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2:23:21 PM
強渡大渡河,飛奪濾定橋,是兩萬裏長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13根鐵索上創造齣的奇跡,也被看作是紅軍長徵中打過的最慘烈,也是最悲壯的一戰。
曾經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率幾十萬部隊逃至此處,無法過河,最後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如今紅軍3萬多部隊連夜趕路,來到這裏時已經疲憊不堪,而正處於汛期的橋下長河遠比幾十年前更洶湧可怕。
石達開雕像
駐守此地的國軍部隊占盡天時地利,蔣介石甚至認定,紅軍部隊即將成為第二個石達開,卻沒料到紅軍戰士是那般英雄無畏,硬是頂著槍火創造齣瞭一大奇跡。
這裏就齣現瞭一個疑問,既然國軍在此地占盡天時地利,為何紅軍飛奪濾定橋時,他們沒有把那13根鐵索炸斷呢?
這其中是否還有什麼內幕呢?
因為1934年反圍剿失敗,紅軍不得不進行大規模轉移,艱苦卓絕的兩萬五韆裏長徵由此開始瞭。四川濾定縣的濾定橋是長徵途中的一個戰略要地,彼時中央紅軍部隊剛剛強渡大渡河成功,由於渡河耗費瞭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加上日夜兼程的趕路,在臨近濾定橋的路上,戰士們早已經十分的疲憊。
強渡大渡河
當時駐守在濾定橋一帶的敵方守軍部隊指揮是劉文輝。雖然聽從國軍政府的調遣,但劉文輝屬於四川的軍閥勢力,有著軍閥們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性格,在四川割據為王,對蔣介石隻有錶麵上的服從,實際上並不信任國軍政府。比起為國軍賣命,劉文輝更關心自己的地盤,以及能從中撈到的利益。
劉文輝
劉文輝很快就收到瞭紅軍部隊嚮濾定橋這邊趕來的消息。蔣介石給他的命令是“圍剿紅軍”,甚至要以與他們死磕的精神與他們交戰,將紅軍留在四川省內。不過劉文輝很清楚,紅軍部隊浩浩蕩蕩3萬人,即使早已十分疲乏,想要留住他們,守軍也必須付齣極大的代價。
劉文輝也知道紅軍會來到他的地盤上,隻是為瞭“藉道北上”,沒有要跟他爭搶地盤的意思。如果他非要死命進行堵截,紅軍很有可能會選擇暫時避讓,留在四川省內建立起根據地,那麼之後等待劉文輝的,就會是一場長期戰爭瞭。到時候蔣介石也就有瞭藉口,往他的地盤上不斷派兵瞭。
四川軍閥
也不隻是劉文輝,在四川當地的軍閥勢力看來,最需要提防的還不是紅軍,而是蔣介石跟國軍政府,因此在得瞭蔣介石的命令後,四川軍閥們大多積極響應,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但基本都是“磨洋工”,把真正需要拼命的機會都留給國軍部隊。
雖說在收到蔣介石的命令後,乾脆點炸斷濾定橋也是個省時省力的好辦法,但是作為這條鐵索橋當時的擁有者,劉文輝根本不捨得將它炸斷。這條橋最早是清朝康熙時候建起來的,當時大渡河在流經這一地段時也叫濾水,由於河濤洶湧,地勢凶險,那時的人們根本沒有辦法在河上建橋。
大渡河
但這裏又是通嚮與西藏溝通往來的重要地段,隻靠渡船來迴實在太耽誤時間,很多貨物都無法長期儲存。一旦發生戰爭,也有極大的可能延誤軍機。當時的皇帝康熙就從全國18個省份募集到四萬多白銀,投入大量的人力,花費多年纔在濾水兩岸修起瞭這座鐵索橋。
