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9:13:40 PM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單昊《無點》135X140CM 布麵油畫 2018
生活嚮來都是一些急就章。遠方、近處都是。
正在人們為生活翻山越嶺的時候,我們部門的“春風小書桌”又開始在城市裏流動。小書桌今天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産科醫院,一個每時每刻都可能有新生命誕生的地方。
産科叫號的房間牆邊,這是一張非常樸素的木質小桌子,配一把椅子;桌上有一盞閃著暖光的小台燈,一個時鍾。當人趴到書桌前,會被一個安全的“牆壁”環繞――桌上壘著的、周圍滿滿一架子的書。
在這張小桌子跟前,這個紛擾空間裏小小的一隅,世間的噪音會一下子消弭,那個不耐煩的自我安靜下來瞭。
同事發瞭一條很動人的朋友圈:“春風十年,隻為瞭在人間放一張,安靜的小書桌。”
“春風小書桌”是錢江晚報十年品牌“春風悅讀盛典”的子活動。每年春天,小書桌會在城市裏的小區、學校、公園……各種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今年小書桌就“漂”到瞭候診室),邀請全麵共享“悅讀”。
美國作傢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 1917-1967)有一部作品叫《心是孤獨的獵手》,她寫瞭一種“安靜的房間”――
小鎮上有兩個啞巴,他們總是在一起。每天清早,他們從住所齣來,手挽手地走去上班的路上。走在前麵的是胖子安東尼,後頭跟著啞巴辛格。
但是有一天,安東尼精神齣瞭問題,他被送進瞭精神病院。剩下辛格孤獨一人。
人們發現,辛格挺好相處的。於是陸陸續續有人來找啞巴聊天。年輕工人找他抱怨貧富不公;和兒女相處不好的黑人醫生,找他談“黑人應該少生孩子,重視教育”。啞巴很耐心地聽,還會寫小紙條,提齣他的問題。
來找啞巴辛格聊天的,還有一個叫米剋的小姑娘,十三、四歲,她平常要上學,要在傢裏照顧弟弟妹妹,她喜歡音樂,想彈鋼琴,還想著自己寫一首歌。米剋把自己的生活做瞭一個劃分:“外屋”和“裏屋”。她要應付的諸多瑣事,都在“外屋”裏;她內心迴蕩的音樂,她跟啞巴辛格所說的話,都在“裏屋”。隻要“外屋”的東西不乾擾“裏屋”,殘酷的生活總是可以應付的。
電影《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的米剋 圖片來源:alchetron
可是這部小說非常讓人心酸的是,後來米剋傢發生瞭變故,欠瞭許多錢,她得齣去掙錢養傢。小姑娘發現自己的“裏屋”即將塌陷時,她拼命地數牆紙上有多少玫瑰,後院裏有多少草葉,她想讓數字占滿自己的腦子,纔不會去悲悼“裏屋”的塌陷。然後她繼續吃早飯,上班,迴傢,吃晚飯,睡覺。她沒有時間寫歌,不能彈鋼琴,“裏屋”,被鎖在瞭很遠的地方。
當我們需要拼盡全力應付眼前的生活,這樣的情景下,很難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當我們安靜不下來的時候,噪聲不一定來自外界,可能就在我們的腦海中――躁動不安的思緒,自言自語。
有個美國的聲音生態學傢叫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他做瞭一個項目叫“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他找到華盛頓州奧林匹剋國傢公園的一塊石頭,要記錄並維護這塊石頭周圍的寂靜。“寂靜並不是指某樣事物不存在,而是指萬物都存在的情況。它就像時間一樣,不受乾擾地存在著,我們隻要敞開胸懷就能感受得到。”
寂靜滋養我們的本質,人類的本質。當我們的心靈吧變得更樂於接納事物,耳朵變得更加敏銳後,我們不隻會更善於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也更容易傾聽自己的聲音,彼此的聲音。
躺在雨林中的一塊紅石。
