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有位戴墨鏡將軍的鏡頭確實是一閃而過 如果看劇不細未必能發現呢 《跨過鴨綠江》劇中戴墨鏡的將軍是誰?獨眼英雄,開國中將徐斌洲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3/7/2022, 10:19:23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跨過鴨綠江》有位戴墨鏡將軍的鏡頭確實是一閃而過,如果看劇不細未必能發現呢,畢竟重點需要錶現的人物,那是39軍軍長吳信泉。既然跟吳軍長站在一起,所以他不是四野名將的那個“李瞎子”,而是誌願軍第39軍… .....
《跨過鴨綠江》有位戴墨鏡將軍的鏡頭確實是一閃而過,如果看劇不細未必能發現呢,畢竟重點需要錶現的人物,那是39軍軍長吳信泉。既然跟吳軍長站在一起,所以他不是四野名將的那個“李瞎子”,而是誌願軍第39軍政委徐斌洲,一位大傢不太熟悉的開國中將。
知道東北野戰軍著名的王牌部隊“六縱17師”嗎?經常被林總單獨拉齣來使用的頭等主力師,徐斌洲就是該師首任政委,同時兼六縱政治部主任。徐將軍祖籍湖北紅安,這一看就是參加過黃麻起義的紅四方麵軍將領,沒錯,他也曾經是徐帥的優秀政工乾部之一,曆任紅軍的團長、師政治部主任、八路軍第二支隊政委、旅政委等職務。
徐斌洲之所以經常戴墨鏡,是因為早在1935年,紅四方麵軍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之時,還是紅九軍第80團團政委的徐斌洲,率部圍攻四川江油城,在20多天的苦戰中不幸左眼負重傷,後來不得不摘除瞭眼球,戰後獲得方麵軍總指揮徐嚮前通令嘉奬。不過從那時起,徐斌洲已經是個“獨眼將軍”,跟劉伯承元帥的情況差不許多。
而僅剩的一隻眼睛也是比較怕光,所以在條件允許後,徐斌洲就開始戴上墨鏡,到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他已經失去左眼15年瞭。抗日戰爭勝利的1945年,徐將軍已任新四軍第七師政委,隨部隊挺進東北,解放戰爭時期,曆任東野六縱政治部主任兼第17師政委(師長是“龍猛子”――龍書金)、四野第43軍128師政委、第49軍政委,跟名將鍾偉曾經是軍政搭檔。
中南戰役結束以後,第13兵團副司令員兼39軍軍長、開國上將劉震調任軍區空軍司令員,於是原來的政委“吳諸葛”吳信泉轉任軍長,而徐斌洲則從49軍調任39軍接任政委。兩個人剛剛搭班子沒多久,第13兵團及第39軍就奉命北上組建“東北邊防軍”,他們再一起踏上抗美援朝的戰場,在《跨過鴨綠江》電視劇第9集的劇情中,誌願軍打響第一次戰役,第39軍快速推進包圍瞭雲山城的敵人。
按照彭老總的戰前布署,第39軍須待“梁大牙”第38軍穿插到位後,再對雲山城裏的韓軍第1師發動總攻,以便全殲當麵的數萬敵人。結果由於第38軍路上不斷齣現狀況,未能按時到達穿插目標軍隅裏,而雲山城這邊又齣現瞭新情況:韓軍第1師師長白善燁(這廝後來當上瞭韓國國防部長)感覺情況不妙,把陣地移交給瞭牛皮哄哄趕到的美軍騎1師騎8團,自己帶著部隊撤瞭。
第39軍的前沿偵察員沒太看明白,把敵人換防誤以為是韓軍要逃跑,於是緊急上報軍部,參謀長和徐斌洲政委都建議立即發起總攻,以免敵人“逃掉”,於是吳信泉最終下瞭決心,一邊電告誌司情況的變化,一邊命令部隊猛打猛衝直撲雲山城,結果意外地打擊瞭原本不在計劃內的美軍精銳,是為著名的“雲山戰鬥”。
戰鬥打響後第39軍就感覺有些不太對頭,先頭部隊的戰士們驚訝地發現,對手已經不再是黑頭發黃皮膚的韓軍第1師,而是人高馬大的美國兵,軍部把抓住的俘虜一審,纔知道與美軍王牌騎1師打起來瞭。吳信泉軍長對政委徐斌洲說:“打狗打齣條狼來,怪不得火力這麼強,原來是美軍的王牌師。本來想吃肉卻啃上瞭骨頭,怎麼辦?我的意見,繼續進攻,吃掉這股敵人”!
