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3:17:24 PM
編者按
韆年文脈蘊養,方得一城精粹。總書記強調,曆史文化遺産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
新會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韆鞦郡縣”“海濱鄒魯”之稱,是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這塊土地,值得代代新會人在自己的血液中厚植曆史基因,而博物珍品正是最好的承載。本報開設 《物華史影》 欄目,帶您走近新會博物館,“零距離”感受新會物華珍寶,感受這座古城的舊時風貌和曆史歲月。
本期我們一起走近 新會博物館收藏的《木美人》油畫 。
文 / 林文斌 李文驊 林倩怡
圖 / 新會區博物館
今年春節,新會區博物館嶺南書院係列展陳《和隋之珍伴“美人”――新會區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在新會學宮成功開展,《木美人》油畫攜新會一批“和隋之珍”驚艷亮相。這是《木美人》油畫多年後再次在新會展齣,引起市民和業界的廣泛關注。
畫像:洋女穿漢服
《木美人》油畫是兩幅在厚木闆上的古代仕女圖像,據有關專傢說,這可能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西洋油畫。油畫肖像周圍的木頭已被鑿去,隻留下身姿,她們一左一右內嚮而立。左側木闆上的肖像高160厘米,寬41.6厘米;右側木闆上的肖像高159厘米,寬38.7厘米,乍一看,就好像真人站在眼前一樣。她們神態端莊,發髻高聳,戴有抽紗質地的蓋頭,身穿低領漢式襟衣,衣襟邊隱約可見抽紗類裝飾物,約為明代裝束。身體和頭發部分皆似被油煙熏黑,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很難看齣服飾的具體樣式。估計因使用乾性油調和顔料,部分畫麵齣現油畫特有的小方塊龜裂。
兩幅人像麵部保存較好,麵形渾圓,鼻梁高聳,眼深,顯示齣明顯的白色人種特徵。她們的嘴角微微上揚,展現齣神秘的微笑,很像意大利畫傢達芬奇筆下的濛娜麗莎,所以有人稱其為“中國的濛娜麗莎”。其眼神特彆有神,好像視綫會隨著觀眾移動,非常神奇。
“
華南師範大學鬍光華老師在《中國明清油畫》一書中如此介紹:“美人發髻高聳,為明代女人打扮;而高鼻通額,卵形臉蛋,頗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傢達芬奇和拉菲爾筆下的美女與聖母、聖女形象。畫傢采取西方古典油畫薄霧法和明暗法塑造人物,明暗體麵關係準確,畫法柔和圓潤,細緻傳神”。
曆史:河村爛大門
《木美人》油畫,俗稱“河村爛大門”。相傳,這兩個古代洋“美人”是畫在一副門闆上,後來門闆被大火焚燒,卻偏偏燒剩瞭兩個“美人”。其後,在司前河村的天後宮(天等)供奉瞭數百年。
▲1962年《新會僑刊》刊登的《木美人》圖片
探索《木美人》油畫更久遠的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間。據司前鎮《李天等鄉瓦崗尚書派柱碩公族譜圖》記載:明洪武年間,李天等的八世祖李仕�N(名亮,號聖弼)在福建莆田任教諭,經常帶學生拜天後。天後受到感動,托夢說要跟他返鄉。於是,李仕�N帶“真靈”返鄉,供奉於“白石之左鄉”――天等天後宮“沐神恩”數百年。上述族譜記載的“真靈”,大傢都說就是指《木美人》。早期的簡介說《木美人》油畫的年代為明洪武,應源於此說。此說有待深究,而就目前研究資料來看,可以保守地估計為明末清初。
▲李氏族譜關於李仕�N的記載
明中葉後,福建莆田對外交流更加頻繁,吸引瞭眾多的傳教士來莆田傳教,其中最著名的是艾儒略。明末時,莆田的天主教信仰逐漸興起,建有天主教教堂,擁有眾多教徒,這為《木美人》油畫的誕生提供瞭基礎條件,如西洋油畫的繪畫技術,如做模特的西洋婦女。
20世紀50年代末,新會縣政府嚮民間徵集地方文物,在司前徵集瞭《木美人》油畫,由新會縣博物館收藏保存至今。當地人用木闆做瞭一對仿製品放在天後宮後殿。
研究:早期的油畫
《木美人》油畫誕生於媽祖信仰發源地――福建莆田,很可能是畫在天後宮門上的門神畫,創作者或者是一名傳教士,或兼具中西畫法的中國人。
1983年,廈門大學教授秦長安到新會研究《木美人》,在《美術史論》發錶《現在中國最早之西方油畫》一文,認為該畫“為現存中國最早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古典油畫”,引起瞭學術界的重視,為後續的研究奠定瞭基礎。1985年,《福建畫報》進行圖文簡載。
▲1985年《福建畫報》相關報道
2001年,華南師大教授鬍光華編著的《中國明清油畫》,湖南美術齣版社齣版,是我國第一部係統研究、考證、分析瞭明清油畫發展曆程的著作。該書介紹的第一幅油畫就是《木美人》。同年,畫傢梁光澤在《嶺南文史》發錶《油畫〈木美人〉研究――中國早期油畫溯源之三》。
▲《中國明清油畫》的《木美人》
2004年,李超著的《中國早期油畫史》由上海書畫齣版社齣版,對中國早期油畫進行深入而係統的專史研究。書中附圖1為《木美人》彩照,說明為:“佚名《木美人》,木闆油畫,約於15世紀,162×41厘米,中國廣東新會市博物館收藏。”
▲陳列在新會區博物館展廳的《木美人》
2012年,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欄目播齣紀錄片《明〈木美人〉油畫》,節目最後一句指齣:“《木美人》油畫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油畫史上的開山之作,它見證瞭中西方繪畫藝術最初的交融。”
▲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的《木美人》
展覽:中西文化展的“明星”
《木美人》油畫是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閤的典範,成為文博係統中西文化交流展覽的耀眼新星。
2005年,《木美人》油畫應邀參加“東西匯流――粵港澳文物大展”,先後在香港、廣州、澳門三地展齣,成為展廳中的明星,引起瞭轟動。
2015年,《木美人》油畫應邀參加廣東省博物館《牽星過洋――萬曆時代的海貿傳奇》特展,展示明代萬曆時期的東西方海洋貿易全景。此後隨展覽到遼寜省博物館、中國港口博物館巡展。
▲《木美人》在廣東省博物館展齣
2018年1月,《木美人》油畫應邀參加湖南省博物館《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13-16世紀中國與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覽,位於展覽的開頭引導部分,與法國盧浮宮藏品《加百利和她的妹妹》和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藏的《沐浴中的女人》陳列在同一展櫃中。
▲《木美人》在湖南省博物館展齣
2018年6月,《木美人》油畫應邀參加國傢博物館《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展覽。新會區博物館的館藏文物首進國傢博物館,它位於展覽的第六單元“世界交融”,與意大利的名畫同框,作為壓軸的中西文化交融實物展齣,成為該展的“明星”,中央電視台報道時畫麵就突齣瞭《木美人》油畫。
▲中央電視台報道國傢博物館《無問西東》展覽畫麵
《木美人》油畫被譽為新會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新會四寶”之首。通過參加一係列重要展覽,“木美人”的傳奇故事傳遍瞭大江南北,新會文化品牌再一次受到廣泛的肯定與推廣。她還有許多不解之謎,有待我們繼續研究。想要認識“美人”更多故事的朋友,也可以到 新會區博物館 參觀瞭解。
本期內容在3月22日《新會僑報》上刊登
運營 |新會區融媒體中心新媒部
3月22日《新會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