戈頓會監測紅石周圍入侵或可能入侵的噪音。他記錄下時間、分貝、來源,然後聯係相關噪音的製造者,嚮他們宣講寂靜在這個時代的稀缺品質,並附送一張記錄大自然被噪音入侵前後狀況的CD,懇請他們自我約束。
圖片來源:搜狐
1786年9月3日淩晨3點,37歲的歌德提起行囊,獨自一人鑽進一輛郵車,逃往意大利。
他齣逃並非因為走投無路;相反,彼時歌德是魏瑪共和國一位身居要職的公職人員。但是他發現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覺地套上瞭一個齒輪:白天忙於政務,業餘創作一些愛情詩,生活早就把創作的熱情壓榨得乾癟枯竭。
歌德有樸素的直覺:這樣下去不行。他因此拋棄瞭一切,逃去心目中的烏托邦――意大利。他在那裏生活瞭一年零九個月,足跡遍布整個意大利,從城市到農村,喜悅地目睹並且描述諸如岩石的硬度,空氣的彈性。
歌德在意大利完成瞭《在陶裏思的伊菲格尼亞》,寫瞭《塔索》《浮士德》的部分。意大利拯救瞭他,把他從一個附庸風雅的公務員的命運齒輪上拉瞭下來。
1786年11月4日,歌德在羅馬給自己的母親寫瞭一封信,信裏說:“我將變成一個新人迴來。”
重獲新生的歌德並沒有變成一個新人,他隻是更像自己本來的樣子瞭。
圖片來源:penguin
最後講一點點關於這個“房間”的支撐。
今年是弗吉尼亞・伍爾夫夫人(Virginia Woolf,1882-1941)誕辰140周年。伍爾夫夫人那句名言說的是:“女人需要一個自己的房間,還有一點點錢。”女人需要一個自己獨立的空間――物理上的、精神上的,去經營自己的生活。
同樣漂亮的,是夫人關於錢的說法。她說得比較客氣,女人需要“一點點錢”。不過1928年10月,在伍爾夫受邀去劍橋大學就“女性與小說”為題發錶演講時,有學生問她:“一點點錢,是多少錢?”她說:“500英鎊一年。”在當時,英國工人一個月纔十幾英鎊的收入。
這個主張,男士們一定也都同意。
早於伍爾夫夫人講經濟的重要性,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就說過:“我年輕時認識到錢很重要,到老瞭發現果真如此。”
奧美的創始人大衛・奧格威(David MacKenzie Ogilvy,1911-1999)經常以作麯傢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的故事,教育他的員工:
有一個朋友問拉赫瑪尼諾夫,說在卡耐基音樂廳演齣的時候,他經常會看到拉赫瑪尼諾夫嚮聽眾的方嚮望去。他朋友就問:“那一刻,你腦子裏是有什麼特彆崇高的想法在影響你的音樂理念嗎?”
“我在數大廳裏的人數。”拉赫瑪尼諾夫非常在意有多少人來聽他的音樂會。這話既是自嘲,也非常真實,“如果你的創造力不能得到更多人的檢驗和認同,創作力是枯竭的,或者是缺乏意義的。”
大衛・奧格威常常跟員工說,“雖然廣告公司是強調創意的,但是你需要享受賺錢的樂趣。”
總之,希望經曆瞭艱險和患難的每一個平凡的人,我們都會有一些方法,讓自己始終擁有一個自己的房間,一張自己的小書桌。晚安。
點擊這裏,收聽同期播客
播客主理人
陳宇浩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同時也是獨立唱作人、詞麯作者、不算太老男人樂隊成員,代錶作有《在高架上跳傘》《不息》等。
閤作藝術傢
單昊 寜波美術傢協會副秘書長,單號藝術筆記主理人。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係,代錶作有《嚮上生長》係列,《紙片人》係列。
【推薦書單】
弗吉尼亞・伍爾夫《一個人的房間》
大衛・奧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卡森・麥卡勒斯《心是孤獨的獵手》
戈登・漢普頓《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推薦歌單】
戴佩妮《一個人的行李》
Coldplay《Army of One》
【往期故事】
睡前故事|杭州姑娘兒,tough ladies
睡前故事|老得漂亮
睡前故事|滾動的球和疼痛的按鈕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