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10:13:14 AM
唐昭宗被殺後硃溫為什麼不直接稱帝而要再立哀帝?
文 和運超
當硃溫把唐昭宗李曄轉移到洛陽時,王建被加封為守司徒,進爵蜀王,實際是一種安撫。再到天復六年(906,中原已經使用唐哀帝年號天�v,但王建在巴蜀繼續用昭宗年號)進一步占據歸州(今湖北秭歸),論地盤恐怕僅次於硃溫。
天�v元年(904),硃溫將唐昭宗接到洛陽的時候,擔心左右大臣反對,命養子硃友諒假托皇帝詔令誅殺宰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人(鄭元規兼六軍諸衛副使)。 這個宰相崔胤可以說是硃溫的鐵杆追隨者,怎麼一下說翻臉就翻臉成瞭刀下鬼?之前提到崔胤糊塗地要拉攏硃溫清除宦官,實際崔胤的心思並不完全站在硃溫的立場,至少更大的分量是站在李唐社稷的立場,隻是後世很多人存在對崔胤和硃溫關係的一種誤讀,不可忽視的是,崔胤這方麵確實犯瞭很低級的錯誤。
影視劇中的硃溫形象
齣於當時李唐的現實,崔胤為瞭盡快獲勝,很愚蠢地將賭注幾乎全壓在硃溫身上。通過硃溫力挺,哪怕他一度被驅逐在外都可以順利返迴朝堂,還逐漸成為皇帝非常倚重的骨乾,因為崔胤相當於成瞭與硃溫之間的橋梁。崔胤其實並非沒有為皇帝考慮,結果他著瞭硃溫的道。
崔胤以為再次重組禁軍就能確保京師安全,硃溫很快覺察到崔胤的小心思,麵上不動聲色,同意崔胤拉著鄭元規招募新軍。哪知道硃溫遇到侄兒硃友倫意外身亡,就已經決心要把皇帝和李唐朝廷連根拔除! 硃友倫是硃溫的侄兒,兄長硃存之子。硃存很早就死於黃巢戰事,硃友倫非常驍勇,在多次對付李剋用的時候都立下大功,以右威武將軍、寜遠軍節度使身份在長安宿衛掌握皇帝和官員,將其軍馬駐紮在玄武門外。
這裏齣現的寜遠軍,按說不屬於硃溫能夠管轄的地方,因為在偏遠的嶺南。唐昭宗乾寜四年(897),在榮管經略觀察使的基礎上升級為軍鎮,轄容州(今廣西北流市範圍)、白州(今廣西博白)、禺州(今廣西北流市東南一帶)、牢州(今廣西玉林市範圍)等地。寜遠軍的齣現,似乎正是崔胤為瞭營救昭宗擺脫韓建,逃離華州,建議請硃溫進軍關中。所以,推測應該是李曄給硃溫增加一個節度使軍號壯大聲勢,隻不過是給一個偏遠的地方掛名,實際無法真正插手管轄。
不過,進入五代十國後的寜遠軍就不止一個,如嶺南的寜遠軍後來歸楚王馬殷的麾下,但前蜀的蜀中地區也有寜遠軍。宋朝也有,如蘇東坡被放逐到嶺南惠州,就是寜遠軍的轄區。再後來宋末張鈺在釣魚城大戰濛古軍,他也升到寜遠軍節度使(顯然宋朝知道寜遠軍在嶺南和蜀地都齣現過的淵源,將其不斷調整)。甚至契丹遼朝也有寜遠軍,位於今撫順地區。
唐哀帝天�v元年十月裏,在一次馬球比賽時,硃友倫落馬身死。硃友倫可是驍勇戰將,硃溫根本不相信一次落馬就會令其身亡。照常理而言,這種懷疑不能說毫無道理。但若客觀來看,馬球畢竟有相當危險係數。古人比賽時並不是全副武裝,萬一落馬時被馬匹衝撞或傷到要害,的確是有傷重不治的可能性。
硃溫的畫像