到民國時期,這座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川藏兩地的商人想要互通往來就必須從這裏經過。作為濾定橋的現任擁有者,劉文輝因此撈到瞭不少的過路費,當然不願意將橋炸毀。一旦這條橋被毀瞭,後麵再重新建造,蔣介石肯定不會給他賠償,到時候劉文輝就得自己掏腰包,而且還不知道要修多少年纔能重新建好,劉文輝怎麼想都捨不得。
濾定橋
最後劉文輝考慮再三,覺得以紅軍那落魄疲憊的狀態,就算他不炸橋,紅軍也沒實力過橋。他還收到消息,有一支國軍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如果他現在把橋毀瞭,援軍也過來瞭。想好瞭這些,劉文輝決定先不炸橋瞭,起碼要等援軍過河。到時候就算沒炸橋,蔣介石怪罪起來,他也有理由解釋。
於是劉文輝就叫人把濾定橋上鋪著的木闆全部卸下來,隻留下13道光禿禿的鐵索,在橋這岸搭建好堡壘,再架上機關橋。他自信地認為,這樣紅軍肯定過不來。
濾定橋
讓劉文輝沒想到的是,紅軍戰士們大多齣身不高,吃苦耐勞是他們的本性,早就練齣瞭一副“鐵腳闆”。在前方山路下著大雨,道路崎嶇又泥濘的情況下,主力團紅4團的戰士們硬是花一晝夜的時間徒步走齣240裏,竟然趕在蔣介石派來的援兵之前趕到濾定橋前。
劉文輝吃瞭一驚,但也沒太過擔心,反正防禦工事都已經準備好,紅軍想從幾條鐵索上過河沒那麼容易。他吩咐下去,叫橋岸邊的士兵提高警惕,一旦看到紅軍冒頭,立刻用重機槍和迫擊炮進行攻擊。
濾定橋
當時紅4團的團長是王開湘,政委是楊成武,兩人收到的軍委命令是要在明天之前拿下濾定橋。他們見敵人早就做好準備,當即召集紅4團的乾部開會討論作戰方案,最後決定組建一支奪橋突擊隊,從2連中挑齣22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又讓3連的戰士們去附近的老鄉傢裏藉來木闆,沒有閤適的就用門闆或者床闆。
一切都準備就緒瞭。1935年5月29日下午4點,奪橋突擊隊員們在連長廖大珠的帶領下,人手一把衝鋒槍,腰上纏瞭一圈手榴彈,還在各自的後背背上馬刀,攀上濕滑的鐵鎖鏈,正式嚮對岸發起進攻。敵人很快發現瞭他們的攻勢,槍火彈藥頓時嚮戰士們傾瀉過來。
大渡河水勢十分湍急,索橋距離水麵隻有幾丈高,一個不慎掉下去就沒救瞭。但每一位突擊隊員都沒有露齣絲毫的懼意,一手拿槍,一手死死抓著鎖鏈,用血肉之軀頂著槍林彈雨,一寸一寸地攀爬前行。
飛奪濾定橋
3連的戰士們就在連長王有纔的帶領下,拿著藉來的木闆,跟在突擊隊員們身後,一塊木闆一塊木闆地往索橋上鋪。如果敵人火力過於猛烈,3連戰士們就暫停鋪橋,幫助突擊隊員進行還擊。
在戰士們即將抵達濾定橋的東橋頭時,氣急敗壞的敵人們開始潑油放火燒橋。火焰騰騰燒起,排頭的突擊隊員依舊毫不畏懼,鬆開鎖鏈,猛地越過火舌,撲上橋頭,當即與敵人展開瞭搏鬥。固守在四川占地為王的軍閥們哪裏見過這樣英勇無畏的氣勢,根本不是身經百戰的紅軍戰士們的對手,很快就落瞭下風。
這時候劉文輝意識到不好,想要下令炸橋,但已經來不及瞭。奪橋突擊隊損失瞭兩名戰士,但成功奪下瞭橋頭,3連的戰士們也順利鋪好瞭橋,為後麵的主力部隊準備好瞭過橋的路。
濾定橋
就是飛奪濾定橋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瞭蔣介石的圍剿計劃,是紅軍曆史上最重要的勝利之一,也為紅軍北上陝北,成功會師奠定瞭基礎。
毛主席曾在飛奪濾定橋成功後感慨,敵人的部隊是不能與我們黨所領導的隊伍相比的。雖然時間過去瞭很久,那場戰役已經是遙遠的曆史,但那些紅軍戰士們不怕犧牲的英勇精神和奉獻精神,仍然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