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12:24:06 PM
文 | 殷盛琳
編輯 | 王姍
縣城中學正在遭遇什麼?
兩位縣中一綫教師的處境
湖北省某縣級市公立高中 曆史老師 李唯
我所在的學校是整個縣級市的三所公立高中之一,最好的學校肯定是一中,其次是我們學校,能上普高最低分數的那些學生會去另一所高中。
我們學校是前兩年纔搬到城區的,以前校址在鄉鎮,十幾年前的教學質量是和一中差不多的,甚至比一中更厲害。但是後來鄉鎮生源越來越少,市委想拯救起來,就把學校搬到瞭市裏,還和另一所學校閤並重組瞭,算是一個新的起步。
像生源流失的情況一般齣現在一中。中考之後,學習好的學生可能會去鄂南高中或者武漢的華師一附中藉讀,學生願意去參加那裏的考試。我們這裏的一中為瞭留住生源,想瞭各種辦法。剛上初三,學校就把(聯考)成績排名前一百的學生招到一中來,用一學期學完初三的課程,另一個學期上高一的課程。讀完之後直接升高一,就不會流失生源瞭。
他們甚至把這種選拔提前到瞭小學。小學畢業以後,假如你傢庭條件很一般,就可以考“宏誌班”。學校選拔成績好的前一百名,把你分到二中(初中)和另一個鄉鎮初中,每個地方分50個學生。這些學生免學費免生活費,是進入一中(高中部)讀實驗班的主要力量。一中不允許他們去參加其他地方重點高中的考試,會把畢業證或者準考證扣留的。
我們學校的壓力小一些,考到這裏的學生屬於中間檔。我是2018年畢業的,本身沒有很想當老師,隻是想著先去大城市看一看,過渡一下,就通過校園招聘到浙江省一所私立高中教瞭兩年書,2020年纔迴湖北這邊。
迴來之後會發現,浙江跟老傢的學校差彆很大,從學校的管理、學生的狀態到教師待遇都有差距。浙江私立學校的基本工資不算高,評奬金很多,所以相應的製度比較完善,這樣纔能保證奬金的公平。但我現在的學校,老師基本拿死工資,底薪加課時費,同事之間沒有競爭,也沒什麼熱情。
學生的狀態差彆尤其明顯。這邊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在傢,尤其是我們普高。去年我當班主任,處理很多學生問題,學生犯瞭錯都找不到傢長來學校,因為傢長都在外地,我隻能用手機跟他們說一下。
像浙江那邊經濟比較發達,傢長齣去務工的很少,感覺那裏學生的傢庭關係、傢庭氛圍好很多,學生們也很自信,和老師打招呼都很大方。像我們這裏的孩子,他也不是討厭你,但是在路上碰見老師他們總是會害羞,躲著走。
現在湖北這邊不分文理科,可以選擇科目,我教的是政史地班。有個女生在高二分班前還挺乖的,但分到我們班之後,不知道是不是受環境影響,不怎麼學習瞭,每天化妝。
我想找她傢長聊一下,纔知道她爸爸媽媽離婚之後各自有傢庭,她跟著奶奶生活。奶奶身體不便不能來學校,有心無力,跟我打電話,拜托我多教育教育她。但是這一年半以來,我觀察過,也找她聊瞭好幾次瞭,還是這樣,已經改變不瞭她瞭,她現在已經完全不學習瞭。作為老師,精力也有限,很多情況是我們改變不瞭的,真的很無奈。
像縣城的這些孩子,如果高考這條路走不通,那隻能去打工瞭,他們的傢庭條件普遍一般,也沒什麼齣路,傢長又沒有路給他鋪。
就連我自己的路都很難改變瞭。傢長覺得女孩離傢近一點更好,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如果要辭掉,(父母)會覺得你不可理喻。而且迴來之後,我自己的熱情也被消磨瞭,沒什麼鬥誌,公立學校也沒什麼奬勵機製,我也感到很迷茫。
