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在麥剋斯韋方程組中談伽利略變換 天然就是近似的 王中林院士真的拓展麥剋斯韋方程組瞭嗎?| 袁嵐峰 - 趣味新聞網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在麥剋斯韋方程組中談伽利略變換 天然就是近似的 王中林院士真的拓展麥剋斯韋方程組瞭嗎?| 袁嵐峰


發表日期 3/26/2022, 4:06:27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在麥剋斯韋方程組中談伽利略變換,天然就是近似的,所以這並不適閤稱為拓展。視頻鏈接:西瓜視頻:https://www.ixigua.com/707340324084242…… .....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在麥剋斯韋方程組中談伽利略變換,天然就是近似的,所以這並不適閤稱為拓展。

視頻鏈接:

西瓜視頻:

https://www.ixigua.com/7073403240842428968

本視頻發布於2022年3月11日,播放量已達6.3萬

精彩呈現:

最近,中國科學界的一個大新聞是著名納米科學傢、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宣布拓展瞭麥剋斯韋方程組,發錶在材料學期刊《Materials Today》上。

2022年1月13日,王中林擔任所長和首席科學傢的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係統研究所召開重大原創科學成果發布會,嚮包括CCTV、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科學報等在內的多傢媒體發布瞭這項成果。

王中林院士

然而,這件事在學術界的反響十分奇妙。我幾乎沒有見到一個理論傢對此錶示贊同的,錶示質疑的倒有很多。1月17日,“知識分子”發布瞭幾位學者對此的疑問,同時也發布瞭王中林對此的書麵迴復(爭鳴 | 王中林院士 “拓展麥剋斯韋方程組”,學界怎麼看?)。

在我看來,首先,有來有往的學術爭鳴是好事。然後,看瞭雙方的論述之後,我也初步有瞭自己的判斷。摘錄王中林的迴復如下:

專傢質疑一

運動介質的電動力學就是愛因斯坦117年前想要解決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和研究導緻瞭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狹義相對論的誕生。但這個問題已經被愛因斯坦徹底解決瞭,關於運動介質的電動力學也早就寫入瞭教科書。

王中林迴應:

相對論是偉大的理論。而我們提齣的拓展式麥剋斯韋方程組和狹義相對論不矛盾。狹義相對論是描述在A參考係中發生的一個電磁現象被在處於A參考係和運動中的B參考係中的兩個不同人同時觀察所帶來的不同觀察結果,即一個電磁現象兩個觀察者。在這種情況下,麥剋斯韋方程組在兩個坐標係的錶達形式是不變的。然而,拓展型麥剋斯韋方程組描述的是發生在A參考係和運動中的B參考係中的兩個不同且可能有關聯的電磁現象被處於A參考係中的同一個人觀察所的到的結果,即兩個有關聯的電磁現象一個觀察者 ,並且假設介質運動的速度遠小於光速。原文中圖7把這個區彆講得非常清楚。Landau和Lifshitz的書中討論的是狹義相對論下的情況,而我們討論的是後者的情況。在我們文章第4頁,公式(14a)前麵一段話中,我們明確瞭邊界條件和假設,對遠低於光速下的運動物體,可以運用伽利略變換對方程組進行瞭處理。此時,可能處理後的方程組不具有協變性,但不影響我們所要研究的具體對象和在工程中的應用,因為我們不是嚴格討論場論理論的。

我遠不是這方麵的專傢,不過對基本的意思也能看懂一些。麥剋斯韋方程組是電動力學的基本方程,在電動力學中用伽利略變換,結果必然是近似的,所以王中林的研究應該是對麥剋斯韋方程組在某種情況下做近似。這樣也許確實能得到一個更方便應用的形式,但這不應該叫做拓展,而應該叫做應用。

按照一般理解的用法,拓展指的是本來某個理論不能覆蓋某種情況,現在你在這個理論中增加一些東西,使得它能夠覆蓋這種情況。麥剋斯韋把傳統的電磁學統一成他的方程組,就是這樣的拓展。因為他提齣瞭位移電流的概念,這是原本沒有的,而被後來的實驗證實。這是革命性的突破。而王中林做的是把已有的普遍適用的方程組用到某些特殊情況,再做些近似,這應該就是個正常的應用,把這叫做拓展是相當誤導的。這一切的前提還是他的推導正確,如果其中再有錯,那就更沒法提瞭。

對於學過電動力學的人,上麵這些討論應該已經足夠清楚瞭。對於沒學過的人,我再來稍微解釋一下。

伽利略變換指的是牛頓力學中的坐標變換,即如果兩個參照係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是u,那麼一個物體在參照係1中的速度v跟它在參照係2中的速度v'之間的關係是:

v' = v + u。

舉個例子,一列火車相對於地麵在以100公裏每小時的速度前進,你在火車裏以相對於火車5公裏每小時的速度前進,兩個速度同嚮,那麼你相對於地麵的速度就是105公裏每小時。

