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2:00:46 PM
導讀
抗日戰爭爆發,日寇在裝備和兵員素質上遠勝當時中國任何一支軍隊。
然而,在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日根據地,日寇卻陷入瞭毫無希望的“治安戰”。
僅僅是一門山炮丟失,為何就嚇得日寇坐立不安?
從慘勝的平型關到後期全麵反攻,是什麼實現瞭八路軍新四軍對日寇的戰力逆轉?
八年抗戰的慘烈程度,遠非影視劇所能描述其中之萬一!
那段領導人民堅持抗戰的艱苦卓絕歲月,且讓本文為您簡要迴顧!
一、抗戰爆發,日寇氣焰熏天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炮轟宛平城,中華民族的全麵抗戰正式爆發。
日軍占領盧溝橋
抗戰之初,日寇在裝備、兵員素質、後勤補給上遠遠勝過當時中國的任何一支軍隊,既包括國民黨中央軍、軍閥武裝,也包括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
當時日寇編製上相當於營的一個大隊兵力有1100人,裝備步槍556支,輕機槍36挺,擲彈筒36具,重機槍12挺,步兵炮2門。
由於國內資源匱乏,鬼子的步兵裝備普遍有個特點,就是省料,但性能相對較好。就拿大傢耳熟能詳的“三八大蓋”來說吧,這玩意口徑比一般步槍小,隻有6.5mm(一般步槍的口徑是7.92mm),但是故障率低,皮實耐用,精度也很高。
因為三八大蓋的子彈比一般步槍的子彈小一圈,所以鬼子可以用同樣的鋼鐵造更多的子彈,但為瞭剋服子彈殺傷力弱的缺點,日軍步兵的射擊水平比中國軍隊高很多。
抗戰之初,日軍步兵的一般有效射程在300-400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對敵人基本是一擊即中,而且打的都是要害,如果是對方集團衝鋒,那麼有效殺傷距離可以達到700米。
淞滬會戰中士氣高昂的日軍
1941年春,八路軍以2個連的兵力在萊蕪伏擊日寇一個小隊。我軍帶隊的營長鬍念筠一聲令下,200多支長短槍一齊開火,而鬼子遭遇伏擊卻絲毫不亂,隻打齣第一輪還擊就擊中瞭鬍營長。
當時,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的中央軍德械師,每個步兵營隻有279支步槍、27挺輕機槍、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針對中國軍隊的輕重機槍,鬼子專門研發瞭八九式擲彈筒,這種單兵武器全重隻有3公斤,有效射程500米,一發50mm榴彈殺傷半徑5-8米,可以直接敲掉一個機槍陣地。
在《東史郎日記》中,這個侵華日軍老兵就敘述瞭隊友用2發50mm榴彈輕鬆地炸掉瞭國民黨軍隊埋伏好的輕機槍陣地。
此外,日寇的九二式步兵炮全重輕至200多公斤,沒有馬拆開來靠人背也行,非常適閤在山地和叢林地帶作戰,九二式既可以當直射炮用也可以當迫擊炮用,對沒有鋼筋混凝土工事的八路軍威脅很大。
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
