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36:41 PM
戰國傳奇:二公大義說無忌,公子閤縱破秦軍
顔恩無法見到信陵君,門客不肯為之通報,正無奈何,恰好博徒的毛公和賣酒的薛公來訪信陵君。顔恩知其為信陵君的上客,便泣訴其事,二公道:“我二人當力勸之。”顔恩道:“全仗二位。”
二公入見信陵君道:“聞公子車駕將返宗邦,吾二人特來送行。”
信陵君說:“哪有此事?”
二公道:“秦兵圍魏甚急,公子沒聽說嗎?”
信陵君說:“聽說瞭。但無忌已辭魏十年,今已為趙人,不敢與聞魏事矣。”
二公齊聲道:“公子這是何言也?公子之所以被趙依重,能名聞於諸侯的,是因為有魏也,即公子之能養士,緻天下賓客者,亦藉魏力也。今秦攻魏日急,公子卻不憐恤,假設秦一旦攻破大梁,壞先王之宗廟,公子縱然不念其傢,還不念祖宗之祭奠嗎?公子還有何麵目寄食於趙也!”
言未畢,信陵君蹴然起立,額頭齣汗說:“先生責無忌甚正,無忌幾為天下罪人矣。”即日命門客束裝,自己入朝往辭趙王,趙王不捨信陵君歸去,持其臂而泣曰:“寡人自失平原,倚公子如長城,一朝棄寡人而去,寡人與誰共社稷耶?”
信陵君說:“無忌不忍先王宗廟見毀於秦,不得不歸,倘若藉君之福,社稷不泯,尚有相見之日。”
趙王曰:“公子嚮以魏師存趙,今公子歸赴國難,寡人敢不悉賦以從!”於是以上將軍印授公子,派將軍龐��為副,起趙軍十萬助之。
信陵君既將趙軍,先使顔恩歸魏報信,然後分遣門客緻書於各國求救。燕、韓、楚三國俱素重信陵君之人品,聞其為將莫不喜歡,悉遣大將引兵至魏,聽其節製。燕將將渠、韓將公孫嬰、楚將景陽,惟齊國不肯發兵。
魏王正在危急,顔恩報說:“信陵君兼將燕、趙、韓、楚之師前來救魏。”魏王如渴時得漿,火中得水,喜不可言,命衛慶悉起國中之師,齣應公子無忌。
斯時,濛驁圍郟州,王��圍華州,信陵君道:“秦聞吾為將必急攻。郟、華東西相距五百餘裏,吾以兵牽濛驁之兵於郟州,而率奇兵赴華州,若王��兵敗,則濛驁亦不能自固矣。”眾將皆曰:“對。”
於是,命衛慶以魏師閤楚師,築為連壘,以拒濛驁,虛插信陵君旗號,堅壁勿戰;信陵君親率趙師十萬,與燕、韓之兵,星夜奔馳華州。
信陵君召集諸將計議道:“少華山東連太華,西臨渭河,秦以舟師運糧,俱泊渭水,而少華山木多荊杞,可以伏兵,若以一軍往渭水劫糧,王��必悉兵來救,吾伏兵於少華山,邀擊之,無不勝!”即命趙將龐��引一支軍往渭河,劫其糧船;命韓將公孫嬰、燕將將渠各引一支軍,聲言接應劫糧之兵,隻在少華山左右伺候,共擊秦軍。信陵君親率精兵三萬,埋伏於少華山下。
龐��引軍先發,早有伏路秦兵報入王��營中,言:“魏信陵君為將,遣兵徑往渭口。”王��大驚道:“信陵君善於用兵,今救華州卻不接戰,而劫渭口之糧,是欲絕我之根本也,吾當親往救之。”遂傳令:“留兵一半圍城,餘者悉隨吾救渭口。”將近少華山時,山中閃齣一隊大軍,打著“燕相國將渠”旗號,王��傳令列成陣勢,便接住將渠交鋒。
戰不數閤,又是一隊大軍到來,打著“韓大將公孫嬰”旗號,王��急分兵迎敵。
軍士報道:“渭河糧船,被趙將龐��所劫。”王��道:“事已如此,且隻顧廝殺。若殺退燕、趙二軍,再作計較。”三國之兵,攪做一團,自午至酉,尚未鳴金,信陵君度秦兵已疲,引伏兵一齊殺齣大叫:“信陵君親自領兵在此!秦將早早來降,免汙刀斧!”
王��雖是個慣戰之將,到此沒有三頭六臂,如何支持得來?況秦兵素聞信陵君威名,到此心膽俱裂,人人惜命,個個奔逃。
王��大敗,摺兵五萬有餘,又盡喪其糧船,隻得引殘兵敗將,嚮路南而遁,進臨潼關去瞭。
信陵君引得勝之兵,仍分三隊,來救郟州。
濛驁諜探信陵君兵往華州,於是將老弱立營,虛建“大將濛”旗幟,與魏、楚二軍相持。盡驅精銳銜枚疾走,望華州一路迎來,指望與王��閤兵。
誰知信陵君已殺敗瞭王��,恰好在華陰界上相遇,信陵君親冒矢石,當先衝敵,左有公孫嬰,右有將渠,兩下大殺一陣,濛驁摺兵萬餘,鳴金收軍。當下紮住大寨,整頓軍馬,打點再決死戰。
這邊魏將衛慶,楚將景陽,探知濛驁不在軍中,攻破秦營老弱之兵,解瞭郟州之圍,也望華陰一路追襲而來。正遇濛驁列陣將戰,兩下夾攻,濛驁雖勇,怎當得五路軍馬,腹背受敵,又大摺一陣,急急望西退走。
信陵君率諸軍,直追至函榖關下,五國紮下五個大營,在關前揚威耀武。
如此月餘,秦兵緊閉關門,不敢齣應,信陵君方纔班師。各國之兵,亦皆散迴本國。
魏安��王聞信陵君大破秦軍,奏凱而迴,不勝之喜,齣城三十裏迎接。兄弟彆瞭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並駕迴朝,論功行賞,拜為上相,增封五城,國中大小政事,皆決於信陵君。
赦硃亥擅殺晉鄙之罪用為偏將,此時信陵君之威名震動天下。各國皆備厚幣求信陵君兵法,信陵君將門客平日所進之書,纂括為二十一篇,陣圖七捲,名曰《魏公子兵法》。
濛驁與王��領著敗兵閤做一處,來見秦莊襄王,奏道:“魏公子無忌‘閤縱'五國,兵多將廣,所以臣等不能取勝,損兵摺將,罪該萬死。”
秦王曰:“卿等屢立戰功開疆拓土,今日之敗,是眾寡不敵,非卿等之罪也。”
剛成君蔡澤進言:“諸國之所以能‘閤縱',皆因以公子無忌之故。今大王派遣一使修好於魏,且請無忌至秦麵會,待其入關,即執而殺之,永絕後患,豈不美哉?”秦王用其謀,遣使至魏修好,請信陵君赴秦。馮諼說:“孟嘗君、平原君皆為秦所羈,幸而得免,公子不可重蹈復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