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2022, 8:21:55 AM
陝北匠藝丹青
陝北匠藝丹青是陝北民間畫匠以建築、木工、石工等各種工藝手段為依托,將之與各類應用器械相結閤而完成的一種民間繪畫藝術。它廣泛分布於榆林、延安各個縣(市、區)的城鎮及鄉村,多見於民眾窯居、城鎮公共景觀建築和鄉村的大小廟宇內。
陝北匠藝丹青有廟宇壁畫、非“官式”建築彩畫、彩塑、水陸畫、過關彩畫,以及炕圍畫、竈台畫、箱櫃畫等各種錶現形式,從事者多為農民,其中不少人齣自民間繪畫世傢。
陝北匠藝丹青畫匠通常藉助土、石、木、布、紙、陶、桐油等材料,在公用建築、民居和傢具上施行工藝,將當地居民的現實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聯係在一起。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陝北匠藝丹青形成瞭獨特而完備的藝術創造與生態體係,承傳譜係和圖像圖案譜係完整而清晰。
陝北匠藝丹青是陝北人民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以民間工匠為創作和傳承主體,多種文化元素的雜糅使其在藝術人類學、民俗生態學、美術史學等方麵均具有研究價值。
任今民正在創作(資料照片)。
陝北炕圍畫。 記者 師念攝
榆林老街星明樓上的陝北匠藝丹青色彩絢麗。 記者 師念攝
3月,春迴大地,萬物明媚。陽光照射下,榆林老街“六樓騎街”的雄姿令人著迷。陝北匠藝丹青裝飾下的建築古香古色,吸引著遊人的目光。
所謂丹青,經過漫長的曆史發展,現已經分化為文人丹青和匠藝丹青兩大類。文人丹青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純繪畫,而陝北匠藝丹青是不摺不扣的實用繪畫,是流行於榆林、延安的地方傳統繪畫性裝飾藝術,是一種人文內涵豐厚、地方特色鮮明的民間藝術形式。
陝北匠藝丹青內容包括建築彩畫、廟宇壁畫,以及炕圍畫、竈台畫、傢用木器裝飾畫、玻璃鏡匾畫等。2008年,陝北匠藝丹青被列入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花箱櫃:
窯洞裏的匠藝丹青
陝北農村的老窯洞裏,幾乎都擺放著幾個花箱櫃。花箱櫃承載著陝北匠藝丹青最淳樸的藝術錶達,上麵的圖案包羅萬象,有花草蟲魚、飛禽走獸,有大漠風光、江南風情。這些畫麵是黃土高原上最絢麗、熱烈的圖畫,也是幾代陝北人獨有的鄉愁記憶。
從20世紀中葉起,為使窯洞裏的生活色彩更加豐富,陝北開始流行在傢裏的木製箱櫃上作畫,匠藝丹青就這樣走進陝北窯洞,融入人們生活。
77歲的任今民是陝北匠藝丹青省級傳承人,他的畫精謹秀麗,具有清新、細膩、俊逸的藝術風格。任今民迴憶:“20世紀90年代前,陝北人傢裏嫁女子、娶媳婦置辦傢具,都會請我們在小箱箱、小櫃櫃上作畫。年輕的時候,我遊走在陝北各個地方,幾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趕路,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點纔能迴傢。”
在子洲縣蛇溝村,村民李生斌也在20世紀70年代選擇瞭以作畫為謀生之道。他跟隨當地有名的油漆畫匠高團虎學習,隨後專門在箱櫃上作畫,成為陝北匠藝丹青國傢級傳承人。
在箱櫃上作畫,李生斌多采用工筆花鳥技法。他運用中鋒鐵綫描和高古遊絲描進行結構塑造,先勾後染,設色艷麗,富有裝飾性。在對花鳥的描繪中,通過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統染、點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描繪對象,産生精緻動人的視覺效果,讓圖畫栩栩如生。
箱櫃畫、炕圍畫、竈台畫……歲月流轉中,這些畫為窯洞生活增添瞭許多活力,同時也非常具有實用性:竈台畫能為牆體隔潮,便於擦洗煙塵;炕圍畫則使牆皮密實耐磨,衣服也不會被蹭髒。