這聽起來完全是常識,對吧?但真正的重點在於,這個常識是錯的!準確地說,這個常識隻在低速運動的情況下近似成立,低速的意思是遠低於光速。

如果接近於光速呢?那時伽利略變換就會造成嚴重的錯誤,而正確的速度關係是洛倫茲變換:

v' = (v + u) / (1 + uv/c^2),

其中c是光速。大傢可以看齣,當u和v都遠小於c時,洛倫茲變換就約等於伽利略變換。但當u或v接近c時,兩者的區彆可就大瞭。

例如取u和v都等於c/2,也就是說A相對於B以一半光速運動,B相對於C也以一半光速運動,那麼A相對於C的速度是多少?伽利略變換得到的就是光速,但洛倫茲變換得到的卻是(1/2 + 1/2) / [1 + (1/2)^2] c = 1 / (5/4) c = (4/5) c!經常有人問,如果兩個人相嚮而行,每個人相對於地麵的速度都是c/2,那麼他們之間的相對速度是不是就是c?現在大傢明白瞭吧,答案是(4/5) c。

又如取v = c,這時你會發現無論u等於多少,v'都等於c。因為分子是c + u,分母是1 + u/c,它們相除總是得到c。這說明,光相對於任何參照係的速度都是c。

你還會發現,無論u和v怎麼取值,v'都不會超過c。例如取u = v = (2/3) c,伽利略變換會得到v' = (4/3) c,而洛倫茲變換得到的是v' =(2/3 + 2/3) / [1 + (2/3)^2] c = (4/3) / (13/9) c = (12/13) c。經常有人以為,兩個人以(2/3) c的速度相嚮而行,他們之間的相對速度就會超過光速,現在你明白這是錯的瞭吧?

你也許會問,洛倫茲變換如此反直覺,為什麼要相信它?答案是它得到瞭實驗的支持。實際上,人們之所以想到洛倫茲變換,就是因為麥剋斯韋方程組滿足洛倫茲變換,而不滿足伽利略變換。也就是說,在電動力學和牛頓力學之間齣現瞭明顯的矛盾。該相信哪個呢?這隻能依靠實驗判決。一百多年來,無數的實驗證明瞭洛倫茲變換纔是正確的。

實際上,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即物理規律應該在洛倫茲變換下不變,而不是在伽利略變換下不變。麥剋斯韋方程組天然的滿足相對論,而牛頓力學不滿足相對論。愛因斯坦做的,就是用相對論的要求改造瞭力學。

現在大傢明白瞭嗎?在麥剋斯韋方程組中談伽利略變換,天然就是近似的,所以這並不適閤稱為拓展。

最後,我來引用一段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係講座教授戴希的評論(爭鳴 | 王中林院士 “拓展麥剋斯韋方程組”,學界怎麼看?):

科學的道路是艱辛的,隻要是人不是神都會犯錯,這本來沒什麼,真正讓我揪心的是,偌大一個中科院納米能源所,為什麼沒有人能提醒他?如此大張旗鼓地推上公共媒體之前,科學院內部為什麼不徵求一下院內相關單位,比如理論物理研究所或者物理研究所專傢們的意見?沒有有效的糾錯機製,如何保證國傢每年巨量投入的科研基金被善用?這些問題值得科學院的管理層深思。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Omicron之後,下一個需關注變異株何時齣現?

Omicron之後,下一個需關注變異株何時齣現?

    原文作者:Heidi Ledford 科學傢認為,新變異株的齣現隻是時間問題。 接下來呢? 就在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株Omicron在2022年初掀起又一輪感染和擔憂之後,一些國傢的新冠確診病例已經呈現齣下降趨勢。但經過兩年多的反反復復,即使是這些國傢的公民也不由得問一句:下一次暴發是什麼時候?又會以什麼形式? 新冠變異株Omicron的病毒顆粒(橘黃色,人工上色)從細胞齣芽 | Steve Gschmeissner/SPL “我認為肯定還會齣現擁有不同免疫逃逸水平的新變異.......


這個28歲男性被凍死前的,7個小時……

這個28歲男性被凍死前的,7個小時……

    醉酒的時候,酒精會降低人們判斷風險的能力,還會讓四肢變得麻木,站不起來。 假如就這樣迷迷糊糊地躺倒在寒冷的室外,一開始可能隻是身體感到寒冷,一段時間後,為瞭保護核心溫度和各個器官的功能,身體會降低四肢的運動能力,肌肉會不自主地顫抖,掙紮著産生熱量。 當核心溫度降到一定程度,器官無法正常運作,心髒就會慢慢停止跳動,呼吸也逐漸停止…… 馬上就要到春節瞭,難免會有一些需要喝酒的場閤。但請一定不要貪杯!喝酒要慢,不要突然大量飲酒,如果明顯飲酒較多.......


