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2:51:40 PM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譚琪欣
閱讀提要:
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鬍善聯看來,在各地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專項集采過程中,不應該過分強調對“價格”的關注。應引入國傢/各地臨床檢驗中心等專業檢驗機構,製定相應的試劑盒篩查金標準,對參與申報的産品依據敏感性和特異性標準進行分組,采取競價單元分組規則,從而挑齣真正“優質優價”的産品。
“3月26日,我收到瞭社區工作人員派發的抗原檢測試劑盒,不到20分鍾就齣結果,顯示一道橫杠,是陰性,還挺方便的。”上海市徐匯區的居民李小姐告訴記者。
自《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發布以來,截至3月26日,短短兩周時間內,已有19個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産品密集獲批上市。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統計,目前已至少有廣東、吉林、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8個省份進行瞭抗原檢測的統一采購或發放。與此同時,各地正在陸續發布公告,加速將抗原檢測試劑納入集采,並“臨時性”地將之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華安證券研報估算,長期視角下,假設抗原檢測滲透率參考疫苗接種率能夠達到80%,按照全國14億人口每月檢測2次,終端零售價10元/人來計算,僅自測市場規模就能達到每年2688億元。
實驗室中,研發人員正在進行試劑敏感度測試。受訪者供圖。
漸進式産能擴充
“抗疫是目前的第一要務,現階段的産能優先要滿足政府的緊急采購需求,接下來會慢慢有選擇性地有序放開醫院、OTC等渠道。”3月26日,東方生物相關負責人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透露。
3月15日,由東方生物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正式獲批國內上市。在此之前,東方生物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主要供應歐美市場,在歐美市場已有超過一年半的大規模應用。
“國內市場現在剛開始放開,需求量開始釋放,從收到通知(獲批上市)開始,我們就在著手準備産能,盡最大能力滿足國內防疫需求。”上述東方生物負責人嚮記者透露。
來自政府、各地經銷商的采購訂單仍在快速增長。目前疫情尚處於膠著狀態下的吉林省,則是最先公布采購需求的省份之一。3月14日,吉林省工信廳副廳長宋曉輝在發布會上錶示,吉林省工信廳通過國傢衛健委等渠道,緊急與北京熱景生物、廣州萬孚生物等抗原試劑生産企業溝通對接,短時間在全國範圍內訂購瞭1200萬人份抗原檢測試劑。截至目前,吉林省已纍計調撥抗原檢測試劑盒4000多萬人份,並在長春市、吉林市等重點地區全麵發放。
不過,對於試劑盒生産企業而言,産能擴張難以一蹴而就。“我們的産品生産所需的原材料多達數十種,包括抗體等核心生物原料、核心技術配方,還有提取管、棉簽、鋁箔袋、包裝紙盒等物料,要物料全部到位纔能生産,每種物料缺一不可;後端外包裝因為産品包裝規格較多,相對人工消耗較多,目前自動化水平正在不斷提升中;加上我們沒有一個卡是委外加工或外包實現的,生産過程中工藝流程復雜、質量控製點多達三四十個,每個工序、每個卡都需全檢。”東方生物負責人說。
市場規模或超韆億
生産綫上的抗原試劑盒。受訪者供圖。
隨著多款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獲批上市,希望初試新的檢測方法的消費者們也在期待能盡早在貨架上看見抗原試劑。
“藥店前兩天剛到的貨,可以直接到店裏來買。”3月26日,記者谘詢北京市國大藥房、益豐大藥房、金象大藥房工作人員瞭解到,目前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已陸續到貨,可醫保支付,有需要的消費者持身份證到藥店進行實名登記後即可購買,但目前店內可供選擇的抗原檢測試劑盒種類和庫存並不多。
跑得更快的是電商。記者查詢發現,綫上購藥平台中,已顯示有多個廠傢的抗原檢測試劑盒産品可現貨發售,包括萬孚生物、熱景生物、北京金沃夫、東方生物等。不過,當記者詢問是否可以大批量采購産品時,得到的答復均是“現在現貨庫存不多,都在排隊等著供應商齣貨,批量采購需要提前預定。”
中泰證券研報指齣,參考海外政策按照最低頻率假設每月2次,預計國內新冠抗原自檢試劑盒市場單月規模有望達177-266億元。如考慮到居民、企業自費購買情況,預計新冠抗原檢
測産品采購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按此計算,一年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一韆億元。
但就目前而言,我國抗原檢測試劑的適用人群仍有限。3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上,國傢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指齣抗原檢測存在假陽性的情況,呼籲一般人群不要隨意做抗原檢測。
“抗原檢測不能作為排除診斷,不能作為48小時核酸檢測的替代。”3月25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也在國務院聯防聯控發布會上強調,因為抗原檢測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如果抗原檢測陽性的情況下,最終也要進行核酸的復核。
中選價低至7.6元,集采規則仍需進一步完善
工作人員正在加班,東方生物目前日産能可達1000萬人份以上。受訪者供圖。
與此同時,抗原試劑專項集采也在各地如火如荼推進中。
記者根據各地政府發布的公告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3月26日,全國已有包括湖北、河南、廣東、山東等7個省份迅速完成瞭新冠抗原試劑專項集采,被稱為“史上最快集采”,抗原試劑的價格也從兩位數的初上市價格被壓低至個位數。
3月15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通知,萬孚生物主動申請降價,中選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中選價格調整為9.8元/人份,降幅超41%。3月25日,山東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專項集中采購結果公布,最低的中選價格僅為7.9元/人份。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嚮記者透露,“大傢可能覺得一個産品一上市就被壓價到幾塊錢是很難的事,但實際上對於市麵上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産品的生産成本來說,不存在‘被壓價’這個說法,這個産品的生産成本(物料+人工)也就10元上下。個人認為,現在各地集采的定價體係總體還是閤理的,比較符閤市場化價格機製。”
未來價格是否還會繼續降?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入局者越來越多,産品價格就有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但由於現在市場仍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需求井噴,行業熱度持續上漲,仍然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最終這款産品會穩定在哪個價格區間,得等到市場大緻趨穩之後纔能確定。
不過,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鬍善聯教授看來,在各地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專項集采過程中,不應過分強調對“價格”的關注。當前密集獲批上市的抗原試劑産品中,測試敏感性的範圍在75%~98%不等,特異性在95%~99%不等,這意味著獲批上市的産品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質量差異,篩查的標準不統一的情況下,可能會給當下的抗疫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
“試劑盒的情況較為復雜,難以跟化學藥品一樣進行一緻性評價,因此探索相對應的集采規則,加快完善準入和競價機製非常有必要。”鬍善聯建議,應引入國傢/各地臨床檢驗中心等專業檢驗機構,製定相應的試劑盒篩查金標準,對參與申報的産品依據敏感性和特異性標準進行分組,采取競價單元分組規則,從而挑齣真正“優質優價”的産品。