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7:44:56 AM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劉瑞朝 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又是一年植樹節,全民植樹正當時。把時間調至北宋時期,把坐標定位在當時的都城東京,那時候的國際大都市東京,都種瞭哪些樹木呢?最愛種什麼樹呢?
從5米多長的《清明上河圖》畫捲中,從當時文人墨客留下的詩文中,從古籍、筆記中,或可窺見一斑,柳樹是東京城最為常見的樹種之一。
【現象】《清明上河圖》上170餘棵樹大部分是柳樹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看似寫實的非寫實作品。畫麵采用瞭中國傳統的散點透視法,從左到右有多個視覺中心。
有專傢稱,這是張擇端對當時東京城狀況的藝術再造。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卻能反映當時城市的布局、風情、生活等。
根據統計,《清明上河圖》上共繪有170餘棵樹,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汴河岸邊。如果細心觀察,大傢會發現,柳樹的樹冠是經過專業修剪的,僅留主乾,以便讓新的枝條從主乾中重新長齣來。
作為護堤柳樹,剪去樹冠的操作,可防止強風搖動樹冠,導緻堤土鬆動,堤岸遭到破壞。其實,修剪下來的柳枝,並不是毫無用途的,還可以捆紮成治河的器具。
在古詩文中,柳樹常齣現在送彆的場景中。如歐陽修的“候館梅殘,溪橋柳細”,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如北宋晚期的周邦彥的“柳陰直。煙裏絲絲弄壁”等。
在《清明上河圖》中,就有柳岸送彆的人物。在人聲熙攘、交通秩序混亂、貨船收帆欲過的拱橋右側不遠處,有兩棵柳樹,在那棵體形大的柳樹下,兩個人正相對拱手,做分彆狀,水中還等待著一隻客船。
【記載】北宋東京曾遍植柳樹到處“柳絮池塘淡淡風”
從《清明上河圖》上,能夠發現當時東京城遍植柳樹的現象。但圖片終究是藝術再造,一定程度上並不是現實的復製。
那麼,南宋文學傢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作為一本文學迴憶錄,反映瞭北宋東京繁華的不同側麵。《東京夢華錄》多處提到東京的柳樹。“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裏。城濠曰護龍河,闊十餘丈。濠之內外,皆植楊柳,粉牆硃戶,禁人往來”(《東京夢華錄・東都外城》);立春前一日……往往花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獻遺(《東京夢華錄・立春》)。
“次第春容滿野,暖律暄晴,萬花爭齣,粉牆細柳,斜籠綺陌……於是相繼清明節矣”(《東京夢華錄・收燈都人齣城探春》);“坊巷禦街……兩邊乃禦廊……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硃漆杈子,兩行杈子裏有磚石�L砌禦溝水兩道,宣和間盡植蓮荷,近岸植桃李梨杏,雜花相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綉”(《東京夢華錄・禦街》)。
由此可見,當時東京城內柳樹極為普遍,特彆是“牙道”(即官道)、河道兩側。而在尋常人傢,亦常植柳樹,如“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歐陽修《蝶戀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無題》)等。
【曆史】官方下詔大規模種柳當時東京榆樹也較常見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東京遍地皆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唐代杜寶《大業雜記》記載,隋煬帝“發河南道諸州郡兵夫五十餘萬,開通津渠,自河起滎澤入淮韆裏餘……水麵闊四十步,通龍舟,兩岸為大道,種榆柳,自東都至江都二韆餘裏,樹蔭相交”。汴河經由當時的開封,兩岸盡植柳樹。
官方發動民力,第二次集中力量大規模種植柳樹,則是五代後周時期。北宋政事曆史百科全書《冊府元龜》有載,顯德三年六月柴榮又下詔,“其京城內街道闊五十步者,許兩邊人戶於五步內取便種樹掘井,修蓋涼棚……”
到瞭北宋,開封繼續作為國都。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還專門下詔書,要求“緣汴河州縣長吏,常以春首課民,夾岸植榆柳,以固堤防”。在這以後,在汴河兩岸種植榆柳便成瞭慣例。
《宋史・河渠誌》亦有相關記載,“開寶四年十一月,河決澶淵,泛數州……五年正月,詔曰:‘應緣黃、汴、清、禦等河州縣,除準舊製種藝囊棗外,委長束課民彆樹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
由此可知,當時除瞭種柳樹外,民眾還喜歡種植榆樹。不過,到瞭《清明上河圖》中,榆樹幾乎不見蹤影,看到的更多的是柳樹,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瞭《清明上河圖》的“非寫實性”。
【觀點】北宋東京土地鹽堿化嚴重柳樹對環境適應性強
北宋東京為什麼大規模植柳呢?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河南文化旅遊研究院的《淺析北宋東京城綠化成就與特色》對此作瞭分析。
“東京城除中軸綫上的綠化傾力打造外,其他地方基本以種植榆樹、柳樹、椿樹等樹種為主,花卉上的選擇則以當地適閤生長的菊花為多”。
根據介紹,北宋時,東京一帶的土地鹽堿化相當嚴重,被稱為“斥鹵之地”。這種土質的特點,“要求種植一些能防風固沙、吸附有害氣體的植物”。而根據研究,柳樹屬廣生態幅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喜光,喜濕,耐寒,是中生偏濕樹種,“柳條本身的柔美也受到人們的偏愛”。
柳樹,寓意是吉祥,古人希望驅災闢邪,迎來平安。柳樹又寓意著“留”,“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采薇》),多伴隨著送彆;柳樹的姿態、枝條的柔順,也頗具觀賞價值。
當然,大範圍栽植柳樹,還可能有其它原因。多種因素綜閤影響下,柳樹成為北宋東京城的常見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