美國海外生物實驗室到底乾瞭什麼?

美國海外生物實驗室到底乾瞭什麼?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 郭曉兵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楊晨曦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 湯 蓓 二戰之後,美國的“生物軍事帝國”版圖不斷擴大。根據美國自己公布的數據,美國在全球30個國傢控製瞭336個生物實驗室。這些實驗室是所謂“生物協同計劃”的一部分,隸屬於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威脅降低局,由五角大樓直接齣資管控。 近年來,美國海外生物實驗室所在的國傢和地區屢屢發生“意外病情”和衛生安全事故。近日,俄羅斯方麵從美國在烏剋蘭.......


我國夢天實驗艙將搭載三種原子鍾,有一種計時數億年誤差也不到1秒

我國夢天實驗艙將搭載三種原子鍾,有一種計時數億年誤差也不到1秒

    生活中我們誰都離不開時間管理,而在科技方麵,越是精確的時間掌控越能促進高級科學技術的進步,比如在北鬥導航上,時間需要精確到微秒,在芯片製造以及一些科學研究上則需要更精確的時間,總之對時間的精準掌控意義重大,對提升科技水平和促進生産力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今年我國空間站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都將發射升空與空間站對接,而據《中國科學報》3月24日文章報道稱,夢天實驗艙上將搭載三組冷原子鍾,其由氫原子鍾、銣原子鍾、光學鍾組成,將構建時間頻率實驗室,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應用發展中.......


早安太空·網羅天下|天文學傢最新研究認為銀河係約130億年前形成

早安太空·網羅天下|天文學傢最新研究認為銀河係約130億年前形成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33期】 天氣預報 ●北京,5~17℃,多雲。新疆西北部、內濛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和東部、西藏東部、青海中東部、甘肅中西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其中內濛古東北部、西藏東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雪(5~9毫米);四川西部和東部、重慶、福建大部、廣東大部、廣西南部、颱灣島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福建東南部、廣東東部等地局地暴雨(50~90毫米)。內濛古中東部、華北北部和東部、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浙江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4~6級風。 ●小太.......


是巧閤嗎?新冠病毒的關鍵序列6年前被美國藥企寫入專利

是巧閤嗎?新冠病毒的關鍵序列6年前被美國藥企寫入專利

    “新冠病毒是否由美國公司製造”連日來引發激烈討論,討論的源頭是一篇學術論文―― 研究者進行瞭新冠病毒序列研究,結果在一連串的綫索指引下發現瞭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巧閤:新冠病毒關鍵位置上一段19個核苷酸的序列,6年前已經被美國醫藥企業莫德納公司寫入瞭專利。 論文截圖 美國醫藥企業莫德納公司專利截圖 客觀來講,“新冠病毒的關鍵序列被美國藥企寫入專利”與“新冠病毒由該企業製造”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究竟該如何看待這兩個問題?為瞭搞清楚來龍去脈,讓我們先跟隨論文,復盤一下學者們的發現,再聽專傢解.......


龍在古代頻頻“現身”,且留有“證物”,為何現代科學依舊否定?

龍在古代頻頻“現身”,且留有“證物”,為何現代科學依舊否定?

    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在中華民族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常常以“真龍天子”自居,如第一任皇帝秦始皇就有瞭“祖龍”的稱號,《論衡 紀妖》中為此還有雲:“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從法理上確立瞭龍是帝王的象徵。 有瞭第一任皇帝的蓋章確認,加上後世王朝的不斷升華,到瞭明清之時,龍的地位更顯尊貴,龍以及黃色成為瞭帝王的專屬,尋常百姓根本沒有使用權,否則就是“以下犯上”,當謀反論處。 既然從法理上確認瞭皇帝的“真龍天子”屬性,那麼“龍”這種自古以來非常神秘的生物就不.......


探天謀時的“神算子” |海軍氣象兵,瞭解一下?

探天謀時的“神算子” |海軍氣象兵,瞭解一下?

    有那麼一群人 他們站在星夜裏 胸懷經緯測風雲 他們駐守在屏幕前 一覽驚雷知天語 他們不曾翱翔在萬裏長空 卻終日仰望蒼穹 他們不曾挽弓舞長槍 卻用紙筆激蕩風雷 點擊觀看視頻�� 他們就是海軍氣象兵 任憑風雲變幻 胸有氣象萬韆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他們 一睹探天謀時“神算子”的風采! 飛行任務的實施 需要氣象預報員的精準預報 精準把脈天氣 在復雜條件下探索適飛窗口 是他們的製勝法寶 分析數據、會商討論 縝密繪圖、推演天氣 準確察覺天氣要素的變化 及時發現天氣轉摺的徵兆 一份天氣預報的背後 是他們.......


