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3/2022, 9:16:19 PM
深途(shentucar)原創
作者 | 黎明 周繼鳳 劉丹丹
編輯 | 黎明
自動駕駛齣租車距離我們越來越近瞭。
最近,Robotaxi(自動駕駛齣租車)行業發生瞭很多標誌性事件。
4月24日,小馬智行獲得廣州市南沙區2022年齣租車運力指標,這是國內首個頒發給自動駕駛企業齣租車牌照。
4月26日,廣汽旗下的如祺齣行宣布完成超10億元A輪融資,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共同參投,這是兩傢Robotaxi公司首次投資同一個齣行平台。
4月28日,北京發放無人化載人示範應用通知書,允許自動駕駛車輛“方嚮盤後無人”,相當於可以去掉主駕安全員,百度蘿蔔快跑、小馬智行獲得牌照。
在北京亦莊,百度已經投入瞭10輛“主駕無人”的自動駕駛車輛,後續計劃再增加30輛。這意味著,你在北京打網約車,可能真的打到一輛無人車,沒有司機的那種。此前,百度已經拿到瞭商業運營牌照,允許無人車上路收費。
探索測試瞭這麼多年的自動駕駛齣租車,要開始真正走嚮普通大眾瞭嗎?乘坐自動駕駛齣租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深途跟4位乘坐過Robotaxi的人聊瞭聊,從他們眼中,你能更直觀感受到這個行業的進展。
打車流程跟滴滴類似,但隻能從站點到站點
趙登 | 31歲 北京 互聯網從業者
我在今年3月乘坐過一次蘿蔔快跑。
當時我去北京亦莊辦事,在榮京東街地鐵站齣地鐵後,還要步行一段距離。在路上,時不時會看到一些小轎車飛馳而過,這些車的造型很奇怪, 車頂上都有一個火山口式的東西,也有點像�t望塔 (後來我知道那個是激光雷達,用來識彆路況用的)。
這些車沒有車牌,但在側麵都有一些標識,我看到比較多的是蘿蔔快跑、小馬智行。這就是之前聽說過很多次的Robotaxi。後來跟司機交流中知道,這些車有一部分是在測試,還有一部分在試運營。
當天辦完事之後,正好趕上北京的晚高峰,滴滴打車要排隊,很難等。於是我就下載瞭一個蘿蔔快跑,打算試一試這個名頭很大的Robotaxi,看究竟是不是噱頭。
下載、注冊、提交個人身份信息後,定位到最近的站點,輸入終點,提交訂單,然後就等待司機(準確說是無人車)接單。 整個流程跟滴滴打車非常類似。有一點不同的是,蘿蔔快跑是有固定站點的,就跟公交車一樣,隻能站點到站點。
當時因為是晚高峰,路上車非常多,我等瞭10分鍾,終於有車輛接單瞭。但是接單後這輛車隻用瞭3分鍾就開過來瞭。主駕上坐著一個安全員,但他沒有駕駛這輛車,隻是做好隨時接管的準備。
2公裏的路程,用時不到5分鍾,途中經過瞭幾個紅綠燈路口,也有拐彎、並綫,全程安全員沒有接管。
感覺還是挺新奇的。坐在後排,就看到主駕的方嚮盤自己在動,根據路況的不同轉動幅度不同,路口拐彎時,方嚮盤會轉的比較快。前排座椅背後有一個顯示屏,你能在屏幕上看到車輛行駛路綫、前方是否要拐彎。車的兩側各有一根綫條,應該是車道綫,車就在兩條綫中間行駛。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車輛的起步、加速、刹車還是比較穩的,跟老司機的腳感差不多,很難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台機器控製的車。 說實話,我覺得比齣租車還穩,齣租車加速減速那個頓挫感、並綫超車的傾斜感還挺明顯的,也可能是因為這輛車的時速慢一些,全程時速最快也就40多公裏,所以平穩性好一些。
中途跟安全員交流,他說正常情況下不需要他接管車輛,大部分路況車輛能夠自動駕駛,除瞭一些極端場景,比如自行車逆行、其他車的違規並綫、超車等,可能會引發車輛刹停。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他接管,但後期取消安全員後,百度還可以通過雲端代駕,遠程控製車輛行駛。 聽起來有點像玩遙控車。
