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9:40:48 AM
18世紀的江戶(今東京)歌舞伎劇院區是城市生活的中心之一。在劇院,人們可以暫時擺脫世俗生活,沉浸在自己喜愛演員的戲劇錶演中。歌舞伎演員放大的麵部錶情和身體姿勢被畫傢製成木刻版畫作品,其中由勝川春章創立的“勝川派”影響力較大,他的學生包括瞭葛飾北齋。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The Art Institvte of Chicago)以“勝川派”為綫索,展示“歌舞伎版畫的黃金時代”。
歌川國貞,《川崎剛十郎的半身肖像》,1863年,大英博物館
大約400年前,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在日本京都迸齣火花。盡管沒有明確的記錄,但幾乎可以肯定是1603年,大約在一個炎熱的夏夜。
那一年,江戶幕府建立。德川傢康提齣建設全國路網的計劃,他在江戶城建造瞭象徵權力的日本橋。江戶即是現在的東京,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一,但在當時,江戶隻是距離首都京都300多公裏的“東方邊界”。
江戶有一條大河,也就是今天隅田川;而京都隻東側有一條溪流,名為鴨川,它曾經是城市的盡頭,水流微緩,人們大多涉水而過。到瞭江戶時代,鴨川上架起“三條大橋”。從江戶日本橋到京都三條大橋建立瞭“高速公路”,也就是歌川廣重所描繪的“東海道五十三次”。
河流像是一個界限,分割瞭文明與��昧,河流的一側成瞭法外之地,酒館和妓院在此滋長。到瞭夏季河水乾涸,露齣河床,人們徒步往來兩岸,尋歡作樂,歌舞伎也在此時齣現。
歌舞伎始祖是日本婦孺皆知的美女阿國,她是島根縣齣雲大社巫女,為修繕神社,阿國四處錶演節目進行募捐,錶演時還即興融入現實生活中詼諧情節,十分受觀眾喜愛。如今我們無法知道阿國的舞蹈是何模樣,但她的“踴舞”很快掀起瞭模仿熱潮,一些“遊女”也組成歌舞團,錶演色情舞蹈。因為“伎”與“妓”同音,也讓人對這一錶演形式産生聯想。
第一個記錄下這種日本新潮流的是西方人是理查德・考剋斯(Richard Cocks),他是英國沿海貿易的經理,他說,歌舞伎(kabukis,他拼寫為 caboques)非常值得一看。
狩野孝信畫室,《帶有女性歌舞伎錶演場景的摺疊屏風》(約 1615 年),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但因為傷風敗俗,1629年幕府下令禁止女性演齣歌舞伎。此後,美少年開始扮演女性角色,産生瞭歌舞伎中的“女形”,稱為“若眾歌舞伎”(尚未舉行成年禮的少年發式為“若眾發”)。但問題並沒有得到改善,“若眾歌舞伎”扮相俊美,深受武士的喜愛,時有殉情、私奔等社會事件發生。權衡各方利弊後,最終男性歌舞伎演員,需要剃掉迷人的額發,采用成人發型纔可以登台,落發後歌舞伎演員多用紫色頭巾掩蓋頭部,並將中間的一撮頭發嚮前結成半月的形狀。
在接下來的四個世紀裏,歌舞伎演變成一種高度發展的戲劇形式。盡管它總是處於喧鬧之地,總是直麵和演繹嫉妒、謀殺、復仇等人性的問題。直至今日,歌舞伎錶演中的女性角色依舊由男性扮演,盡管紫頭巾已經被拋棄瞭,但歌舞伎演員隻要聲音允許就不會中斷職業生涯,歌舞伎也成為代代相傳的職業,藝名也是如此。
到瞭17世紀中葉,最好的歌舞伎男性角色被市川傢族壟斷,其最高級的成員名叫團十郎。第一代市川團十郎(1660-1704)14歲首次登台演齣,他去世後,最好的繼任者襲名市川團十郎(目前第十二代市川團十郎於2013年去世,他的兒子市川海老藏原計劃在2020年5月承襲“市川團十郎”,但因為新冠疫情,襲名官宣延期)。至此,歌舞伎的重心逐漸轉移到江戶,並被允許在日本橋附近使用固定劇場演齣,觀賞歌舞伎演齣變成瞭江戶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觀眾的喜好漸漸由美貌轉為演技。
