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2022, 10:03:20 AM
董卓死於初平三年(192)四月,隨後李�唷⒐�汜等人反攻長安,並於六月殺死王允、趕跑呂布,接著朝廷在八月派太傅馬日��、太僕趙岐為使者安集關東,也就是讓關東停戰。馬日��當時除擔任太傅外還錄尚書事,屬於是輔政大臣的配置,這樣的使者規格已經是最高一檔。
馬日��
當時關東各地的情況大約是這樣的:袁紹和公孫瓚在河北已經交戰快一年,並且還派人爭奪青州和兗州,雙方各有勝負但袁紹總體占上風;袁術在荊州豫州同劉錶、袁紹大打齣手,並且聯絡黑山賊以及匈奴人進攻袁紹;陶謙在董卓死後組建瞭一個新的聯盟,以徐州及附近各郡國長官為主,尊駐軍河南中牟的硃�y為盟主。
根據趙岐傳記載,這兩位使者在抵達洛陽後,馬日��便上錶朝廷建議二人分兩路,於是趙岐去瞭河北。當時袁紹和曹操正在與公孫瓚爭奪冀州,二人聽說趙岐來瞭,便帶兵到數百裏外迎接趙岐,趙岐又寫信給公孫瓚,勸幾傢各自罷兵,然後約定一起到洛陽迎接獻帝車駕。
要說這二位使者的齣使還是有些作用的,因為袁紹和公孫瓚確實暫時停戰瞭,在初平三年十月,荊州的劉錶遣使上供,第二年徐州的陶謙也遣使上供。後漢紀裏將陶謙上供的日子記在初平四年(193)正月,之前陶謙尊奉硃�y對抗李郭,他突然改變態度大概是因為硃�y選擇瞭入朝,硃�y傳裏寫獻策讓硃�y入朝的是太尉周忠和尚書賈詡,後漢書裏說周忠成為太尉是初平三年十二月的事,硃�y入朝大約也是這個時間。
硃�y
這裏大概可以推測一下馬日��的齣使路綫,從洛陽齣發安集關東大約有三條路,一條是往北走河內,一條是往東走成皋,還有一條是往南走大榖。趙岐走瞭北邊這條路,那麼馬日��應該是往東或者往南走瞭。如果往東走,那他的安撫對象就是硃�y,如果往南則是袁術。
馬日��具體走瞭哪條路已經不得而知瞭,不過他後來確實去瞭袁術那裏,並按照李�嗟囊饉疾岱庠�術為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後漢書和三國誌把這事放在袁術敗逃壽春後,行文卻提到這是李�嗟囊饉跡�也是馬日��一開始齣使的目的之一。那麼問題來瞭,馬日��到底是一開始就跑到南陽去見瞭袁術還是袁術敗逃壽春後纔去的?
袁術是在進攻兗州失敗後去的壽春,他和金尚一同進攻兗州,時間是初平四年春天。當時的情況是兗州原來的刺史劉岱於初平三年夏天和黃巾軍的交戰中被殺,袁紹於是錶曹操領兗州,但朝廷並不認可這份任命,便派金尚擔任兗州刺史並前往上任。也就是說,袁術進攻兗州其實是打著朝廷的旗號幫金尚上任。
袁術
而我又找到幾處細節,趙岐傳裏說他和袁紹等人約好前往洛陽一同迎接天子後就去瞭兗州陳留,隨後得瞭重病,拖瞭兩年,當初越好的人最後都沒來,直到興平元年(194)自己被召迴朝廷。按照當時的紀年方式,袁術和曹操大戰的時間正是趙岐生病“經涉二年”之初。後漢紀裏又說趙岐和馬日��一起去瞭壽春,趙岐“守誌不撓”,很被袁術忌憚,馬日��卻有求於袁術,遭到袁術輕侮。
明明在陳留養病的趙岐為何會跑到壽春去,我想大概是和袁術一起跑過去的。根據三國誌武帝紀記載,袁術進攻兗州時屯兵封丘,部下劉詳屯兵匡亭,曹操在匡亭把袁術和和劉詳一同擊敗,於是袁術又先後被追擊到封丘、襄邑、太壽、寜陵,最後去瞭揚州九江。從地圖上看,袁術在匡亭被打敗前已經深入陳留,大約這時大半個陳留都響應瞭金尚和袁術。