老紅軍齣身的徐斌洲堅定地錶示:“對,怕他什麼!命令各師,多動腦筋,先打亂敵人,然後各個殲滅“!於是第39軍各部不停頓奮勇攻擊,期間接到瞭彭總的直接電示,電文隻有一句話:“堅決消滅美國王牌軍”!彭總的命令被迅速傳達到前綫各部隊,39軍指戰員們聽說是與美國王牌軍交手,鬥誌更加旺盛,這也是誌願軍第一次跟美軍建製部隊交手。
雲山一戰乾掉美軍1840餘人,騎1師騎8團基本就殲,其中第三營被全殲(此後美軍取消瞭該營番號),由此,中美兩軍在朝鮮戰場上的第一次較量以誌願軍的勝利而告終。因此雲山戰鬥的勝利,徐斌洲政委也發揮瞭很大的作用,1952年奉調迴國,轉任軍事學院乾部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1996年因病逝世。
可惜沒能截到《跨過鴨綠江》中徐斌洲政委的劇照圖片,就選用兩張真實照片吧,在我軍的高級將領中,百戰餘生身體落下殘疾的絕非一二,而徐斌洲將軍正是這個光榮群體中的一員!
第四野戰軍的若乾主力軍,是第一批奔赴抗美援朝戰場的部隊,除瞭第42軍之外,其他各軍的戰場錶現,這本書都有詳細的記錄,裏麵有更多的名將和更多的戰鬥故事,值得一看。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元朝為何百年而亡?元末的一首民謠道齣真相:毀滅它的是一張紙幣
提到曆史上的濛古國,往往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成吉思汗,在許多人眼中,成吉思汗是統一濛古,成為瞭濛古國崛起的領袖人物,是一代天之驕子。其實不然,成吉思汗或許領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治國卻有緻命的缺陷,還是偉人更具慧眼,評價也最為精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這一點,在他孫子忽必烈建立的元朝,體現得最為明顯。 南宋投降使濛古帝國滿血復活 濛古帝國,是一部曆史上公認的“戰爭機器”,對於歐亞地區,幾乎是橫掃的姿態。他們身為遊牧民族,為什麼不好好放牧休養生息,反而一再的入侵他國呢?因為他.......
南京大屠殺時,老百姓那麼多為何不反抗?40年後一老兵道齣真相
2021年9月3日是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在這一天中國人民追思76年前所獲得的艱苦卓絕的勝利,但也從不忘卻在那場反侵略戰爭中濛受的恥辱――尤其是發生在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殺,更是中國人民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痛。據戰後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時參與攻剋南京的日軍人數有20萬人,但南京大屠殺中最終罹難人數多達30萬人,其中既有平民也有軍人。從數據上來看,當時南京城內的中國人數是要多於日軍的 ,那麼為什麼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卻少有中國軍民對日軍進行抵抗的消息呢? 直到近年來,一名叫唐光譜的抗.......
日本投降3年後,中華大地仍有日軍?徐嚮前部隊見一個捅死一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終戰詔書》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然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卻仍有部分日軍盤踞在中華大地上,為國民黨所用來在解放戰爭時期對付我軍。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在1948年暴發的晉中戰役,此役可謂是抗戰勝利後我軍與日軍的第二次對決,這場戰役最終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 那麼,當時裝備落後的我軍為何能打敗裝備精良,作戰彪悍的日軍呢?這場堪稱奇跡的勝利,又是誰領導的?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晉中.......
東晉一位集儒、法、道三教閤一的名臣,拯救國傢於危難的智慧人生
一、秦以後又一個儒傢、道傢和法傢共存的時代 春鞦以來的諸子百傢,在不同朝代有著此起彼伏的不同錶現。 秦始皇一統華夏並“焚書坑儒”後,法傢思想成瞭正統。 漢代文、景二帝很清楚地知道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於是廢秦法而以道傢無為而治,國傢修生養息,迅速富強。漢武帝雄纔大略,需要對外用兵,對內樹立絕對權威,因此啓用瞭經董仲舒變革後所謂天人感應的儒傢,於是,儒傢思想在漢代獨大。 雖然漢代時儒傢獨大,但是道傢和法傢思想也很興盛,隻是很多都披著儒傢的外衣,漢武帝本人就是外儒內法的最大法傢。漢末三國時的諸葛亮.......
淞滬會戰有多慘?蔣介石“敗光”傢底血戰20萬日軍,結局讓人落淚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正式打響 ,這場進行瞭三個多月的戰役,直接全麵打響瞭中日兩國的戰爭。這是一場傷亡慘重的係列戰鬥,這種慘烈程度甚至有人將其直接比作 東方的“凡爾登絞肉機”。 事實上這場戰役中隱藏著很多戰略和戰術上的細節,對於戰爭的推進和後續走勢都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在這場世界知名的戰役中,日本人本想投入舉國之力直接在三個月內終結這場侵略戰爭,結果中道受阻。而蔣介石方麵一開始本來設定的戰略方嚮是撤退,後期又改變瞭主意,直接拉開瞭這場造成大規模傷亡慘劇的序幕。 那麼在這場戰爭的戰略部.......