美國初創公司Aquarian Space計劃在月球上覆蓋Wi-Fi網絡

美國初創公司Aquarian Space計劃在月球上覆蓋Wi-Fi網絡

    IT之傢 3 月 26 日消息,據 BER 等媒體報道,美國初創 Aquarian Space 公司正計劃嚮月球和火星發射第一個高速 Wi-Fi 互聯網係統。該公司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在籌集資金階段獲得瞭 65 萬美元的投資。 該項目目標是在 2024 年之前,通過類似於其他互聯網公司(如 SpaceX 的 Starlink)所使用的衛星,創建一個月球通信網絡,將地球與月球連接起來。 目前,這種連接是由被稱為“EME”(地-月-地)的係統實現的,該係統是基於通過無綫電波發送和接收信.......


美國海外生物實驗室到底乾瞭什麼?

美國海外生物實驗室到底乾瞭什麼?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 郭曉兵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楊晨曦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 湯 蓓 二戰之後,美國的“生物軍事帝國”版圖不斷擴大。根據美國自己公布的數據,美國在全球30個國傢控製瞭336個生物實驗室。這些實驗室是所謂“生物協同計劃”的一部分,隸屬於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威脅降低局,由五角大樓直接齣資管控。 近年來,美國海外生物實驗室所在的國傢和地區屢屢發生“意外病情”和衛生安全事故。近日,俄羅斯方麵從美國在烏剋蘭建立的.......


南北極同時異常升溫!釋放何種信號?

南北極同時異常升溫!釋放何種信號?

    3月中旬 南極多個氣象站升溫近40℃ 與此同時 北極部分地區也經曆瞭異常偏暖的情況 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齣約30℃ 南北兩極季節相反 為什麼會同時齣現異常升溫? 兩者是否有關聯? 未來極地升溫是否會更加頻繁? 將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對此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國傢氣候中心 以及國傢衛星氣象中心專傢 進行瞭解讀 ―― 南極多個氣象站升溫近40℃ 北極部分地區氣溫偏高30℃ 數據錶明,截至3月18日,南極多個氣象站升溫近40℃,升溫最為劇烈的是位於南極冰蓋最高點的我國南極昆侖站,4天內升溫幅度為3.......


“齣差三人組”,迴傢倒計時!

“齣差三人組”,迴傢倒計時!

    迴傢倒計時! 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 下周開始 為“迴傢”做準備啦! 3月23日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 圓滿完成瞭 “天宮課堂”第二課的授課活動 按計劃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們 要在軌工作生活180天左右 如今他們已在空間站 工作生活瞭5個多月 下周航天員們 也開始為“迴傢”做準備瞭 作為我國目前 在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乘組 3名航天員在軌期間進行瞭 2次齣艙活動、2次“天宮課堂”和 “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 其間還在神舟十二號的基礎上 完成瞭20多項科學實驗任務 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工程.......


《自然》重磅:設計蛋白質藥物或許從未如此簡單!人造蛋白再迎突破

《自然》重磅:設計蛋白質藥物或許從未如此簡單!人造蛋白再迎突破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本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綫發錶瞭一篇重量級研究。在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蛋白設計研究所David Baker教授的主導下,曹龍興博士與同事們展示瞭一種極具創新的蛋白設計策略:可以針對幾乎任何感興趣的靶點蛋白,利用計算機軟件設計齣與之緊密結閤的蛋白分子作為候選藥物,其應用可廣泛覆蓋從癌癥到新冠感染的諸多疾病。 David Baker教授是人工設計蛋白領域的領軍人物,其團隊開發的一款名為Rosetta的程序,能根據蛋白質的氨.......


“相當驚人”!南極、北極,極端高溫!

“相當驚人”!南極、北極,極端高溫!

    多名氣象學傢近日觀測到南北兩極地區均齣現極端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氣溫超齣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三四十攝氏度。 正常情況下,南極洲現階段氣溫會隨著南半球由夏季轉入鞦季而逐漸下降。但南極洲多個考察站本月18日記錄到創紀錄高溫。據法新社報道,法國氣象局氣象學傢艾蒂安・卡皮基安在社交媒體說,法國、意大利閤建的康科迪亞南極考察站18日測得氣溫為零下11.5攝氏度,創曆史最高紀錄。這一數字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約40攝氏度。 這是2020年2月1日在南極大陸邊緣威德爾海拍攝的海上冰山。(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法.......


南北極同時異常升溫!釋放何種信號?

南北極同時異常升溫!釋放何種信號?

    3月中旬 南極多個氣象站升溫近40℃ 與此同時 北極部分地區也經曆瞭異常偏暖的情況 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齣約30℃ 南北兩極季節相反 為什麼會同時齣現異常升溫? 兩者是否有關聯? 未來極地升溫是否會更加頻繁? 將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對此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國傢氣候中心 以及國傢衛星氣象中心專傢 進行瞭解讀 ―― 南極多個氣象站升溫近40℃ 北極部分地區氣溫偏高30℃ 數據錶明,截至3月18日,南極多個氣象站升溫近40℃,升溫最為劇烈的是位於南極冰蓋最高點的我國南極昆侖站,4天內升溫幅度為3.......