鳥居清信,《歌舞伎演員》,約1708 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劇院外均設有海報欄,以宣傳展齣劇目和明星。這些海報大多來自一個叫“鳥居”的畫室。其創辦人之一鳥居清信被認為是“役者繪”的創始人。 據說他的父親是神戶的歌舞伎藝人,在當地他就以“清信”為名,為劇院畫廣告畫和海報。後來,父子兩人搬到江戶,清信繼續以此為生。所謂“役者繪”,指的是歌舞伎演員肖像畫。通常以展示歌舞伎明星演員的固定姿勢,強調戲劇性的時刻。在海報中,演員並沒有齣現的舞台上,而是被描繪在生活場景中。也許先是演員們為瞭自我宣傳花錢印製、後來齣版商也加入瞭這股潮流,“役者繪”被大量印刷。
如今這些當時的印刷品被日本、歐洲和北美等多地收藏。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正在舉辦“歌舞伎版畫的黃金時代”,展示瞭日本浮世繪的典型收藏。此次展覽聚焦18世紀下半葉從“鳥居派”中分離而齣勝川畫派。大約從1740年開始,受到從長崎輸入的中國木刻版畫的啓發,“役者繪”的色彩逐漸增加。1765年,全彩的木刻版畫,以“錦繪”的名稱席捲日本。
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大約藏有700件勝川畫派的作品,其中許多來自金融傢剋拉倫斯・白金漢(Clarence Buckingham)的收藏,1913年他去世後,藏品作為遺贈入藏,其餘的大部分藏品來自銀行傢齣身的學者弗雷德裏剋・古金(Frederick Gookin),他是白金漢藏品進入博物館後首位研究者和策展人,他於1936年離世。
勝川春章,《演員中村中佐在戲劇《源氏(氏族)》中飾演小田太郎》(局部,約1768年),芝加哥藝術學院藏
“勝川派”的創始人勝川春章培養瞭一批浮世繪畫傢。當他1793年去世時,他的畫室已經生産齣數量巨大的“役者繪”版畫。勝川春章注重“現實主義”,擅長以細膩的筆法描繪演員麵部細節,盡管在歌舞伎演員厚重的妝容和戲劇性的姿態下“現實主義”是相對的,但是他力求能讓觀眾在遠處、穿過人流就可以看到海報上的演員。除瞭男性歌舞伎演員外,他也關注女性,創作瞭“美人繪”,將浮世生活中的男女付諸版畫之中。
雖然,勝川春章的美人繪不太齣名,但被一些學者依舊稱為“18世紀下半葉最好的”,勝川派的畫風也成為瞭當時的主流,勝川春章的門生包括有勝川春好、勝川春英、勝川春潮、以及勝川春朗。勝川春朗即是後來傢喻戶曉的葛飾北齋。因為北齋與春好不和,在老師去世後一年,北齋離開瞭勝川派,並改號宗理。
勝川春好,初代尾上鬆助,約1780年
浮世繪戲劇版畫也會傾嚮於展示一對演員,他們往往扮演情侶、主僕等角色。通常演員名和角色名均體現在作品中,這些作品與現存文獻比對,可以發現該劇的名稱。在因為演齣日期通常是已知的,由此可以較為準確的知曉版畫的製作年代。比如,在此次展覽中,勝川春章的一件作品中,可見日本歌舞伎演員澤村宗十郎扮演黃石公,三代市川團藏扮演張良,通過文獻可知這是1768年上演的《力量的考驗》。但目前幾乎所有相關劇本都已丟失,所以人們對這齣戲隻能通過曆史故事和勝川春章的海報遙想。
勝川春好,澤村宗十郎扮演黃石公,三代市川團藏扮演張良,1768年上演的《力量的考驗》海報
但要判斷“美人繪”的製作年代卻不太可能,這也讓探索浮世繪畫傢們作品如何發展變得睏難,往往隻能通過形式和簽名判斷。
勝川春好,《二代目市川猿之助》,約1785
芝加哥美術學院博物館這些完好保存的浮世繪作品,展示瞭勝川派的傳承、勝川派何以戲劇版畫中備受推崇,以及如何嚮當時的觀眾展示瞭歌舞伎的吸引力――顯然,對於近代的觀眾也是如此。 同時也提示“伎”還與“技”同音,其意為“技能”。
注:展覽將持續至6月26日,本文編譯自《阿波羅雜誌》
更多展齣作品:
市川團十郎五世飾演骷髏(叛徒靈魂),岩井半四郎四世飾演櫻花公主(右); 1783年2月 1日起在中村劇院演齣《江戶之花美勝曾我》的海報,勝川春章製
勝川春章,《三代目大榖�詿巍罰�1770
市川團十郎五世(右)阪�|三津五郎I(中)中村�蛑�助II1780年2月在中村劇場演齣的海報。 勝川春章製
1773年4月,中村劇場嵐日奈次的演齣海報,勝川春章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