1943年新四軍活捉韓德勤,陳毅請示中央:裝作不認識,偷偷放走
1943年新四軍軍長陳毅得到消息:山子頭戰役大獲全勝,還活捉瞭當時擔任國民黨魯蘇戰區總司令和江蘇省主席的韓德勤。 這本是一件令人振奮的大喜事,可是陳毅在接到這一消息後立馬上報中央: 毛主席您好!我軍於18號早晨俘獲韓德勤,其大部隊全部被我軍殲滅。我們裝作不認識,將他混在俘虜中放走如何? 放走國民黨高級將領這一提議實在讓人迷惑不已,更誇張的是毛主席和劉少奇在知道這一消息之後竟然同意瞭陳毅的提議。 抗日戰爭時期的陳毅 可是被放走的韓德勤非但不著急走,反而還主動嚮我軍錶明身份。 這到底是怎麼迴事.......
於鳳至:50年不見少帥卻為他奔波至死,臨終唯一閤葬願望終落空
1987年9月,上海財貿乾部管理學院的教師孟芳琳辭掉瞭工作,遠赴美國洛杉磯的加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洛杉磯,囊中羞澀的孟芳琳偶然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招聘華裔管傢的啓事,薪酬相當優渥。孟芳琳順著廣告上的地址找到瞭雷剋瑞治路2904號,一番交談之後,她纔明白自己的雇主就是已經幽居美國近50年的 "張老太太"於鳳至 。 圖|於鳳至 在孟芳琳的眼中,於鳳至的生活非常簡單,雖然年邁,她舉止優雅,依稀可見從前少帥夫人從容淡定的影子。即便是已經與張學良在1964年正式離婚,於鳳至還是要求周邊的人稱呼她為".......
張乃一:32歲大齡女八路,拒絕陳賡介紹對象,卻20天情定李達
“抗戰不勝利,我就不結婚。” 26歲的張乃一麵對眾多的追求者,毅然決然堅守住自己定下的原則。 日本人在自己的傢裏燒殺搶掠,自己怎麼可能安安靜靜考慮自己的個人問題。 她也因此被稱為"馬奇諾防綫",匈奴未滅,無以傢為。 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她遇到瞭自己相伴一生的那個人――李達。 張乃一的一生當中得到過很多種評價,最初的評價是她的哥哥給她的: 沒想到六妹居然這麼有頭腦,看起來真是塊讀書的好材料。隻可惜是妹妹,要是個弟弟該有多好! 張乃一,齣生於1913年,父親張之慎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仕紳,曾經也小.......
打虎將軍趙登禹,一戰砍殺5000鬼子,被日本稱為白日噩夢!
北京有三條以現代人名來命名的道路,它們分彆是“張自忠路”、“佟麟閣路”,“趙登禹路”。1946年,北平市長為紀念這三位抗日英雄,將三條道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新中國成立後沿用至今,現在我們要講的,就是趙登禹路,和抗日英烈趙登禹背後的故事。 趙登禹曾被馮玉祥譽為“打虎英雄”,在喜峰口戰役中,他充分利用戰術,一戰砍殺日寇5000餘人,被日本人稱為“白日下的噩夢”;抗日戰爭打響之後,他堅持站在北平防務的第一綫,直至犧牲也不曾退縮一步。趙登禹的身上有著什麼樣的光輝故事故事?他為什麼會被日本人視為噩夢? .......
她是上甘嶺戰役中一女兵 時隔26年去美國 被曾經的美軍俘虜一眼認齣
1979年4月下旬,“智慧女神”吳貽芳等一行人到美國訪問,訪問工作結束後,隨行的劉祿曾就去曼哈頓拜訪老同學瞭,二人參觀完白洛剋博物館後,被館長邀請一同聚餐。 因為劉祿曾的到來,餐廳的法國廚師還特地做瞭一道揚州炒飯,席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頻頻對劉祿曾這位中國女性緻意。 忽然,一位身材略胖的美國男子引起瞭劉祿曾的注意,高鼻梁、尖下巴、藍眼珠,頻繁地往他們這邊看過來,劉祿曾忽然心中一動, 覺得他十分麵熟, 仿佛在什麼地方見過。 幾乎就在同時,這位美國男子朝劉祿曾這邊走瞭過來,腳步快速,神情有些激.......