●某縣中高三老師站在教室外與學生談心。
河南省北部某縣城中學 語文老師 米粒
我是從師範大學畢業之後,考瞭“三支一扶”裏的支教計劃,分配到老傢縣城教學的。學校是我當年初中母校的分支,縣城老城區人越來越少瞭,就在新城建瞭這所新學校。
說實話縣中老師的壓力真的很大,各方麵的條件和待遇比不上市裏,甚至也比不上鄉鎮中學。現在國傢政策往農村教師傾斜,他們還有一些補助,一個月補400塊,最高每月補800塊,其實工資比我們縣城還要高。他們還給農村老師蓋瞭公寓,一人一間。縣城中學這邊是沒有單獨宿捨的,如果住宿需要到學生宿捨去。
在河南,高考的“內捲”已經從高中“捲”到瞭初中。現在的初中小孩從早到晚真的一點課餘時間都沒有。
我們學校還算好一點兒的,學生早上7點多到校,然後早讀,上課,因為疫情中午不能迴傢,在班裏休息一下接著上課,晚上還要再上兩節晚自習。聽說另一所私立初中5點多就要起來跑操、早讀。我們有時候會開玩笑說,現在的小孩被禁錮得太厲害瞭,連齣去鬧事的時間都沒有。而且自主性也很差,你要檢查或者在課堂上讓他做作業,他纔會做,可能被逼得太厭惡學習瞭。
我們以前上中學的時候,晚飯之後男生還有時間去操場打籃球比賽,全班都去幫忙加油,現在的學生連這個時間都沒有,死氣沉沉的。
而且我上班這幾年,能感受到教育的功利化。以前語文很重要,現在慢慢被邊緣化瞭,因為這幾年對升學率有要求,一直要求提高成績,語文相比起數學和英語,是最難提分的一個科目。有些老師上語文課,不講彆的,在那深挖生僻字詞和文言文,因為相比起閱讀、作文這些“虛”的,那些更容易成為“得分點”,我覺得這對孩子長遠來說是不好的,你為瞭考試多拿幾分,把時間花在瞭死記硬背上,但你根本沒有理解和感受。
老師之間也在互相影響,有那種同輩壓力在。比如彆的老師都在認真、正常地組織課堂,都在上晚自習,你組織學生看一場電影,就會很害怕影響到人傢,害怕領導來找我。其他老師都會延長課堂,我每次都不敢第一個下課齣來,是不是我下課早瞭?是不是我工作不夠認真?你會不自覺地陷入自我懷疑。
一切都為考試讓路。比如八年級要考計算機,隻有10分,要算進最後的中考成績裏。那麼考試之前,語數外這些主科都可以為它讓路。中考是一次選拔,最好的一批學生會升到縣一中去。以前我們縣的優質生源會去市區重點高中藉讀,或者到臨近的山東省去,這幾年縣一中做瞭一些工作,慢慢學生不怎麼往外齣瞭。
這裏麵最重要的原因是,縣一中掌握瞭衡水中學的模式,逐漸嚮它靠近。學生的時間被安排得特彆緊湊,跑步都在背東西。管理也特彆嚴格,在宿捨掉根頭發都要記你名字,扣量化管理分,查齣來兩次掉頭發就要叫傢長。我錶妹在一中上學,就因為這個,我姨就被叫去學校旁聽瞭一天的課。
縣中學生整體狀態很疲憊,也不怎麼關心自己的學習,沒有大城市孩子學習欲望強。因為他隻看到他周圍的環境,沒有看過更大的世界,他不知道真正優秀的人到瞭優秀的圈子之後,人生應該是怎麼走的。他們僅僅滿足於現在,反正生活條件不錯,我覺得這是一種屬於縣城中學孩子的悲哀。
●河南一所縣中入學典禮,學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視高考為改變人生最大的機會。
離開縣中會擁有更好的機會嗎?
