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12:53:04 PM
大傢好,這裏是笑笑超有料,幸運是你,遺憾也是你,懂得釋懷,放空自己。跟小編一起解萬韆故事,知人間冷暖……
1939年4月19日,《申報》刊登瞭一則喜訊:
“知顧張好事已近,定於本月21日,假四馬路大西洋菜社結婚,同慶閨房樂,懶畫眉欣傍妝台,龍鳳呈祥,佳期待産玉麒麟。”
這則喜訊特意采用戲麯術語,來祝賀即將成婚的兩位新人――顧傳�d和張元和。
但這則消息的刊發,並沒有得到人們的祝福,反而招惹瞭各種猜測和非議。
隻因為兩個人的身份如雲泥之彆,一個是齣身名門的金枝玉葉,一個卻是齣身貧寒的紅塵戲子;在門當戶對的世俗標準下,兩個人的結閤被形容為“名門貴女下嫁戲子”。
論民國眾多女性,能在政界叱吒風雲的,當屬“宋氏三姐妹”,而文化界中,齣聲名門的“閤肥四姐妹”也是備受矚目,她們是從九如巷的名門張傢走齣來的纔女,因溫婉典雅的氣質,被後人稱為“最後的閨秀”。
就連著名教育傢葉聖陶都感嘆:
“九如巷張傢的四個纔女,誰娶瞭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可偏偏作為長女的張元和,卻嫁給瞭昆麯戲子顧傳�d。
縱然他是紅遍上海的昆麯藝術傢,可因封建思想的束縛,人們還是覺得:唱麯的戲子終究是低賤的。
所以這場門第懸殊的結閤,也被各路小報刊登宣傳。
不同於《申報》喜氣洋洋的祝福,小眾報刊打齣的標題多是“貴小姐下嫁戲子”、“晚婚”、“女大男小”…
沸沸揚揚的輿論聲中,沒有人看好這段婚姻。
【張元和:顯赫貴門之女,不顧非議下嫁戲子】
世人的質疑和偏見,也不難理解:
因為不管齣身還是階層,顧傳�d與張元和,怎麼看都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作為九如巷張傢的長女,張元和是真正的名門貴族。
仔細算來:張傢自祖上就位極人臣,曾祖父張樹聲曾接替李鴻章職位,任直隸總督,創下殷實傢業;即便生逢亂世,也足夠後輩安穩富足。
而張元和的父親張武齡,則是民國偉大的教育傢;他創辦學校,良田萬畝,與民國各名流皆有往來,即便放眼整個中國,張傢也是排得上名號的顯赫世族。
齣身世傢大族,張元和自幼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除瞭平常的文史課外,還有自然、音樂和舞蹈等,每天更要練習小楷。
後來,張傢從閤肥遷往蘇州;因為愛好昆麯,母親陸英經常帶著張元和去看戲。
耳濡目染下,年幼的張元和也對昆麯産生瞭極大的興趣。
父親張武齡見到女兒對昆麯有興趣,就請瞭師傅教她學昆麯。
依依呀呀的唱腔在九如巷的張傢宅院中迴蕩,伴隨她度過瞭整個少女時期。
因為昆麯修習得極好,張元和經常參加學校的話劇演齣;本就端莊又沉穩的她,更因纔藝傍身,獲得瞭許多人的關注。
而她與顧傳�d的相識,頗有“一見顧郎誤終身”的樣子。
顧傳�d原名顧時雨,齣身於貧寒的書香之傢。
年幼時,因為傢庭貧睏,便被父母送到昆麯傳習所學藝,因此改名顧傳�d。
因在昆麯上驚人的天賦和獨有的風格,年紀輕輕的顧傳�d,就這樣憑著一段段的昆麯唱腔,唱紅瞭姑蘇繁華地,也唱紅瞭滾滾上海灘。
就連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也感嘆:“傳之不朽期天聽,�d本無瑕佩我宣。”
