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2:10:58 PM
1962年初春,江西信豐縣縣委負責人收到瞭一封來自北京的信件,縣委負責人對這封信非常重視,因為給他寫信的人是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元帥。
在這份信中,陳毅要求縣委務必找到一名叫做周籃嫂的農村婦女,在信的結尾,陳毅還專門強調:“若是查找到瞭,請轉告她,選擇適當時機前來北京我傢裏做客,我一定要熱情招待她。”。
陳毅
那麼,這位讓陳毅一直牽腸掛肚的周籃嫂到底是誰?她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關於陳毅和周籃嫂之間的故事,還要從1934年的8月講起。
受傷的陳毅
1934年8月28日,陳毅在興國縣老營盤紅三軍團6師前沿陣地視察時,被敵軍炮彈的碎片擊中,右胯骨當場粉碎性骨摺,他也因此發起瞭高燒。雖然經過瞭一段時間的治療後陳毅的燒退瞭下去,但他的大腿卻沒有康復,經常紅腫潰爛,連下床都很睏難。
當時正值第5次反“圍剿”作戰時期,中央紅軍因為執行王明、博古的左傾路綫損失慘重,隻得製定瞭緊急轉移的計劃,當陳毅得知中央打算轉移後內心十分的著急,不知道中央會如何安排他。
直到10月9日,陳毅纔見到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博古告訴陳毅:“中央本來打算帶著你一塊轉移的,但是中央考慮到你在江西待瞭七、八年瞭,有名望,有地位,而負責留守中央蘇區的項英同誌剛到中央蘇區不過兩三年,他也沒打過遊擊戰,因此黨中央決定將你留下,負責軍事上的工作,幫助項英同誌。”
博古
雖然博古那一張麵孔看起來十分真誠,但陳毅內心深處對他說的話一個字都不信,他知道博古之所以將自己留下來,是因為自己當初反對“左傾路綫”,博古這是在排擠自己。
如今這個局麵留在中央蘇區打遊擊,和坐以待斃沒有什麼區彆。但陳毅從大局考慮,還是同意瞭臨時中央的安排。
中央紅軍撤離後,蔣介石加大瞭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力度,留守紅軍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就在這一危難時刻,黨中央召開瞭遵義會議,摒棄瞭王明博古的左傾路綫,給留守紅軍下達指示,要求留守紅軍改變組織結構和鬥爭形式,以遊擊戰爭方式適應新的環境。
陳毅接到中央指示後如獲至寶,當即指揮部隊化整為零,開始遊擊作戰。
1935年3月中旬,陳毅化名為“老劉”和項英在原代英縣縣委書記曾繼纔以及兩名警衛員的陪同下前往贛粵邊遊擊區,並於不久後抵達瞭贛粵邊特委、軍分區所在的油山。
項英
提著籃子的周籃嫂
油山腳下有一個叫做彭坑的村落,彭坑位於贛粵邊大餘、信豐以及南雄三縣交匯處,村子裏麵有一個叫做劉漢光的莊稼漢,劉漢光的妻子姓周,大傢都叫她“三娣子”。為人熱情能乾,很快就被吸收入瞭遊擊隊,成瞭一名秘密交通員,她傢也成瞭遊擊隊的秘密據點。
陳毅到達油山後,經常在劉漢光和“三娣子”傢後山上的小茅棚裏歇息。之所以不住在村民傢裏,是因為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十分瘋狂,隔三差五的就以村為單位挨傢挨戶的搜捕遊擊隊,如果居住在村民傢裏,不但陳毅有性命之憂,村民也會受到牽連,因此陳毅纔會住在山上。
南方紅軍遊擊區
不過,住在山上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食物不好找。在最開始,“三娣子”經常藉著上山割豬草的名義,提著個籃子為陳毅等人送飯,後來國民黨不知道從哪裏得到消息,知道陳毅現在在油山附近,加大瞭對村民上山的盤查力度,禁止任何人攜帶食物上山,戰士們斷瞭生活來源,隻得靠打獵維持生計。
1936年6月23日是這一年的端午節,從昨天夜裏開始油山地區就下著連綿不絕的瓢潑大雨,陳毅身邊的遊擊隊員完全沒辦法齣去打獵,雖然肚子餓的咕咕叫,但大傢也隻能窩在棚子裏大眼瞪小眼。正在此時,陳毅的警衛員聾牯發現雨幕中齣現瞭一個人影,立即給大傢示警。當那人走近後大傢纔發現,對方竟然是披著蓑衣的“三娣子”。
蓑衣
“三娣子”走進茅棚後,大傢注意到她的手裏麵還提著之前給大傢送飯時的竹籃子。“三娣子”將竹籃子遞給聾牯,然後一邊脫蓑衣一邊對陳毅等人說道:“外麵下雨,白狗子們都避雨去瞭,我和老劉(指她丈夫劉漢光)琢磨著,這麼個天你們肯定吃不上飯,這不端午節瞭嘛,就給你們帶來瞭一些粽子。”
陳毅看瞭看籃子裏麵的粽子,又看瞭看衣服上還沾著水的“三娣子”,不由得十分感激,說道:“大嫂,這叫我們怎麼感謝你啊!”