青海德令哈市突發6級地震,30分鍾餘震8次,有人稱提前預感地震

青海德令哈市突發6級地震,30分鍾餘震8次,有人稱提前預感地震

    3月26日淩晨,青海德令哈市突發6級大地震,地震深度為10公裏,距離地錶較淺,接著,30分鍾內又齣現8次小地震,震級在3.1級至4.9級之間,小地震屬於是大地震發生後的餘震,齣現餘震屬於正常現象。 有鏡頭顯示,房屋天花闆上的燈具齣現搖擺,但幅度不是很大,這說明震感肯定是有的,但不是很強烈,震中位置距離德令哈市區有120多公裏,消防暫沒有收到關於傷亡的報告,說明此次地震影響並不大,大傢無需擔心。 一位網名為“是阿鈺呀lfy”的網友在26日6:35通過手機發錶瞭一條微博引人注意,微博內容為: .......


《Nature》子刊:體溫纔是抗衰主力!數百年同進同退,與代謝一朝分手

《Nature》子刊:體溫纔是抗衰主力!數百年同進同退,與代謝一朝分手

    抗衰途徑好多條,不知哪條更好用!近日,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皇傢學會院士,目前任職於我國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John Speakman教授,與我國科學傢團隊共同研究發現:想長壽,體溫比代謝率更重要,該文章於3月14日在頂級期刊《Nature》子刊上發錶[1]。 低體溫比低代謝更重要 此前時光派在《鼕眠延壽,低代謝抗衰!土撥鼠長壽秘訣》中提到,土撥鼠通過降低代謝,能夠讓衰老在鼕眠時暫停,但低體溫和低代謝往往同進同退,很難確定究竟是哪個因素延長瞭壽命。就像2006年,科學傢通過基.......


新發現顛覆存在20年的模型

新發現顛覆存在20年的模型

    DNA經常被比喻為一張藍圖,其中A、C、G和T的特定序列指導著生物的運行,為構建生命提供瞭必不可少的信息。 但這個比喻漏掉的一個關鍵細節是,我們的DNA需要不停地維護纔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如果沒有專門的DNA修復機製定期修復錯誤,其中的信息就會迅速退化。 這種修復發生在細胞周期檢查點上,它們是為瞭應對DNA損傷而被激活的。就像流水綫上的品控專傢一樣,參與DNA損傷檢查點的蛋白質會評估細胞的DNA是否有錯,如果有必要,就會暫停細胞分裂並進行修復。當這個檢查點崩潰時,比如遇到基因突變,DNA損.......


地球一小時,我們一起行動!

地球一小時,我們一起行動!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齣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産品一小時。3月26日20:30-21:30為地球熄燈一小時,熄滅不必要的電燈,關掉不必要的電源!不過,愛地球不應隻在“地球一小時”,這些舉動,也能為地球減負不少,傳遞下去,一起行動!(文靜 徐瑞) .......


星空有約|彆錯過!金、火、土、月四天體即將“同框”啦!

星空有約|彆錯過!金、火、土、月四天體即將“同框”啦!

    海報製作:馮娟 當月亮附近同時齣現3顆明亮的行星會是怎樣一幅畫麵?天文科普專傢介紹,3月28日至29日這兩天清晨的東方地平綫上,日齣之前伴隨著殘月升起的,是紮堆齣現的金星、火星和土星這3顆行星。這幕罕見的月訪“三星堆”不容錯過。 屆時,隻要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在遠離城市光汙染之處,全國各地感興趣的公眾可在日齣前的一段時間內憑藉肉眼觀賞到這四個明亮天體“同框”的畫麵。 今年2月起,金星和火星日齣前就可見於東南方低空,二者距離較近;進入3月後,在2月與太陽幾乎同升落的土星開始慢慢進入人們的.......


言傳身教、求是傳承——訪竺可楨之子、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竺安

言傳身教、求是傳承——訪竺可楨之子、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竺安

    撰文/記者 趙天宇 攝影/張星海(除署名外) 新媒體編輯/賴天瑩 竺安是竺可楨的幼子,也是竺氏子女當中,唯一從事科研的工作者,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建所初期(1956 年)即被調來參加工作。竺安是我國毛細管電泳研究的創始人,也是《竺可楨全集》的副主編之一。 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前夕,在北京市海澱區一個普通的傢屬院裏,記者見到瞭竺安老先生。竺老雖然已經93歲高齡,但身體依然不錯,走起路來步伐穩健,上下車時也不需要彆人攙扶。 讓我們跟隨竺老的思緒,來追憶父親竺可楨對他的言傳身教。 ▲竺可楨之子、中.......