崔胤雖然有心維持社稷,可他實在能力不夠,目光短淺。硃溫一直是利用他維持和李唐的關係,最終自己完全占據上風以後,崔胤如果完全老老實實地配閤,硃溫確實也可以留下他。如果有妨礙的舉動,自然會隨時除掉,根本不會有猶豫。硃溫還將長安百姓按籍遷移,拆毀長安宮室、房屋,將木料順渭水漂下,在洛陽重新營建宮室。
這時候,唐昭宗被迫任命硃溫為諸道兵馬副元帥,加封梁王,並賜“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榮譽稱號。皇帝為瞭安撫硃溫,居然還一展纔學,特意寫瞭《楊柳詞》五首送給硃溫。 真的滿喜劇,都知道硃溫是從底層摸爬滾打齣來的,沒有什麼文化,倒也不是他完全不尊重文人,但骨子裏對這些不感興趣,哪會對幾首詩詞就感動呢。
天�v元年(904),唐昭宗離開長安前往洛陽途中,“車駕至華州,民夾道呼萬歲。上泣謂曰:‘勿呼萬歲,朕不復為汝主矣!’”對侍臣說:“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硃溫對這些牢騷瞭如指掌,轉眼就把左右小黃門、打�鹿┓睢⒛讜靶《�等二百餘人全部殺掉。更離奇的是,史書稱硃溫找到同樣數量,且相貌相似的親信冒充安排到皇帝身邊。不光如此,居然還強調一筆:“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這些都是宋代以後《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誇張描繪,可信度並不高,當然用意很明顯,就是為瞭形容昭宗的可憐博取後人同情罷瞭。
這一年八月十一日夜,昭宗李曄正在安歇,硃溫手下蔣玄暉和史太帶一百多人來到宮殿。昭宗妃子見來人眾多感到驚慌,史太揮刀殺死一些人,強行闖入宮內。蔣玄暉詢問昭儀李漸榮,李漸榮故意大聲嗬斥,昭宗在內聽到有人闖進來,急忙起身到處躲藏。史太衝入內室將昭宗李曄殺害,時年三十八歲,李漸榮也一同遇害。當時何皇後也在殿內,史太本打算一並殺掉,何皇後嚮蔣玄暉哭訴哀求得免。
何氏是唐朝最後一位皇後,錶麵上她是從唐肅宗、唐德宗以來,長達一百年後,唯一一個生前被冊封的皇後,之前享受的是淑妃禮遇,可惜這個榮譽並不長久,而且晚景淒涼。 何氏非常不幸地跟瞭一位看似很想振作圖強,結果不僅無能為力,還幾乎是自掘墳墓的皇帝。
何氏來自四川蜀地,屬於東川梓州(今綿陽市三台縣一帶)人,唐僖宗乾符三年左右(876),以宮人身份被分入壽王府,到瞭李曄身邊(當時還叫李傑),纔十一歲左右。幾年下來長的亭亭玉立,很受寵愛,何氏先後生下兒子,就是後來的德王李裕和哀帝李祚。李裕是昭宗的長子,也一度被封過皇太子。劉季述等人在光化三年(900)打算廢昭宗時,就準備推李裕上位。
而蔣玄暉這人過去毫不知名,但他跟硃溫很早,一直算是心腹。為瞭讓硃溫入長安控製朝廷,蔣玄暉錶現十分賣力,硃溫任命他為樞密使。此外還有一個薛貽矩也是骨乾,他是河東薛氏大姓齣身,相貌堂堂,文纔齣眾,還是唐僖宗乾符四年的狀元。祖父薛存誠為禦史、父親薛廷望為刺史都很受朝野稱贊。
有關硃溫的傳記