周籃嫂的籃子(現藏於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
“三娣子”對此卻毫不在意,她用手抹瞭一下臉上的雨水,一邊甩手一邊說道:“看大老劉(當時遊擊隊中還有幾位姓劉的同誌,為方便稱呼,陳毅就被稱為“大老劉”)說的,如果不是為瞭幫助我們窮苦人傢翻身,你們怎麼會跑到這種山溝溝裏麵來。大傢都彆愣著,吃粽子。”
看著熱情招待大傢吃粽子的“三娣子”,陳毅笑著說道:“大嫂,我們還不知道你的的大名叫什麼哩!”“三娣子”聽陳毅說完後“嗨!”瞭一聲,迴答道:“山裏人哪有什麼大名不大名的,我齣生後爹給我取名叫‘丫丫’,三歲的時候就被我爹賣到地主傢裏當丫環,狠心的地主沒把我當人,天天打我罵我,叫我‘三娣子’,這也就成我的名字瞭。”
陳毅聽後皺瞭皺眉,說道:“大嫂,我們鬧革命的宣揚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怎能沒有個名字呢?再說,你要有個名字,工作上也方便,你說是不是?”
陳毅(右)
“三娣子”想瞭想,不好意思的說道:“我這人沒什麼文化,大老劉你看樣子是個文化人,要不你幫我取個名字吧!”陳毅笑著說道:“好哇,那我就不客氣瞭!你看你經常提個籃子為我們送飯,既然如此,你就叫周籃吧!”
“三娣子”聽後笑瞭笑,說道:“做得做得!”
在這一天起,“三娣子”正式更名為周籃,大傢開始叫她“周籃嫂”。
周籃嫂
周籃嫂治病
國民黨反動派接二連三的搜捕行動都沒能抓到陳毅和遊擊隊,不由得十分惱火,決定上山搜捕。陳毅和遊擊隊員們隻得開始不斷地轉移。最危險的一次,陳毅等人和敵人的搜山部隊相差不過500米,好在遊擊隊員提前發現瞭敵人的蹤跡,纔順利的在敵人眼皮子底下逃脫。
紅軍
當時陳毅的腿傷並沒有完全好,長時間的摺騰讓他的舊傷復發瞭。贛粵邊特委經過考慮後決定將陳毅安排到周籃嫂傢中療養。
這天晚上,周籃嫂的丈夫劉漢光悄悄地齣瞭一趟門,過瞭一會兒與幾名遊擊隊員一同抬著陳毅迴瞭傢,為瞭避免被國民黨反動派發現,周籃嫂和丈夫將陳毅安排到瞭傢裏裝糧食的閣樓上。
看著陳毅那因為發炎腫得像個大鼕瓜一樣的大腿,周籃嫂十分的心疼,眼淚都流瞭下來。她有心為陳毅買藥治病,可以當時國民黨對這方麵管得極嚴,每個山裏百姓隻能在商店裏買二斤米、一斤肉、一兩鹽,藥品、煙草等全都是“禁售品”,隻要被發現買治療槍傷的藥,立馬以“通共”論處。
舊社會的婦女(非周籃嫂)
就這樣,周籃嫂輾轉反側地想瞭一晚上,直到很晚纔睡著。
第二天早晨周籃嫂上山割豬草時,因為睡眠不足加上分心的緣故,不慎割傷瞭手,看著手上開始冒血的傷口,周籃嫂卻笑瞭,她想到辦法瞭。
周籃嫂六歲時,就被地主逼迫著上山砍柴,那時候她年紀小,又沒砍過柴,結果把自己給砍傷,當時的地主可不會善良到幫她請醫生,好在地主傢有一位善良的幫工雜役,指點她采摘草藥療傷,纔活瞭下來。
後來隨著周籃嫂年歲漸長,她的砍柴技術越發精進,很少再齣現砍傷自己的情況,周籃嫂也就慢慢地忘瞭這件事情,直到此時纔想起。
周籃嫂割完豬草後,又采摘瞭一大捆的狗貼耳和辣蓼草,迴傢後將辣蓼草用清水洗淨,然後將之放到盛著鹽水的鍋裏麵煮,等到藥味煮齣來後她將藥水倒入一個大木桶裏麵,提著木桶走到閣樓上,擦擦汗對陳毅說道:“大老劉,我這有個土方子可以給你治腿,就是有點疼,你能受得瞭嗎?”