朝鮮戰爭中,第一支攻入韓國首都的中國軍隊,為啥最後被撤銷番號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毫無疑問一個好的統帥對於一支軍隊是至關重要的,要是指揮官都不行,那麼手下的士兵再怎麼勇敢也無濟於事。比如說當年國民黨軍隊,他們無論是人數還是武器裝備上都是碾壓解放軍,但是最後卻被打敗瞭,這就是“一將無能,纍死三軍”的典型瞭。其實國民黨軍隊的實力並不差,很多起義的國民黨部隊打得都非常好,比如說國民黨六十軍。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原來是滇軍的一支部隊,因此士兵幾乎都是雲南人,而且這些士兵中還有多數為雲南的少數民族。他們擁有著悠久的曆史,參加過辛亥革命.......
中國軍隊為何被譽為“陸軍之王”?創造的兩項記錄,至今後無來者
不妨套用一句名言:實力鑄就經典,王者絕非偶然! 中國陸軍之所以有各種各樣的美譽,那都是一刀一槍打齣來的。最引以為豪的兩點,第一是跟前一撥“五常大米”都乾過,而且無一敗績;第二是幾乎以一已之力單挑“二十二國聯軍”,這是近代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傢軍隊能夠達到的高度! 先說“五常大米”,這是筆者對聯閤國首批常任理事國的戲稱,因為1942年聯閤國成立時,代錶中國的還是重慶的“國民政府”,直到1971年纔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閤法席位。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基本就是輕步兵,沒有什麼海軍和空軍,結果呢.......
韓復榘藉故推托拒不參加軍事會議,躲過瞭徐州終於逃不掉開封之劫
西北軍齣身的韓復榘,是在1929年叛馮投蔣的,也就是說在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韓復榘已經是蔣係陣營的大將,於是在戰後論功行賞被任命為“山東省主席”,從此開始瞭他在山東長達八年的軍閥統治。抗日戰爭爆發後,韓復榘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負責防守津浦路北段。 韓復榘沒有成為漢奸,但確實有保存實力的軍閥思想,在對日作戰中錶現齣相當的畏難情緒,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不太放心,就職後曾經兩次專程到濟南與之當麵“談心”。囑其至少要在黃河沿綫頂上一個月時間,以便第五戰區調集兵力組織.......
黃埔一期兵團司令兩次意外齣逃,陳賡殊為惋惜:真是好糊塗啊!
1949年12月23日清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參謀長”鬍宗南,驚聞我二野大軍的先頭部隊已經迫近成都,不顧老蔣之前的嚴令,帶著參謀長羅列和幾個隨從,火急火燎趕到鳳凰山機場登上飛機逃往西昌,到達西昌上空後又因為天氣惡劣無法降落乾脆直接改飛海南。代行“西南軍政長官”(長官是顧祝同)權力的鬍宗南一跑,所屬部隊立馬放瞭羊,於是留在川西平原等地區的國民黨軍隊,開始齣現瞭爭先恐後的起義浪潮。 (李文劇照) 從這一天起,孫元良第16兵團起義(孫元良跑瞭,副司令帶隊)、陳剋非第15兵團起義、羅廣文第20.......
南渡的琅琊王司馬睿要在江東站穩腳跟,光有文治不夠,還要有武功
一、司馬睿和王導到江東麵臨的現實 自公元307年的9月,司馬睿帶著心腹王導來到江東建業(今南京)後,江東的北部邊界,尤其長江一綫起義和叛亂不斷,鬍人在中原橫衝直闖,連抓瞭兩個晉國皇帝,而晉帝國的江東部隊卻一直陷在內部平叛中不能自拔,這些作戰行動白白消耗大量的人財物力,因此在客觀上也限製瞭司馬睿江東集團的開拓性和進取性。 更重要的是,江東地盤是司馬睿和王導二人的命根子,兩人當初在京城的危險處境一直是縈繞在二人心底的隱痛,王導給司馬睿最多的建議便是立刻逃齣京城迴自己的地盤,現在好不容易從寄人籬.......
1943年,粟裕麾下團長帶領一個團叛變,為何粟裕卻說他是個英雄?
中華民族在結束瞭封建王朝統治後,很長一段時間作為各國列強瓜分侵略的對象,長期以來人民飽受疾苦。民國建立後,在經曆瞭軍閥混戰,領土失守等問題後,民族百姓逐漸覺醒,開始奮起反抗。 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麵爆發,日軍企圖以最快速的時間占領整個中國,於是日本方麵絞盡腦汁想各種辦法想要瓦解我們的軍隊,最常見的就是將我方將士策反到敵方陣營。新四軍曾發生過一次“叛變”事件,團長湯景延帶領整個團集體“投敵叛變”,粟裕將軍不僅沒有錶現齣慌亂,之後還稱湯景延為英雄,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一、苦難中齣生 湯景延.......
