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埃及考古筆記》 [英] 剋裏斯・農頓 編著 李公明︱一周書記:埃及發現史與埃及學的……筆記考古 - 趣味新聞網


《埃及考古筆記》 [英] 剋裏斯・農頓 編著 李公明︱一周書記:埃及發現史與埃及學的……筆記考古


發表日期 3/10/2022, 12:27:58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埃及考古筆記》,[英] 剋裏斯・農頓 編著,王碩譯,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2021年6月版,264頁,180.00元大約從十七世紀初開始,神秘的古埃及是吸引西方探險者、文字學傢、博物學傢和考古學傢前… .....


    

《埃及考古筆記》,[英] 剋裏斯・農頓 編著,王碩譯,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2021年6月版,264頁,180.00元

大約從十七世紀初開始,神秘的古埃及是吸引西方探險者、文字學傢、博物學傢和考古學傢前往的魅力之土。埃及當地人對自己周遭的曆史奇跡熟視無睹,倒是對於一茬又一茬的西方探險者的激動與探尋行為感到新鮮和納悶。那些探險者不怕艱難險阻,而且大多是集探險者與古物學傢、文字學傢、畫傢、建築師、攝影師於一身,就在從開羅酒店裏帶走的便箋紙、煙盒的背麵或是福南梅森(Fortnum&Mason)百貨箱裏的日記簿上急速地記錄、繪圖、畫速寫,古埃及就這樣在重重歲月流沙的掩埋下逐步露齣真容。那是最令人神往和激動的發現之旅,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時代。

剋裏斯・農頓(Chris Naunton)編著的 《埃及考古筆記》 (原書名:Egyptologists Notebooks,2020;王碩譯,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2021年6月)是一部麵嚮公眾的埃及發現史的學術普及讀物,作者既是埃及古物學傢、曾任國際埃及協會主席,同時也是埃及紀錄片的知名主持人。從學術性角度來看,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的三十二位古埃及發現者、考古學傢的探險與研究經曆,埃及考古學與埃及研究的萌發、形成和發展的曆史沿革,全都濃縮在這些埃及學傢們的寫生畫稿、現場文字記錄、測繪地圖、考古現場攝影、墓室結構分析圖和公私信件等史料之中,這種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本身就有很高的學術含量。另外,雖說隻是關於“考古筆記”的介紹,實際上所涉及的學術性議題還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是從這些早期的探險者、考古學傢的現場記錄齣發,與在考古學、曆史學的敘事框架中所討論的相同學術議題就有瞭不同的視角與依據。比如,在十九世紀赴埃及的歐洲探險者、考古學傢的身後積聚著列強之間政治與文化的競爭,同時還有正在埃及本土發展的民族主義精神在文物管理、考古項目中的體現,這無疑是埃及學的學術史研究中的重要篇章,而該書中有好幾位主角恰好可以提供來自現場的前沿議題。又比如,在前後相繼的“考古筆記”中最真實地記錄瞭一代又一代的埃及學者是如何繼承、修正和發展埃及學的知識生産軌跡,是以筆記和畫稿為依據的名副其實的埃及發現史和埃及學術史的知識考古對象。準確來說,這部《埃及考古筆記》應該稱作埃及發現史與埃及學的筆記考古。

還有就是,它所喚起的人文情感體驗是一場精神上的盛宴。“要知道,你站立的地方是古代首都孟菲斯(Memphis),是《聖經》中埃及國王的所在地,抑或是被荷馬(Homer)稱為‘百門之都’的底比斯(Thebes)。”(第9頁)還有比這更樸素也更緻命的煽情嗎?這當然要令我迴想起多年前曾三次遊曆埃及的真切感受,從亞曆山大港到阿斯旺,從沙漠上的駱駝到尼羅河上的泛舟,從神廟到陵墓區,真的就是時刻想到“你站立的地方曾經是什麼地方”,時刻想到曾經來過這裏、看到過眼前這一切的那些人是什麼人,當然也知道他們眼中的景色與我們今天看到的大有區彆。剋裏斯・農頓說,他們――那些早期的旅行者――見過的許多古跡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例如象島(Elephantine island)上新王國時期阿濛霍特普三世(AmenhotepIII)的一座幾近完好的神廟、托勒密國王肋力普・阿裏多斯(Philip Arrhidaeus) 在赫爾摩波利斯(Hermopolis)的神廟門廊、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在安提諾奧波利斯(Antinoopolis)的精巧科林斯柱門,還有許許多多墓穴和碑文的外觀現在已經或是損壞,或是被隨意搬動齣售,或是在風吹日曬中破碎消亡。於是,“Yalla!我們再也沒法經曆這樣的奇遇,隻能藉這些早期埃及學傢之筆一睹當時的情況。他們的筆記、地圖、計劃、素描、彩繪、速寫、塗鴉、信件和電報,都為我們開啓瞭一扇瞭解這些先驅眼中埃及世界的窗戶,讓我們能夠迴到那個萬物未知、有待發掘的黃金年代,令我們能夠沿著他們走過的路,去瞭解一個曆史深處的埃及”。(11頁)

還是應該從古希臘曆史學傢希羅多德所著的《曆史》(Histories)講起,因為這是公元前五世紀的希臘語曆史著作,也是第一部帶著曆史研究意圖的遊記。在歐美許多語言中的“曆史”一詞源齣自古希臘語: στορ α(Historia),原義為“調查、探究、知識”。希羅多德的這部《曆史》主要記述的是希臘與波斯帝國之間的戰爭,為此他到過很多地方,包括埃及。人們一般知道他被稱為“曆史學之父”,但是不要忘記還有“旅行傢之父”的稱譽。這是頗有象徵性的,曆史學從誕生之日起就與旅行探險分不開。希羅多德在書中講述瞭埃及第一位法老美尼斯(Menes)和他的建造孟菲斯的故事,還有基奧普斯(Cheops,也就是鬍夫)如何強迫人們修築金字塔的悲慘故事。後來的學者當然發現瞭希羅多德的埃及敘事中有很多錯誤,但是剋裏斯・農頓說得很中肯:他講瞭那麼多的事情總有一些是對的,比如他關於木乃伊的論述,“正是關於此內容的最完備的信息來源之一”。(14頁)

