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6:08:08 AM
《淮南子》,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道傢名著。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傢思想的基礎上,糅閤瞭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傢思想,但主要的宗旨歸於道傢。
梁啓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傢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鬍適說:“道傢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傢的大成。”
今天,我們精選瞭書中的30句經典名言,句句都論及天道人事,且極為透徹精闢,直擊人心,供大傢參考學習。
1、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人間訓》
大意: 邊塞上有一個人丟瞭一匹馬,人們都來安慰他。他的父親說:怎麼知道不會因此而得福呢?過瞭幾個月,那匹馬果然帶瞭一匹鬍地的駿馬迴來瞭。
點題: 老子說禍福相依,從更廣大和更長久的角度去看,一定是這樣。我們常人往往因福而喜、因禍而悲,恰恰說明我們看得窄、看得短。
2、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禦。《淮南子 說林訓》
大意: 翻船的時候,纔能看齣誰是真會遊泳的人;馬狂奔的時候,纔能看齣誰是真正的好車把式。
點題: 真正有本事的人,平時是看不齣來的,但在風雲變幻、情況危急之時,就能顯現齣來。人要做的就是好好修煉然後等待,真有本事,自有一飛衝天之時。
3、置猿檻中,則與豚同,非不巧捷也,無所肆其能也。《淮南子 �m真訓》
大意: 把猿猴關在籠子裏,它就會像豬一樣,並不是它沒有靈巧攀登、輕捷跳躍的本領,而是沒有它發揮本領的機會。
點題: 人要學會主動找到適閤自己發揮長處的環境、平台和機會,纔能真正顯現光彩。如果是時機不到,則要學會蟄伏等待。
4、美之所在,雖汙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淮南子 說山訓》
大意: 美好的事物,就算受到玷汙辱沒,也不會變得低賤;醜惡的事物,就算有人鼓噪吹捧,抬高其身價,也不會變得尊貴。
點題: 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人隻需要堅持自己認為值得堅守的,做自己認為對的。人最容易被世間的好惡裹挾,而變得隨波逐流,是非不分。
5、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淮南子 覽冥訓》
大意: 嚮人求火不如自己去找火石,藉井打水不如自己去鑿井。
點題: 求人不如求己。
6、聖人之於善也,無小而不舉;其於過也,無微而不改。《淮南子 主術訓》
大意: 聖人對於善事,無論多小也要做;對於過錯,無論多小也要改。
點題: 行善,是一種態度;改過,是一種追求。
7、正身直行,眾邪自息。《淮南子 繆稱訓》
大意: 為人純正,行動坦直,所有的邪惡自會止息。
點題: 能夠正身直行,必然源於心正。心能正,則無不正。
8、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淮南子 主術訓》
大意: 眼睛隨便亂看就會惑亂,耳朵隨便亂聽就會迷惑,嘴巴隨便鬍說就會帶來亂子。
點題: 活得亂七八糟,都是因為隨便,所以要做個不隨便的人。推而深之,根本處是要葆有一顆簡單、乾淨、純粹的心。心純,萬般皆純。
9、逐鹿者不顧兔。《淮南子 說林訓》
大意: 追趕鹿的人,顧不上看兔子。
點題: 做事,人要學會把住根本,緊盯目標,全力以赴。在這種狀態下,根本沒工夫去三心二意、左顧右盼。反之,就是你根本還在門外,還沒進入狀態。
10、善遊著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淮南子 原道訓》
大意: 善於遊泳的人容易被淹死,善於騎馬的人容易摔下馬來,正是因為他們的長處,反而自招禍難。
點題: 越是擅長,越是長處,越容易驕傲自大、掉以輕心,於是越容易栽跟頭。一切謹慎無後患,小心駛得萬年船。
11、槁竹有火,弗鑽不然;土中有水,弗掘無泉。《淮南子 說林訓》
大意: 乾枯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鑽它就不會燃燒;地下藏有泉源,但不去挖掘就流不齣泉水來。
點題: 理想再豐滿,設想再美好,不安下心來踏踏實實去做,也是白搭,終究是空中樓閣。
12、不貪最先,不恐獨後。《淮南子 詮言訓》
大意: 不強求能得第一,不擔心落在最後。
點題: 凡事但求盡心盡力、不問結果,便超脫瞭想贏怕輸的世俗窠臼,擁有瞭最好的東西――淡定的心性。這樣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為不容易齣岔子、齣亂子,而能夠踏踏實實,堅定前行。
13、惟不求利者為無害,惟不求福者為無禍。《淮南子 詮言訓》
大意: 隻有不求利益之人纔能不導緻害處,隻有不求福分之人纔能沒有禍患。
點題: 人的所求,背後都是欲望,會迷亂人心,讓人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最終造成的隻能是禍。無欲無求或許遙遠,但起碼要將欲望節製在閤理正當的範圍內,如此即便福淺,也能遠禍。
14、太山之高,背而弗見;鞦毫之末,視之可察。《淮南子 說林訓》
大意: 高大的泰山,如果背對也會看不見;細毛的末端,如果仔細去看也能看清。
點題: 人做事,第一要看準方嚮,路子要對;第二要踏實去做,盡心盡力。認真,用心,是做好事情的不二法門。
15、患生於多欲,害生於弗備。《淮南子 繆稱訓》
大意: 禍患産生於欲求太多,災害産生於沒有防備。
點題: 少欲能避禍,有備則無患。
16、欲緻魚者先通水,欲緻鳥者先樹木。《淮南子 說山訓》
大意: 要想招引遊魚就得先通水,要想招引飛鳥就得先種樹。
點題: 要辦成一件事,必須先創造條件;創造條件,必須要抓住根本。如此,則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17、福由己發,禍由己生。《淮南子 謬稱訓》
大意: 禍和福,都在於自己。
點題: 人行善、走善路,善人會親近,惡人無怨恨,積纍的都是善的因素,最終獲得的怎會不是福?人作惡、走惡路,善人遠避,惡人親近,內心蠢動與互相驅動之下不斷去做更大的惡事,最終怎會不造成惡果?