薛貽矩起初作為僖宗的翰林學士,知製誥。在僖宗落難逃跑的時候,薛貽矩錶現膽小,沒有跟從,就被罷官。後來一度恢復職務,唐昭宗鏟除宦官的時候,發現薛貽矩曾經給韓全誨的畫像做贊文,當時安排薛貽矩送宦官首級交給硃溫,這時候,兩人就有瞭聯係。正如筆者所提,硃溫自己沒文化,但絕不是痛恨所有的文人,薛貽矩就是一個例外(還有其他像李振,包括硃溫對敬翔贊嘆李襲吉文章的例子,均可見《舊五代史》各人傳記)。本來昭宗又罷免瞭薛貽矩,被硃溫賞識舉薦,立刻任職吏部尚書,隨即升禦史大夫。薛貽矩從此成為昭宗和哀帝身邊的重要大臣,實際是硃溫安排的親信。
唐哀帝天�v四年(907),薛貽矩受命去慰問硃溫,他最先直接錶露以臣下禮儀朝拜硃溫。硃溫心裏樂開瞭花,身邊的人當然都暗中在進行登基的準備,但薛貽矩這一幕直接就替硃溫正式拉開禪位行動。 薛貽矩的位置錶明他是一等一重要,假如換成硃溫身邊的人再上演對付昭宗的一幕,難免就落下強行奪位,手段毒辣的名聲,不是不能進行,但畢竟是下策。薛貽矩迴去以後對哀帝反復勸說,最終硃溫登基就相對順利。薛貽矩對硃溫來說,是立下非常大的功績,直接加封宰相。
唐哀帝李�鞘欽炎諍禿位屎蟮牡誥拋櫻�本名李祚,乾寜四年(897)五歲左右封輝王(長子李裕齣生年紀比較模糊,若推算何氏和昭宗在一起的時間,加上唐朝皇子冊封大都是三到五歲,李裕是大順二年891被封德王,若差不多五歲,昭宗生長子時約二十歲,閤乎情理。李裕封德王的次年李祚齣生,那麼李裕大李祚差不多六歲)。硃溫為他更名李�牽�讓宰相柳璨、獨孤損請到何皇後的令,推上帝位,稱昭宣帝,後來也叫哀帝。
當時宗室尚有德王李裕、棣王李��、虔王李禊、沂王李��、遂王李�t、景王李秘、祁王李祺、雅王李�G、瓊王李祥等人,除瞭李裕二十歲左右算成年,都是一大群“孩子王”,沒什麼威脅。由於曆來更改朝代畢竟都有一大套流程要一步步完成,硃溫也不得不按部就班。蔣玄暉作為先鋒,為硃溫動手除掉大部分年齡稍長的宗室,個彆的下落不明(可能躲藏隱匿,如史書稱德王李裕雖死,其後人就逃亡瞭,有族譜稱後裔逃到山東),最後宮廷就剩下哀帝成為孤傢寡人。
硃溫的司馬昭之心已經呼之欲齣,這時候又發生插麯。蔣玄暉和柳璨據魏晉南北朝以來慣例,認為梁王硃溫還不具備貿然稱帝的條件,應該先加九锡,然後受禪。不久,太常卿張廷範又捎帶蔣玄暉認為,當時天下未定,甚至不宜匆忙加九锡。硃溫這下就非常惱火瞭,認為他們是不想讓自己當皇帝。
何太後得知情況後,通過宮人秘密聯係蔣玄暉,哀求將來務必保全孤兒寡母(之前在闖宮殺昭宗時,何皇後就是通過懇請蔣玄暉僥幸留下性命)。宣徽副使王殷、趙殷衡一嚮與蔣、張不和,趁機密告蔣玄暉、張廷範、柳璨在何太後的積善宮刻石像埋於地下,時常與太後一起焚香盟誓要復興唐朝。
硃溫自然感到震怒,就在害死昭宗李曄一年後,收斬蔣玄暉、柳璨,還進一步將何後一起除掉。硃溫強迫哀帝以宮闈不堪的名義宣布廢掉何氏後位,逼她自盡,於是,長達近三百年的李唐沒有懸念的落幕瞭。
影視劇中的硃溫形象
這一年夏天,硃溫在滑州(今河南安陽市所轄滑縣一帶)黃河邊的白馬驛製造瞭一起很齣名的悲劇,把將裴樞、獨孤損、崔遠等齣身比較高門的衣冠士大夫三十多人統統殺掉,扔進黃河,史稱白馬之變。這一事情一般都指硃溫身邊另一心腹謀士李振因多年科考不順利,針對那些士大夫讀書人的集中大報復。他說瞭一句相當有名的話:“這些官僚自命不凡,說自己是什麼清流,現在最後將他們投入黃河,讓他們永遠成為濁流。”
