是,德國的軍隊物資補給十分的充裕,所以當時的德國軍隊在普通民眾的眼中就是有錢人。德國軍人雖然在吃穿上不用發愁,但是像香煙一樣的消費品就屬於難得的商品。
而且吸煙是一個容易上癮的東西,一旦沾染瞭煙癮,香煙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對於有的人來說,香煙比糧食重要。
由於部隊的高強度作戰以及生活枯燥乏味,很多德國士兵都染上瞭煙癮,可香煙又不屬於國傢配發的物品,有需求就有市場,德國軍人用手中充裕的生活物品開始交換香煙。
這一現象的逐步發展,就成瞭二戰期間德國人司空見慣的情況。加上國內的貨幣通貨膨脹嚴重,錢跟紙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彆瞭,香煙比貨幣更能行得通,所以香煙就成瞭二戰之後德國的貨幣。
香煙能在二戰中的德國取代貨幣,還有一點跟中國大媽考慮的因素有關,那就是在戰爭年代,貨幣再也不值錢。各個國傢之間戰火紛飛,今天還能流通的貨幣也許在明天之後就變成瞭一張廢紙,再加上戰爭期間政權的更迭也快,所以隻有那些能換取生活物品的東西纔是硬通貨。
香煙到底在當時有多緊俏呢?可以從一個故事中窺見一二。1947年,《紐約先驅報》打算重新修建一座被戰爭損毀的辦公樓,當地的一傢建築公司提齣的支付方式是155條香煙,現在人聽到用155條香煙蓋大樓的故事都覺得荒誕,但在當時確是可觀存在的。
有人因為畸形的社會環境導緻傢破人亡,也有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大發戰爭的橫財,但歸根到底為戰爭付齣代價的,還是底層的民眾。
戰爭的殘酷代價
戰爭中受到迫害最嚴重的,永遠都是底層的民眾,而這樣的群體又人數眾多。國傢的生活物資供給不足,戰爭年代又很難找維持生計的工作,所以德國底層人民生活也是亂象層齣。
有的人迫於生計,隻能到黑市上通過各種渠道賺取香煙,進而從德國士兵的手中換取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兩根煙就能換一個德國少女一晚,這不是僅供娛樂的虛構情節,而是在二戰時期的德國真實發生的,交易的背後是戰爭帶給民眾最深的傷害。
長時間身處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德國民眾的心理已經發生瞭嚴重的扭麯,很多人把香煙看作比貨幣重要的東西持續瞭很長一段時間。
戰場的帶給民眾的傷害看似隻是一時的,有時候對於人心理和精神行的傷害,可能要持續幾代人的時間纔能徹底地消弭。
中國人都熟知落後就要挨打的曆史,那種滋味是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不能忍受的,就算是對於戰場上的戰勝國來說,戰爭也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殺敵一韆,自損八百,戰爭永遠都充滿瞭血腥的味道。
二戰中的德國在戰場得利的時候,民眾生活就十分艱難,在後半場失利的時候,民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兩根煙就能換一個德國少女一晚,這隻是無數底層民眾悲慘生活的一個縮影,能換取香煙維持生計,還不算是最差的,還有一些人根本沒有任何資本,他們的生活就像生活在暗夜,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和平的曙光,等待國傢的發展。
小結: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迴”,這是戰爭中那些齣生入死將士命運的真實寫照;“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這是戰爭後方的人的生活。還有很多是我們不知道的故事。所以資本國傢發展的曆史中,總能嗅齣血腥的味道。
香煙為何能成為德國二戰後的貨幣?在如今的人看來,這問題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但實際上卻真實發生過。
我們在感慨戰爭殘酷的同時,也要吸取曆史的教訓,在解決國際爭端的時候,盡量采用和平的方式,現在戰爭的殘酷程度跟以往相比,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核武器的殺傷力已經有目共睹。所以,和平二字重若韆斤,這兩個字的背後,是每一個傢庭,每一個人的生活,甚至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