不過,在這部《埃及考古筆記》中名列第一的德國牧師阿塔納修斯・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卻沒有到過埃及,這是這批早期埃及學學者中唯一的特例。他從在古典時期被帶到羅馬的方尖碑和一部《象形文字詞典》(Thesaurus Hieroglyphicorum)開始迷上破譯象形文字,盡管後來不斷有學者指齣他的解讀如何大錯特錯,但無可否認的功績是確定瞭科普特(Coptic)口語和古埃及語之間存在聯係,為近兩世紀後商博良((Jean Fran ois Champollion,1790-1832)成功破譯象形文字奠定瞭基礎。(16頁)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或許是他以巨大的探索激情和強烈的宗教性思辨能力――他是一個堅定的新柏拉圖主義者――點燃瞭後人對於神秘的古埃及曆史及其宗教體係的興趣與遐想。尤其令我感到神奇和敬佩的是基歇爾對圖像,甚至是圖史互證的本能重視,他居然可以憑藉彆人的記錄來畫圖,圖文並茂地細緻闡釋瞭木乃伊、木棺、石棺、卡諾皮剋罐的形象、對象形文字的解讀,他還繪製瞭第一幅展示代赫舒爾(Dahshur)金字塔群的圖像。在關於埃及學圖史研究的知識考古中,基歇爾不應被忽視。

探險者們在現場畫的速寫畫稿往往具有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丹麥海軍船長弗雷德裏剋・路德維格・諾登(Frederik Ludwig Norden,1708-1742) 於1737年來到埃及,他畫的門農(Memnon)巨像、哈夫拉金子塔前的獅身人麵像、吉薩地形圖、大金字塔內部剖麵圖等圖像在他死後發錶齣來,成為當時可供參考的極其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諾登畫的獅身人麵像細節圖“可能是第一幅準確展示法老麵部雕刻特徵的素描稿,該圖描繪瞭眉毛、斑紋頭巾和眉部的蛇形飾品(眼鏡蛇)遺跡。風吹日曬之下,雕像的頭飾和臉部有明顯的岩石風化分層現象,他倍加細緻地將其畫瞭齣來。諾登寫道:‘遊客們對這座巨像驚嘆連連,但對於破壞它鼻子的暴行,也忍不住錶達瞭自己的憤慨之情。’”(31頁)

諾登繪製的獅身人麵像,後麵是哈夫拉金字塔(1737年)

從獅身人麵像被破壞的鼻子當然就想到1798年拿破侖・波拿巴遠徵埃及,雖然那鼻子不關他的事。拿破侖讓藝術傢、學者和部隊一起前往埃及,展開瞭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埃及調查與研究。他們撰寫的《埃及記述》(Description de l' gypte)於1809年至1829年陸續齣版,共有二十六捲文本、一捲地圖以及十捲包含三韆幅圖片的對開紙本。當時的三韆幅圖片,這是什麼概念?這是形塑歐洲大眾關於埃及曆史的視覺經驗的巨量圖像。多米尼剋・維旺・德農(Dominique Vivant Denon)是拿破侖進軍埃及的團隊中的一位博學多纔的文物學傢和藝術傢,他在九個月時間裏隨著軍隊行軍作戰,竟然還能畫瞭兩百多幅素描。返迴法國兩年後齣版瞭《上下埃及遊記》(Voyage dans la basse et la haute gypte),他在獻給拿破侖的緻詞中說:“對於雕刻的人物,我畢盡己力,不遺漏任何一處細節,力圖呈現齣配得上實物的描繪之作。”(50頁)他說在行軍中遠遠看到底比斯的時候就馬上畫瞭一幅畫,“就好像這座城會跑瞭似的”。(49頁)當時他是被行軍的速度所催逼,但是從長遠一點的時間尺度來看,那些遺址真的會跑掉。他在赫爾摩波利斯畫的建於公元前370年的托特神廟(Temple of Thoth)門廊遺址到1826年就被鑿運殆盡。

剋裏斯・農頓說德農和他的夥伴們把現在已經消失殆盡的古代遺跡記錄瞭下來,這就是他們最為不朽的功績。(53頁)應該說,這也是此期所有探險者、考古學傢的共同功績。比如法國建築師帕斯卡爾・科斯特(Pascal Coste)繪製的薩卡拉地下墓穴平麵圖和示例截麵圖、英國人詹姆斯・波爾頓(James Burton)在卡納剋畫的阿濛神廟(Great Temple of Amun)第一庭園圖、英國阿拉伯語學者愛德華・威廉・萊恩(Edward William Lane)畫的位於哈布城(Medinet Habu) 的拉美西斯三世神廟第二庭院圖、英國古董學傢羅伯特・赫伊(Robert Hay)在十年間的兩次探險中畫的大量圖畫(現藏於大英圖書館)、法國藝術傢內斯托爾・洛特 (H. A.Nestor l'H te) 繪製的位於阿斯旺以南的普塔神廟內景圖……等等,即便隻在該書中也還可以發現更多的繪畫例子可以證明那些圖像中的遺址景觀、建築物等後來已經不存在瞭,那些紙麵上的綫條、色彩成為它們留在曆史上的唯一視覺記錄。在這裏想起該書作者還漏掉瞭一位重要的人物,蘇格蘭畫傢大衛・羅伯茨(David Roberts,1796-1864)。從1838年9月開始,羅伯茨沿尼羅河航行瞭幾個月,係統地繪製瞭大量古代埃及遺址的素描圖和水彩畫。“由於每個細節都十分精確,羅伯茨所繪的埃及神廟水彩非常傑齣地記錄下瞭19世紀遺跡保存的狀況。而且它們為許多已經幾乎完全褪色的浮雕提供瞭色彩方麵的重要信息。”(阿爾貝托・西廖蒂《古埃及――廟・人・神》,彭琦等譯,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2006年,83頁)

在早期的探險、考古活動中人們的活動、場景也在畫傢們的繪畫中生動地呈現齣來。英國旅行傢、文物傢瑪麗安娜・布羅剋赫斯特(Marianne Brocklehurst)於1891年在著名的哈特謝普蘇特神廟東北部看到瞭一個大型墓葬的齣土過程,她馬上就在現場畫瞭兩幅畫,一幅是棺材放在地麵上的場景,另一幅是嚮河邊搬運木棺走水路運走這些棺材的場景,“這些畫反映瞭埃及考古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瞬間,是罕有的視覺呈現記載”。(184頁)

在攝影技術發明之前,所有這些早期探險、考古研究中在現場繪製的圖畫都是最珍貴的曆史圖像史料。即便是有瞭攝影技術之後,在某種情況下的現場觀察和手繪圖像仍然是必要的。諾曼・戴維斯(Norman de Garis Davies)夫婦於二十世紀初在埃及阿瑪爾納和底比斯大墓地開展瞭復繪埃及陵墓裝飾畫的工作,在努力提高拍攝質量的同時,以廣博的知識和經驗對陵墓壁畫進行最細緻的觀察。“他們看到的比照相機拍到的要多得多――他們不僅能看到牆上已有的東西,還能發覺那些已經受損或者本該齣現卻已經消失的元素。”因此他們的手繪埃及古墓畫被認為是最珍貴的圖像記錄。(217-219頁)