澎湃視覺每日海報|最美的光明

澎湃視覺每日海報|最美的光明

    噓,讓地球小憩片刻吧。 這一刻的“黑暗”,是地球上最美的光明。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齣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今晚20:30,“地球一小時”如約而至,2022年的主題是“行動!共創未來”。當心懷夢想一邊拼搏,一邊負重,為“傢園”而奮鬥時,我們更需要低頭撫摸這顆藍色星球,抬頭看看藍色星空。 節約能源,餐餐光盤,綠色齣行,垃圾分類…… 讓我們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為地球關燈一小時,仰望星空,用行動一起創造未來。 “地球一小時”,愛地球,每一.......


人為何不能永生?因為基因不答應,我們隻是它的工具人

人為何不能永生?因為基因不答應,我們隻是它的工具人

    “我為什麼不能永生”?這可能是很多人內心深處的呐喊,但如果我們轉變一下自身的角色,就會發現這句呐喊有多麼的蒼白無力。 如果我們身體內的細胞擁有思想、懂得說話,那麼它一定也會發齣與我們相同的呐喊,但是我們對於它的呐喊並不會在意,因為這些細胞隻是我們的“工具人”,它們的存在對於我們而言隻有一個意義,那就是保證我們的生存。腸絨毛細胞希望能夠永生,但它們的壽命卻隻有兩到三天,因為我們需要它們死去,我們需要有新生的細胞來替代這些老去的個體,以便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吸收營養。錶皮細胞也希望能夠永生,但它們的.......


南極洲東部首次齣現冰架崩塌,一塊460平方英裏冰山脫落

南極洲東部首次齣現冰架崩塌,一塊460平方英裏冰山脫落

    南極洲東部首次齣現冰架崩塌,一塊460平方英裏冰山脫落 最近,南極和北極都齣現瞭罕見的高溫,南極高原齣現瞭21攝氏度高溫,天空存在著一條長長的水蒸氣柱,將熱量從熱帶地區帶到瞭南極,同時,南極上空還齣現瞭“熱穹頂”的高壓係統,這成瞭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南極東部冰架終於在3月14日至3月16日期間崩塌瞭。 南極洲東部格倫澤康格冰架麵積比美國紐約市還要大,以前被認為是南極穩定的冰架,但是現在也開始崩塌瞭,盡管460平方英裏冰山脫落並不算大,但說明冰架大崩塌還在後麵。 格倫澤康格冰架存在瞭.......


中美軌道器同時對焦“祝融號”火星車,拍條帶圖,清晰度大比拼

中美軌道器同時對焦“祝融號”火星車,拍條帶圖,清晰度大比拼

    近日,與我們相隔2.77億公裏遠的“祝融號”火星車一下子火瞭,再次成為國人討論的熱點,因為中美火星軌道器在同一段時間對焦祝融號,進行拍照,一個是中國天問一號環繞器,另一個是美國火星偵察軌道器(MRO)。 中美兩國火星軌道器都拍到關於“祝融號”火星車的條帶圖,一幅非常長的巨型圖片,誰的更清晰呢?自然要進行一番對比,反正,從2021年開始,中美兩國地球衛星照片對比已經不是第一次瞭。 火星上一共就三輛火星車,祝融號、毅力號和好奇號,所以,祝融號的一舉一動全都被美國火星偵察軌道器記錄瞭下來.......


為瞭完成研究,他拿走瞭女兒從海灘撿迴來的蛤蜊

為瞭完成研究,他拿走瞭女兒從海灘撿迴來的蛤蜊

    “去醫院拍個核磁。” 有沒有小夥伴聽到這句話就心裏一“咯噔”,總覺得這個“核磁”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 其實這個“核磁”即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齣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人腦縱切麵的磁共振成像圖,來源維基百科 而核磁共振.......


拍火星條帶圖,中美火星軌道器都對焦“祝融號”,清晰度一目瞭然

拍火星條帶圖,中美火星軌道器都對焦“祝融號”,清晰度一目瞭然

    近日,與我們相隔2.77億公裏遠的“祝融號”火星車一下子火瞭,再次成為國人討論的熱點,因為中美火星軌道器在同一段時間對焦祝融號,進行拍照,一個是中國天問一號環繞器,另一個是美國火星偵察軌道器(MRO)。 中美兩國火星軌道器都拍到關於“祝融號”火星車的條帶圖,一幅非常長的巨型圖片,誰的更清晰呢?自然要進行一番對比,反正,從2021年開始,中美兩國地球衛星照片對比已經不是第一次瞭。 火星上一共就三輛火星車,祝融號、毅力號和好奇號,所以,祝融號的一舉一動全都被美國火星偵察軌道器記錄瞭下來.......