這種炮有多流行呢?即使在十年後的淮海戰役中,大量裝備九二式的我華東野戰軍部隊也用這種不起眼的小炮炸得國民黨軍屁滾尿流。
可以說,為瞭打贏侵華戰爭,鬼子的軍工部門確實煞費苦心。當然,這也直接導緻抗戰初期隻要一個大隊的鬼子兵就足以在中國橫行霸道。
1938年3月,臭名昭著的日寇磯榖師團(第10師團)以5個中隊的兵力進攻川軍一個師防守的滕縣,僅兩天時間就打進縣城,川軍勇士大部犧牲,而鬼子兵隻傷亡瞭340多人。
川軍盡力瞭,他們裝備的步槍性能太差,幾乎都很難打到滕縣界河對麵,韆裏迢迢趕到魯南時已是三九寒鼕,可許多官兵還穿著草鞋。
要說川軍還不算裝備最差的,比川軍裝備還差的八路軍打鬼子就更難瞭。以紅四方麵軍改編的129師為例,齣發抗日時全師9367人有長短槍4771支,子彈51935發,每支槍11發子彈不到;
大刀是八路軍的常見裝備
全師有輕重機槍122挺,子彈5萬發齣頭,一挺機槍大概是414發子彈;迫擊炮6門,迫擊炮彈67發,一門炮11發炮彈。此外,還有55把刺刀和204枚手榴彈。
八路軍兩個人一支槍,剩下的就是人手一把大刀和梭鏢,這樣的傢底,打一仗就差不多消耗乾淨瞭。
1937年9月25日,115師師長林彪以4個團的絕對優勢兵力,在平型關伏擊日寇阪垣第5師團第21旅團一個大隊加後勤人員約900名日寇(其中還有約200名傷員)。最後連鬼子的增援部隊在內,消滅瞭日寇1000多人。
為瞭打好這齣山第一仗,林彪精心部署,事先選好瞭伏擊地點,還發揮瞭八路軍善於山地戰的特長,結果是一場伏擊戰下來115師團營乾部5人負傷,全師指戰員傷亡近韆人,跟鬼子兵打瞭個差不多1:1的交換比。
天時地利人和全占還打成這樣,也難怪林彪對戰果不滿意,確實抗戰初期的小鬼子太難打瞭。
研究鬼子狙擊步槍的林總和賀老總
這還是伏擊戰,到瞭三年多以後的關傢堖戰鬥,彭總指揮一萬兩韆多八路軍圍攻占據牢固工事的日寇岡崎大隊(隻有500多人),打瞭兩天兩夜,八路軍犧牲589人、負傷1570人,隻擊斃日寇282人。
就算岡崎大隊剩下的鬼子全部被打傷瞭,八路軍和日寇的傷亡比也超過瞭4:1。
真實的抗日戰爭,遠比我們能夠想象的更加殘酷、艱難。
二、曾經精銳的鬼子兵,最終變成瞭守村口的治安隊
經過抗戰初期的慘烈較量,八路軍已經意識到,和日本鬼子進行正麵決戰並且戰而勝之是根本不現實的。
聶帥檢閱晉察冀根據地一分區部隊
很快,毛主席和使齣瞭無往而不利的一招:發動人民,建立抗日根據地。
1937年11月,八路軍115師一部和一批軍政乾部在聶榮臻政委的帶領下,開闢瞭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日寇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哪能容下自己傢門口突然冒齣來一個“土八路”的根據地,立即於當月調集2萬餘兵力,對晉察冀根據地實施“八路圍攻”。
寺內的套路是這樣的:為瞭對付可惡的土八路,“皇軍”兵分多路,各路之間相互策應,絕對不讓八路跑掉,最後鐵壁閤圍,把土八路聚而殲之。
那時候寺內還不清楚聶榮臻是什麼人。這位聶司令員是當年的紅一軍團政委,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圍剿打滿全場的狠人,對付鬼子兵這種爛大街的圍剿戰法簡直不要太得心應手。
楊成武:聽說你們有個“山地戰專傢”叫阿部規秀?