辣蓼草
陳毅看著為給自己治病,纍得氣喘籲籲的周籃嫂,感動的說道:“治!”周籃嫂見狀,舀起藥水開始幫陳毅清理傷口,傷口遇鹽,那可不是一般的疼痛,然而陳毅雖然疼得直冒汗,但他咬著牙就是不吭聲,當看到周籃嫂因為擔心他停下來瞭後,陳毅努力擠齣瞭一個笑容,說道:“莫怕,盡管洗得去!”
清理完傷口後,周籃嫂幫陳毅把腿放平,用藥水産生的熱氣熏傷口,她自己下樓去將一件舊衣服撕成布條,之後跑到外麵挖瞭幾個螞蟻窩,將螞蟻窩和貼耳草搗爛蒸熟做成藥餅子。
一切準備妥當後,周籃嫂將藥餅子貼到瞭陳毅的腿上,用布條包紮好,對陳毅說道:“我小時候就是這麼治療的,應該能有效果。”
就這樣,在周籃嫂半個月的土方治療下,陳毅的腿部奇跡般地開始消腫瞭,傷口也有瞭愈閤的跡象,陳毅看著沒那麼疼瞭的大腿,對周籃嫂說道:“大嫂,你可真不簡單啊,輕輕鬆鬆就把我的腿給治好瞭!”
陳毅
沒入伍的女“哨兵”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國民黨當局根據奸細舉報,知道瞭周籃嫂傢可能有遊擊隊的消息,當即派遣瞭一支部隊前往彭坑。當時周籃嫂正帶著孩子在傢門口的小河邊洗衣服,當她看到氣勢洶洶地嚮著自傢房子衝過來的國民黨兵時,馬上就明白瞭狀況。
問題是,現在想迴去跟陳毅示警也來不及瞭。
危急關頭,周籃嫂看到瞭身邊撅著屁股玩泥巴的孩子,一把將孩子拽瞭過去,一邊用手拍打孩子的屁股,一邊大聲喊道:“你還哭!看跟前來瞭這麼多大兵,這麼多大槍,謹防打死你,你要小心!”
當時陳毅沒在閣樓上,正在一樓的房間裏翻閱《列寜文選》,孩子的哭聲和周籃嫂的喊聲很快就吸引瞭他的注意,他當即反應瞭過來這是周籃嫂在對自己示警,在警衛員聾牯的攙扶下,從周籃嫂傢後門離開,鑽到瞭後山樹林裏的山洞裏麵。
陳毅
來者不善的國民黨兵將周籃嫂傢翻瞭個底兒朝天,什麼也沒找到,無奈之下隻得選擇灰溜溜地撤退瞭。再走之前,他們還沒忘口頭威脅周籃嫂一頓:“勸你少和遊擊隊來往,否則一旦發現你‘通共’的證據,哼哼!”
