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9:11:20 PM
近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閤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市立醫院神經內科譚蘭教授團隊,基於 362094 名 37 至 73 歲的參與者長達 9 年的隨訪數據, 研究發現戶外光照時長與新發癡呆風險呈明顯的「J 型」關係。
最佳的戶外光照時長為平均每天 1.5 小時。過短或過長的戶外光照暴露都將增加癡呆發生風險。 此項研究成果近日發錶在《BMC 醫學》(BMC Medicine》)雜誌(圖 1)。
圖 1. 該研究發錶在《BMC Medicine》雜誌
光照是影響生物鍾節律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的變化通過視覺通路嚮大腦中的生物鍾結構發送信號進而調整生理和行為的節律。同時,光照還可以通過非視覺通路影響大腦功能。
光照療法也在阿爾茨海默病、非季節性抑鬱以及睡眠障礙等領域觀察到瞭良好的效果。
在現代社會,人們接受戶外光照的時間明顯減少,通常一整天都暴露在明亮的人工照明下。目前,並沒有一項大規模的隊列研究來揭示戶外自然光照時長和新發癡呆的關係。
為瞭解決這一科學問題,鬱金泰教授團隊開展瞭這項研究工作。
研究團隊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隊列,納入瞭 362094 名 37 至 73 歲的非癡呆參與者,這些參與者於 2006~2010 年期間被招募,平均隨訪時間為 9 年。
所有參與者分彆報告瞭夏鼕兩個季節中,每天接受戶外光照的平均時長。在隨訪期間,共 4149 名參與者被診斷為新發的癡呆。研究團隊對戶外光照時長和癡呆風險之間的綫性和非綫性關係進行瞭深入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戶外光照時長與癡呆風險之間呈典型的非綫性 「J 型」 關係,過短或者過長的戶外光照時間都會增加癡呆的風險。而最佳的戶外光照時長為夏季每天 2 小時,鼕季每天 1 小時,平均為每天 1.5 小時(圖 2)。
圖 2. 戶外光照時長和癡呆風險之間呈現「J 型」關係
根據研究結果, 與平均每天接受 1.5 小時戶外光照的人群相比,戶外光照時長每減少 0.5 小時,癡呆風險增加 28.7%,戶外光照時長每增加 0.5 小時,癡呆風險增加 7.0%。
根據年齡進行的亞組分析顯示: 在年齡大於 60 歲的老年人群中該 J 型關係更加顯著,與平均每天接受 1.5 小時戶外光照的老年人相比,老年人的戶外光照時長每減少 0.5 小時,癡呆風險增加 30.4%,戶外光照時長每增加 0.5 小時,癡呆風險增加 6.3%。
綜上,該研究錶明戶外光照時長會顯著影響癡呆的發生風險,明確且具體的戶外光照指導將有效預防癡呆的發生。
此外,以往大多數關於光照和癡呆的研究都聚焦於夜間的人工照明,這項研究強調瞭 獲得最佳時長的自然光照射以預防或延緩癡呆發生的重要性。
圖 3. 每天 1.5 小時戶外光照可能有助於預防癡呆
關於戶外光照和癡呆發生背後的機製尚不明確,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有以下幾種:
01. 可能通過影響維生素 D 的方式影響癡呆的發生。 維生素 D 受體廣泛存在於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中。維生素 D 參與大腦健康的多種關鍵途徑,包括神經保護、免疫反應調節、抑製炎癥和調節氧化應激等。
有證據錶明,血清維生素 D 濃度與疾病結果之間的關係似乎並不是簡單的綫性關係。但個人長期維生素 D 水平的數據難以獲得,研究人員無法對人體內維生素 D 水平進行長期監測。
02. 戶外光照可能通過作用於人體內部時鍾――視交叉核, 調節晝夜節律從而影響認知功能。 具體機製仍需要在動物實驗中進行進一步驗證,以明確戶外光照和癡呆的潛在關聯。
鬱金泰教授團隊本次發錶的研究成果,首次揭開瞭戶外光照時長與癡呆的非綫性「J 型」關係,為癡呆預防提供瞭更加明確具體的指導。
鬱金泰和譚蘭教授倡導, 大傢在晴天的時候應到戶外曬曬太陽,暴露在陽光下,保證最佳的日均光照量,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乾預,預防或減緩癡呆的發生。
排版|時間膠囊
題圖|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