如果你經過北京亦莊,在部分路段能看到很多這種Robotaxi,其中很多都是百度的蘿蔔快跑。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量是在測試,有多少是真正投入運營的,另外有多少市民體驗過這個新鮮事物。
但很直觀的一個感受是,這些科技企業 正在把實驗室裏的東西,慢慢搬到現實生活中。 隻有你站到街頭,看到那些默默駛過的無人車,你纔會發現,自動駕駛齣租車,已經離我們不遠瞭。
無人齣租車的駕駛水平,比不上老司機但吊打新手
漁村金蟬仔 | 33歲 深圳 廣告人
2020年前後,不少新聞都在報道有關無人齣租車的事兒,我的心就有點兒癢癢,特彆想體驗一下。
一年後,深圳也有Robotaxi開始試運營瞭,我就火速預約瞭一下。我預約的是元戎啓行的Robotaxi,路綫是從關山月美術館上車到鼕瓜嶺地鐵站下車,全程也就一兩公裏。
和普通的齣租車不同,試運營的Robotaxi,需要在係統設定的接駁點搭乘,乘客需要就近選擇接駁點位上車或者下車。
比較驚訝的是,我站在上車站點時發現,來的竟然是一輛改裝過的林肯,無人齣租車有必要搞得這麼豪華嗎?
坐到車上後,我感覺整個行駛過程非常順暢平穩,安全員隻有在齣發時觸碰瞭方嚮盤,其他時間基本沒有參與車輛駕駛。
圖源 / Pexels
必須要強調的是,街道上車流量比較大,而除瞭斑馬綫掉頭外,無人車還需要在紅荔路轉彩田路排隊超過一分鍾的主乾道十字路口左轉。這些看上去稍微復雜一點的路段,Robotaxi都完成得不錯,隻是在斑馬綫掉頭和十字路口左拐時稍微有點兒慢,但也還算順利。
總體來看,無人齣租車的駕駛水平,比不上老司機,尤其是在並綫跟轉彎時,反應稍顯生疏,但是絕對能夠吊打剛上路的新手。
車內的很多設計都科技感十足,我能夠通過小程序實時看到行程進度。一塊車載屏幕被安置在前排座椅後麵,專供乘客查看。這個屏幕上顯示著實時路況,我可以直接瞭解到目前無人齣租車的行駛路徑、速度、周邊的車輛和行人等等。
下瞭車,我還有點兒意猶未盡。真的沒想到,科幻劇描繪的場景齣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個人非常希望未來Robotaxi能大規模商業化運行。無人駕駛應該能解放不少人力吧,等到它真正普及的那一天,點對點預約和服務,可以避免在機場排大隊等齣租車時的煎熬瞭。
Robotaxi足夠科幻,但沒有普通齣租車方便
易資 | 35歲 北京 互聯網渠道經理
我第一次聽說Robotaxi是在去年10月,當時在朋友圈看到瞭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的文章,感覺還蠻有意思的。因為我本身就比較喜歡科技産品,所以想著什麼時候去體驗下。
11月份陪愛人去傢附近的首鋼園散步時,意外看到園區內有蘿蔔快跑,這纔知道原來在傢門口就能體驗,當時就下載瞭蘿蔔快跑APP。
本來我以為這個跟齣租車一樣,但開始叫車時纔發現車輛要在固定站點纔能停靠,剩下的就跟網約車差不多,在APP上預約乘車後,很快就有車輛接單。上車後主駕駛位上會有安全員提醒係安全帶、健康寶掃碼,然後輸入手機尾號後,車輛就會自動行駛瞭。
圖源 / 視覺中國
提醒後排係安全帶這個細節,我認為很可取並且值得推廣,其實平時大傢坐後排一般都不太會主動係安全帶,但從安全角度齣發無論坐前排還是後排,安全帶是一定要係上的。
車輛起步後,駕駛比較順暢,對路上的其他車輛以及行人避讓也都很及時,但急刹頓挫感很強,盡管當時速度並不快。其次,我覺得不夠“靈活”。我記得當時是一個綠燈左轉,但對嚮車道車輛三五秒還沒起步,我乘坐的這輛自動駕駛車就一直在路口等待,還挺費時的。
最後到達目的地結束行程後,我在APP付瞭三十多塊錢。整體來看,蘿蔔快跑體驗感還行,而且足夠新鮮、有趣、科幻。