說到早期埃及學中的攝影術,還必須談到英國著名考古學傢、“埃及考古之父”威廉・馬修・弗林德斯・皮特裏(William Flinders Petrie),他最早將嚴謹的科學技術應用於考古挖掘。剋裏斯・農頓說皮特裏並不是第一個利用攝影記錄考古過程的人.但他提高瞭這一標準。他用針孔攝像機在現場進行拍攝,照片質量普遍都很高。(178頁)另外,皮特裏對埃及學學科最重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在神廟和陵墓之外同時普通的古埃及建築和墓葬中齣土的各種物品,而且以此為要求對參加發掘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183頁)

從埃及探險到埃及考古學的整個曆史敘事的主角都是歐洲人,他們的探險與考古業績固然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是阿拉伯人和埃及本土人的貢獻卻是長期被忽視瞭。早在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就有關於埃及宗教文化與社會曆史的記錄,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阿尤布・伊本・馬斯拉馬、 伊本・阿布德・哈卡姆和伊本・烏邁勒這幾位公元九世紀至十世紀的學者,他們的著作涉及象形文字、古埃及宗教、葬禮習俗、木乃伊、王權和管理等方麵,學術價值很高。但是他們對埃及學的貢獻卻被大大低估瞭,因為第一批到達埃及的歐洲人並不知道這些書的存在。(15頁)在近代第一批來到埃及旅行、探險的歐洲人離不開當地埃及人的幫助,但是在他們的記錄文本中很少談到當地人的貢獻。這不僅僅是當地埃及人的勞動和貢獻沒有得到承認的問題,而且導緻埃及考古曆史的敘事完全局限在西方學術傳統的路徑中,學者們時常會被曆史文獻中的偏見所束縛。十九世紀以後,埃及人越來越多在本國的文化與考古遺産管理中發揮作用,本國的考古學先驅學者開始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埃及本國考古學傢的貢獻和影響纔引起關注。2012年,位於阿拜多斯的塞提一世一間封閉墓室被重新開啓,這裏除瞭保存有第十九王朝時期的精美裝飾,還保存瞭與十九、二十世紀的埃及文物局有關的大量行政文件檔案,包括信件、存貨目錄、場地圖、平麵圖和賬簿。這些史料證實瞭埃及本國考古學傢和文物遺産管理者的重要貢獻。在這些文件中,一位名叫哈桑・鬍斯尼(Hassan Hosni)的埃及本國埃及學傢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前期非常活躍地參與瞭文物管理的指導工作,他開闢瞭一條幫助本國學者進入文物局和考古研究工作的道路。在這些文件中還發現標記著“埃及政府”的文物管理檔案,錶明瞭當年的埃及文物局在考古事業中的權威性地位。(238-240頁)但是,作者沒有繼續講述在埃及考古與曆史的學術探討中,民族主義敘事是如何進入和影響瞭西方學術敘事主流的;尤其是在對埃及古物中的圖像解讀,埃及本土的學術資源是否能夠建立新的有效的闡釋方法,這是我特彆想知道的,不過這個議題已遠遠超齣作者寫作該書的意圖和目標瞭。

在埃及考古學研究中,同樣有中國學者的貢獻。前麵談到英國學者、有“埃及考古學之父”稱譽的威廉・皮特裏,他在倫敦大學埃及學專業培養的學生中有一位也被稱為“埃及學之父”――是中國的。他就是夏鼐,一般人都知道他是著名的中國考古學傢,但是瞭解他對埃及學研究也有重要貢獻的恐怕就不多。1934年夏鼐從清華大學畢業, 第二年到倫敦大學繼續求學。齣國前他的導師傅斯年建議他研究範圍稍狹,擇定導師,少與中國人來往,最好不要研究中國問題。這對他的最後選擇或許是有影響的。1936年4月,夏鼐選擇瞭埃及學專業讀碩、博,投在皮特裏門下,並選擇皮特裏埃及考古博物館藏的串珠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後由格蘭維爾(S. R. K. Glanville)和皮特裏的助手耶茨(P. Yetts)具體指導。這個研究課題極為艱難,但是十分重要。1943年7月夏鼐完成瞭博士論文《埃及古珠考》(Ancient Egyptian Beads),1946年7月大學學院授予夏鼐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倫敦大學學院皮特裏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夏鼐當年親手抄製的近兩韆張卡片(“Shiah Bead CorpusⅠ,Ⅱ”),把皮特裏收藏品裏的一韆七百六十枚珠子分類登記並手繪綫圖。(參見顔海英《中國“埃及學之父”夏鼐》,《曆史研究》2009年第6期)七十多年後,這部博士論文於2014年在英國齣版;中譯本於2020年在中國齣版。《埃及古珠考》(顔海英等譯,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20年10月)正文的第一句話就是:“費林德斯・皮特裏爵士在其《埃及古物手冊》中評論道:‘珠子和陶器是考古學研究的字母錶。’”(第3頁)可見皮特裏對他影響之深。倫敦大學學院埃及考古學教授斯蒂芬・誇剋(Stephen Quirke)在該書《導言》中說:“夏鼐的博士論文太成功,讓倫敦其他學者望而卻步,他們不想花一生經曆重復這項工作。沒有人再進行這項研究,在東北非考古理論與實踐的核心區留下一片空白,直接影響瞭學術界對西亞、東南歐這些最密切關聯區域的研究。”(第6頁)可以說明夏鼐的博士論文在七十多年後齣版,並非僅具有學術史的意義,而是如誇剋所言:“要讓珠飾研究這個至關重要的領域得以重生。”(同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誇剋談到在維多利亞帝國主義鼎盛的曆史背景之下,皮特裏在1893年就預見考古會成為歐洲列強的競爭領域:法國主導著藝術史領域,德國在文獻領域占優勢,英國則應該進軍物質文化研究領域。而作為首飾核心的串珠,就成為物質文化研究的前沿課題。(同上,第2頁)

夏鼐《埃及古珠考》,顔海英、田天、劉子信譯,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20年10月

顔海英《中國收藏的古埃及文物》,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21年7月

迴頭來再看剋裏斯・農頓在《埃及考古筆記》中對皮特裏的論述:“皮特裏對這門學科最重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他的關注點更加廣泛、更加全麵。他意識到挖掘工作不應僅僅局限於神廟和陵墓,還應該關注數量更多的簡陋房屋和城鎮,此外還要研究包括動植物遺跡、遺骸,以及令人驚嘆的手工藝品在內的全部古代遺存素材,這樣纔能對古埃及有廣博的瞭解。”(180頁)夏鼐對古埃及串珠的研究正是力圖實現皮特裏“對古埃及有廣博的瞭解”的學術理想。

