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4:43:17 AM
1942年,由於國際局勢的驟然變化、日軍擴大侵華攻勢等重重原因,導緻我國抗日戰爭愈發艱難,然而即便麵臨日軍瘋狂的攻勢,我軍依舊有條不紊的誓死力爭未有絲毫退意。
這場艱難的保傢衛國之戰仍在持續,而一則故事卻在此時作為開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位我軍先輩,彼時3人被日軍追殺絕處逢生,還端掉敵指揮所,後來他們戰功卓越1上將1少將1正部級。
一、敵人來襲
1942年4月,時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旅長、冀南軍區副司令的
王宏坤
在冀南軍區下屬第六分區指揮工作,同時視察瞭屬於第六分區管轄駐紮在外的多個部隊。
24日,當王宏坤視察第六分區新7旅19團過後,在此停留瞭一個晚上,並計劃翌日前往第五分區繼續視察工作。
待到25日將近黃昏之時,趁著天色即將黯淡,王宏坤一眾六七人帶著文件與武器悄然上路,同行者亦包括時任第五分區政委的
楊樹根
、曾任第五分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
李爾重
。
由於彼時局勢險峻隨時可能與敵人遭遇,一行人皆換上瞭便衣,盡可能地僞裝成普通人民,以避免引起敵人耳目的關注。
李爾重
為此,王宏坤亦換下瞭此前一直穿的黃色軍裝,換上瞭一身部隊此前繳獲的銀灰色綢麵灰衣。
在夜幕的掩護之下,他們從棗強縣齣發長途跋涉30多公裏曆經數個小時,終於安全抵達龍華鎮南邊的堡店村。
由於一路上小心謹慎,沿途並未遭遇到敵人,也未有敵人追蹤的跡象,因此他們決定暫時在此地歇腳,等到明天再繼續趕路。
堡店村零零散散隻有不到十戶人傢,他們就近敲響瞭一戶人傢的門,開門的是一位老婦人,一番接洽過後老婦人同意他們暫時在傢中留宿一夜。
此時已然淩晨一點多,眾人得到老婦人的安置後相繼入睡,不過齣於謹慎起見皆和衣而眠,以防夜間發生突發狀況後能夠立即作齣反應。
王宏坤
與此同時,眾人皆已入睡而王宏坤卻頂著滿目疲乏,似乎漫無目的地詢問起老婦人近來的狀況。
“最近有沒有什麼異常的動靜?”
“唉,小鬼子四處搗亂,到哪都是雞飛狗跳慘不忍睹,聽說這兩天就要往我們這來瞭……”
“那八路軍呢?這一帶有沒有八路軍?”
“有,聽說前兩天纔在東邊鎮上開過會……”
看似普普通通的一番交談,卻是王宏坤常年南徵北戰以來養成的重要習慣之一,無論抵達何處都要進行一番情報搜集工作防患於未然。
而正是這一番詢問,令王宏坤的心頭浮現齣一抹揮之不去的警覺與危機感。
王宏坤素來記憶力非比尋常,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平日裏皆是如此,他所負責的地區之內哪一塊是敵人的勢力範圍,哪一塊我軍能夠産生影響或互相支援等等重要信息,他皆是瞭然於胸。
正因如此一番思忖過後,王宏坤意識到他們此時所處的乃是敵人勢力範圍之內,而老婦人的話無疑驗證瞭這個事實。
與此同時從老婦人口中得知,敵人或將在近日發起掃蕩,其間雖然並不確定,但是對於生性謹慎的王宏坤而言,自然不會冒這個險。
而老婦人的另一句話當中透露齣東邊鎮上有八路軍活動的痕跡,由此王宏坤迅速聯想到瞭一隻隊伍,並且是一隻可以作為援兵的隊伍。
早在一年之前王宏坤便發現敵人的封鎖綫有所疏漏,而口子便在老婦人口中東邊的鎮上,因而他曾下達命令由19團的一個連隊在當地利用空隙進行活動。
一念及此,王宏坤再也坐不住瞭,當即找到瞭一位隨行人員,要求他速去東邊的前馬鎮找到那隻連隊尋求支援。
接到命令之後,隨行人員當即齣發趕往前馬鎮,而王宏坤這纔緩緩躺下閉上瞭眼睛。
或許對於筋疲力盡的王宏坤而言時間隻是閉眼睜眼的事情,似乎眼睛剛剛閉上沒有多久,王宏坤復又猛地坐起身來睜開眼睛,驚醒他的正是敵人的槍聲。
不僅僅是王宏坤,李爾重、楊樹根等所有同行人員一並在睡夢當中被驚醒,眾人迅速聚集到瞭一起。
“敵人來襲!”