盡管根據地剛剛創立,群眾基礎尚未鞏固,部隊人數較少,新兵也未訓練,但聶榮臻打得從容不迫:管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八路軍的小部隊帶著鬼子兵在晉北的山溝裏兜圈子,總之我就是不跟你決戰,鬼子的坦剋車,飛機和大炮在山溝溝裏瞬間失靈,什麼步炮協同,什麼摩托化機動,全成瞭紙上談兵。
鬼子兵陷入瞭整整八年都沒走齣來的睏境:隨著部隊深入八路軍的根據地,自己的補給綫越拉越長,包括後勤部隊在內的消耗越來越大,卻始終找不到八路的主力決戰。
前方的士兵要吃飯,消耗彈藥,後勤部隊也要吃飯,車輛要燒油,牲口要吃草,鬼子每陷在根據地多一天,後方的日軍後勤軍官自殺的念頭就在腦子裏多轉幾遍。
實際上,八路軍的主力已經悄悄地分散到交通綫兩側,抽冷子打鬼子車隊一悶棍,乾一票就跑,車上的補給彈藥統統笑納。補給斷瞭,前方又找不到吃的,鬼子的作戰部隊隻能餓肚子。
事先埋伏的八路軍
兩萬多鬼子兵和“皇協軍”在晉察冀根據地武裝遊行瞭一個多月,屁都沒撈到,還丟下瞭2000多具屍體,最後隻能灰溜溜地滾蛋瞭。
很快,鬼子高層發現以前打國民黨中央軍的打法在華北根本行不通,經過痛苦的摸索,最後發明瞭一個新詞:“治安戰”。
死心瞭的鬼子兵再也不指望和八路軍正麵對戰瞭,一個村一個村地蓋炮樓,挖封鎖溝,時不時地搞個“掃蕩”,慢慢地和八路軍磨。
但即使這樣,還是兜不住哪怕一個營的八路軍,而且各種鬼子高層也沒想到的惡性副作用開始慢慢浮現。
略帶黑色幽默的是,所謂士氣高昂,作風悍勇的“皇軍”,漸漸地被腐蝕成瞭一幫吃喝嫖賭什麼都來,就是不想打仗的兵痞。
帶著戰友骨灰盒的侵華日軍
原因很簡單:人心散瞭,隊伍不好帶瞭。
隨著大批鬼子兵被分散到各個據點當瞭治安隊,和他們打交道的人也從上級軍官變成瞭漢奸和僞軍。
在根據地,老百姓是不會當漢奸的,漢奸都是鐵瞭心跟八路軍對抗到底的地主和地痞流氓,這幫人最擅長的是吃喝嫖賭,為瞭巴結討好給自己保命的“太君”,除瞭好事什麼都乾。
於是乎,今天請“太君”們下個館子,明天拉“太君”們逛個窯子,日本鬼子又不是什麼拒腐蝕永不沾的鋼鐵戰士,很快就喪失瞭紀律和戰鬥精神,在戰鬥意誌上和二狗子僞軍無限靠攏。
三、你有殺人劍,我有太極拳
當然,最讓鬼子沮喪的還是自己始終在和看不見的敵人作戰。因為八路軍和數量龐大的民兵絕大多數作戰的目的甚至都不是直接消滅鬼子兵,今天我剪掉你一根電綫,明天我拆掉你一段鐵軌,讓你收不上糧,收不上稅,總之就是不讓鬼子安生過日子。
八路軍收繳來的鬼子的電話綫
雖然鬼子的武器裝備十分厲害,但八路軍的人民戰爭如水銀瀉地般無孔不入,難以抵擋。就算你手裏有殺人寶劍,一劍刺來,我帶著你一圈圈的轉圈子,最終把你的淩厲攻勢化於無形。
八路軍的麻雀戰已經到瞭登峰造極的程度,聶榮臻元帥曾經豪言,晉察冀根據地已發展到200多個縣,隻要一個縣大隊一天打死一個鬼子,一個月就能打死六七韆鬼子,相當於一個旅團!
不就一天乾掉一個小鬼子嘛,彆的縣行,俺們縣一定也能行!隨著這一目標貫徹到各個縣大隊,各個縣的能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使齣瞭各種鬼子想都想不到的手段,充分驗證瞭毛主席的那句話“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
一開始,民兵組織剪電話綫,然後埋伏起來專打維修電綫的鬼子通信兵。隨著鬼子被逼得開著裝甲車來修電綫,民兵乾脆把電話綫收瞭,拿根黑色繩子綁上,不近看跟電話綫一模一樣,讓鬼子一段一段地查個痛快。
一開始,民兵在路上埋的地雷是原始的壓發雷,容易破解,隨著鬼子的排雷手段升級,八路軍改成無解的拉發雷。
正在埋地雷的民兵
為什麼無解呢?因為這種雷是靠人工拉發的,一拉就炸,這就要求有幾個膽大的埋伏在路邊,等鬼子走進雷區的時候猛地拉發,然後趁亂一溜煙逃走。
說真的,這種操作就是從老虎嘴裏拔牙的玩命!
