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2022, 10:03:24 AM
《河蚌》一書中的手繪河蚌圖
東南網4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艷)河蚌,我們非常熟悉的水下生物。白居易的詩句:“棲身淤泥不閤汙,堅殼柔體育珍珠”,生動描述瞭河蚌的習性和形象。
說起河蚌,每個人都能想起和它有關的一些記憶,童年時和小夥伴河邊撈河蚌的嬉戲,舞台劇中經典的藝術形象,甚至還有鮮美的蚌肉味道……
但是,如果告訴你河蚌是比恐龍還古老的物種,是河水生態的關鍵性指標,是維持水體平衡生物鏈的重要一環,你會不會大感意外?對於河蚌這種生物,我們看似熟悉,實際卻陌生無比。近日,海峽齣版發行集團海峽書局齣版《河蚌》一書,把我們陌生而又熟悉的這個生物夥伴的故事,細細講給讀者聽。
河流生態健康的指數
《河蚌》一書的作者,是福州的博物愛好者郭亮。郭亮自小在三明長大,那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他說,自己從小就愛接觸大自然,去觀察昆蟲、蛇、蜥蜴,等等。“自然環境和生物物種,就在我們身邊,卻最容易被忽視。比如,昆蟲是地球上最大的物種類群,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本盤,但是一般人對它們瞭解並不多。”
2019年中,湖北的一位博物愛好者朋友來拜訪郭亮時,和他聊起長江流域的河蚌。郭亮於是就去查瞭各種各樣的文獻和資料,想要瞭解更多關於河蚌的知識。沒想到,這一瞭解,仿佛打開瞭一個未知的廣闊世界。
河蚌是一種比恐龍還要古老的物種,早在距今2.9億年前的二疊紀,河蚌就齣現瞭。因為其獨特的生存方式,以取食藻類和微生物為生,所以對維護河流生態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可以這麼說,河蚌雖然是生態環境中很底層的物種,卻是河流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數。”郭亮說。特彆有趣的是,河蚌的生長和發育要依賴同片水域的魚類,而每一種河蚌依賴的魚類又不盡相同。所以,如果某一片水域的河蚌很多,種類又很豐富,那可以證明這片水域的生態很好。
但是,河蚌這一物種,又是極其“脆弱”的。郭亮說,河蚌物種一旦減少就難以恢復,一是因為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生存環境很容易受到乾擾和破壞;二是河蚌的取食途徑,對陽光照射到河內的深度有要求,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太深食物不夠,太淺會招來天敵;三是其生存對河床的底質有要求,在泥沙質的河床中,河蚌種類最為豐富。
在瞭解河蚌的過程中,郭亮深受震撼:“我們最常見的‘東西’,居然有這麼奇妙的故事。所以我想把這些都記錄下來,讓大傢瞭解河蚌,也呼籲對河蚌、對大自然的保護。”
20多個省份102種河蚌
中國是世界上河蚌種類最豐富的國傢之一,也是全世界河蚌的發源地之一。但在瞭解河蚌的過程中,郭亮發現有關河蚌的現存資料特彆少,甚至找不到一本專門的著作。隻有法國人韓伯祿(H. P. Heude)100多年前在中國做過河蚌研究,記錄過一些物種並且齣過一本書。但限於當時的條件,韓伯祿對河蚌的分類不太嚴謹,有很多是重復的。
為瞭搜集盡可能多的河蚌資料,郭亮去瞭很多地方,長江流域、雲南邊境、新疆等地方都去過,實地走訪的收獲非常大。神奇的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新疆多是戈壁、沙漠或者草原,不太可能有河蚌。但實際上,在新疆也有河蚌。“我們發現在新疆的額爾齊斯河,中國唯一一條流嚮北冰洋的河中,也是有河蚌的。我把這些都記錄到瞭書中。”郭亮說。
福建是河蚌種類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有18種左右,常見的有背角華無齒蚌、褶紋冠蚌、中國尖脊蚌等等,主要分布在閩江流域和九龍江流域。有關這些,郭亮也都在書中進行瞭重點描述。
《河蚌》的內容,涉及全國20多個省份的河蚌,其中已知的102種,全部145種。除瞭寫明物種的基本特徵之外,書中還介紹瞭河蚌的生態習性、分布以及種群狀況,同時對相似種和存疑種也進行瞭深入的討論。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字裏行間融入瞭作者自己對物種的觀察和理解,可以說,既適閤專業研究者的閱讀參考,也適宜一般博物愛好者和普通讀者賞讀。
因此,在書的序中,貝類專傢蔚鵬寫道:“一本優秀的圖鑒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圖’指的是圖片,必須要清晰,能如實反映物種的本來樣貌;‘鑒’指的是鑒定、審查,即標本的選擇要具有代錶性,可以充分反映一個物種的基本特徵,同時還要有相應的文字進行描述和比較。很顯然,這本書不但力求知識點準確,還兼顧瞭照片與排版的美感,讓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産生美的享受。”
愛護和保護生態“朋友”
有數據錶明,自上世紀以來,河蚌物種在全球範圍內都齣現明顯消退。
幸運的是,在中國,隨著生態建設的推進,全社會對河蚌越來越關注,這是個好兆頭。據媒體報道,去年底,為治理河道水質,浙江杭州就曾在一條河內放置瞭20萬隻河蚌;在山東鄒城市太平國傢濕地公園,人們通過養殖河蚌,讓河水重新“活”起來。
在寫完這本書之後,郭亮介紹,接下來,他將繼續去解決那些未定種類的河蚌問題,繼續去尋找未知的河蚌。
“河蚌是我們經常見到,但又不甚瞭解,在不知不覺中逐漸離我們遠去的生物物種。提請人們關注它們,目的是為瞭關注我們的環境,關注大自然。”海峽書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是他們齣版《河蚌》以及係列生態圖書的初衷。
近年來,海峽書局重點打造“生態齣版”品牌,從2008年以來陸續齣版《中國鳥類圖鑒》《中國蝴蝶圖鑒》等生態圖鑒,以及《采昆蟲 做標本》《毛毛蟲變蝴蝶的奧秘》等科普讀物。目前,他們在完成約半數的陸生高等動物齣版布局之後,又策劃瞭“中國水生齣版工程”,計劃齣版一係列以海洋為主的水生動物圖鑒。《河蚌》即是海峽書局“生態齣版”係列水生動物的第二本。
“下一步,我們還有東南濕地水生動物鑒賞、潮間帶物種相關圖書的齣版。我們身邊有很多像河蚌一樣神秘的生物‘朋友’,它們有著非常精彩的故事,和我們人類一起,共同形成瞭大自然的生態環。我們希望通過係列生態讀物的齣版,能夠喚起大傢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去愛護、保護我們的大自然。”海峽書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