二、絕處逢生且有所獲
值此韆鈞一發之際,顯而易見不能夠有任何慌亂,卻是亂越容易齣問題,因而王宏坤將他已經派人去前馬鎮尋求援兵的消息告知眾人,但是唯有王宏坤自己知曉,援兵一時半會隻怕是趕不過來的。
此時天色依舊朦朦朧朧,王宏坤從敵人的槍炮聲當中判斷齣瞭一些有用的信息,
首先敵人似乎是針對他們而來,擲彈筒精確的在他們附近爆炸,同時敵人開火的方嚮亦集中於北方、西方兩個方嚮,應當是龍華鎮與楊木的敵人趕來瞭。
此時坐以待斃注定是不可行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嚮東方前馬鎮奔逃,那邊不僅沒有敵人而且是那隻連隊駐紮地所在。
因而在王宏坤從容不迫的指揮之下,隨行的警衛排迅速以機槍嚮貼近的敵人進行一番火力壓製後,眾人一並嚮東方撤退。
一番疲於奔命之後,眾人終於抵達前馬鎮附近並且遇到瞭趕來增援的連隊,而敵人的追擊亦並未就此結束,以我軍現有兵力若是予以還擊顯然是沒有勝算的,因此依舊需要繼續撤退去往安全的地方。
此時,無論北方、西方皆有強敵環伺,可以撤退的方嚮隻能夠從東方、南方選擇,而往東方去是一條鐵路,同時也是王宏坤計劃趕往第五軍區的路綫,
然而此時的王宏坤認為,敵人必然有所準備在此處留有伏兵。
一番思慮之後,王宏坤認為嚮南方撤退應當是唯一的選擇,因此他立即下達命令,讓所有人朝著南方的那片墳林當中撤退。
命令下達的同時敵人已經追擊而來,且卡在撤退路上的必經之處,不過在那隻連隊以及警衛排的火力壓製下,為王宏坤等人取得瞭撤退的時機,抓住機會眾人迅速撤退。
而為瞭掩護王宏坤等人的撤退,那隻連隊與警衛排隻能夠被迫與敵人糾纏在一起,另尋時機撤退,而敵人似乎對於交火並不感興趣,注意力依舊集中在撤退的王宏坤等人身上,因而隻得兵分兩路,一邊繼續交火,另一邊設法追擊王宏坤等人。
在同行人員之中包含著一位女性,即楊樹根的未婚妻張鳳琴,由於長途奔襲導緻她再無力繼續南逃,因而王宏坤與李爾重一閤計,決定將她暫時留下來。
楊樹根
所謂留下來並不意味著拋棄,而是恰好旁邊有一處接近乾涸的池塘,有著大片茂密的荷葉與蘆葦,將張鳳琴藏身其中再閤適不過。
與此同時當張鳳琴藏好之後,王宏坤與李爾重復又引開瞭追擊而來的敵人,繼續朝著南方撤退而去。
此後依舊是一番你追我趕,不過轉瞬間眾人跑到瞭一片相對開闊的土地上,腳下是剛犁過的鬆軟泥地很難跑快,由此敵我之間的距離在快速拉近。
由於進入敵人的射擊範圍之內,一番槍林彈雨在所難免,與此同時王宏坤的銀色衣服由於反光的緣故格外顯眼,以至於他成為瞭敵人火力集中的對象,麵對這一番狀況,王宏坤除瞭常年習以為常的蛇形走位之外彆無選擇。
不得不說奇跡的是,一番躲躲閃閃王宏坤並未中彈,人雖然毫發無損,但事後纔發現衣服上留下瞭五六個彈孔。
終於在敵人的窮追不捨之下,王宏坤等人趕到瞭敵人挖的封鎖溝附近,或是眼見於此敵人希望抓活口,因此不再開槍而是裝上瞭刺刀緩緩逼近。
此時王宏坤纔發現,原來緊跟他們的警衛部隊不是那個連隊也並非他的警衛排,而是趕來支援的民兵隊伍。
即便是民兵隊伍,王宏坤依舊從容不迫的安排眾人趴在地埂處予以還擊,並下達命令若敵人再度接近便跳進封鎖溝。
然而卻值此時,並不遙遠的北方突然槍聲大作,以至於追擊而來的敵軍誤以為我軍援軍已至,迅速四散而逃。
然而實質上並非如此,那隻連隊與警衛排在掩護王宏坤等人安全離去之後,找到機會從北方突圍而去,然而卻聽聞南方槍聲大作,判定敵人依舊在追擊王宏坤等人。
因此決定殺個迴馬槍迴擊敵人後方部隊,以圖再度吸引敵人注意力,然而當他們衝進前馬鎮之後卻取得瞭極大的收獲。
原來敵人為瞭追擊王宏坤傾巢而齣,隻留下瞭日軍部分將領在此設立瞭指揮所,因此他們順勢攻破瞭敵人的指揮所,導緻所有敵人失去指揮如無頭蒼蠅一般徹底散去。
事後,王宏坤等人復又摺返迴去找到瞭楊樹根的妻子張鳳琴。
至此王宏坤等人徹底險死還生,而又因端掉敵人的指揮所而取得瞭極其重大的戰鬥成果,對於敵人而言實屬賠瞭夫人又摺兵。
此後這一曆史時間始終銘記在眾人的腦海之中,如晚年之時的王宏坤嚮子女講述過往之時,依舊對此一事念念不忘。
而後來的楊樹根與張鳳琴夫婦在迴憶起此事,依舊對於當年之事心懷感念,若非王宏坤當時從容不迫的指揮後果不堪設想。
而作為這一事件的親曆者,王宏坤後來被授予上將軍銜、楊樹根被授予少將軍銜、李爾重則官至正部級。
李爾重晚年
他們後來的成就雖與此事並無必然之關聯,但此事無疑是三位革命先輩之間彌足珍貴的一份羈絆,更是共同之間一份值得銘記的生死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