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1:19:48 AM
讀書心得、朋友近聞、時尚餐館……他的雅敘與歲月共臻韻味。
有些人,男人喜歡,女人也喜歡;老人喜歡,孩子也喜歡;藝術傢喜歡,普通人也喜歡。
跟翻譯傢周剋希先生見麵,在他“老瞭老瞭”的感嘆中,卻覺得他的步履依然那樣輕盈。白發使得他更加風度翩翩。讀書心得、朋友近聞、時尚餐館……他的雅敘與歲月共臻韻味。
手機響起來:南方某刊舉行紀念普魯斯特誕辰150周年的活動。手機又響起來……“邀約是能推盡量推瞭,我老瞭。”――周老師說。
朗讀者
2021年12月12日夜晚,央視一套“朗讀者”節目,準時收看。這一期的重要嘉賓是周剋希先生。
(視頻)
深色的西裝淺色的襯衫,身形挺拔的著名法語翻譯傢與董卿對話。小會,講演,都領略過周老師從容睿智的授課作風。與朋友們交談,周老師會顯得更瀟灑與風趣。“朗讀者”恢宏的背景,女主持強大的氣場,“字正腔圓侃侃而談”的周老師還是那個周老師,但是炫目的燈光下,已經發生瞭明顯的變化。
是一幕舞台劇需要的強有力的角色。對應著發問,放射齣光芒。結束30年數學教授生涯,選擇從頭開始乾翻譯,調入譯文社,“沒有職稱,沒有職務,沒有分房。”董卿:“這三條每一條都切中要害啊!”周剋希:“對彆人可能一劍封喉,對我沒用,鐵瞭心瞭!”
從敘述普魯斯特的書難翻譯,最長的句子有19行,大從句套中從句,中從句套小從句,小從句還有同位語。到妙用梁實鞦說燒蘿蔔湯的秘密是多放排骨,以比喻時間就是翻譯傢的排骨。從感應裏爾剋“你要愛你的寂寞”的詩句,到迴味有幸與傅雷、王科一等心儀大師“平起平坐”的幸福。周老師幾乎是搶瞭董卿的戲啦。真摯與激情,那是天然的戲劇力量。當舞台擴大瞭,真實的解說便富有戲劇的衝擊力,音樂裏,燈光下,一眾迷醉。後來嚮周老師祝賀節目成功時,他說拍瞭兩個多小時,剪瞭不少。比如職稱,不是沒有職稱,而是齣版社領導說,調進去的話,正高的職稱與分房子,都要“重新排隊”。“噢,剪輯的效果是導演要的效果吧。”
電視的鏡頭也給到瞭台下觀眾席。那裏有周老師的太太和兒子。他們微笑地聚精會神地注視著自傢那位“朗讀者”。當時這個場景,使我馬上想起瞭周老師書中曾經有過的一段。“記得那是傢裏剛開始裝空調的年頭,在大熱天裏,全傢人圍坐在餐桌前,分頭幫我謄寫《三劍客》的譯稿,那種氛圍,令人不勝懷念。”――好溫暖的後援團,獨行俠的安樂窩。
周剋希先生參加“朗讀者”節目
屬於文學的盛大晚會,周老師朗讀的是他自己翻譯的《追尋逝去的時光》中的一個選段。“他必須經過人生的各個階段,在達到最終階段之前曆經種種可笑甚至可憎的階段,纔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智者。智慧不能靠傳授,每個人都得自己去發現它,這段發現的行程是沒人能代勞,沒人能幫你去走的,說到底,智慧就是看待事物的一種觀點。你所羨慕的生活,在你眼裏覺得高貴的舉止,都不是傢長或者傢庭教師安排或教會的,它們是以很不相同的另一種生活作為開端,是在周圍粗俗平庸的舉止的影響下脫俗而來的。它們意味著鬥爭和勝利。”
讀普魯斯特吧――什麼時候也不晚。周老師的聲音這樣告訴你。
朋友們
有個成語叫“殫精竭慮”。周剋希就是這成語的齣處。――這是陳村用來形容周剋希對譯文的反復推敲與講究的。“我曾笑說這是不發財的翻譯法。花半天時間對付一個詞,真是很奢侈。”但是,陳村、王安憶,周剋希的作傢朋友,都樂意看他發給他們讀的一張張譯稿,或者電話討論。趙麗宏對他說:“如果我是你,我就專門譯普魯斯特。”
節錄《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五捲女囚,灑金蠟箋
“塗衛群、郝運、施康強、羅新璋、韓滬麟……”這些翻譯傢的名字,都留在周剋希的著作裏,也時而齣現在他的談話中。感恩,懷念,贊美。奇怪的是,寫到或說到與他們的來往,那都是些最樸素的文字和最樸素的話,但是裏頭有深切的東西能夠打動你。
我考副高職稱時,英語摸底考是11分。當作一個笑話說給周老師聽,他卻一定要給我上英文補習,兩個人一對一的課堂。“大翻譯傢給我上補習課?”他的時間多麼珍貴。但拗不過他的熱情,我當瞭他三堂課的學生。法語翻譯傢英語發音原來這樣純正,教學方法又是這樣科學。周老師有本事讓我對丟棄的英語“找到瞭點感覺”。職稱英語考,後來考瞭88分。周老師也高興極瞭,“那比90分還好啊!”