當天晚上,周籃嫂確認周邊沒有國民黨的暗哨後,悄悄上山找到陳毅,準備叫他迴傢。當陳毅看到周籃嫂後,情不自禁地對她說道:“真是多虧瞭你這位‘女哨兵’啊,如果沒有你,我說不定去見馬剋思去咯!”麵對陳毅真誠地的感謝,周籃嫂擺瞭擺手錶示:這全是因為“大老劉”你命大,和我沒什麼關係。
這一次變故讓陳毅和周籃嫂認識到,閣樓已經不安全瞭。問題是陳毅的腿還沒有完全恢復,還需要靜養一段時間纔能離開。
為此,周籃嫂特地和丈夫一起將閣樓內的雜物清理瞭齣去,露齣瞭一扇小門,然後他們叫上聾牯在門口搭瞭一塊通往外麵的橋闆,如果陳毅和聾牯聽到動靜的話可以第一時間跑齣去。
在周籃嫂等人民群眾的掩護下,陳毅順利的逃過瞭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抓捕,養好傷後,陳毅順利的迴歸瞭部隊。
紅軍
離彆竟成永彆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我黨和國民黨開始進行和平談判,在談判時我黨將陝甘寜邊區和南方遊擊區視為一個整體,結果蔣介石卻堅決不肯承認南方遊擊區和中央紅軍是一體的,奉行所謂“北和南剿”的策略,加大瞭對南方遊擊區的打擊力度。直到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這種狀況纔得到改變,
1937年8月15日,贛粵邊特委正式發布《告贛南同胞書》,宣布贛南地區的黨組織及遊擊隊即日起停止遊擊戰爭,國民黨方麵也撤掉瞭一部分包圍油山的部隊。
作為南方紅軍的領導人,陳毅分彆和國民黨地方政府、軍隊進行瞭談判,正式達成瞭改編贛粵邊遊擊隊的協議,按照協議規定,改編後的贛粵邊遊擊隊將作為新四軍的一部分開赴抗日前綫。
新四軍
這一天早晨,周籃嫂外齣辦事時遇到瞭一位熟悉的遊擊隊員,跟他打聽已經數月沒見的“大老劉”的狀況,遊擊隊員環視瞭一下四周後,低聲對周籃嫂說道:“其實‘大老劉’就是我們的陳毅首長,他正和陳丕顯首長一起在闆棚下整訓隊伍呢,明天部隊就要奔赴抗日前綫瞭!”
周籃嫂知道這一消息後十分高興,第二天一早就趕往瞭闆棚下,和其他鄉親們一同歡送紅軍遊擊隊。
穿著新軍裝的陳毅一眼就從歡送隊伍中認齣瞭周籃嫂,快步走上前去握著她的手說道:“大嫂,這些年給你們添麻煩瞭!”然後他從口袋裏拿齣一張自己的照片遞給周籃嫂,說道:“我們馬上就要去前綫抗日瞭,這一走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迴來,留個紀念吧!”
軍情如火,陳毅沒做太多停留,重重地握瞭握周籃嫂的手,說瞭句“保重!”就轉身離開瞭。
陳毅給周籃嫂的照片
陳毅離開油山後轉戰南北,一直沒能得空和周籃嫂進行聯係,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忘記周籃嫂的恩情。陳毅心裏十分清楚,如果不是周籃嫂,自己很可能早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英勇就義瞭。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因為要處理國傢大事,一直沒時間和周籃嫂取得聯係。直到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結束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纔在百忙之中抽齣空來,決定邀請周籃嫂來北京見一麵。
陳毅
問題是已經過瞭25年,陳毅不確定周籃嫂是否還在油山,因此他專門給信豐縣委寫瞭一封信,請縣委負責人幫忙尋找周籃嫂。在信的末尾,陳毅著重強調:“你們一定要認真地查找,不要走過場,若是查找到瞭,請轉告她,選擇適當時機前來北京我傢裏做客,我一定要熱情招待她。”
在大餘縣委的配閤下,信豐縣負責人成功找到瞭周籃嫂,並嚮她轉述瞭陳毅的問候,邀請她前往北京去見陳毅元帥一麵。可惜周籃嫂因為前幾年生瞭一場大病的緣故,身體不是很好,不能遠行,因此隻得作罷。
陳毅(影視形象)
當陳毅知道此事後專門給周籃嫂郵寄瞭一些罐頭,聊錶心意。1964年他有心去贛粵邊地區轉一轉,結果當時陳毅身邊發生瞭一些事情,所以未能成行,隻得讓自己的夫人張茜代替自己去瞭一趟彭坑村探望周籃嫂。
1971年陳毅患上瞭腸癌,僅僅過瞭一年就逝世瞭,他至死都沒能見周籃嫂一麵。
陳毅逝世3年後的12月7日,周籃嫂因病逝世,享年70歲。
在臨終前,周籃嫂特彆叮囑自己的孩子:我死之後,遺體要葬在自傢後山半山腰的草坪上。那裏,是陳毅和其他遊擊隊員開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