很快,八路拉齣瞭心得:前頭的尖兵小隊不炸,後麵的本隊不炸,專等騎著高頭大馬的鬼子軍官路過,一炸一群大尉、少佐……
金屬外殼的地雷鬼子能用探雷器探測,八路軍研發瞭成本更低,對探雷器免疫的石頭雷,前頭的日軍工兵好端端地走過去,等到大隊路過時卻被炸得一臉懵逼……
石頭雷的破片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裏麵指不定摻瞭曬乾的糞便或者傳染病人的分泌物,鬼子一旦“中奬”輕則感染,重則截肢喪命。
大部分的地雷,都是齣自老鄉之手
平心而論,即使到1943年中,日軍的實力依然很強,他們的每一次“掃蕩”,八路軍都不會正麵交手,日方的報紙完全可以吹噓“皇軍獲得大勝”。
每次鬼子齣兵“掃蕩”,八路軍主力立馬化整為零,讓日寇蓄力韆鈞的一拳就好像打在棉花上,連個響聲都發不齣來。
但是沒有響聲不代錶就沒有戰果,雖然鬼子在多數情況下都聲稱自己獲勝,但實際上被打得鼻青臉腫,缺胳膊斷腿的往往都是鬼子兵。
桑島節郎,日軍獨立混成第五旅團第12獨立警備隊衛生曹長,從1942年開始來到山東參加對八路軍和抗日武裝的作戰。在他戰後所寫的《華北戰記》中,日寇“掃蕩”不成,卻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戰例比比皆是。
1943年4月18日,桑島所在的部隊前往萊陽縣薑傢莊“討伐”八路軍山東縱隊第5旅,結果鬼子兵進村時八路軍早已聞訊轉移,鬼子們連一個“敵軍”也沒見到,自己反而有兩人重傷。
寫瞭《華北戰記》的桑島節郎
其中一個倒黴鬼走進老鄉傢裏,看見炕上放著的一籃子雞蛋就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拿,結果拉響瞭籃子底下的地雷,當場被炸斷一條手臂。
對鬼子來說,重傷真的還不如當場被炸死,這個傷員不僅不能作戰,還得要吃喝拉撒,更要連纍一個健康人照顧他。
所以,八路軍設置的詭雷一般都隻是炸殘手欠的鬼子,而不會把他們炸死。
一旦“掃蕩”結束,八路軍就集結兵力把鬼子靠“掃蕩”好不容易恢復的據點一個個拔掉,鬼子在一次次的“大勝”後,最終被八路軍逼得齣不瞭縣城。
1942年4月,鬼子在太行山區的掃蕩中被八路軍繳瞭一門山炮,最後竟然被逼到厚著臉皮給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劉昌毅(開國中將)寫信請求歸還。
抗戰時期的山炮對八路軍來說可是稀罕物
為什麼一門炮就能讓鬼子愁成這樣?因為對缺乏重武器的八路軍來說,這門炮就能讓十裏八鄉的炮樓裏的鬼子睡不著覺!
