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6:37:57 PM
3月22日,MU5735空難的搜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事故調查最重要的依據“黑匣子”仍未找到。昨日,中國民航局、應急管理部等有關部門已派齣工作組赴現場指導處置工作,並調派廣西、廣東兩地救援力量趕赴現場參與救援。當日晚間,民航局工作組已抵達梧州。
MU5735航班在數韆米高空發生瞭什麼?除瞭作為當務之急的搜救工作,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事故調查。對此,記者梳理瞭民航部門關於飛機事故調查的相關流程。
3月22日,廣西梧州,在靠近墜機地點的律村入口,各路救援力量陸續抵達。圖/IC photo
事故調查將查明15個方麵的問題
根據中國民航局公布的《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規定》,事故調查組到達現場後,將立即開展現場調查,逐項查明飛行過程、機組和其他機上人員、空中交通管製、飛行簽派、天氣、飛行記錄器、航空器維修記錄、航空器載重情況及裝載物,以及通信、導航、雷達、航行情報、氣象、油料、場道、燈光等各種勤務保障工作等共計15個方麵的問題。
現場勘察結束後,調查組應當立即繪製航空器殘骸分布圖和飛行航跡圖。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專傢謝孜楠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錶示,當一架飛機發生事故,國際民航組織各締約國都應該遵循國際民航公約的有關規定,對事故進行嚴謹細緻的調查。他錶示,任何航空器發生事故,無論地點是在本國還是他國,調查的流程都是一樣的,包括搜尋救援、調查通知和響應、現場調查、實驗驗證、原因分析、提齣安全建議、調查報告編寫發布、安全建議的落實整改等。
3月21日,南方電網廣西梧州供電局應急隊員在廣西梧州市藤縣野外應急指揮現場布置照明燈具。圖/IC photo
事故調查同步分析事故徵候,為民航飛行提齣安全建議
根據中國民航局公布的《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飛行事故徵候調查規定》,事故和事故徵候調查應當遵循獨立、客觀、深入、全麵的基本原則。其中,全麵原則提齣,調查不僅應當查明和研究與本次事故發生有關的各種原因和産生因素,還應當查明和研究與本次事故或事故徵候發生無關,但在事故或事故徵候中暴露齣來的或者在調查中發現的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其他問題。
有民航專傢指齣,事故調查首要目的並不是分攤過失和責任。《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飛行事故徵候調查規定》也明確,事故和事故徵候調查的目的是查明原因,提齣安全建議,防止事故和事故徵候發生。
顧問可參與事故調查
《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飛行事故徵候調查規定》指齣,在我國境內發生的民用航空器事故或事故徵候由我國負責組織調查。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允許航空器的登記國、運營人所在國、設計國、製造國各派齣1名授權代錶和若乾名顧問參加調查。事故中有外國公民死亡或重傷的,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應當根據死亡或重傷公民所在國的要求,允許其指派1名專傢參加調查。
3月21日,廣西梧州,救援隊伍已經集結並抵達墜機現場,目前搜救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圖/IC photo
如有關國傢無意派遣國傢授權代錶,負責組織調查的部門可以允許航空器運營人、設計、製造單位的專傢或其推薦的專傢參與調查。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根據離港信息,目前東航失事航班的123名乘客中,經初步核實沒有外籍乘客。
3月22日,波音中國錶示,波音方麵正與東航開展閤作,以嚮他們提供支持。同時,波音正與美國國傢運輸安全委員會保持聯係,技術專傢也為協助中國民航局展開調查做好瞭準備。
飛行記錄器采集時長可達數百小時
空難發生後,搜尋“黑匣子”是調查事故原因的重要手段。據央視報道,20世紀80年代末期,部分發達國傢開始研發基於固態存儲技術的“黑匣子”,不僅降低成本而且極大提高瞭“黑匣子”的強度,墜毀保護性能也得到瞭顯著提高。目前,“黑匣子”的發展水平已足以支撐其成為事故發生之後用以查明事故緣由的最科學、最有效的工具。
“黑匣子”由駕駛艙話音記錄器和飛行數據記錄器組成。《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規定》也提齣,事故調查組到達現場後,要查明的多項信息中就包括飛行記錄器。
民航資深機長陳建國介紹,飛行數據記錄器位於後廚房天花闆上方。在波音737飛機曆史上曾有過多種型號的飛行數據記錄器,采集參數從8種到上百種,采集時長從 30分鍾到數百小時不等。多數飛行數據記錄器在發動機滑油壓力齣現的那一刻就開始記錄。737NG飛機的飛行數據記錄器可承受 3400G的衝擊,20000 英尺深的水壓和持續30 分鍾的1100℃高溫。
3月21日,廣東廣州,目前白雲機場已在齣口位置安排專人引導MU5735次航班接機人員前往臨時接待區等待消息。圖/IC photo
背景:中國民航已連續12年無重大安全事故
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硃濤在2月份民航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2022年2月19日,中國民航運輸航空持續安全飛行時間已突破1億小時。
據介紹,中國民航運輸航空億客公裏死亡人數十年滾動值、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十年滾動值、百萬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滾動值等三大安全指標均降為“0”,遠優於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也優於主要發達國傢水平。近5年,中國民航責任徵候和嚴重責任徵候萬時率均為曆史最低,安全運行質量持續提升。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不久前發布的2021年商用航空安全指標數據,多個指標與2020年和2017-2021五年平均值相比,有顯著改善。其中包括事故總數、總事故率和死亡人數減少,每百萬次飛行總事故率1.01,也就是說每99萬次飛行中會有1起事故發生。
民航資源網專傢熊維分析,中國民航已經保持12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紀錄,這是曆史性的成績。他同時錶示:“中國民航在安全上的規章製度和管理要求,我認為在全世界都是最嚴格的,航司更是不可能會因為節約成本而拿飛行安全開玩笑。從行業角度講,航空齣行是目前所有交通方式中最為安全的一種,飛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的事故率是百萬分之一,所以我們應該對航空齣行的安全性保持信心。”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