長安大學人文學院的教師高曉黎曾多次前往陝北考察匠藝丹青。她告訴記者,陝北匠藝丹青的繪畫內容隨時代而變。以箱櫃畫為例,20世紀50年代,花箱櫃上主要畫的是火車、天安門、蘇杭風景等;60年代至70年代,人們在大紅底色或者純墨黑底色的傢具四麵畫上四季花鳥,顯得古樸典雅、細緻講究;90年代起,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勾邊、拓印等……
在陝北,像任今民、李生斌這樣的民間畫匠,一年四季走鄉入戶。“圖畫天地,品類群生”,他們繼承和發揚著中國傳統丹青技藝,用畫筆和顔料描繪裝扮著村民的生活,化平淡無奇為炫彩亮麗,而村民們也藉助這一幅幅形象活潑灑脫的圖畫,裝點居傢環境,錶達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願。
古建彩畫:
民間畫匠的用武之地
陝北匠藝丹青是陝北畫匠對傳統丹青技藝的全麵繼承和創造性發揮。
兩韆年來,陝北畫匠在這塊沙漠與黃土高原交接的特殊地帶,先後留下彩畫陶器、彩繪銅器、畫像石、石窟彩塑、寺廟壁畫、建築藻飾彩作等文物遺産。
到瞭當代,陝北匠藝丹青主要應用於傢居窯洞的炕圍畫、竈台畫、箱櫃畫,民間寺廟裏的神像、壁畫、神器裝飾畫,以及古典式建築部件的彩畫。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花炕圍、花箱櫃逐漸被瓷磚、油漆所替代,陝北畫匠的“營生”減少瞭很多。在轉型時期,陝北匠藝丹青的最大用武之地就是古建彩畫。
陝北匠藝丹青在建築彩作中,樣式極為生動豐富。
比如,雀替,也稱花牙子,是中國古建築的特色構件之一,也是陝北匠藝丹青最能發揮特色的一個創作部位。安塞老靈寺的雀替上,有一種獨特的鳥的形象,是畫匠根據日常觀察創作的,周邊群眾叫它“火鐮把花雀雀”;在神木興武山廟群的一個偏殿,雀替上浮雕加彩繪的“獅子滾綉球”將獅子撲嚮綉球的體態刻畫得生動誇張,樸拙豪放、簡約灑脫的藝術效果躍然眼前……
這些,無不體現著陝北匠藝丹青這門藝術與群眾生活的有機融閤,也體現著陝北匠藝丹青的獨特魅力。
據介紹,中國古建彩畫通常二三十年一更新。這種周期性的更新,給世代匠工帶來參與創造、競爭纔藝的機會。
20世紀80年代後,一些曾遭破壞的古建築紛紛得到修復。同時,陝北各縣(市、區)競相打造文化品牌,政府投資修復乃至新建名勝景點,如榆林老街內過街古樓、新世紀廣場等,都為民間畫匠提供瞭新的舞台。
2005年,榆林老街改造,任今民發揮所長,用一年的時間為這裏的老建築創作陝北匠藝丹青,恢復瞭榆林老街文昌閣、鼓樓、老民居建築彩畫的明代風貌,使得老街再次成為榆林的標誌和名片。
保護傳承:
讓陝北匠藝丹青綻新彩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王寜宇20世紀70年代起接觸陝北匠藝丹青。2007年,以他個人名義考察、整理並申報的陝北匠藝丹青項目――陝北民間匠作畫藝,進入陝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08年,陝北匠藝丹青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近年來,先後有李生斌、任今民、鄭進旺、張彥珍等6位陝北民間畫匠,被確定為國傢級和省級陝北匠藝丹青代錶性傳承人。
陝北匠藝丹青的技藝持有人大多為農民,技藝的傳承方式有傢族內部傳承,有師徒傳承,也有自學成纔的。榆林市的匠藝世傢,已知傳承9代的有1傢、傳承8代的1傢、傳承5代的2傢、傳承4代和3代的有十多傢。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會秘書長撒小虎介紹:“現在活躍在陝北各地的民間畫匠在200人以上。我們計劃在綏德縣建立陝北匠藝丹青傳習基地,爭取新增國傢級傳承人5名、省級傳承人6名。”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民間的,保護陝北匠藝丹青是對文化多樣性和群眾創造力的尊重。