五大野戰軍為何隻有四個番號?詳解發展曆程以及華北我軍之特殊性
1935年4月27日,紅1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聯名緻電中革軍委,提齣瞭關於紅一方麵軍下一步行動方嚮的建議:“野戰軍應立即變更原定戰略,先敵占領東川,經東川渡過金沙江入川,與四方麵軍會閤”。這是四渡赤水後最具前瞻性的一個作戰預案,即紅軍主力繞過貴陽直撲雲南腹地,迂迴前往滇北渡過金沙江再進入四川,該案最終也被采納,遂有“巧渡金沙江”的著名戰例。這封電文的重點,是在真實的曆史檔案中,能夠清晰地發現我軍早期便有“野戰軍”的用語,從而可以解開我們的一些睏惑。 彼時紅一方麵軍的部隊建製,是方麵軍總部.......
水門橋!2019年一退伍老兵與朋友聚餐時電話頻響:老爺子上電視瞭
2019年5月19日 ,一個十分平常的周日,薑偉像往常一樣,與朋友們聚會。 薑偉是一名退伍老兵,平時工作很忙,隻有周日的時候,纔能夠稍微放鬆一下。 晚上8點多 ,薑偉的手機突然頻繁地響動瞭起來, 微信、電話此起彼伏,把他搞得措手不及。 薑偉趕緊接瞭一個電話,裏麵傳來朋友激動的聲音 :“薑偉你快點打開電視,轉到央視電影頻道,老爺子上電視瞭!” 右一:薑偉 聽瞭這話,薑偉立馬放下碗筷,打開電視,轉到央視電影頻道, 上麵正在播放紀錄片 《冰雪長津湖》 。隨著畫麵的展開,父親 薑慶雲 蒼老的臉龐,.......
張學良被軟禁:20萬精銳東北軍去嚮之謎!四分五裂,結局不同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迴南京,從此一去不復返,於是轟轟烈烈的壯舉之後便揭開瞭韆古遺恨的悲劇序幕。近2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並在主戰主和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最後竟發展到內部殘殺。 張學良 張學良與東北軍將領 1937年2月2日,不顧大局的東北軍少壯派應德田、苗劍鞦、孫鳴九等人殺死東北軍元老派67軍軍長王以哲、西北總部參謀處處長徐方、副處長宋學禮和交通處長蔣斌等人。血案發生後,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師師長劉多荃為瞭替王以哲報仇,將部隊開進西安搜捕少壯派軍官.......
羅瑞卿和郝治平,延安結緣攜手走過8年硝煙,37年恩愛革命伉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侵略者占領瞭北平和天津,繼而攻下華北,很快日軍便占領瞭上海。中華民族到瞭生死存亡的關頭,全國各地的仁人義士,成韆上萬的青年學生都奮起抗日。 開封女師也打破瞭昔日的平靜,15歲的郝賓如改名郝治平,她的理想不再是做一個安安穩穩的女老師,而是要上戰場殺敵。學校當局為瞭限製共産黨人的活動,找瞭各種理由限製學生,國民黨倒行逆施,也引起瞭很多學生的不滿,郝治平和同學商議要為抗日齣一份力。 "找共産黨去,共産黨抗日最堅決!" 她和三個姐妹便瞞著父母悄悄準備,相約往延安的方嚮走去.......
70多年過去,當年逃往金三角的國民黨孤軍,後代過著怎樣的生活
“金三角”這個名字對大傢來說想必都不陌生,它緊靠緬甸、泰國、老撾的邊境,因為當地泛濫的毒品交易和“三不管”狀態,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混亂區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1950年,一支還未滿一韆人的國民黨殘部,嚮著西南邊陲逃去,進入緬甸的叢林之中,他們不僅在當地駐紮,還在那裏掀起瞭一場腥風血雨。 逃嚮金三角的國民黨殘部到底在那裏做瞭什麼?七十年過去瞭,他們又有著怎樣的命運,他們留下的六萬人後代,現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潰敗殘部,駐紮緬甸邊境 1949年,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到尾聲,蔣介石在西南地區的統治.......
1942年國軍遠徵軍1500傷兵集體自焚:國軍為何隻字未提?
莫的村位於緬甸實皆省英多縣曼西鎮以北,這裏到處是布滿原始森林的山區。 1942年5月,入緬作戰的第五軍軍部及新22師等在第一次戰鬥失利後,開始後撤,曼西成為中轉站,遠徵軍意圖從這裏往北經莫的村,然後翻越野人山迴國。 時任第五軍新22師第65團第二營第六連連長的邱中嶽在1999齣版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書中提到,“(1942年5月)14日黃昏時分,第五軍軍司令部與第65團主力到達莫的村宿營,軍直屬部隊及各部隊傷患1500餘人進駐莫的村東南邊的村子裏。”但卻在同一天淩晨“引火自焚”。 這段悲壯.......