馬日��作為朝廷使節,一邊冊封袁術,一邊要求袁術護送金尚前往兗州是順理成章的,而金尚在戰敗後也和袁術一起去瞭壽春並死在那裏,那麼馬日��跟趙岐在敗逃壽春的一行人當中的可能性很大。此外,建安元年(196)曹操迎奉天子後發齣詔書批評袁紹擁兵自重,袁紹上書辯解的話語裏有這麼一段:
太傅日��位為師保,任配東徵,而耗亂王命,寵任非所,凡所舉用,皆眾所捐棄。而容納其策,以為謀主,令臣骨肉兄弟,還為仇敵,交鋒接刃,構難滋甚。臣雖欲釋甲投戈,事不得已。
這段話是把自己同袁術骨肉相殘的鍋都甩給瞭馬日��,當然我們知道二人最初交惡是因為袁紹嫉妒袁術在討董時的錶現,派部下周喁搶奪孫堅在豫州的地盤,但袁紹肯定不會主動提這檔子事的。如果馬日��是在袁術逃到壽春去之後纔與他見麵,那馬日��也很難接下使袁術袁紹“還為仇敵”這口鍋,因為這之後袁術和袁紹之間基本沒産生什麼正麵衝突,而要是馬日��讓袁術進攻兗州護送金尚上任,那就完全說得通瞭。
所以按照以上推理,這兩位安集關東的朝廷使者所帶來的兗州刺史金尚以及支持者袁術都被曹操這個袁紹所錶的兗州老大給暴打瞭一頓,最後灰溜溜地逃到瞭揚州。實際上李郭朝廷一直看袁紹曹操等人非常不順眼,董昭傳記載曹操領兗州後派人齣使長安朝廷,張楊最初不肯放行,而眾所周知張楊對朝廷一直是比較恭順的。等到使者到達朝廷後,李郭想直接扣留曹操的使者,被鍾繇說服纔沒這麼做,可見曹操在李郭眼裏的印象是非常差的,覺得他派人上供並沒有誠意,事後朝廷也沒有認可曹操在兗州的閤法性,與劉錶陶謙袁術等人的待遇大相徑庭。
此外關於馬日��的事情也可以縷一下。各史書說他在壽春時,袁術藉他的節去觀看,結果藉瞭沒還,馬日��於是氣病嘔血而死。唯獨後漢紀裏補瞭一句,說他慚愧自己守節不及趙岐於是嘔血而死。馬日��死於興平元年,正是趙岐被召迴朝廷那年,按理說朝廷不會單單隻召趙岐一個人迴朝,那也許是朝廷讓馬日��也一起迴去,後漢紀裏說馬日��想要離開袁術但袁術不許,馬日��大概是拿不迴自己的節,又迴不瞭朝廷,無法給齣朝廷交代,所以纔氣病身亡。
趙岐
建安二年(197),馬日��和金尚的遺體一同迴到瞭朝廷,朝廷原本打算將二人以禮下葬,但遭到孔融的反對,最後隻有金尚被以禮下葬。孔融反對的理由是馬日��“麯媚奸臣,為所牽率,章錶署用,輒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就是說馬日��阿附袁術,為其背書,袁術上錶時馬日��的名字都寫在第一個,同時馬日��隨從袁術“周鏇曆歲”,應該早對袁術僭逆的行為有所察覺,按照漢律應當治罪,現在雖然不再追治,但也不應該加禮。
獻帝春鞦對馬日��的形象記載比較正麵,說袁術奪馬日��的節後準備瞭十幾個人的名單讓他闢為官,馬日��不肯並嘔血身亡,然而根據三國誌各傳記記載,孫策、華歆、硃治這些當時追隨袁術的人都得到瞭馬日��的徵闢,孫策和虞翻還提到自己和馬日��等中原士大夫集會交談的事,這麼一看馬日��在壽春似乎也過得不是那麼鬱悶。
袁術敗逃到壽春後的事也是一筆糊塗賬,不少傳記寫的都是袁術殺死瞭揚州刺史陳溫後自領揚州,而英雄記裏寫陳溫是病死的,隨後袁紹派從兄袁遺領揚州刺史,隨後戰敗被殺,袁術又用陳�r為揚州刺史,結果袁術在兗州戰敗後陳�r不肯接納,於是袁術將其驅逐。這裏的問題是孫賁傳裏寫他來到壽春後幫袁術擊敗瞭九江太守周昂,周昂是袁紹一邊的人,而且壽春就在九江,那為何袁術可以在尚未驅逐周昂的情況下讓陳�r接管揚州?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則是劉繇傳裏寫劉繇成為揚州刺史後是被袁術手下的人護送上任的,而且劉繇並之前並不在朝廷,而是在下邳淮浦避亂,巧閤的是陳�r也是下邳淮浦人。但下邳又是徐州牧陶謙的地盤,自己地盤裏先後冒齣兩個揚州刺史,說陶謙沒有參與這事是不太閤情理的。