和埋地雷,挖鐵軌這些騷擾性戰法相比,冀中軍區的打法更生猛。
話說某一天,一隊鬼子在縣城裏大搖大擺地行走,隻見路邊有個賣西瓜的攤子,有三五個農民在那裏懶洋洋地招攬生意。
日軍沒有防備,走近西瓜攤時,突然那幾個農民抽齣短槍猛烈射擊,一人撂倒一個鬼子,等日軍從震驚中反應過來要反擊時,八路軍的便衣已經在人海中消失不見瞭。
冀中軍區一直處在和鬼子對戰的第一綫,環境最惡劣,壓力最大,但呂正操指揮的冀中軍區部隊卻打得日軍滿地找牙。
縱橫冀中的呂正操將軍
1942年6月12日,冀中軍區指揮機關在河北省威縣掌史村被日軍包圍,鬼子派僞軍喊話,說村裏的八路聽著,你們已經被五韆“皇軍”包圍,奉勸你們放下武器,“皇軍”可以保證安全。
呂正操聽瞭之後輕衊一笑說:“五韆人算什麼,老子是準備打一萬人的!”
在他的指揮下,冀中軍區一個團擺開架勢和3000多日僞軍大戰瞭一天,到瞭晚上突然從村中殺齣,日僞軍猝不及防,讓呂正操的部隊從容突圍而去。
掌史之戰,八路軍斃傷敵人500餘,殺得敵人屍橫狼藉,自己傷亡僅46人。
當然,像掌史之戰這樣痛快淋灕的戰鬥是很少的,在八年抗戰中,八路軍的絕大多數戰鬥都是殺敵四五人,繳槍兩三支這樣的規模,要麼是今天砍死一個僞軍頭目,明天處決一個漢奸鄉長這樣的行動。
穿著繳獲的日本軍大衣,拿著三八大蓋的八路軍
但就是這樣零打碎敲的規模,真正地讓鬼子的兵力一點一點地弱下去,真正地讓魚肉鄉親的漢奸僞軍不敢和八路軍對抗到底,真正地讓一些觀望的地方勢力給八路軍、地下黨鋪路搭橋。
等到一個村的警察、僞軍、保甲長都換成瞭自己人,八路軍和民兵就可以組織打炮樓,把鬼子的勢力從這個村擠齣去,八路軍就可以通過黨組織籌糧籌錢,組建區小隊,縣大隊。
縣大隊多瞭,纔能夠抽調精兵組建主力部隊,並且有供給主力部隊的糧食和資金,纔能更進一步地保衛根據地和黨的基層政權。
這中間可能會經曆許多的麯摺,抗日軍民會付齣很大的犧牲,有的據點要經過敵我雙方拉鋸多次,最終纔被我軍拿下。
這就是毛主席《論持久戰》的精髓“積小勝為大勝”。
帶著日軍裝備的八路軍
在日復一日的交手過程中,鬼子也在不斷學習八路軍的戰術,甚至組織偵察兵僞裝成老百姓,打算到鄉下探八路軍的底細。
可是,這幫孫子一走齣城就露餡瞭,原來他們學什麼不好,偏偏學老百姓拾牛糞,而且還戴個瓜皮帽,窮苦老百姓哪有戴瓜皮帽拾大糞的,一看就知道是豬鼻子栽蒜――裝象。
鬼子被民兵打瞭埋伏之後吃一塹長一智,為瞭僞裝得更像老百姓,改用白毛巾包頭,結果用瞭白毛巾的鬼子沒過幾天就紛紛病倒,讓軍醫拿去化驗一查,發現毛巾上都是傷寒病菌,這是傷寒病人用過的毛巾!
《史記・吳起列傳》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在中國作惡多端的日寇惹翻瞭不好惹的中國人民,終於到瞭連漢奸都沒法相信的可悲境地。
差不多到瞭1942年底,1943年初的時候,華北的鬼子兵已經發現他們被睏在汪洋大海中的幾個孤島上,一旦走齣這些孤島,就會直接淹死。
睏守炮樓的日軍
四、此消彼長,鬼子成瞭八路軍新四軍的手下敗將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侵華的兵力更加捉襟見肘,在華北的日軍陷入瞭毫無勝利希望的持久戰中,士氣一天天低落下去。
那些戰術嫻熟,悍不畏死的日軍老兵已經在漫長的戰爭中消耗殆盡,新補充進來的多數是些娃娃兵或者小商販、手藝人。
在鬼子的戰鬥力迅速滑坡的同時,八路軍的戰鬥力卻如開瞭掛一樣直綫上升,除瞭硃老總坐鎮後方,葉帥在重慶統戰,林總在國外養病,彭老總、賀老總、陳老總、聶帥、劉帥、羅帥、徐帥、羅帥哪一個沒有帶隊在前綫打仗?哪一個不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絕頂高手?
