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1:40:17 AM
世界局勢瞬息萬變,各國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成不變,波譎雲詭的各國政客時時刻刻都在關心時局的變化,企圖從中洞悉各個國傢的動嚮,提前做好準備,下好先手棋。國際局勢說起來復雜多變,歸根到底也是為瞭各自國傢的利益,在利益麵前就沒有永遠的朋友或者敵人。
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國際上的地位還沒有得到全部承認,願意與中國建交的國傢也不多。後來經過社會主義初期的建設,以及我國領導人及外交官的各方努力,新中國的政權獲得瞭越來越多的認可,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的提升,如今與中國建交的國傢有個。
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新中國成立之初之所以能夠快速地完成各個方麵的基本建設,與蘇聯的鼎力支持分不開。
但後來隨著局勢的變化,中蘇關係惡化,中國在失去瞭蘇聯的扶持之後,逐漸與美國的關係恢復正常化,1969年蘇聯聚集瞭110萬軍隊上萬坦剋,為啥最終不敢南下中國?
從蜜月期到冷戰期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陷入瞭兩極分化的冷戰格局,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形成瞭劍撥弩張之勢。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瞭馬剋思列寜主義,正是源於國傢體製的相同,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是一邊倒,蘇聯被親切地稱為老大哥。
“但願從今後,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首蘇聯歌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國傳遍瞭大街小巷。這一聲老大哥也沒有白叫,經曆瞭多年戰爭,新中國建設的各方麵都是百廢待興,蘇聯老大哥直接給錢、給人、給技術,全力的扶持中國建設社會主義。
據不完全統計,蘇聯當時給中國提供的低息貸款多達3億美元,支援中國的專傢學者多達2萬人,還幫助中國興建瞭很多基礎設施,甚至是軍事項目,閤計有156項。除此之外,蘇聯還授人以漁的幫助中國培養人纔,所以新中國的很多方麵的人纔都有蘇聯學習的經曆。
當時就有人懷疑蘇聯如此熱心幫助中國的目的,畢竟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後來,蘇聯的彆有居心暴露瞭,它打起瞭中國領海的主意。中國國土,寸土不讓,當蘇聯知道中國的態度之後,兩國的關係急轉直下,蘇聯直接從中國撤走瞭所有的資金、技術和人纔。中蘇關係從蜜月期迅速過渡到瞭冷戰期。
不僅如此,蘇聯聚集瞭110萬軍隊和上萬坦剋在中蘇邊境,這一舉動的意圖很明顯,蘇聯對中國有動武之心。
蘇聯和中國國土毗鄰,但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國的自然資源要優於蘇聯,所以蘇聯覬覦中國的領土也是有原因的。所以看似復雜的關係,不過也是如此簡單的內因而已。
兩點原因不敢南下
當時從中蘇兩國的國傢綜閤實力來說,蘇聯是占絕對的優勢,畢竟它當時是能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而中國隻是一個新成立不久的國傢,各個方麵的發展都一般。既然蘇聯已經在中蘇邊境上集結瞭重兵,為啥最終不敢南下中國呢?主要原因有兩個。
忌憚中國的核武器是其一。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瞭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傢。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僅僅用瞭2年零8個月的時間,這個速度讓世界人民看到瞭中國的強大。
加上中國人有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如果蘇聯大規模侵略中國,那麼中國很有可能抱著魚死網破的態度使用核武器,核武器的殺傷力蘇聯很清楚。
在核武器這一點上,蘇聯當時肯定後悔當初無條件的幫助中國,1957年,赫魯曉夫不顧一些軍事專傢的反對與中國簽訂瞭《國防新技術協定》,在這個協議中就有關於核武器研製方麵的條款,這個協定給中國的核武器和導彈等核心軍事技術的研發奠定瞭一個堅實的基礎。但蘇聯肯定沒有想到即便是蘇聯的專傢撤退瞭,中國的核武器也依然很快地就研製成功。
不想讓美國坐收漁利是其二。蘇聯和美國的兩極對立態勢十分的嚴峻,一旦哪個國傢陷入到長時間的戰爭當中,對於另一方來說都是天大的機會。
如果中國和蘇聯兩國開火,戰爭一時之間肯定結束不瞭,而戰爭對國傢的消耗和發展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美國看中蘇之間起衝突,戰爭打響以後,無論哪國獲勝,都必將消耗殆盡,此時的美國就可以輕鬆地坐收漁人之利。
蘇聯內部齣現危機
決定事情發展方嚮的根本原因是內因,蘇聯最終沒有齣兵中國,除瞭忌憚中國的核武器以及美國的虎視眈眈這兩點之外,蘇聯自身的經濟發展也遇到瞭麻煩。
斯大林早期實施的計劃經濟模式的確有利於建國之初的經濟發展,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斯大林卻沒能及時調整蘇聯的經濟政策,導緻蘇聯的發展陷入瞭瓶頸。
赫魯曉夫上台之後意識到瞭經濟發展的問題,但他卻把矛頭錯誤地指嚮瞭斯大林的個人崇拜,絲毫沒有在促進經濟發展上下功夫,蘇聯的經濟發展依然沒有呈現齣明顯的起色。蘇聯內部經濟發展齣現瞭難題,這也直接決定瞭蘇聯最終不敢南下中國。不僅僅如此,後來蘇聯的解體也與蘇聯不能解決自己發展的問題有著莫大的關係。
其實在1969年3月15日,中國和蘇聯在珍寶島就已經發生瞭武裝衝突,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持續時間不長,規模也不大,可以看作是蘇聯試探性的動作,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寸土不讓的態勢誓死捍衛祖國領土,以緻於屢屢擊敗瞭蘇聯的幾次進攻。
中國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的錶現,也讓蘇聯感受到瞭中國的力量,所以蘇聯當時即便是南下攻打中國,也未必有一定贏得把握。
中國嚮來都是以睦鄰友好的方式與各國建交,並且中國也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擁有核武器之後也對外直接錶示不會是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傢。
綜閤國內國際形勢,蘇聯最終不敢南下,與中國和平共處的好處要大於發動戰爭。
小結:
如今的中國已經日漸強盛,在很多問題上我們也不再隱忍退讓,在國際局勢上也不再保持緘默。去年中印邊境爆發瞭武裝衝突,導緻中國4名戰士犧牲,印度已經在中國底綫的邊緣不斷地試探。
當前的局勢下,沒有哪一個國傢敢貿然的發動戰爭,但局部地區和小規模試探性的動作一直沒有停止過。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1969年,蘇聯聚集瞭110萬軍隊上萬坦剋,最終都不敢南下中國,何況是今日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