縣城學生的“圍城”
高中離開縣中的擇校生 麥芽
大概10年前,我的中考分數和縣一中實驗班的錄取綫差瞭20分,這是我後來去東部某海濱城市重點高中上學的直接原因。我媽媽朋友的女兒是那所重點高中的藉讀生前輩,最後考上瞭復旦,這是另一個顯要原因。
更隱秘的原因我從沒說起過:那時候我處在叛逆期,迫切想換個新的環境。初中的某天,我走進教室,看見一群男生正在欺負一個男同學,我想都沒想就去找瞭老師。但我忽略瞭一個重要信息:校園霸淩是一場集體預謀,有學生在教室裏負責“執行”,還有人負責在教室外麵盯著,放哨。他們很快知道是我打瞭報告。
雖然後麵我沒有直接被欺負過,但一直生活在某種恐懼感裏――這種恐懼感在看到中考分數之後被放大很多倍――我大概率要和那群校園霸淩的男生在同一個校區讀書瞭。我當時想著一定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所以很順從地答應瞭爸媽高中轉學,去C市第一中學。
在當時,高中選擇齣去讀書還算一種比較常見的事情,縣一中的教學質量很差,已經好幾年沒齣過清華北大的學生瞭。所以很多排名靠前,想衝擊名校的學生,或者像我這樣沒升入實驗班也不想去普通班湊活的學生,就會去彆的城市度過三年高中。
當時在我看來,這隻是一種“選擇”,並沒有意識到它的代價是什麼。
從縣城到C市不通火車,既方便又劃算的方式是包車,那種能坐三四十個人的大巴車,車上坐的都是去C市一中藉讀的學生。最開始滿滿當當一車,後麵越來越少瞭。一些我熟悉的同學開始陸續退迴縣城,有些是因為不適應那裏的環境,有些是因為跟不上課堂節奏。
我們那屆一共有40個平行班,藉讀生和C市本地生沒有被區隔開,我們這些外地來的學生被隨機分配到瞭自己的班級。有的老師會給你特彆關照,更大一部分老師選擇一視同仁,還有一些老師很現實,因為藉讀生的學籍都還在傢鄉,無論高考考的多好都不算C市一中的升學率。
高三那年我就遇到瞭一個很不公平的英語老師,對我造成許多傷害。我的同桌是英語課代錶,有次發作業,我看到她的作文被細心地做瞭很多批注,而我的作文上麵白花花一片,隻有我自己寫的錯句子。有老師會提問我周圍的所有學生,唯獨把我繞開瞭。
聽其他藉讀生說,還有更過分的老師,在收作業的時候會直接說,啊,你是藉讀生啊,那可以不用交瞭。
我對藉讀生活的情緒很復雜,有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周末的時候我極少齣校門,會在學校周邊解決自己的購物需求。和當地的學生沒有什麼感情基礎,雖然錶麵上過得去,但還是沒辦法更近一步。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是和我來自同一所縣城的藉讀生,我會覺得我們更相似。
但也不得不承認,高中三年仍然有很多美好的時刻。周末的時候,學校對藉讀生的照顧很周到,會給我們安排學習的地方,還有老師帶著我們這群藉讀生去一個傢屬院旁邊洗澡。
那裏的餐廳很大很明亮,有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有自己的校報,文學社甚至擁有自己的雜誌,每周兩節體育課永遠不會被占用,這些都是在縣城中學不會擁有的資源。
我在那所高中陷入過漫長的暗戀,我喜歡當時的班長,他是永遠的第一名,永遠耀眼的那個。後來分瞭文理科之後,我學習動力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他,如果能考到前幾名,他就可以在榜單上看見我的名字。後麵自然沒什麼結果。
就連高考結束得也很倉促。我記得那天考完之後教室裏亂哄哄的,很多同學開始撕書和試捲,全部扔掉,我沒有,我連高中做過的試捲都用編織袋兜瞭迴去。從教室迴到宿捨,我開始打包行李,行李特彆多,最後有一個熱水瓶也不知道送給誰,我就放在瞭宿捨樓底下。那是我藉讀生活的最後一天。我覺得自己並不懷念它。
兩個月後,我接到省內一所雙非一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貴州某縣中,當地整閤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資源,把偏遠鄉鎮的學生和老師閤並到教學條件好的縣城中學上學。
優質大學招生指標到縣?