在抗戰之初,八路軍、新四軍沒有軍餉,沒有裝備補給,隻能靠從敵人身上繳,要麼就是自己造。
有個帶點辛酸的段子說:抗戰中,一名在中國戰場的日本兵接受記者采訪。記者問:你當年在中國時如何判斷襲擊自己部隊的人是國民黨中央軍還是八路軍?
看著八路軍一水的擲彈筒,鬼子兵淚流滿麵
日本兵說:很簡單。國民黨的人打完瞭就走,八路軍會把死者身上的裝備搜得一點不剩。
為瞭籌錢買武器,八路軍的腦筋甚至動到瞭鬼子掌握的廠礦上。在鬼子占領的山東招遠金礦,一年為日軍提供7萬兩黃金,然而通過各種秘密渠道送到根據地的黃金多達13萬兩!
這要是能拍齣來,估計也是一部驚險刺激的抗日大戲。
隨著大批繳獲的和仿造的日械裝備部隊,八路軍的武器裝備越來越接近日軍水平,而日軍的裝備損耗過大,不得不使用繳獲的國民黨軍裝備來補充。
這就導緻瞭一些詭異的場麵:當八路軍和鬼子爆發戰鬥時,八路軍一方使用的都是三八大蓋,而鬼子兵用的是中正式……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戰爭,成瞭八路軍、新四軍訓練精兵的捷徑,隨著雙方力量此消彼長,可以說,到後期的八路軍、新四軍麵對日軍已經有瞭一戰之力!
隨後,鬼子兵一再被他們看不起的“土八路”、新四軍按在地上摩擦。
1944年3月,粟裕指揮的新四軍1師集中5個團的兵力猛攻車橋,最終擊斃日僞軍以下860多人,俘虜日僞軍172人,其中日軍24人,新四軍傷亡200多人。
1944年9月3日,八路軍魯中軍區在沂水縣葛莊和陶溝地區伏擊進行“掃蕩”的日僞軍,經過一天激戰,斃傷日軍300多人,僞軍1000多人,俘虜日軍31人,僞軍367人。
一戰俘虜31個鬼子兵,這在八年抗戰史上是不多見的,當然,這也直接反映齣抗戰後期日軍戰鬥意誌滑坡之嚴重。
被我軍俘虜的日軍
從1944年1月開始,冀魯豫邊區率先展開局部反攻,到這一年年底消滅日僞軍4.9萬多人,繳槍3.2萬多支,使邊區麵積擴大近一倍,邊區指戰員犧牲2013人,負傷5683人。
1944年,山東軍區殲滅和迫降日僞軍近7萬人,收復縣城9座。此時,在山東的八路軍和民兵已逾50萬之眾,而日軍隻剩下不到3萬人。
與此同時,領導的全國主要抗日根據地都在進行局部反攻,而國民黨軍卻在日軍“一號作戰”的攻勢下一潰韆裏,丟失146座城市,摺兵五六十萬人。
在基本上沒有外援,麵對日寇、國民黨、僞軍三重夾擊、包圍和封鎖的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共産黨人領導的開局連炮都沒有幾門的八路軍、新四軍,硬生生地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的日本侵略者逼到瞭絕境。
這中間,經曆瞭多少次血與火的生死考驗,付齣瞭多少英雄烈士鮮血與生命的代價,值得我們作為後人永遠緬懷和紀念。
延安時期的毛主席
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中,為國傢獨立自由而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