美國總統羅斯福執意要讓中國成為五大國,蘇聯和英國卻堅決反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人們對世界秩序進行瞭反思,同盟國的領導人經過協商決定成立“聯閤國”。時任美國美國總統的羅斯認為英國有幾個大國擔當維護世界和平的“警察”,這就是後來聯閤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由來。羅斯福執意要把中國拉進去,但是斯大林卻堅決反對。 根據羅斯的最初的設想,世界之所以頻頻爆發戰爭,是因為一些國傢肆意擴張,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傢站齣來主持正義。為瞭防止此後再次爆發世界大戰,需要四個大國充當世界警察,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羅斯福心目中能夠擔此大任的國傢有四個: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這四個國傢.......
佤邦是中國遠徵軍的後代?瞭解真相後,纔知那隻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2月23日,抖音百萬網紅、自稱是中國遠徵軍後代的緬北佤邦人李賽高的賬號被封,原因是其真實身份為緬北賭博集團的成員,而所謂的“遠徵軍後代”,不過是李賽高背後的集團,為瞭誆騙中國人,所捏造齣的假身份。 佤邦 隨著這件李賽高事件愈演愈烈,中國遠徵軍與緬甸佤邦的之間的關係,又進入瞭大眾的視野,關於佤邦是否是中國遠徵軍後代的討論越來越多。 那麼,佤邦真的是中國遠徵軍的後代嗎? 本期,筆者想要與大傢討論的,便是這個問題。而想要弄清中國遠徵軍和佤邦之間的關係, 首先需要瞭解什麼是中國遠徵軍。 抗日戰爭爆.......
《甄嬛傳》裏華妃使用的酷刑“一丈紅”,是真實存在嗎?
近日重溫2011年齣品的清裝宮鬥劇《甄�執�》,發現瞭一個有趣的知識點。 在《甄�執�》裏,雍正皇帝有一個寵妃,叫華妃。華妃性格囂張跋扈、毒辣霸氣,扮相風騷嫵媚、華貴萬韆,與宮內的麗嬪、曹貴人、餘鶯兒等人結成幫派,在宮中屢屢製造事端,卻得到瞭雍正皇帝的寬容。 第三集裏,入宮沒多久的甄�幀�安陵容、瀋眉莊在拜見皇後迴去的路上,與常在夏鼕春發生瞭爭執。夏鼕春因娘傢身份貴重,在宮裏也非常張揚,準備“以下犯上”齣手教訓安陵容(安陵容是答應,比常在高一個級彆)。就在這時候,華妃齣現瞭。 華妃曾經拉攏.......
俄軍“戰鬥的神父”:必要情況下,要直接送敵人去“見上帝”
一提到俄羅斯的隨軍神父,大傢往往想到的,都是下麵這樣的場景。 這種口中振振有詞,一手持聖杯,一手用大禮刷播撒聖水,或是舉著十字架念經文的活動,叫做東正教的“灑淨”儀式,功能定位類似於咱們中華文化中的“開光”操作。 給導彈發射場“開光” 經過“灑淨”的軍備,就意味著被上帝和各路神仙“保佑”瞭,聚集好瞭“神力”。 尤其像戰機和潛艇這種高風險的重要軍備,更是需要認真開光後,纔能正式服役。 而且,這些現場“開光”的照片,還會被俄軍媒體拿齣來進行高調宣傳,似乎是在告訴自己的士兵――咱們用的武器,都.......
杜聿明的尷尬:妻子是我方成員,弟弟是紅軍,侄子是楊虎城秘書
作者:閃閃 杜聿明,陝西米脂人,他身為蔣軍高官,卻有尷尬的難言之隱。 杜的妻子,是我方成員,差點死在“四一二”。 杜的胞弟,是皖北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曾親自勸杜聿明反蔣,1928年被蔣軍殺害。 杜的侄子,是楊虎城的親信秘書,提齣瞭“三方聯閤抗日”的計劃,促成瞭西安事變,是我方的摯交好友,同樣也是蔣氏的眼中釘、肉中刺。 也就是說,在北伐獲勝之後,杜聿明的傢人,掀瞭蔣氏身上最大的那兩塊逆鱗…… 本文講述的內容,便是杜聿明的尷尬之處。 (一)親弟弟杜聿德:年僅22歲,在監獄壯烈犧牲 而這一切,要從.......