可若從身份來看,李振並不是當真齣身寒門的窮酸文士。一來他不算是漢人,二來傢門恐怕不低。 他是司空李抱真的後人,李抱真是西域昭武九部安氏大將,是代宗、德宗時的澤路節度使。他痛恨安祿山的起兵背叛,堅守澤路地區,還成功勸說王武俊對付硃滔,是大唐中興階段的一位功臣,所以賜姓為李。他的從兄李抱玉也是跟著李光弼討伐安史的名將。所以,這種傢世背景說起來肯定是有頭有臉的功勛武人門第,當然祖輩可能確實沒多少文化底蘊。
到李振這一代打算改變齣路,一心好學,希望通過科考齣仕,結果幾次無望,心裏就很痛恨那些科舉齣身的讀書人。但既然李振嘗試過多次科考,顯然長期讀書,就沒有通過科舉的文士依然還是文士,硃溫的齣身還可以說和黃巢很多類似,這個李振顯然很有區彆。
如果李振同樣屬於黃巢、硃溫或李剋用這種帶著粗鄙氣質之人,硃溫頂多與他臭味相投,視作將領武夫而已。可硃溫把李振稱為“奇人”,在兼任鄆州節度使的時候,李振就一起做副使,可見對他是青眼有加。李振還作為硃溫的代錶使者四處活動,占據湖南的馬殷攻朗州(今湖南常德)的雷滿,李振奉命前去調解,發揮齣色的口纔,費瞭一通口水便讓他們聽從瞭硃溫的和解,各自相安無事。
不久,李振在後梁建立後由宣義軍節度副使、檢校司徒授殿中監,再加戶部尚書,在硃溫這樣狡猾多疑的人身邊,他的地位不算差。之後硃友��在位時,李振還代替另一元老敬翔齣任崇政院使,繼續受重用。最後李存勖打敗後梁,李振都還想繼續保命,不僅受到羞辱,跟著就被殺。據說李存勖身邊的重臣郭崇韜見李振當著眾人麵屈膝求饒,事後就調侃:“常聽說李振是一代奇纔,我今天看到他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白馬一事後的鼕天十一月,唐哀帝準備親祠圜丘,本來算一種很正常的傳統皇傢禮儀活動。各方麵早已依照慣例做好準備,宰相也已下南郊壇熟悉安排有關的流程環節。可硃溫聽到以後很不高興,感覺頗為盛大隆重,貌似哀帝身邊群臣還有意祈求上天延長唐朝的“壽命”。主持儀式的官員聽到硃溫態度冷淡感到很恐懼,就藉口改期使此事不瞭瞭之。
有關唐哀帝的傳記
翻過新年到三月,唐哀帝就不得不在各種壓力逼迫下,把皇位拱手傳給瞭硃溫,禪讓成瞭濟陰王。哀帝李�峭瓿伸�讓以後是要遵照安排離開汴梁去東北方麵的曹州居住。四方藩鎮李剋用、王建、李茂貞當然都對硃溫奪位稱帝錶示嚴厲聲討,這原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可硃溫感到唐朝皇帝的影響尚在,僅僅一年,就派人趕到曹州毒死李�牽�死後謚號為哀,年僅十七歲。
後人都哀嘆李唐這樣窩囊的落幕,尤其昭宗李曄本來有心振作,結果連齣昏招哀其不幸。 可是環顧天下,當時昭宗能夠藉助的力量,唯有李茂貞、硃溫、李剋用,包括王建,這些人的性質和盤算,不光是相隔韆年的我們清楚明白,其實就在當時,昭宗和身邊人也並非懵懵懂懂,他完全是彆無選擇,隻不過他想就近取利,把野心最大的人當成瞭最方便的橋梁。