一位教育局人士的觀察和想象
晉中市教育發展中心 陳平
以前政策不嚴格的時候,很多縣城的學生會跑到彆的優質高中藉讀。我們這邊最好的高中是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很多學生就往那跑。後來情況很嚴重瞭,山西省一共119個縣,除瞭太原以外,很多縣城高中都被拖垮瞭,辦不下去瞭,生源流失嚴重,所以禁止跨縣區招生的政策就齣來瞭。這個政策起碼已經十年左右瞭。
但我覺得這個政策並不公平。如果我齣生在某個縣城,我為什麼不能去省會城市的重點中學接受教育?為什麼省會城市的學生就可以直接去?那裏的教師資源是最好的,接受教育的環境也是最好的,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也比縣城大,自然更能齣好苗子,你讓我一個偏遠小縣城怎麼和你比?
拯救縣中的方法在於留住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但更重要的良藥是,雙一流或者優質大學招生指標到縣。而且,高中擇校生、休學生、轉學生不能享受高校招生指標。你看那些享受國傢專項生計劃的縣中,辦得多有生機啊,大傢有個盼頭。在晉中市,和順縣為什麼高中辦的好?除瞭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國傢級貧睏縣,有專項生計劃,招生指標專門給瞭和順縣瞭。如果把和順縣的政策給瞭祁縣、平遙,會比它辦得更好。
晉中市用實踐證明這個政策或許能有可行性,因為我們之前實行瞭很多年“優質高中指標到校”的政策,針對的是初中,效果還不錯,拯救瞭一批偏遠鄉鎮、農村的薄弱初中。這個政策把縣優質高中的招生計劃,按照一定的規模和比例劃分到縣域內所有的初中學校,這意味著不管是城區初中還是農村中學的學生,都有上縣城最好高中的機會。
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決“擇校熱”的問題。如果你本來應該在偏遠的農村初中上學,但你選擇“走後門”,去瞭縣城的中學讀書,你就不享受原農村學校的到校指標,需要和縣城初中的學生一起競爭。而且還有一個標準,必須在所讀學校上滿三年,想先轉學兩年再迴來考試走捷徑的也不行。
這個政策如果在高中也實行,如果你擇校,就不享受優質大學在原縣域的招生指標,縣城中學肯定會好起來瞭。可能有的大學會覺得,如果指標到縣,那我招收的優質人纔是不是會變少?但是晉中用12年的時間證明,這樣的做法並沒有把學生的潛力榨淨,學生的潛力是豐厚的。
評價一個孩子的未來,不能看他當時那一次的考試成績,不能用那一次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優質高中指標到校,就給瞭那些雖然中考並不特彆拔尖,但擁有潛力的學生一次機會。我始終覺得教育是慢的藝術,要靜待花開。
現在晉中每個縣域都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當然,晉中市11個縣的教育發展比較均衡還有一個特殊原因是,這裏沒有像河北省衡水中學或者安徽毛坦廠中學那樣的“超級中學”。
我已經50歲瞭,在我年輕的時候,農村還不是這樣的,真的,春夏鞦鼕都有讓你永遠留戀的地方。那時候的農村教育也不是現在這樣,我的小學初中都是在我們村裏上的,那是幾十年前的事情瞭,當時的教育政策為瞭穩定農村老師,中等師範學校麵嚮農村招收定嚮生,指標到鄉,讀完之後要迴到傢鄉做老師,服務至少3年。在傢鄉做完三年教學服務之後,就可以自由流動,我們就是這樣走瞭齣來,一步步走到城市。
如果大學的招生指標一直投放到省裏,那縣城中學的教育生態就好不瞭,它會造成省內“內捲”,你縣城怎麼捲過省城?學生每天不睡覺,本來考600分能上的大學,後來考650分也上不瞭。縣城學生考650分的難度永遠比市區大。
這就好比什麼呢?大傢一起在電影院裏看電影,坐得滿滿當當,第一排的觀眾站起來瞭,第二排的觀眾為瞭看見屏幕不得不站起來,然後第三排、第四排,最後是大傢集體站著看瞭一場電影――而第一排的人,永遠看得最清楚。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書麵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