因為技藝精湛,梅蘭芳曾特邀他同台“對戲”;而以他為代錶的“新樂府”昆劇團,演齣更是高達一韆四百餘場,創造瞭近代昆劇史上獨一無二的記錄。
至此,名角顧傳�d名躁上海灘,引得豪門權貴競相追捧。
但這份追捧,更多是因為麯高和寡的昆麯藝術;縱然顧傳�d傢喻戶曉,可在他們眼中,隻是個“唱戲唱得不錯的戲子”。
特彆是對豪門權貴來說:聲色犬馬、美酒佳肴會掏空一個傢族;因此傢教甚嚴的人傢,會嚴禁子孫與優伶交往。
“昆麯雖高雅之至,但唱昆麯的戲子終歸是下賤的。”
不被待見、飽受輕視,這就是顧傳�d的生存睏境。
如果沒有昆麯,顧傳�d與張元和,注定是兩條相隔許遠的平行綫,無論怎麼發展,都不會有交集;但偏偏命運另有安排,一場偶然,將兩人的緣分交織在一起。
在張元和念大學的時候,顧傳�d正當紅。
因為癡愛昆麯,她經常去看演齣,但隻看戲不捧角,兩人始終是隔台相望。
直到後來,張元和的幾個女同學,大膽起哄請顧傳�d唱《牡丹亭》的一段,纔有短暫的近距離接觸,那場戲很難,但顧傳�d唱的非常好,令張元和更加驚嘆昆麯的魅力,那年她23歲,年少成名的顧傳�d隻有20歲,緣分讓兩人悄悄拉近,而張元和的心,從此也盛滿瞭有關這個男子的迴憶。
又一年過去,顧傳�d應邀義演,唱功不錯的張元和也受邀客串,兩人在戲台上唱《太白醉寫》;結果因為太纍,顧傳�d忘詞瞭,幸好張元和補瞭一句“一枝紅艷露凝香”,顧傳�d纔度過窘境。
這場奇妙的小插麯,也讓兩人由此定情。
可門第的懸殊,以及身份地位的差彆,讓兩人的結閤,注定是違背世俗常理的。
特彆是張元和的繼母,本就對她不滿,認定張元和嫁給戲子,是有意破壞門楣尊嚴;這樣的挑撥離間,讓張武齡也開始阻擾張元和的婚事,由此,張元和與父親産生瞭無法調和的矛盾。
最後,還是二妹允和鼓勵張元和,勇敢地去追尋所愛;張元和纔衝破世俗非議,毅然嫁給瞭顧傳�d。
門當戶對的婚事,多是父母為子女們的精心打算;它雖不完美,卻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瞭婚姻的風險和矛盾。
而張元和衝破門第束縛的這份勇敢,也為她帶來瞭幸福的生活。
雖然顧傳�d是飽受爭議的戲子,但是兩人情投意閤,婚後非常恩愛。
若是生活就此下去,不失為一場民國佳話;可偏偏命運弄人,善良溫婉的性格成就瞭張元和的名門氣質,但這也是份性格,恰恰成為被命運拿捏的軟肋。
【閨蜜因愛生恨,搶走孩子31年,母女團聚時,丈夫已去世多年】
婚後的張元和,與顧傳�d感情甜蜜;但因為身體原因,她經曆兩次流産,纔艱難生下瞭女兒顧鈺,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小生命,夫妻二人格外珍視。
生完孩子後,張元和身體很是虛弱,此時,已經好久不聯係的閨蜜淩海霞突然現身探望,看到繈褓中的小顧鈺很是喜愛,便提齣接迴傢照顧幾天,讓張元和好好調養身體。
張元和素來心善,對閨蜜也無比信任,便答應瞭對方的要求。
可她哪裏能想到:這是淩海霞,早就精心策劃的奪女陰謀。
她恨張元和,更恨顧傳�d,因為這份恨,她活得擰巴而矛盾。
張元和與淩海霞相識於樂益女中。
當時,正在讀書的張元和飽受傢庭劇變:生母去世,父親另娶他人,這樣的連番打擊,讓處在青春期的張元和變得無比脆弱和敏感。
彼時擔任教員的淩海霞,便主動結交張元和;兩人雖為師生,但也培養瞭深厚的友誼;因為感激淩海霞對自己的照顧,張元和專門認對方為“乾姐姐”。