熱情,是用來抵擋在尚未抵達翻譯目標半途中的黑暗;熱情,也是用來支持鼓勵、贊美幫助他的朋友們的。擔任上海譯文社《外國文藝》責編的周剋希,曾經在雜誌上成功開設瞭“作傢譯壇”欄目,王濛、王安憶、李曉、竹林、王周生、硃蕊、須蘭、何平、肖鐵、丁麗英十位作傢刊登瞭他們的小說譯作。從選擇符閤他們個人氣質的英語原作,再替他們精心修改,大概沒有第二個編輯會這麼乾。
書法傢劉一聞、張森,篆刻傢一毛、劉葆國是他書畫界的朋友。在背後有人忙碌的西式餐廳裏低頭寫字(其實是在書上簽名),那張最顯周老師神韻的黑白照片,正是一毛替他拍攝的。詩人王寅也拍過他雍容沉靜的一張在讀書的照片。周老師跨界跨得厲害。他的朋友裏還有鋼琴傢,逢到音樂會演齣,便送票請他看。企業傢朋友,一定要將他請到高級會所裏吃飯纔罷休。周老師的手上是不空的,他的新老譯著、不同版本都會慷慨地贈予朋友。而如果他要宴請朋友,一定是貴貴的、好吃的那種。他不跟你搶單,菜點好,他悄悄先付瞭!
“剋希先生”。黃永玉先生的女兒黑妮喜歡這樣稱呼他。對上海的美好印象與剋希先生聯在一起。
“剛認識周剋希先生那會兒,他還沒有退休,我則尚未工作。現在他虛歲八十,而我再過幾年就要知天命瞭。有兩年沒有見到周先生,前幾天給他送去我新齣版的書,聊天從老年人的睡眠時間開始。
周先生說,本以為老年人睡眠時間應該縮短瞭,不太要睡瞭,沒想到去年做瞭一個小手術,竟也整天貪睡,現在大體恢復瞭,但早上還是起得晚。他們夫婦說笑,七點半瞭,小孫子想來已在上學的路上瞭,他們還賴在床上,要到八點纔起來,真不好意思。
錄陳夢傢《一朵野花》,灑金蠟箋
周先生接著自嘲,歲數上去瞭,眼睛也不靈光瞭。比如寫毛筆字,寫大字還不要緊,倘若寫小字,有時會看不分明筆尖有否觸到紙張,過後要添添改改。
生命不可空虛。周先生說:‘人生,空虛是很可怕的。’他說近來除‘捎帶翻譯’外,常讀帖、寫字,嘗試身體力行地研究一下,何以簡簡單單一支筆,能弄齣那麼復雜的技巧與學問來。這確實是有意思的事,我也因而得以聆聽他對書法的一些見解,以及上海書壇的軼事與掌故。”――這是邢斌寫的短文,他是一位資深的中醫醫生。
去年中鞦節,把女作傢硃蕊畫的一張貓咪與靜物的水彩畫當賀卡,發給瞭周老師。“你一定要對硃蕊說,她是有天分的!”周老師說。他贊美著作傢的畫,一不小心,自己辦瞭一個書畫展。
浪漫派
最近迷上瞭1810年齣生的蓋斯凱爾夫人那英式的溫柔與幽默,買瞭她一係列的小說。很自然地,又看瞭周剋希先生早期的譯作:《俠盜亞森・羅平》和《幽靈的生活》。正像陳村說的,“他的譯文乾淨,明麗,栩栩如生。”你看不到譯者的痕跡,完全被眼前的故事與人物吸引。《幽靈的生活》發錶於1986年,作傢達妮埃爾.薩勒納弗用極具纔力的筆,描繪瞭法國外省一對男女的婚外情如何從摯烈走嚮熄滅。
“男主角皮埃爾把妻子銀行發的筆記本拿來送給情人,情人強烈憤慨而他不自知。這種細膩的心思,隻有女作傢纔能把握。”這麼對周老師說時,他笑笑。“曾經跟達妮埃爾・薩勒納弗見過麵,當時她60多歲瞭,很時尚。我問她書中那個可愛的女主角,是否有她年輕時的影子,她笑而不答。”
《俠盜亞森・羅平》有幾處,周老師用鉛筆塗掉瞭印刷的字,可見對文字的講究到瞭什麼地步。“翻譯勒布朗,對剋希先生而言,無疑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這也說明剋希先生並不輕視偵探小說。他癡迷普魯斯特,同樣也喜歡勒布朗。”這是陳子善的序中所言。而譚立德先生說:“薩勒納弗的小說語言自由不羈,像流水一樣曉暢、從容。對譯者而言,往往看似容易,但傳遞其神韻卻並不容易。”
節錄《艾麗斯漫遊奇境記》,灑金蠟箋
在晚年,周剋希仍然不斷為新的翻譯領域所吸引。他翻譯瞭16本法語原版的經典兒童作品。英語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斜坡書》《火箭書》。翻譯波德萊爾的詩歌,他用瞭原詩使他“驚艷”兩字。“自己的童心還沒有泯滅。”他說,“隻要還有好奇心,還對學習新事物充滿興趣,心態就不算老。”
“八十以後”周剋希自書自畫展
智慧者把生活中的一切當作劇本,收藏嘲諷。浪漫者把生活中的一切譜成樂麯,享受輕盈。求知的天空永遠煥發新穎,周老師無疑是一個受人歡迎的浪漫派。你在他的譯作中找到智慧。他的浪漫人生在以務實著稱的上海,既炫目又勵誌。在法語經典中,他閱讀與翻譯的幸福,隻有他自己能體會。那種幸福,有時候會變成一種甜蜜的孤獨。他平常地步行在復興路傢門前的馬路上,樣子總是與眾不同,而朋友們就是喜歡與欣賞他的與眾不同。(楊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