像李剋用不是沒有趕赴關中的機會,隻不過前期他的力量稍弱,距離關中相對較遠。他與硃溫較量時輸瞭一招,錯失機會,更糟糕的其實昭宗原本就對外族齣身的李剋用並不感興趣。在王重榮死後,河東齣現紛亂之際,硃溫、李匡威、赫連鐸聯閤要求打壓李剋用,唐昭宗是錶示積極支持。當時正處於李剋用最低榖的時候,而且潞州方麵還不定,貌似天賜良機。
這個時候勇將李存孝阻擋韓建得力,李剋用硬頂硃溫這個死對頭,其餘附和之輩就沒有人敢輕易齣手挑戰沙陀部瞭,像李茂貞距離李剋用比較遠,一嚮沒有什麼過不去的。早期就連李剋用和硃溫也並沒直接毗鄰,實際有魏博鎮羅弘信、成德鎮王�F兩傢居中,但他們是誰都不好得罪,處境非常尷尬。硃溫雖然想從中占便宜不斷削弱李剋用,可羅弘信並不支持硃溫。
李剋用當時反而嚮昭宗發齣責問,控訴沙陀軍幾十年負責守衛李唐邊疆,一門三代忠臣的說法也並不是誇大其詞,一派鬍言。昭宗十分窘迫,幾乎下不來台,唯有以處罰張浚、孔緯兩個大臣收場。
整個昭宗在位的時局中,李剋用麵對的不利,一是時機尚未成熟,二是地利與實力都鞭長莫及。假如將李剋用和硃溫換個位置,自然而然結束李唐的八成就會是李剋用瞭,他們並非真的有多大區彆。 假如沙陀看重同為李姓的一層麵紗,換句話說頂多再有一兩代唐帝延續,沙陀李氏可能不會像硃溫那麼嚴酷和急躁。最終也總會有子孫齣來改換門庭,隻不過他們很可能會繼承李剋用和李存勖的晉王頭銜成為“後晉”,不會留給石敬瑭機會瞭。
當唐昭宗受李茂貞、韓建的脅迫,李茂貞想到抵禦硃溫的計策就是藉兵李剋用。李剋用一度太原被圍,所以就有瞭李剋用結盟契丹阿保機的一幕,然後靠周德威、李嗣昭趁梁軍發生疫病纔又奪迴汾、慈、隰三州。跟著又有幽州劉仁恭的求援,本來李剋用不想理會劉仁恭,但年輕有為的李存勖勸諫,認為這是晉王再度翻盤的機會。
李存勖分析形勢說,中原一帶都被梁王硃溫收服的七七八八,假若沙陀部再不穩住山西、河北僅存的一些力量,那麼的確就唯有退守邊疆瞭,再無爭雄中原的機會。李剋用認為在理,於是齣擊攻破潞州,使幽州解圍。 就在硃溫登位稱帝這一年,晉王李剋用病重,次年正月就死瞭,年五十三歲。後來流傳有一個著名故事,說李剋用臨終前交給李存勖三支羽箭,讓他牢記著名的三大仇恨。一指要奪取幽州穩固北方,否則晉軍無法放心南下。二是硃溫是死敵,三就是後來結義的契丹,說好聯手,結果唐朝覆滅,梁朝強大,契丹最終背信棄義。這個故事情節頗有小說色彩,對當時李剋用和沙陀部發展麵臨的情況卻有事實依據。
影視劇中的李剋用形象
漠北的契丹部族原本在盛唐時就有過一番作為,實力已經頗為強大,甚至早在兩晉時期就已經在遼東邊塞一帶活躍。 像朝鮮《三國史記》就稱東晉太元三年(378)已有契丹侵擾高句麗。之後《資治通鑒》提到東晉義熙元年(406)也有契丹部族活動,正式確立契丹名號是北齊魏收編寫的《魏書》,所以到宋朝編撰《新唐書》,就肯定“至元魏,自號曰契丹。”同時齣現的庫莫奚,則是契丹的同源部族,隋唐時期一般彆稱奚族,契丹建立遼代以後,奚族基本與契丹混為一傢,稱蕭姓的非常多。
總體上契丹和庫莫奚同齣東鬍這一大的族群係統,所以,曆來也有認為他們就是屬於鮮卑這一部族的某種分支,或者推測是匈奴殘餘與鮮卑興盛階段混閤産生的部族。古人對早期隋唐階段的契丹部族,一般就多認為他們屬於鮮卑分支或殘餘,因為時段上距離鮮卑相近。到宋代及以後纔會有認為齣自匈奴彆種的說法,今天經過很多專傢梳理分析,雖然還不能十分肯定,但鮮卑東鬍淵源畢竟是占主流。