目前,陝北匠藝丹青麵臨著不小睏境。撒小虎介紹,在修繕古建時,陝北建築市場對“清代官式”建築彩作一邊倒地青睞,偏明代風格的陝北匠藝丹青則受到不小衝擊。另外,民間畫匠由於缺少住建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明,很難接到項目。活少瞭,畫匠也很難收到年輕的徒弟。
為此,撒小虎呼籲住建部門在政策上嚮陝北匠藝丹青工匠適當傾斜,為民間畫匠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王寜宇也認為比起“清代官式”,“榆林式”建築彩作更加充滿生活氣息,內容也更活潑。他認為,尊重民間藝術,設計齣來的東西纔能符閤當地傳統,纔更有生命力。
王寜宇相信:“隻要經濟持續發展,民間畫匠在建築市場上擁有一定話語權,陝北匠藝丹青定會源遠流長、大放異彩。”(記者 師念)
隻此青綠
――長安大學副教授高曉黎談陝北匠藝丹青
高曉黎正在查閱資料(資料照片)。記者 師念攝
長安大學人文學院藝術教育中心主任高曉黎已關注陝北匠藝丹青近20載。3月9日,在長安大學,通過解析陝北匠藝丹青的重要藝術形式――“榆林式”建築彩作,她嚮記者展示瞭陝北匠藝丹青的藝術魅力。
2007年至2012年,高曉黎對榆林市範圍內的匠藝丹青進行瞭係統的實地考察,由南嚮北先後走訪瞭清澗、佳縣、子洲、米脂、綏德、吳堡、橫山、定邊、靖邊、榆陽、神木、府榖等12個縣(市、區),纍計行程達6000多公裏,考察當地廟宇、民居及公用建築共計50餘處,采訪相關畫匠30餘位,拍攝照片1000餘幅,並繪製相關綫圖,積纍瞭大量生動翔實的考察筆記和報告。
2018年,高曉黎的學術專著《傳統建築彩作中的“榆林式”》齣版。全書以探究“榆林式”彩作的文化淵源為引子,通過對“榆林式”建築彩作的功能、構件做以詳盡解析,總結齣陝北匠藝丹青地域性技藝文化特色,並就如何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做瞭一定論述。
高曉黎介紹:“陝北匠藝丹青和晉係匠藝丹青在藝術風格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山西的彩繪裝飾手法較繁縟、細膩,而陝北匠藝丹青則呈現齣特有的粗獷、稚拙。越往北,陝北匠藝丹青彩作的藝術風格就越突齣。而且,陝北匠藝丹青中的建築彩作有時乍看似兒童畫,但細品其神,則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該地域獨有的淳樸意趣。”
受邊界文化影響,在接近內濛古的地方,受濛古族藝術裝飾風格的影響,榆林畫匠的顔色調配也會發生變化。他們會在檁子中大麵積使用純黑作為底色,在檁子的皮條及如意接雲卡口、池子心紋樣、柱眉等多處特定建築構件上,多用貼瀝粉金樣進行裝飾,呈現齣一種神奇靜謐、典雅精緻的藝術風格。
陝北匠藝丹青的製作技術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色,錶現在地仗的材料選取和製作、顔料的選取和製作、作畫工具的選取和製作、彩作技法四個方麵。高曉黎介紹,因為榆林地處黃土高原和草原沙漠的交界,畫匠們通常就地取材,選用當地豐富的天然資源――膠黃土為地仗原料,很少采用內地彩作使用的“血膩子”。
還有,和其他建築彩繪相比,陝北匠藝丹青的色調多為青綠色,當地民間畫匠總結其為“青頭花子綠捲捲”。高曉黎解釋:“榆林民間畫匠慣用這兩種顔色,主要是因為相對於其他色彩,從礦物色中磨製齣來的青綠色保持時間更久。另外,這也與當地民間畫匠自身的審美觀念有關係。生長在廣袤深沉的黃土高原上的榆林人,具有粗獷豪放、大膽剛健的性格,喜歡通過大麵積用色,特彆是用色相對比強烈的純色,來裝飾其單調的生活環境。”
正如高曉黎所言,陝北匠藝丹青因特有的地理、曆史、文化因素,具有獨特的藝術底蘊,加之因地製宜、就地取材、不拘一格的藝術創作思想,形成瞭與“官式”“蘇式”等建築彩作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對中國建築彩作的發展及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記者 師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