但我不太看好Robotaxi行業的發展,現在自動駕駛技術不成熟,普通人沒體驗過可能會來試一次,但有齣租車和公共交通在,我覺得很少會有人來選擇Robotaxi,畢竟價格還挺貴,而且Robotaxi隻能在固定地點和路綫行駛,也不夠普及。至於自動駕駛大麵積推廣,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反正我沒看到它有什麼優勢。
我就體驗過一次蘿蔔快跑,聽說北京還有其他品牌的自動駕駛車,但不打算再去試試瞭。
如果在普通齣租車和Robotaxi裏選,我日常齣行肯定更願意用齣租車,坐Robotaxi齣瞭車禍,理賠都是個大麻煩,該找安全員還是找運營商?國內好像還沒這樣的案例。而且隻能在固定站點上下車太限製齣行瞭,選擇齣租車要方便的多。
不過,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嚮朋友安利嘗鮮體驗的,畢竟自動駕駛是當初科幻小說裏纔會齣現的場景。
足夠便宜纔會使用Robotaxi
楊建 | 28歲 北京 軟件工程師
我是去年12月底知道的Robotaxi,當時看到同事發朋友圈分享說體驗瞭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車,辦公室的同事刷到後也聊起這個話題,這時候我纔知道原來亦莊路上跑的小馬智行已經可以用APP呼叫瞭。
當時對Robotaxi第一印象就是便宜不花錢,同事說他的行程三公裏多,APP顯示是二十多塊錢,但最後結賬時會自動優惠,實付0元。
因為公司就在亦莊,所以我當時就下載瞭小馬智行的PonyPilot+,第二天也去體驗瞭一把。我感覺Robotaxi有點像滴滴和公交車的結閤體,呼叫時跟滴滴差不多,但上下車位置隻有幾個固定站點可選,就像公交車一樣,你得走到站點纔能等來車或者下車。
我在手機上選完起點和終點後,不到一分鍾就呼叫到瞭車輛,APP上顯示大概需要等待3分鍾纔能上車。接下來就跟平時打車差不多瞭,車輛慢慢駛到路邊停下,然後我拉開車門坐到後排。安全員第一時間提醒掃碼和係安全帶,緊接著我在顯示屏上輸入自己的手機尾號,再點擊行程開始,車輛就會啓動瞭。
其實,我經常在亦莊的路上碰見百度Apollo和小馬智行的車,之前開車時也超過這些自動駕駛車,它們反應都挺快並且能及時刹住車,再說這些車上都有安全員,所以我個人對自動駕駛比較信任。
第一次體驗也沒什麼特殊的,車輛開始行駛後,我注意到安全員雙手始終放在方嚮盤兩邊,但是沒接觸方嚮盤,隻是隨時準備接管。亦莊路上車不算太多,再加上是工作日,路況比較簡單,一路上安全員沒接管過。
車輛在識彆紅綠燈、並綫、轉彎時都比較順暢,最高時速60公裏每小時,但不知道是為瞭安全還是係統設置的原因,我覺得車輛在並綫、轉彎時都“慢吞吞”的,比較謹慎,不過整體來說體驗感跟人類駕駛區彆不大。行程結束時,APP上跳齣價格,當然也是自動進行瞭優惠,沒付錢。
我覺得自動駕駛車是未來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不過現在的定位還比較尷尬,說它方便吧,它不能像網約車一樣隨處隨叫隨到,但它又比公交車速度快點,如果正好位於站點也能呼叫這個。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第二次乘坐小馬智行
我一共叫過三次車,但有一次可能是因為太晚瞭一直沒叫到,另外一次就是最近,這兩次乘坐沒什麼太大區彆。
如果一直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的話,我還是很願意坐這個車並且嚮朋友安利的,但如果價格跟普通齣租車一樣,我可能就不會選擇這個車瞭,畢竟Robotaxi站點有限,普通齣租車不受限製。
*題圖來源於@PonyAI小馬智行。應受訪者要求,趙登、漁村金蟬仔、易資、楊建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