經過漫長的發展,唐代初年的契丹已經有比較穩固的部落聯盟,所謂早期八部基本形成,以大賀氏為首(大賀氏後來不再是建立遼朝的主體部落,但是今天普遍被視為達斡爾族的先民,算是僅存比較靠譜的古代契丹族後裔),起初臣服草原霸主突厥,後來唐朝肅清邊疆,掌握對塞外各部的治理,就設立羈縻州府,契丹就臣服唐朝,甚至有首領改為李姓或其他的漢姓,如唐太宗設鬆漠都督府(在今赤峰、通遼一帶),以大賀窟哥為鬆漠都督,賜李氏。唐高宗以窟哥的孫子枯莫離為左衛將軍、彈汗州刺史,封歸順郡王;另一孫子李盡忠為武衛大將軍、鬆漠都督,繼統契丹八部。
武則天時期,契丹與奚族聯閤起來反抗,大賀氏被唐軍徵討,一度力量衰微。之後玄宗時期,契丹首領轉為遙輦氏,臣服的部分首領同樣被賜姓為李。 但是,經過唐朝前期一百多年的壯大,不管是大賀氏還是遙輦氏,到底當時的契丹具體有哪些部落已經無法考證。總之到天寶初年,唐玄宗賜遙輦俎裏漢名李懷秀,拜鬆漠都督,封崇順王,還賜靜樂公主聯姻。唐朝與契丹部落此後基本恢復和睦交往,這一遙輦氏氏首領在契丹稱為阻午可汗,被視為耶律阿保機傢族的祖先。
唐武宗會昌年間,漠北草原另一強大部族迴鶻瓦解西遷,契丹部族正式開始在北方草原崛起,慢慢從東北朝中部擴大勢力。唐僖宗時的黃巢義軍令中原惶惶不安,痕德廑可汗遙輦欽德在塞外收服瞭奚、室韋,試圖進襲幽州、薊州。然後在昭宗時,因劉仁恭占據幽州,防範得力,契丹始終在塞外,還沒有機會更進一步。劉仁恭曾以防契丹名義得罪過沙陀首領李剋用,包括李剋用有時聽朝廷的號令齣徵四方,劉仁恭卻在後方不是滋擾就是挖牆角,到後來還把一些河東士卒斬殺交給硃溫,所以一直被李剋用視為一大仇敵。
痕德廑可汗遙輦欽德死於唐哀帝天�v三年(906),當時,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機已經是整個契丹部落聯盟的夷離堇,威望和號召力幾乎僅次於可汗。關於夷離堇一詞的性質,曆來解釋說法很多。按照原意大約也和部落首領相差無幾,由於契丹部族本來是八個大部落,夷離堇大約就是指某一氏族部落的首領。換一個角度看,這是指契丹八部聯盟以後確立的部落製度。契丹可汗是部族大首領,而夷離堇就是下麵各氏族部落首領,相當於就是部落大王。隨著契丹部族壯大和王朝化,後來也專指輔佐可汗,負責部族軍事的首領,所以夷離堇就成瞭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稱呼。尤其遙輦氏的聯盟中,耶律阿保機傢族還世襲瞭夷離堇這一職務。正是有這一深厚淵源,耶律阿保機纔能夠迅速脫穎而齣成為改變個人、傢族和全體族人命運的天選之人。
就在唐哀帝禪讓硃溫建立後梁的同一年,在廣袤的漠北草原上,耶律阿保機也正式登位宣布建立以契丹為名號的塞外勢力,影響此後中原長達三百多年的又一次南北爭雄,徐徐拉開瞭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