兩人相識時,張元和是個未涉世事的少女,而淩海霞已是不惑之年;因為年齡的關係,她給予張元和的感情,更多是一種“亦母亦姐”的控製和管束。
但隨著關係的加深,張元和發現:淩海霞對男性有著一種天生的敵意,並且對自己有極強的控製欲;特彆是得知自己要嫁給顧傳�d時,淩海霞錶現齣瞭強烈的反對。
不同於世人對門當戶對的考量,淩海霞的反對理由是:張元和不應該結婚。
站立者為淩海霞
這份荒唐的理由,自然是無法約束張元和的;所以當張元和邁入婚姻殿堂後,萬分敵視顧傳�d的淩海霞,也有瞭瘋狂的報復。
她拿捏瞭張元和的善良,以及對她的信任感,輕鬆抱走瞭孩子。
後來無論張元和如何請求,淩海霞始終拒絕歸還;甚至為瞭防止兩人上門索要,她還連夜搬傢,選擇瞭消失;即便兩人有書信來往,但淩海霞始終不肯透露自己的具體地址;情感扭麯的她,甚至讓孩子喊自己“爹爹”,當顧鈺長到26歲,也不允許她結婚。
不由讓人感嘆,好好一個女孩的人生,就這樣被改寫瞭。
淩海霞的這番做法,也徹底打破瞭張元和婚姻的平靜。
即便她與丈夫後期又有瞭孩子,但被抱走的女兒,仍然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到瞭1949年,國內局勢緊張;顧傳�d決定前去台灣,張元和雖然不瞭解政治,但還是跟隨丈夫一同前往。
來到台灣後,兩人繼續研究昆麯文化,他們把中國蘇州最為純粹和正統的昆麯,帶到瞭台灣,也用一場場的演齣,讓這裏的人們欣賞到瞭中國昆麯的魅力。
甚至連東海大學的教授也親自邀請他們夫婦倆,去學校為學生們親自講授《牡丹亭》。
來台灣時,張元和夫妻兩人曾托人給淩海霞帶話,希望她能帶著女兒顧鈺一起來台灣。
但無比偏執的淩海霞,選擇瞭拒絕。
這樣的做法,也讓張元和與親生骨肉兩岸相隔,飽嘗思念之痛。
夫妻兩人就這樣一天天熬著,也一天天地盼著,期待有一天能夠與女兒團圓。
可遺憾的是:直到1965年,顧傳�d因為肝硬化病逝,也始終沒有見到女兒一麵。
又過瞭許多年,遠在大陸的淩海霞也去世瞭,張元和纔終於有機會和女兒團聚。
這場團聚,張元和苦苦盼望瞭31年;31年的日夜煎熬,纔終於得到瞭命運的成全。
遺憾的是,這場久盼得來的團圓,卻因為顧傳�d的缺席,成為無法彌補的悲痛。
顧傳�d早早離開瞭,張元和能做的,便是守著女兒,守著昆麯活下去。
後來的她,跟隨女兒和女婿定居美國;不同於前半生的自責和悔恨,晚年之際,她終於感受到瞭由衷的天倫之樂。
即便身處異國,她仍舊堅持弘揚祖國的昆麯文化,培養昆麯人纔;這個對昆麯癡愛一生的女子,也將自己的思念和寄托全部藏進瞭昆麯中。
2003年,張元和在美國病逝,終年96歲。
如果沒有淩海霞的齣現,張元和的一生必然是安穩順遂的。
溫雅貼心的丈夫,乖巧可愛的孩子,幸福美滿的婚姻,誌同道閤的興趣…樁樁件件,皆是大多數女子的所願所盼;可偏偏上天有意為難,讓她的善良成為被他人拿捏的軟肋,縱然心有悔恨,卻也無法彌補。
但也慶幸:那些失去的,終究迴來瞭。
雖然飽受思念的煎熬,但晚年能得女兒相陪相伴,便也是最大的彌補瞭。
好瞭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裏瞭,小編希望每一期的故事都可以給朋友們帶來一點對情感的思考,喜歡小編請關注我,給文章點贊收藏推薦哦,謝謝大傢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