埃及學研究不但有中國學者的貢獻,古埃及文物在中國也有收藏。顔海英的《中國收藏的古埃及文物》(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21年7月)係統地論述瞭自清末以來流入中國的古埃及文物以及收藏、研究的過程。據介紹,清末進入中國的古埃及文物及資料包括:碑刻、陶器等文物及相關拓片、照片、石印本等。這些資料流入中國,主要得力於齣國遊曆、訪問考察的公私人員。他們在接觸到埃及文物時,通過購買、捶拓、攝影以及獲得國外博物館及個人贈予等方式,把埃及文物及相關資料帶迴國內。最有名的是端方在1906年齣國考察時在歸途中經過埃及購買的一批埃及文物。(17頁)該書第一部分首先論述古埃及文物的在中國的發現過程及背景,然後對收藏在中國的石碑以及在國外博物館收藏的同類石碑進行瞭專業性的著錄以及碑文研究,也介紹瞭收藏在中國的三具彩繪鍍金人形木乃伊木棺。第二部分從來世觀念、儀式、魔法與墓葬習俗進入到墓葬文學的産生與演變,最後是《來世之書》與復活儀式、《冥世之書》與奧賽裏斯秘儀和墓葬文學中的黃道十二宮等專題研究。其中關於黃道十二宮圖像的考證研究錶明在古埃及文物研究中必須把文字與圖像研究緊密結閤起來,纔能破解那種內容隱秘的高度符號化的象徵體係。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觀展|故宮博物院開年首場大展:何以中國,何以不朽

觀展|故宮博物院開年首場大展:何以中國,何以不朽

    故宮博物院開年首場大展“何以中國”,展齣130多件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的文物,涵蓋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畫等各種門類,包含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以呈示華夏大地何以中國,中華文明何以不朽。 (戰國-漢代)牛虎銅案 五星齣東方利中國 故宮文華殿“何以中國”展前廳中心位置擺放的一級文物――何尊,是此次特展毫無爭議的主角。這件1963年寶雞縣賈村鎮齣土的西周初年鑄造的青銅尊,口圓體方,以一種“天圓地方”的造型,摺射齣華夏文明影響下早期人們對周圍世界的認.......


1997年割韭菜的王者産品,在鹹魚上被拿來收割萌新

1997年割韭菜的王者産品,在鹹魚上被拿來收割萌新

    認識它不?!或許很多朋友都知道這是97年割韭菜的王者産品! 題材非常重大,或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委托國外印製的郵票(法國卡特,不少香港郵票是由它們印刷的),先進工藝金箔郵票。每一條都適閤講故事,都可以大書特書,尤其處在資本割韭菜的那個時期,直接吹爆瞭,突破韆元大關(那個時候的韆元)。 很明顯,當資本賺得盆滿鉢滿後,跑瞭,這個韆元王者自此一蹶不振,迎來瞭深度半價,受到貼包裹薅羊毛愛好者的熱愛。據說後來好一點,也就在麵值那裏徘徊。 那麼這裏賣680元,是真的麼?價是真的,有沒有人買就不好說瞭.......


“中國現代建築百年對話”展走進賓夕法尼亞大學

“中國現代建築百年對話”展走進賓夕法尼亞大學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賓夕法尼亞大學韋茨曼設計學院院長弗利德裏剋 斯坦奈接受采訪。人民網記者 李曉宏攝 人民網紐約3月9日電 (記者李曉宏)“5年後,我們打算在授予林徽因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士學位100周年時,補發她一個建築學士學位,實現她的夙願。”日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舉辦的“中國建造:現代建築百年對話”展覽開幕式上,該校斯圖爾特 韋茨曼設計學院院長弗利德裏剋 斯坦奈錶示。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堪稱中國現代建築先驅的搖籃,林徽因、梁思成、楊廷寶、童雋等業界大師皆齣於此。為瞭紀念賓大與中.......


人大代錶黃小玲主創的瓷闆畫成瞭兩會“明星”

人大代錶黃小玲主創的瓷闆畫成瞭兩會“明星”

    《株洲日報》2022年3月10日A1版截圖 株洲日報・掌上株洲綜閤訊(記者/曠昆紅) 長3米,高1.5米,厚0.8厘米,是醴陵本地生産的最大的釉下五彩瓷闆畫,這幅畫擺放在瞭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湖南代錶團駐地大堂。 “你看這梅花開得多艷,看起來和真花一樣!”“摸上去就像鏡麵一樣光滑,又像玉石一樣瑩潤!”“還是雙麵的!一個叫《喜上眉梢》,一個叫《金玉滿堂》,名字取得好,寓意也好!”……從此經過的代錶們,無一不稱贊。這幅巨幅雙麵瓷闆畫因此成為兩會“明星”,引起代錶們駐足,並閤影留念。 長3.......


【洋主播看兩會】越劇為何被叫“中國歌劇”?洋主播扮相美極瞭

【洋主播看兩會】越劇為何被叫“中國歌劇”?洋主播扮相美極瞭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童笑雨)文化是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靈魂。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戲麯藝術無疑是彰顯文化自信的絕佳代言人。 起源於浙江的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在國外有“中國歌劇”之稱。在倡導傳統文化“活起來”“走齣去”的當下,越劇如何在保留內核靈魂的同時,打通與現代觀眾的共情通道,不斷擴大海外影響力? 此次全國兩會,中新社、中新網“洋主播看兩會”欄目特邀來自羅馬尼亞的留學生吳菲(中文名),來到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對話全國人大代錶、浙江小百花越劇院院長王濱梅,探訪越劇的文化曆史,以及新時代下越.......


巧手剪春,“馬”上齣發!

巧手剪春,“馬”上齣發!

    踔厲奮發正當時!陽春三月,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藝術傳承人孫翠清最新齣爐瞭五幅關於馬的剪紙作品,以此錶達她對偉大祖國的祝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剪紙藝術傳承的期待! 眼前的五副紅彤彤的剪紙頂端,都剪齣一句成語來錶達馬的威武,馬的氣勢,馬的風姿!一匹飛馳嚮前、蹄疾步穩的馬是“一馬當先”,兩匹四蹄相對、傲然挺立的馬是“馬不停蹄”,兩匹昂首嘶鳴、矯健俊美的馬是“龍馬精神”,兩匹扭頭側身、奮勇嚮前的馬是“萬馬奔騰”,兩匹捲首含胸、積聚力量的馬是“馬到成功”。 孫翠清用剪紙藝術特有.......


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楚鳳詩社“雙推成果”之詩人王學美

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楚鳳詩社“雙推成果”之詩人王學美

    楚鳳之星・王學美 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楚鳳詩社推薦 作者簡介 王學美,自號楚筠子,中華詩詞學會、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湖北楚鳳女子詩社副秘書長。作品多次獲全國詩詞大賽等級奬。著有《碧筠軒詩抄》詩詞集。 題鄢達珍先生《喜上梅梢》圖 巧點玲瓏一樹妍,梅梢雙鵲占春先。 相呼恰恰喧聲起,攪動清香上我箋。 古樹 風雨韆年摧欲倒,撐持枯乾立湖邊。 枝頭猶自生春意,染綠一湖雲水天。 清明祭父 一 又是幡飛灰蝶�r,啼鵑歲歲斷人腸。 一�g新土一相問:日久可將閨女忘。 二 隨風紙蝶漫空飄,飄嚮蓬山萬裏.......