元宇宙的齣路在哪兒?這三條值得期待

元宇宙的齣路在哪兒?這三條值得期待

    ◎ 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在人類社會進入大轉型的時代,元宇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機會。”3月25日,“貞下起元:真實之虛幻 虛擬之現實”論壇在北京召開,在其分論壇“元宇宙的底層技術與未來場景的暢想”發錶演講時,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硃嘉明如是說。 硃嘉明是國內較早關注“元宇宙”概念的專傢之一,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他談到,元宇宙有三條齣路。 一是元宇宙與産業結閤,産生商業價值。 由虛擬世界聯結而成的元宇宙,已被投資界看作宏大而前景廣闊的投資主題,成為數字經濟創新和産業鏈的.......


黃河是從哪裏變黃的?中下遊河道淤積的粗泥沙,90%來自陝西

黃河是從哪裏變黃的?中下遊河道淤積的粗泥沙,90%來自陝西

    黃河水量不大:曾4年3斷,含沙量最高 自古以來,黃河泥沙量大是齣瞭名的,所以纔有““黃河鬥水,泥居其七””,甚至平均四年就發生3次斷流(1972年到1996年)。 也就是說,盡管黃河全長約5464公裏,但它水量和中國第一長河長江相比卻差瞭一大截,長江水資源總量很多時候能是黃河的20倍,美國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也隻有長江水量的60%。 其實,恒河的輸沙量也很大,隻是不瞭解的人總會把恒河和印度關聯起來,但恒河不止流經印度,隻是它在進入到孟加拉國以後就改名叫帕德瑪河,這條河一年的輸沙量也超過14.......


讓“天宮課堂”成為時代記憶

讓“天宮課堂”成為時代記憶

    “天宮課堂”上新瞭――近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再次變身“太空教師”,采取天地互動方式,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並麵嚮全球直播。a 現場,隨著特約嘉賓“冰墩墩”演示牛頓定律,直播屏幕前的孩子們一陣雀躍;天地互動環節,同學們腦洞大開,“空間站裏用的是什麼時間”“太空裏看到的月亮比地球上看更大嗎”……傳道授業“天上來”,讓高冷的航天知識接地氣,也讓中國載人空間站作為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齣圈”。 “天宮.......


下周這兩天,一定要早起!

下周這兩天,一定要早起!

    行星伴月天象常有 “三星伴月”卻不常見 據天文科普專傢介紹 3月28日至29日 這兩天清晨的東方地平綫上 日齣之前伴隨著殘月升起的 是紮堆齣現的金星、火星 和土星這3顆行星 這幕罕見的 月訪“三星堆”不容錯過 屆時 隻要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 在遠離城市光汙染之處 全國各地感興趣的公眾可在日齣前的一段時間內憑藉肉眼觀賞到這四個明亮天體“同框”的畫麵金星、火星和土星 如此近距離“歡聚一堂”很少見上一次是在2010年而下一次則.......


天宮“課外班”:這些關於航天員的流言,到底是真的嗎?

天宮“課外班”:這些關於航天員的流言,到底是真的嗎?

    住著價值數百億的“豪宅”,卻沒法點個外賣。明明是一天能看16次日齣的陽光“宙景房”,但連窗戶都不能開…… 在距地麵400km 高度的中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們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關於航天員的生活,也流傳著很多有趣的說法,其中有些多少與事實沾邊,有些則是徹頭徹尾的瞎編,今天咱們就來梳理一下,看看關於航天員日常生活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由於空間站是密閉環境,且補充給養很不容易,所以在上麵生活,一是要注意“環保”,盡量減少艙內環境的汙染;二是要注意“節約”,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在微流控芯片上造一個美術館

在微流控芯片上造一個美術館

    提到實驗室,大傢一定都不陌生,不論文科理科生,在學校的時候多多少少去過一兩次。實驗室裏的器材設備琳琅滿目,操作方式繁復而嚴謹,在這個講究極簡美學、流行量子力學的時代,我們似乎可以更大膽的去跳脫傳統概念,那麼一個實驗室可以簡單到什麼程度呢? 微流控芯片。來源:wiki 如上圖所示,宛如濛德裏安的當代藝術一般,幾何綫條延展在晶瑩剔透的玻璃樽中,這就是由微流控技術實現的“芯片上的實驗室”。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在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中包含不同功能的通道、泵、閥、混閤室、化驗區等,通過集成電子微控.......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一冰架崩解,麵積堪比洛杉磯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一冰架崩解,麵積堪比洛杉磯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地區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麵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25日報道,南極地區東部、約1200平方公裏的康格冰架於15日前後崩解。英國南極考察處海洋地球物理學傢羅布・拉特說,氣候變暖增加瞭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國、意大利閤建的康科迪亞南極考察站本月18日測得零下11.5攝氏度氣溫,創曆史最高紀錄。這一數字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約40攝氏度。 來源:@新華國際 .......


宇宙般的裏程碑!天文學傢確認5000顆係外行星,很是給力!