18、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製於螻蟻,離其居也。《淮南子 主術訓》
大意: 能夠吞舟的大魚,一旦失去瞭水,也會被螻蟻所製服,這是因為它離開瞭適於自己居住的處所所緻。
點題: 在人生的各種場景中,人皆有適閤自己的位置,找準這個位置,不僅能活得更自在,也能將自身價值最大化。錯位隻會帶來缺少歸屬感的痛苦和憋屈。而要找準自己的位置,離不開對自己和外在環境的全麵、準確認知。
19、言而必有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行也。《淮南子 汜論訓》
大意: 說話一定要講信用,約定瞭就一定要做到,這是天下的高尚行為。
點題: 說話算數,答應瞭就要做到,本是做人的基本。而能做到的卻太少,使信義成為稀有,於是纔成為“高行”。
20、蘭生幽榖,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真知而止體。《淮南子 說山訓》
大意: 蘭花生長在幽靜偏僻的山榖中,並不因沒有人采擷佩帶而不吐齣迷人的芳香;舟船在大江大海中,並不因沒有人乘坐而停止瞭飄浮;君子做正義的事,並不因沒有人知道而停止。
點題: 本色是人內心的底色,與外在環境怎樣、彆人知不知道、彆人怎麼看無關,而隻做自己認為當做的,遵從本心而活。非如此,有目的、有所求、為瞭做給人看,正是虛僞的定義。
21、多欲虧義,多憂害智,多懼害勇。《淮南子 繆稱訓》
大意: 人的貪欲多瞭,就會虧損道義;憂慮多瞭,就會損害智慧;畏懼多瞭,就會傷害勇氣。
點題: 這一句反過來說,正是:義者無欲,智者不憂,勇者不懼。如果做不到,就是不義、不智、不勇。
22、目見百步之外,不能自見其眥。《淮南子 說林訓》
大意: 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卻不能看到自己的眼角。
點題: 人最容易忽略的,是身邊;人最不瞭解的,是自己。有自知之明,並善待身邊人,過好尋常生活,就是真正的智慧。
23、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後知鬆柏之茂也。《淮南子 �m真訓》
大意: 等到大寒節氣到來時,冰霜寒雪從天而降,然後纔能知道隻有鬆柏能經得住嚴寒考驗,依然繁茂。
點題: 文天祥說:時窮節乃現。在最嚴峻艱難的時候,恰恰是考驗一個人修養和人品的最好時候。
24、日不知夜,月不知晝,日月為明而弗能兼也。《淮南子 繆稱訓》
大意: 太陽不知道黑夜的情況,月亮不瞭解白晝的景象,太陽與月亮都有光亮可以照明,卻不能兼知黑夜與白晝的情景。
點題: 任何事物包括人,都難免存在片麵性,看人看事看自己,要有這份明白。在此基礎上,更要學會揚長避短,如日月那樣守住、行好自己的軌跡,發好自己的光,纔能走齣一份順達通暢、天長地久。
25、國無義,雖大必亡。人無善誌,雖勇必傷。《淮南子 主術訓》
大意: 一個國傢如果沒有正義,即使再強大也定會滅亡。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善的誌趣,即使勇猛也必會遭遇挫傷。
點題: 義,是一個國傢打底的東西;善,是一個人打底的東西。打不好底,如建造高樓,必定立不住。建得越高,摔得越響。
26、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捨之。《淮南子 繆稱訓》
大意: 君子不認為細微的好事不值得去做而捨棄它。
點題: 善就是善,沒有大小。無論大事小事,君子看到的都是同樣的善。有大小分彆,有做與不做的抉擇,已經不是真善、大善。
27、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淮南子 說山訓》
大意: 積水成淵,魚纔會聚攏;樹茂林密,鳥纔會集棲。
點題: 做人,匯聚積纍自己的德性,自會積纍口碑人氣;做事,培植壯大自己的道義之根,自會廣結良枝善果。越是為他人,就越是為自己;越是付齣,就越有迴報。
28、待西施、毛嬙而為配,則終身不傢矣。《淮南子 齊俗訓》
大意: 一定要等到西施、毛嬙那樣的美女作配偶,那麼就終身不能成傢瞭。
點題: 人要現實點。
29、聖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原道訓》
大意: 古來聖哲不珍視直徑成尺的璧玉,卻珍重每一寸光陰,因為時間最是難得,卻最容易失去。
點題: 是的,光陰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它最難得到,卻最易失去。虛度光陰之人,要麼因為短視而對人生短暫沒有真切的感受,要麼因為胸無大誌遊手好閑而沒有做大事之人的時間不夠用之感。
30、積愛成福,積怨則禍。《淮南子 人間訓》
大意: 仁愛積聚多瞭就成為福,怨恨積聚多瞭就變成禍。
點題: 《周易》雲: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又說: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秧。愛人,即是福氣;除此,都是禍殃。
轉自水煮曆史,圖文版權歸原作者
明倫書院――“全國十佳國學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