南口的他畫中藏著鄉情 心中懷著正能量

南口的他畫中藏著鄉情 心中懷著正能量

    他是一位“70”後 他開得瞭火車 也拿得起畫筆 他用熱情描繪祖國江河 也把溫情灑滿社區角落 他是南口鎮南廠東社區居民劉成祥,一個對繪畫充斥著滿腔熱情的“社區畫傢”,埋頭作畫幾十年,所獲奬項不勝枚舉。最近,他的繪畫作品《山河》又榮獲瞭北京市第二屆“京頤杯”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書畫攝影比賽市級優秀奬、區級一等奬。 劉成祥的傢位於南廠東社區鬍同深處的一處平房裏,這裏是父母留下的老宅,也是他的繪畫夢想萌芽的地方。走進劉成祥的傢,映入眼簾的是掛在牆上的巨幅山水作品,整個房間充滿瞭藝術氣息。 劉成祥展示.......


人工智能復原古代文本|《自然》論文

人工智能復原古代文本|《自然》論文

    《自然》發錶的一篇論文Restoring and attributing ancient texts using deep neural networks提齣,訓練一種深度神經網絡復原古代希臘文本,曆史學傢可用其達到72%的準確性。這些發現或可以更好的速度和準確性幫助復原和判斷新發現或未明銘文的歸屬,增進我們對古代曆史的理解。 要理解古代文明的曆史,曆史學傢會研究古人直接書寫在材料(如石頭、陶器或金屬)上並留存至今的的銘文。然而,許多銘文都在過去的曆史中受到瞭破壞。這些文本難以辨認,書寫時間也.......


鄭州將推動“鄭州燴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

鄭州將推動“鄭州燴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賈永標 實習生 高萬潔)3月10日,記者從鄭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鄭州市將實施特色服務消費提升工程,加強特色美食文化宣傳推廣,完善特色美食標準體係,推動“鄭州燴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促進“黃河大鯉魚”“燴麵”“鬍辣湯”等特色美食傳統技藝傳承和保護;引導餐飲潮流化發展,積極推進美食街建設,打造國際美食名城。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


山西齣土“八角古墓”,墓中壁畫被曝光後,網友指責:人性何在?

山西齣土“八角古墓”,墓中壁畫被曝光後,網友指責:人性何在?

    古墓,作為諸多古人的長眠之地,往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墓主人當時的生活狀態以及價值觀念。正因如此,對於考古學傢們來說,通過探尋古墓的構造、規格、殉葬品等等,可以窺探到對應時代的一些曆史文化特點,讓我們對於古人的生活狀態有更為全麵的認識。 就說最近在山西某地被偶然發現並挖齣的“八角古墓”,墓中的壁畫被考古學傢們發現並予以公布曝光之後,就讓人們對古人的孝道觀念有瞭更為深刻的認識。而當得知壁畫描繪齣來的具體場景後,義憤填膺的網友紛紛怒罵:人性何在!這是怎麼一迴事呢? 挖掘古墓,壁畫曝光 最近.......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這些展品與“她”有關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這些展品與“她”有關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烏魯木齊曆史文化陳列》展中與“她”有關的展品,金飾;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烏魯木齊曆史文化陳列》展中與“她”有關的展品,銅鏡;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烏魯木齊曆史文化陳列》展中與“她”有關的展品,珠飾;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烏魯木齊曆史文化陳列》展中與“她”有關的展品,黛石(化妝棒) (記者王暢彤攝)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暢彤)“愛美之心自古有之,距今3000―2000年前,住在今日達阪城這片區域的女孩就曾手持銅鏡與黛石(化妝棒),輕描細眉……”這是烏魯木齊市.......


(人類編年史-8)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

(人類編年史-8)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

    文字齣現瞭,它標誌著人類文明的質變,由考古學轉變為曆史。世界人口比上個韆年增加瞭一倍,大約從700萬人增加到約1400萬人。隨著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的不斷登場,信息越來越豐富。 前40世紀 4000BC 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齣現,以翡翠著稱,還有大量漆器、絲製品和象牙製品。 良渚文化遺址 4000BC 西安附近的薑寨齣現瞭有100多個房子圍繞著社會中心。 4000BC 埃及前王朝時期開始,也稱為涅伽達文明。 4000BC-3900BC (神話)朝鮮神話中,神和母熊的兒子在這個時期創建瞭朝鮮文明。.......


剪紙裏的警營生活,你pick哪一張?

剪紙裏的警營生活,你pick哪一張?

    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公安局輔警趙浩丹,用巧妙構思將自己的特長――剪紙藝術與基層民警工作日常結閤起來,剪齣瞭一幅幅生動、感人的警營故事圖。為基層民警記錄工作生活的同時,也為賓川縣公安局警營文化的建設添磚加瓦。 走進趙浩丹的辦公室,隻見他手握剪刀,正聚精會神地剪著自己手中的一張紅紙,不一會兒,一個立體的“春”字就齣現在大傢眼前。 為何會對剪紙感興趣?這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趙浩丹的老傢位於雞足山鎮關李村,這是一個白族聚居的村落。白族人民有將“壽”“喜”等字剪下來貼到大香上後纔燃燒的習俗。每當需要剪紙的.......


印度恰蒂斯加爾邦首席部長用牛糞製作的公文包提交新財年預算

印度恰蒂斯加爾邦首席部長用牛糞製作的公文包提交新財年預算

    ▲ 巴赫爾用一隻由牛糞等材料製作的公文包提交財政預算。 3月9日,印度恰蒂斯加爾邦首席部長巴赫爾用一隻由牛糞等材料製作的公文包將本邦2022至2023年財政預算提交給邦議會審議。 據印度當地媒體報道,這個公文包是由當地工匠利用牛糞粉、樹膠、麵粉等材料耗費10天製作而成。上麵由印地語寫著“Gomay vasati Lakshmi”,意為“拉剋西米住在牛糞”裏。麵對媒體,巴赫爾端端正正地將此公文包端舉在胸前,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據瞭解,在印度傳統文化中,拉剋西米是主管財富的女神,“Goma.......


代錶委員履職記|吳為山:讓中國文化和故事為世界共享

代錶委員履職記|吳為山:讓中國文化和故事為世界共享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去年全國兩會提交瞭《關於加強文化經典在“雲上交流”的提案》,同年8月文化和旅遊部對該提案進行答復,提齣從加強文化交流傳播頂層設計、創新文化交流傳播方式和手段、指導並支持部直屬藝術單位和地方文藝團體加強文化交流傳播工作等方麵推動提案落地落實。今年,吳為山又帶來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的新提案。因履職期間的突齣錶現和貢獻,吳為山榮獲“2021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奬”。 我的思考:創新交流模式,加強文化對話 新冠肺炎疫情加劇瞭不同文明主體之間溝通的睏難,.......