湯恩伯基本部隊第13軍戰鬥力如何?從一流淪為二流最後被和平改編
1948年12月5日,秘密入關的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在路過密雲縣城時準備來個“順手牽羊”解放它,程子華司令員命令第11縱隊的一個師留下來攻城,大部隊繼續前插平張綫,因為據報密雲縣城僅有敵保安部隊、警察等不過2000人。然而仗一打起來卻非常艱苦,敵人的頑抗程度超齣戰前預料,原來是蔣係第13軍的三個正規團剛剛從古北口收縮進瞭密雲,使這座小縣城的守敵數量驟然增加到6000餘人。 兵團司令部隻好增調已經西進的另外一個師迴頭助戰,兩個師的東野官兵(按東野的普遍編製水平,兵力得有近30000人)經過2.......
讀書|“時間在懸空時暫掛”——讀梁再冰《梁思成與林徽因:我的父親母親》
《梁思成與林徽因:我的父親母親》 梁再冰 著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齣版 曾經一度隻在建築和文化圈立名的梁思成、林徽因,近年來,時常以特殊的方式進入大眾視角,與之相關的傳記奪人眼球、琳琅滿目,或是刻意重塑或是選擇性放大著另外一對似是而非的梁林夫婦。而這本《梁思成與林徽因》則獨闢一徑,梁林之女梁再冰的口述、孫輩於葵的執筆,不僅真實迴應瞭那些奪人眼球的傳聞軼事,更讓我們得以走近那對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和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建設時期,仍然執著堅守著理想和信念的“山河之子”。 “建築師”是梁林夫婦一生最為.......
令人唏噓,韓信究竟有幾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說起一代兵仙韓信,他最終被誘殺長樂宮的結局總是令人不勝唏噓。作為西漢帝國的最強將軍,即便強如樊噲,見到他,也要口稱大王,行跪拜大禮。 那麼,韓信到底有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其實是有的,而且至少有三次。 一、斬殺龍且後的製衡天下 公元前203年,不顧酈食其的死活,韓信突襲拿下瞭齊國,導緻齊王田廣倉皇齣逃,然後嚮項羽求救。項羽派齣龍且救援, 結果龍且也被韓信打敗並擊殺。 龍且之死讓項羽有點慌神,畢竟龍且是項羽屬下最得力的乾將。 即便項羽心比天高、不可一世,此時也開始放低姿態,嚮韓信伸齣瞭.......
韓信能成為戰神,主要是具備瞭三個條件,而且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韓信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戰神,在他所指揮的戰役中可以說就沒有失敗的,他曾被漢朝的第一任丞相蕭何評價為國士無雙,被漢朝的開國皇帝評價為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後世之人都尊奉韓信為"兵仙"、"戰神"。 韓信能達到如此高成就的根本原因又是什麼呢? 我認為韓信能達到如此的成就與他的性格、人生經曆、還有蕭何這三個條件有非常大的關係。 韓信的性格 韓信的性格可以概括為能忍,有謀略這兩點,話說韓信有多能忍呢? 韓信這個人的傢庭條件非常的差,他身邊也沒有什麼朋友,所以從小就有著孤僻的性格,當地的人們看到.......
從《都挺好》小濛總,到西漢名將韓信:大格局對於人生有多重要?
"做人,格局要大",想必,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道理吧。 那麼,從小格局走嚮大格局,人生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可以從去年的熱劇《都挺好》中,略窺一斑。 01 《都挺好》的女主角名叫蘇明玉,是公司高管,令很多人羨慕的職場成功人士。 她深得公司老闆老濛的信任,於是,老濛決定把不聽話的兒子小濛,送到她身邊學習。老濛希望,經過蘇明玉的指點,小濛能順利接手公司。 結果證明,老濛沒有看錯人。經過蘇明玉的悉心栽培,小濛從小格局走嚮瞭大格局,不再是以前的那個紈絝子弟瞭。 有一次,小濛嚮蘇.......
韓信之死的外因和內因分析:功利、信仰導嚮下的性格與現實悲劇
韆裏仗劍頻受辱,為展壯誌求明主。霸王難養身邊虎,劉邦不識偉業路。知己月夜談追逐,熱血沸騰擂戰鼓。偏師北定韆鞦譜,一世英名一聲哭。 我願意用這樣一首打油詩來作為我篇文章的開篇,韓信的一生既讓人心神往之又讓人扼腕嘆息。有此起彼伏的波摺感,也有波瀾壯闊的宏大感,更有死生無常的遺憾感。從藉藉無名到縱橫天下、從倚為臂膀到棄如敝履,韓信過山車式的人生讓人著迷,更引人深思。 公元前196年,已經被劉邦軟禁的韓信,被呂雉聯閤蕭何、陳平等人騙進瞭長樂宮,遮天蓋地之後,用尖尖的竹子給捅死瞭。韓信不好騙,但架不住韓.......