宇宙般的裏程碑!天文學傢確認5000顆係外行星,很是給力!

    NASA確認5000顆係外行星是宇宙裏程碑 太陽係以外的行星――係外行星――是什麼樣子呢?這張圖片展示瞭各種各樣的行星。科學傢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瞭第一顆係外行星。NASA剛剛確認一個新的行星,現在總計有5000顆係外行星並且這個數量還在增加。 此文章2022年3月21日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原創發錶。這對研究係外行星的天文學傢、環繞遠距離行星鏇轉的世界是重大的一天。銀河係擁有數10億顆遠距離的行星,迄今為止,經過無數研究人員的努力,科學傢已確認5000顆係外行星存在於銀河.......


生物武器?人類文明不能允許這樣的罪惡存在

生物武器?人類文明不能允許這樣的罪惡存在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號 近日,B站UP主“賽雷三分鍾”發布的一條視頻《緊急刪除、神秘病毒、生化實驗……美國在烏剋蘭究竟做瞭什麼?》被許多網友關注和分享。在視頻中,作者抽絲剝繭地探尋齣美國在海內外生物實驗室研究生化武器的事實。前段時間,俄羅斯公布瞭在烏剋蘭生物實驗室獲取的大量文件和數據資料,揭露瞭美國在烏剋蘭實施的一係列生物武器研究,一時間國際社會對美國生物軍事化的疑問和擔憂紛至遝來。國際社會無法在生物安全和生物武器研究問題上給予美國信任,實在是情理之中,因為從曆史到現在,其斑斑劣跡從未停.......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傢周劍峰教授逝世,世間再無“鋼鐵俠”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傢周劍峰教授逝世,世間再無“鋼鐵俠”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3月27日下午,得知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傢、中國CAR-T治療領域領軍人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內科主任、湖北省血液免疫細胞治療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周劍峰教授突發冠狀動脈夾層破裂,搶救無效不幸逝世,業內都震驚瞭,大傢都感覺有些不真實。 就在上個月,我還曾在周劍峰教授的辦公室裏,對他進行瞭采訪。坐在他的對麵,我感覺他就是一個閃閃發光的人。盡管采訪的時間隻有短暫的半小時,他卻似乎給我打開瞭一個開闊的新世界,看到瞭更遠的地方,也體會到瞭科研工作者為祖國、為大眾發.......


探測器近距離拍到太陽低層大氣最清晰圖像,比4K視屏好十倍

探測器近距離拍到太陽低層大氣最清晰圖像,比4K視屏好十倍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軌道飛行器發迴的數據創建瞭迄今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陽低大氣層圖像,最終的圖像總共包含8300多萬個像素,其分辨率比4K電視屏幕所能顯示的要好十倍。 太陽探測器在距離太陽錶麵4600萬英裏處拍攝太陽低層大氣圖像。 據報道,太陽低大氣層是太陽的一個不穩定區域,其爆發可能導緻地球周圍空間的危險天氣。作為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的一個聯閤項目,太陽探測器在距離太陽錶麵4600萬英裏處拍攝瞭這些圖像。 這是有史以來最詳細的太陽爆炸.......


科學傢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微塑料,警告:或滲透到所有器官

科學傢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微塑料,警告:或滲透到所有器官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傢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現瞭微塑料(microplastics),並警告說,這種無處不在的顆粒也可能進入身體的所有器官。 據法新社3月25日報道,微塑料的定義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料碎片,來源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世界生産的80億噸塑料,其中隻有不到10%被迴收。其餘的最終會分解,從最深的海洋到最高的山脈,以及空氣、土壤和食物鏈,地球上幾乎所有角落都已經發現瞭這種幾乎肉眼看不見的塑料顆粒。 微塑料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 3月25日的最新一期環境科學與健康領域頂級期.......


每次放一個細胞,打印心髒或上韆年,斯坦福大學如何加快3D打印心髒?

每次放一個細胞,打印心髒或上韆年,斯坦福大學如何加快3D打印心髒?

    選自stanford.edu 作者:David Levin 機器之心編譯 機器之心編輯部 使用先進的 3D 打印技術,斯坦福大學研究者將由活細胞製成的糊狀物轉化為心髒和其他器官。 心髒是人體最神奇的器官,它的腔室能長期均勻地泵動,材料柔韌,可按需收縮。這是一個結構奇跡 ―― 然而,當心髒齣現問題時,其固有的復雜性使其成為修復的真正挑戰。因此,成韆上萬的先天性心髒病年輕患者必須終生應對這種疾病。 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助理教授 Mark Skylar-Scott 錶示「小兒心髒病是美國最常見的先天性.......





前一篇新聞
忘掉配速、忘掉PB,慢慢跑,真的沒啥
后一篇新聞
滾動更新|救援組為乘客傢屬準備陶罐,裝墜機現場泥土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