君若安好,吾便晴天

君若安好,吾便晴天

    輕撚輪迴,淡煙,疏雨 ,蕊寒露,月凝霜。一箋心事 ,寒墨沾染著風花雪月的清涼,如蝶舞在紅塵魔域桃源裏,靜候花飛時節,共雲飛揚。聚如春夢短,散如雲煙長,纔下眉頭瘦瞭山水,又上心頭瘦瞭詩章。君悠然塵世,且歌且行,不為功名,隻為情殤。君淡漠浮華,飲醉暢遊於古典的舊詩行裏,歌盡風雅,書盡離殤。 怡然之處,你口噙唇齒留香的詞韻,吟誦人間的離閤悲歡。流年偷換,又是一季滿地殘紅,堆積著的婉約,消瘦瞭君的容顔,空損瞭誰的想念?誰獨倚西樓,一簾幽夢怨春淺,半窗竹影嘆鞦深;沙漏幾度驚蟄夢,寒鴉一宿和風啼。望斷.......


甘肅省第十屆敦煌文藝奬揭曉 全省文旅係統23部作品獲奬

甘肅省第十屆敦煌文藝奬揭曉 全省文旅係統23部作品獲奬

    中國甘肅網3月10日訊(本網記者 任磊)近日,甘肅省第十屆敦煌文藝奬評選結果揭曉,話劇《八步沙》《七先生》、民族舞劇《彩虹之路》、秦腔《許鐵堂》《肝膽祁連》、交響麯《永遠的綠洲――河西走廊》、音樂劇《達瑪花開》、雜技劇《九色鹿》等全省文旅係統創作的23部文藝作品獲奬,占獲奬作品總數的26%。 “敦煌文藝奬”是以甘肅省委、省政府名義錶彰的全省文藝創作最高奬,旨在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聚焦精品創作,勇攀藝術高峰,推動甘肅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此次“敦煌文藝奬”評選範圍為:2018年7月1日至20.......


馮驥纔:今年我80歲,就缺時間

馮驥纔:今年我80歲,就缺時間

    《老夫老妻》 (馮驥纔先生與夫人共同繪製,1991年) 馮驥纔先生在傢中 馮驥纔先生的書房與畫室 馮驥纔先生繪畫作品 今年的農曆二月初九(3月11日),馮驥纔先生將迎來他的八十大壽。3月4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馮先生告訴記者,他和母親約好瞭,在他生日那天中午,兩人一起吃一頓麵,“今天上午,我還去看瞭我母親,她今年105歲。我覺得很難得,我80歲的人瞭,還能去看望自己的媽媽。等3月11日中午,我和媽媽兩個人吃一頓麵,我覺得這是有特彆意味的、深長.......


他創造齣最後一個主人公,再次踏上新舊大陸,品嘗一遍愛與死

他創造齣最後一個主人公,再次踏上新舊大陸,品嘗一遍愛與死

    當你垂垂老矣,會怎樣迴顧自己的一生?2013年,88歲的詹姆斯・索特齣版瞭他最後一本長篇小說――《這一切》。 故事始於“二戰”尾聲一艘駛往衝繩的艦艇,主人公鮑曼是一名年輕的海軍軍官。之後的幾十年,他迴到紐約成為一傢齣版社的編輯,在圖書交易、文學事業和一場又一場晚宴聚會中安身立命。他結婚又離婚,新戀情接踵而來,肉體激情周而復始,也經曆瞭殘酷的背叛。老友們漸行漸遠,房子買下又賣掉,父母離世,愛的紐帶褪色凋零。當我們最後一次見到鮑曼,他已到瞭認真思考死亡的年紀:他想要再迴太平洋,那裏“有他生命中.......


閉館大修前,讓我們再去一次上博,一睹那場“盛世芳華”

閉館大修前,讓我們再去一次上博,一睹那場“盛世芳華”

    今年是上海博物館建館70周年。 盛世芳華 昨天,“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 該展覽是為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舉辦的第33個受贈文物展。 展覽匯聚195件/組受贈文物,涵蓋書畫、青銅、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錢幣等各個門類。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捲》為王南屏、房淑嫣於1985年捐贈,摘錄《楞嚴經》中《觀世音發妙耳門》一節。 該捲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親自校正《楞嚴經》經捲文字。捲後有南宋牟獻之、元王濛、明項元汴等人題跋。 曾經元陳惟寅、明項元汴、清安岐、曹.......


湘籍作傢曾高飛今年第二部長篇小說《窺浴》即將齣版

湘籍作傢曾高飛今年第二部長篇小說《窺浴》即將齣版

    2019年下半年開始重返文壇的知名作傢曾高飛,創作呈現井噴狀態,繼一月份完成長篇小說《九尾狐》後,梅開二度,最近完成瞭今年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窺浴》的創作,稿件已經交由中國友誼齣版社,預計年內跟廣大讀者見麵。 《窺浴》是一部青春情感題材小說,圍繞農村青年偉岸高考結束後迴到傢裏,那段特殊時期的迷惘、衝動、掙紮和奮鬥,作者以幽默沉重的筆調,講述“每個人都有荒唐往事,尤其在年輕的時候,這是成長的特權,也是成熟的必經之路”。 小說的內容簡介如下: 高考結束後,偉岸迴到村莊,渴望愛情的他跟鄰傢女孩秀兒.......


建築師李道德:“網紅”不是衡量建築的標準

建築師李道德:“網紅”不是衡量建築的標準

    鳳凰榖山頂藝術館齣現在北京鼕奧開幕式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畫麵時,其設計者李道德還是感到一絲意外。他知道張藝謀拍攝團隊的70多個人專程在這裏拍攝瞭一整天,但不知最終自己的作品會以什麼形式齣現,直到從開幕式直播裏看到瞭自己設計的藝術館。 在“榖雨”和“芒種”兩個節氣的片段,鏡頭從高空俯視位於燕山山脈峰巒之上的山頂藝術館,模特站在屋頂棧道的入口處,夜晚時分,一傢人在藝術館內包餃子團聚――每個畫麵雖然隻有短短數秒,卻是熟悉這幢建築的人一眼就能辨認齣的場景。 2014年,李道德作為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傢.......


藝術|周廣仁:用琴聲連接中國與世界

藝術|周廣仁:用琴聲連接中國與世界

    3月7日16時30分,中央音樂學院終身教授周廣仁於北京傢中安詳辭世,享年93歲。她是當今中國在國際樂壇上最具影響力的鋼琴演奏傢、教育傢之一,是中國20世紀最傑齣女性之一,被譽為“中國鋼琴教育的靈魂”。 “她對學生的關愛像慈母一樣,一代代學生在周先生的關懷和鼓勵中成長起來。”周廣仁的學生,中央音樂學院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段召旭悲慟錶示,作為周廣仁的學生,他將努力把她的言傳身教像火種一樣傳遞下去,為世界演奏“中國之聲”。 周廣仁被譽為“中國鋼琴教育的靈魂” 第一次在國際音樂節奏響中國鋼琴麯.......


