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1:33:47 PM
對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房産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選擇,說的嚴重一點的。甚至會影響到下一輩的選擇。
特彆是房産還捆綁著城市的教育政策。對一部分人來說,鼓起勇氣定下房子也算是用足瞭勇氣,在短期內置換也是很睏難。
同一時間買下房産的兩個人,也有可能因為學區的不一樣的,也將這個命運的影響衍生到下一代人當中。
根據《中國金融》雜誌發布的央行報告《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傢庭資産負債情況調查》顯示,中國傢庭資産超過7成來源於房産。很多早早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大部分是通過房産完成命運的躍遷。但隨著房産不斷的纍計國民的財富,國傢也對房産提齣瞭改革之路。
很明確,隨便買,隨便漲的時間已經不會再來。
以目前的房地産規模和房價,再來一次四萬億,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我寫過很多關於房地産的文章,但很多讀者也沒明白我到底是不是房地産支持者。因為我在文章中的觀點也經常産生衝突,這也不奇怪。
未來的房地産一定是一種割裂的狀態。
也就說,隻要賣傢和買傢隻要角色發生變化,房地産的維度就會發生轉移。
這也是房産地、房價及政策之間的一個關係。因為這些東西講明白瞭,隻會更難選擇。
但今年的情況確實不太一樣。所以,麵對房地産、房價的個人選擇,或者是買房和賣房邏輯,都變瞭。我做一個白話的解讀,也希望讀者不要過分絕對的理解。
首先,政策將房地産市場切割為兩個市場。
一手市場為計劃市場,二手市場是自由市場。
也就是我經常說的,保一手控二手。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隻要買瞭就跌,不買價格基本相對穩定;隻要你手上的産品成為二手,就會進入自由市場;受自由市場的波動和調整。
在這種絕對的政策下,買和賣的決策是相對的。
對還沒有購置房産人來說,除去那些因為資金問題選擇降價的樓盤外,大部分樓盤確實産生瞭下跌 ,但由於樓麵價的卡位,價格整體還是控製在一定的價格綫。
盡管去化不理想,但下跌也不明顯,價格相對穩定。
對已經購置房産的人來說,在二手市場會明顯感覺買傢的巨量減少,無人問津。市場也形成瞭買傢市場,隻要買傢能等,基本會遇到急著齣手的賣傢。
這也是我從大的維度推薦買傢選擇好的産品適時入手,推薦賣傢在有政策利好的時候適時齣手。他們是背離的,但是是客觀存在的。
然後,房産的去金融化真正讓房子成為一個大型商品。對大部分房産來說,升值是極難的。拋開貨幣的因素,升值空間幾乎是沒有的。但對個彆還沒有城鎮化的區域也許是有空間的,但政府和開發商都不傻,有上漲空間的區域,要麼被樓麵價給吃瞭,要麼被備案價給吃瞭。
留給買傢的空間已經非常小。對大部分房産來說,如何保值,反而是要考慮的事情。
因此,對買傢來說,當房子成為一個大型商品,消費升級。隻要房子在區域的定價是閤理的,基本是早買早享受。也因為這個原因,現在也非常不推薦異地置業瞭。比如人在上海,在傢鄉置業。對城市打工人來說,努力留下,努力置業,纔是最好的歸宿。
這樣,不但沒有得到商品的體驗,反而産生瞭産品的摺舊。
對賣傢來說,由於房子失去瞭金融屬性,房子隨著歲月的流逝會發生自然貶值和降價過程。
未來,對賣傢來說,一麵是不斷下降的成交價,一麵是相對穩定的銀行評估價。這種割裂的場景會繼續加劇房産成為紙麵財富的象徵。對持有多餘房産的人,趁早齣手是有必要的。
這也就造就瞭第三種情況。
已經不再為“住有所居”憂慮的人,不再建議投資房産。
其實,生活在華夏大地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有一種感受,就是政府也是鐵瞭心要讓房價穩穩地落地。
過去我們一直在討論到底是穩房價還是穩匯率,結果政府告訴我們這兩個都要瞭。政府也一直通過政策的調劑,要保持這兩駕馬車的並駕齊驅。
迴歸到房産的基本屬性。
到底什麼樣的房子纔會是一個好房子。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在大基建已經逐漸放慢步伐的今天。我們判斷一個房産的優劣也變得特彆的簡單。
選擇或者保留1公裏範圍內,能夠滿足交通自由、商業自由、教育自由、就業自由的房産。
其中就業自由要結閤每個城市的通勤來看,即工作的地方和居住的地方不要偏離城市平均通勤時間太多。
迴歸到整個房地産,我仍然堅信房地産會進入一個好的發展階段。所謂好的發展,就是不會暴漲也不會暴跌。
我一直在闡述一件事。
曆史上的所有的人類爭端都是因為資源的掠奪而産生的,過去土地承載瞭生活資源。
而到瞭現代社會,房産繼承瞭土地,承載瞭生活資源。
隻要我們還沒有找到生活資源下一個容器。
房産,就仍然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
哪個國傢都是,哪個時代,都是。
關注太子,掌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