陶謙曾短暫和袁術公孫瓚結盟,孫策當時就在徐州居住,那麼袁術在揚州的事務上和陶謙有所來往是比較正常的。孫策起兵時的謀主班底張昭、張��、秦鬆、陳端等人都是徐州人,孫策曾遭到陶謙忌憚,陶謙還將呂範視作袁術的間諜,那麼袁術可能利用過盟友身份在陶謙的地盤上搞過一些諜報活動。有趣的是,曹魏方麵的史料對陶謙評價極其惡劣,孫吳方麵的史料卻對陶謙評價十分不錯,不知道是因為孫吳舊臣齣身徐州的比較多還是因為陶謙擊殺瞭曹操的爸爸。
陶謙
劉繇和袁術正式交惡是在袁術派兵攻打廬江太守陸康的時候,這也正是馬日��病死的那一年。考慮到劉繇既是朝廷所任命,又由袁術的人護送上任,那麼袁術擊殺陳溫的可能性其實不大,甚至劉繇擔任揚州刺史都可能都是袁術等人提齣的建議,然後身在揚州壽春的馬日��再上奏,這也符閤孔融所說的袁術奏章裏馬日��名字寫在第一個且被下臣所控製的描述。在這之前馬日��並不覺得自己做的有什麼問題,直到袁術進攻朝廷命官並且奪走瞭自己的節,這纔說不清楚瞭。
曹操在春天暴打瞭袁術及朝廷使節,鞦天又去進攻朝廷認證的徐州牧陶謙。不但因為陶謙和袁術公孫瓚是盟友,而且陶謙此前多次派兵騷擾兗州,總之曹操是在毆打朝廷命官這條路上一去不復返瞭。
雖然在朝廷眼裏袁紹曹操都是典型的亂臣賊子,不過李郭心中關東最大的軍閥恐怕得是劉虞。劉虞之前擔任幽州牧、大司馬,董卓忌憚他勢力太大徵召其入朝擔任太傅,劉虞以道路阻隔為由拒絕,袁紹不打算認可董卓的朝廷,想要立劉虞為帝,而與袁紹交戰曆年的公孫瓚也是劉虞的部下,劉虞在名義上是關東群雄的帶頭大哥。
朝廷在初平四年派使節段訓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督六州事,並拜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個人猜測劉虞所督六州可能是青、冀、幽、並、徐、兗。而根據劉鎮南碑記載,劉錶在初平三年被任命為荊州牧時還“並督交、揚、益三州,委以東南”,這三州裏沒有包含劉錶擔任州牧的荊州,那麼劉虞所督六州也可能不包含幽州而包含豫州。也就是說李郭朝廷在曹操暴打袁術後估計已經放棄靠使者安集關東的打算瞭,而是希望有一定實力且對朝廷較為恭敬的劉虞齣來收拾爛攤子,並讓和袁紹勢同水火的公孫瓚作為輔助,這樣袁紹、曹操等人會給前者幾分麵子,也忌憚後者的軍事力量。
劉虞
結果使者尚未到達,劉虞已經主動派兵進攻公孫瓚,接著反遭公孫瓚擊敗並被擒。公孫瓚一開始還沒準備殺劉虞,而是讓他繼續打理幽州政務,結果看到朝廷讓劉虞督六州事的詔書後坐不住瞭,如果把劉虞留下來就是個定時炸彈。於是公孫瓚嚮段訓匯報袁紹打算立劉虞為帝的事,並強迫段訓斬殺劉虞,朝廷的計劃再度泡湯。這時是初平四年十月。
而等到下一年,原本還算聽話的益州牧劉焉勾結韓遂馬騰進攻朝廷,劉虞之死導緻幽州再度大亂,曹操又一次毆打朝廷命官,袁術也忠變反跟著一起毆打朝廷命官,世道變得更加混亂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