楷書四境,幾人能達到?

楷書四境,幾人能達到?

    四個係統楷書的取法,當代都有學習者,因人素養不同而水平不齊,有佳者,但大多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對楷書的層次認識不足。以筆者拙見,楷書有四境。 01/ 求器 器,為器物,指有形的物質形象。對書法而言,就是追求紙麵上的形。“形”,指古人所創立的紙麵上的平麵形象,以寫像、寫準某一傢為目標要求。這一境要解決的問題是筆法、結字、章法。在這三個方麵能夠找準古人特點,較熟練再現。 筆法正確,筆畫有一定質感,錶現為較好的控製點畫能力。其熟練者,落筆成形,筆到意到,筆畫搭配協調妥帖;維學重心穩固,布白勻稱,.......


書房佳聯,這就是品位,轉發瞭!

書房佳聯,這就是品位,轉發瞭!

    古人的書室楹聯 或抒發情感 或戲弄人生 或針砭時事 或錶達雅興 從這些聯句中 可以一窺曆代文人 或書傢們的心境 一起來看 陸遊 萬捲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 自題“書巢”聯。以“巢”名書齋,足見耽書之甚。萬捲伴終生,是放翁的真實寫照。放翁嗜書,老而彌篤。有“讀書有味身忘老”之名句傳世。晴窗萬捲,耽書如年,是真名士! 左光鬥 風雲三尺劍 花鳥一床書 題書齋聯。武能叱吒風雲,持劍嘯天。文則花鳥怡性,嗜書曉理。非光鬥不能為之。 鄧子龍 月斜詩夢瘦 風散墨花香 自題書房聯。此聯以意境取勝,上.......


字因人貴,你服嗎?

字因人貴,你服嗎?

    倪元璐是晚明時剛直節義之士,肩負著士大夫忠君報國的沉重壓力,時勢的不堪和官場的腐敗,他的抱負終難實現,由是隻能藉書法來發泄胸中的鬱勃。 他的書法受顔魯公、蘇東坡影響而絕不為成法所拘,往往縱筆疾書,抒發心跡。但天份既高,學養又富,故能觸類旁通,風標獨領,雖縱橫使轉,看似絕不經意,但聲情並茂,氣韻優雅,個人風格十分強烈。因為性格剛烈,所以他的字纔值錢。下麵我們來看看倪元璐這四幅書法,究竟值多少錢? ▲《草書贈毖軒題畫詩軸》 2011年,拍價:9844000元 ▲《行書許愈杜陵七言聯》 20.......


散文|我生命印記中的故鄉老物件

散文|我生命印記中的故鄉老物件

    1童年的記憶--老物件 作者:孫會昌 前年鼕天,受齊魯寶榮古玩城馬經理熱情邀約,參現瞭他個人辦的古玩收藏城。其址:平陰縣105國道南邊畢海洋村。上下兩層樓,樓南一個大院,院東、南側各有偏房,樓北是塊空地,緊鄰105國道。總占地麵積約五韆多平方米。除辦公室、臥室、廚房丶衛生間外,上下兩層、偏房、院內外,甚至進門的寬敞的樓洞兩側,均擺滿收集瞭30多年的古玩、石器等。上至宋唐,近到六、七、八十年代的集品眾多,可謂琳琅滿目。 我受近代一些老物件的影響,撩起曾經那些年的鄉愁。這些老物件,見證時代的進.......


“魏碑第一”,記錄瞭一位教育者的功德!

“魏碑第一”,記錄瞭一位教育者的功德!

    《張猛龍碑》,山東麯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張猛龍碑》,右為用原石照片組拼而成的整碑照片,左為整碑的碑式圖。 《張猛龍碑》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此碑立於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碑上無撰書人姓名,書體為楷書。現藏於山東麯阜漢魏碑刻陳列館內。 《張猛龍碑》所代錶的魏碑楷書興盛於北朝。北朝時期刻碑立石之風極盛,迄今為止,齣土和遺存的碑刻、墓誌、造像、摩崖以及其他石刻,可以說是難以勝數。 《張猛龍碑》作為魏碑中具代錶性的一部法帖,被曆代書傢極為推崇。古人評價其書“正法開歐虞之門戶”,.......


春遊去哪裏,打卡203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春遊去哪裏,打卡203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今天,走進遍布江蘇大地、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間,它們兼具人文關懷、審美品位、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力,無論是看戲觀展、讀書賞影,還是汲取知識、互動休閑,抑或“打卡”購物、沉浸體驗,一處處“顔值”與“內涵”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間,不僅成為引人矚目的文旅融閤新地標,更生長齣麵嚮未來的無限新可能。 .......


即日起,廈門公開徵集!奬勵最高……快來參與!

即日起,廈門公開徵集!奬勵最高……快來參與!

    什麼樣的標識能代錶廈門? 什麼樣的卡通形象能為廈門代言? 什麼樣的故事最有“廈門味”? 今天上午 廈門白鷺城市形象標識體係徵集評選組委會 召開新聞通氣會 即日起 廈門麵嚮所有關心和支持 廈門城市發展的個人和機構 發齣誠摯邀請 以網絡徵集和定嚮邀約相結閤的方式 徵集白鷺城市形象LOGO 和白鷺卡通形象 同步舉辦廈門“白鷺女神” 形象文學創作大賽 這標誌著 廈門白鷺城市形象標識體係徵集評選活動 正式拉開序幕 徵集主題 城市形象標識體係是打造城市形象IP、增強城市辨識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滬上又一著名場館將暫彆!首次閉門大修

滬上又一著名場館將暫彆!首次閉門大修

    上海城市建設“大動作”不斷 又有一個上海人熟悉的場館 要和大傢暫彆瞭 昨天,“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195件/組受贈文物集中亮相,涵蓋書畫、青銅、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錢幣等多個門類。這是上海博物館繼去年舉辦“鼎盛韆鞦”和“高山景行”之後的又一次受贈文物大展,也是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除常設展外舉辦的第33個受贈文物展。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誌剛透露,上海博物館東館建成開放已進入倒計時,人民廣場館捨將迎來建館後的首次閉館大修。此次展覽是“暫彆前博物館與觀眾之間.......


文無新意不齣手:導語寫作如何點亮讀者的眼睛

文無新意不齣手:導語寫作如何點亮讀者的眼睛

    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新聞用事實說話要從導語開始。中宣部在關於改進新聞文風的相關通知中曾要求“說真話、寫實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這裏的要求直指“事實”。有學者說:新聞是一門經過嚴格訓練的敘事的藝術,“敘事”的“事”就要從導語開始。 1 不要把重要事實淹沒在冗長的空話之中 新聞導語怎樣用事實說話?新鮮齣爐的第31屆中國新聞奬給我們作瞭示範,這次斬獲文字消息一等奬的三篇消息的導語,給我們提供瞭成功的範式: 新華社消息《從“暫停”到“重啓”: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這.......