他畫“蕭何騎車追韓信”走紅,開創祖傳假畫係列,至今仍受到追捧
綜述 現代人想要瞭解曆史知識,最直接的途徑就是閱讀曆史書籍,這種用字記錄曆史事件的方式,自從有文字開始,一直被沿用至今。在曆史書籍中,我們可以瞭解曆朝曆代的興衰和重大曆史事件,還能學習到傳統的文化知識,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但是黑白文字閱讀起來會讓人覺得枯燥,不能激發我們學習曆史的興趣,因此有人另闢蹊徑,用繪畫的方式來講述曆史人物和事件。 在七年前,一幅名為 “蕭何騎車追韓信” 他開創的“祖傳假畫”係列,至今仍受到網友的追捧 。 藝術創作都來源於生活 這位畫手名字叫做 夏阿 ,他在走紅之.......
1955年,戰士拒絕當副軍長,選擇迴鄉當瞭一個農民,此人是誰?
1955年,我國舉行瞭授勛儀式大典,有上韆名將士獲得瞭自己應得的稱謂和榮譽,但也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過高的榮譽,比如粟裕。 但有的人不僅不接受授銜, 而且還主動辭去職位 ,毅然決然地迴村當農民。這個人是誰? 本來應該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副軍長的他又是否後悔瞭呢? 楊錦華的軍旅生涯 楊錦華1925年齣生在一個異常貧苦的農村傢庭,不僅上不起學,就連日常的吃穿住行都沒有辦法得到滿足。 楊錦華 從小楊錦華就過上瞭給人打工的日子,給地主傢放牛放羊,做苦力,每天早齣晚歸的隻有微薄的工資。 但是楊錦華既.......
青幫老大黃金榮,掙下瞭萬貫傢財,為何沒有後代來繼承?
在近代史上,我國有一段特殊的時期,那個時期就是民國時期。說起民國時期,大傢腦海中可能都會齣現上海灘這三個字。 在當時的上海灘,有三個非常有名氣的人,被稱為是上海灘的“三大亨” ,黃金榮就是其中的一位。 民國時期,很流行拉幫結派,自成組織。 當時,黃金榮也是憑藉亂世建立青幫,壯大勢力纔齣名的。當時,黃金榮勢力很大,也很有錢 。按理說,黃金榮應該有很多女人,也有很多孩子,但和想象得不一樣,黃金榮晚年生活很悲慘,不僅被女人背叛,而且最後膝下無子無女。但為什麼昔日的上海灘大亨,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
韓信有多“纍”?“身負”20個成語典故,渾身是“梗”的硬漢
前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古今以往,多少能人將士希望自己是韆裏馬,等待一位伯樂的賞識。但是伯樂難遇,知音難覓,到從頭,隻能獨自憑欄抒懷。 ▲ 韓信(清典藏本) 兵神韓信 秦朝末年因為國傢帝王的昏庸無能,導緻宦官掌權,再加上秦朝的嚴苛法律,逼得百姓起義,霎時間狼煙四起。在這個混亂的時代,有一位兵神橫空齣現,他就是韓信。 但是韓信已不是順風順水的,一開始韓信決定在項羽賬下,但是並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後來因為蕭何的推薦,韓信纔找到劉邦,成為他的一員大將。 正是蕭何的舉薦,劉邦的惜纔,韓信纔得.......
戰爭史上人類傷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排第三
《孫子兵法》有雲:“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每一次戰役的爆發,都必將伴隨著重大的傷亡。在人類曆史上,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堪稱是傷亡人數頗為殘酷的一場會戰。 但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在戰爭史上的傷亡人數規模,僅排名第三。 那麼,戰爭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究竟是哪一場戰役呢?今天,本期節目就為您盤點: 人類戰爭史上陣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 第十名、野狐嶺之戰 野狐嶺之戰爆發於公元1211年的8月,是新崛起的濛古與盤踞在華北地區,以女真為主要民族的金國發生的戰役。這場.......
戰略主動戰術被動的戰役,突擊戰看淞滬戰役中德械師與日軍的比較
1937年8月12日,天剛拂曉,上海吳淞炮颱灣的工人們早早來到工地,開始瞭他們日復一日的貨運工作,這時,一隊突然齣現的軍車吸引瞭他們的目光。 20餘輛濛著帆布鬥篷的軍車排著一字長蛇陣,由北嚮南飛馳而來,齊刷刷停在炮颱灣,車隊中間拖著6門管子細長的炮,隨著車後帆布簾的掀開,每輛車後麵像下餃子一樣跳下約30名中國軍人。 這數百名中國軍人頭戴德式鋼盔,腰係窄皮帶,下身穿著短褲,多數軍人肩上背著中正式步槍,少數扛著花機關和輕機槍,引人注目的是軍服顔色,既不是中央軍的黃綠色,也不是桂軍的土黃色,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