【青未瞭】魏忠友專欄|四季青蔥

【青未瞭】魏忠友專欄|四季青蔥

    文|魏忠友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早春的一場���饗贛輳�一夜間酥軟瞭大地,田野裏濕潤而清新。草芽拱破瞭地皮,麥苗陡然間硬瞭腰身,而小菜園的一角,鼕日裏全然不見的土壟上,突兀地鑽齣瞭肉嘟嘟的尖芽。是蔥的新生,是春的信使。青綠而鮮嫩,艷麗而嬌貴,望見的人也恨不得來一次鼕眠春醒。這是驚蟄前後,這是春訊報捷,這是生命的輪迴,這是大地的呐喊。流連忘返的人隻有驚羨,隻有仰慕,隻有感嘆,隻有嗟懷,於是記憶的篇章便隨著歲月的標識一頁頁翻轉,蔥的榮枯頓時定格在口齒肚腹間。 春蔥可愛,秀美可餐。.......


外國留學生體驗傳統農耕文化

外國留學生體驗傳統農耕文化

    3月3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又稱春耕節,預示著萬物復蘇,進入到瞭耕作的季節。廣西灌陽縣新街鎮石豐村舉辦瞭二月二民俗文化活動,來自桂林電子科技大學9個國傢的留學生參加瞭這次特彆的文化之旅,零距離體驗中國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和中國桂林的戲麯文化魅力。 留學生零距離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齊琪 攝 在開耕儀式上耕牛鐵牛齊上陣,3頭耕牛頭邁著矯健的步伐奮力耕田,旁邊的6頭鐵牛也轟鳴著,將土地翻耕一新,預示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榖豐登。除瞭傳統的敬龍開耕儀式,民俗文化節還設置瞭抓禾花魚、.......


上海博物館閉館大修前,以一場“盛世芳華”受贈文物展與觀眾對話

上海博物館閉館大修前,以一場“盛世芳華”受贈文物展與觀眾對話

    今年是上海博物館建館70周年。昨天,“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該展覽是為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舉辦的第33個受贈文物展。 圖說:展覽海報 上海博物館供圖 (下同) 本次展覽匯聚195件/組受贈文物,涵蓋書畫、青銅、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錢幣等各個門類。其中,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捲》為王南屏、房淑嫣於1985年捐贈,摘錄《楞嚴經》中《觀世音發妙耳門》一節。該捲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親自校正《楞嚴經》經捲文字。捲後有南宋牟獻之、元王濛、明項元汴等人題跋。曾經元陳惟.......


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武漢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名錄公布

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武漢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名錄公布

    極目新聞記者 林楚晗 通訊員 劉甜甜 3月10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武漢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名錄公布,28項市級非遺代錶性項目上榜,至此,武漢市市級非遺代錶性項目總數達到196項(國傢級19項,省級72項)。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武漢市不斷完善非遺項目名錄體係建設,通過深入挖掘整理非遺資源,已先後對社會公布瞭六批武漢市市級非遺代錶性項目名錄,將一批武漢地域特色鮮明、曆史文化價值較高的非遺項目納入市級名錄予以重點保護。這些非遺項目已經成為塑造武漢形象、講好武漢.......


研討|瀋念《大湖消息》:二十年間,行走於洞庭湖

研討|瀋念《大湖消息》:二十年間,行走於洞庭湖

    “穿過村莊,翻上長堤,洞庭湖咫尺之間。東經一百一十度,北緯三十度,是洞庭湖的主坐標”。這是作傢瀋念對於洞庭湖的定位。 作傢瀋念在近二十年間,百餘次去往東洞庭湖濕地、長江集成孤島,看到瞭候鳥、魚類、麋鹿、江豚等生物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遭際與人事變遷,並將見聞與思考寫作為《大湖消息》一書。這本書中,作者以個體行走的經曆與感受和湖區人的生存現實,敘說湖區生物與人和土地的命運交集。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人民文學》雜誌社、湖南省作協聯閤主辦的《大湖消息》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現場 十月雜誌社副.......


散文|彎榆雜感

散文|彎榆雜感

    彎榆雜感 賈平凹 西安街巷,很是講究端直的,不閤規矩者,全都重新修建:拆除兩旁房捨,挖掘路邊樹木。幾年的時間,街巷嶄新起來,路邊又新植瞭嫩綠的法桐,人便譽稱之“井字城”瞭。 我很贊成這種修建,雖然曾經混亂過一時。 偶爾去北大街一傢劇院看戲,去得早,閑著無事,便到近旁商店去玩。齣瞭商店,卻看到一株孤立的榆樹。 樹已蒼老瞭,彎彎扭扭地倚牆長著。枝葉卻茂盛,但沒幾分風姿,也很少綠色,樹身上隻是釘有牌子,上寫著:公廁在內。 路人皆不留意,我卻好奇起來,圍著彎榆走瞭一匝,量得是一摟粗。皮鱗斑斑,用手.......


《從驚奇開始》:年輕人的愛智之旅,從驚奇開始

《從驚奇開始》:年輕人的愛智之旅,從驚奇開始

    青少年親近哲學,也許就像戀愛一樣,是一種本能。當處於這一成長階段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開始對世界投以懷疑和好奇的目光,開始去追問“我是誰”“我的存在有何不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就如亞裏士多德曾說的,“哲學始於對世界的好奇。”對於眼裏有光、對萬物始終充滿好奇、對任何事情都想問個“為什麼”的孩子來說,哲學本就是他們的一部分。 近日,由八名哲學專業的學者共同編纂的《從驚奇開始:青少年哲學第一課》齣版麵世,以易懂的方式將哲學傳遞到每一位年輕人的手中。八位學者不僅有專業的哲學背景,而且他.......




薦書|閱讀烏剋蘭2000年 深度瞭解“歐洲之門”

海基會傾聽 陸生大吐求學痛點

手繪解剖筆記如印刷 陸女大生紅瞭

李公明︱一周書記:埃及發現史與埃及學的……筆記考古

源芳醫院藍瘦網友罵 桃園市府搶救

在深淵的邊緣,勇敢的探險者們(12P)

都是新地標-清泉崗人行陸橋 終於動土

海冰麵積屢創新低 北極熊數量將銳減1/3

水下考古世界 硃立倫:保護文化資産

索國、埃及 紛傳炸彈攻擊

揭開神秘的尼羅河麵紗 大英博物館藏今於故宮正式開箱


前一篇新聞
如懿“以身試險”給自己下砒霜有多狠?這手段即便甄嬛也自愧不如
后一篇新聞
大清亡瞭108年,仍有皇族後裔留辮子,為延續純正血統拒絕娶漢人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